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幼兒園 年關生存指南 布丁媽媽私享會 2019-04-06

父母:孩子,趕緊走了,馬上遲到了。

孩子:我還沒玩玩呢,等我玩玩嘛。

父母: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啊。

孩子以哭被拖出門,一家人還都氣沖沖。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看到這樣的場景,有沒有感覺很眼熟?親子關係的發展與關注,並非想象而來,靠的是實實在在,所以親子關係應該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你選擇好言好語與孩子進行溝通,可是孩子給予的迴應卻是裝聽不懂或者不予理睬;但當你在他們犯錯時發脾氣,他們卻用冷臉貼熱屁股的那種精神執著依賴你。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真的不能緩和嗎?我們常說要與孩子形成朋友式親子關係,與孩子一直做朋友,為什麼有的時候卻會失靈,甚至讓關係搞得糟糕或者陷入僵局?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我們再仔細的看看下面這些失靈的場景,深入思考一下,是不是有所啟發呢?

場景一:孩子要看電視,爸爸不讓看,說對眼睛不好,轉眼爸爸自己打開電視看球賽,孩子

問為什麼,爸爸回覆他是大人;

場景二:臨時出去參加活動,孩子在畫畫,爸爸媽媽非要求孩子立刻準備出發,孩子不想被

打斷採取不理睬措施,爸爸媽媽因為著急邊數落邊急急忙忙整理孩子拉著出門;

場景三:爸爸訓斥淘氣的孩子,因為孩子把牆上畫了一幅畫,孩子笑臉相迎軟糯糯的對爸爸

說,這樣畫出來好看,還可以每天欣賞。

熟悉的場景,代入我們父母每個人身上,是不是有點不好意思?我們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當然孩子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沒有劃分清楚。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我們沒有搞清楚界限,孩子更是一步步的挑戰我們的極限,最後的結果就是你不理我我也不想理你,並將不好的印象一直存在於雙方的大腦中。明明很想靠近,但是反而因為這種“愛”越來越遠。

我們做父母都是第一次,會措手不及,也會焦慮,總想著給予孩子最好的,也希望孩子能夠理解我們所做的一切,聽從我們的安排,聽從我們的告誡,聽從我們的建議,但是事實上,即使我們小心翼翼的維護這種親子關係,還是出現那種互相嫌棄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這麼做才能分清界限並且讓孩子也能理解?


一、減少焦慮,尊重彼此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所有父母都沒有經過培訓,也沒有拿到父母崗位的證書或者執照就直接從事父母這個職位,雖然看過很多前輩們寫的育兒祕籍,但是依然屬於“趕鴨子上架”的情況。

未出生時對孩子的各種期待和期望,甚至各種規劃和夢想,想著把自己最好的都賦予給這個選擇我們做父母的小天使,但是隨著孩子意識的增強,慢慢的一切好像失控,我們也越來越焦慮,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切合實際的去尊重孩子。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我有一個北京的朋友,她家孩子現在處於四五年級階段,不說平時上課怎麼樣學習怎麼樣,據我所知,興趣班反正是從來沒有停下過,甚至平日放學以後就急急忙忙的趕地鐵趕車去上興趣班,孩子的飯都是在車上解決。

可以想象一下,孩子的飯在車上能吃什麼,所以各種快餐、外賣,那真的是吃的夠夠的了。我就問這個朋友,你累不累啊。她說不累是假的,但是孩子不懂啊,只有家長操心去搞這些事情,我反問,你確定孩子不懂嗎,她想了一下,說我感覺他們不懂,我們家長哪有坑孩子的,都是為了他們好啊。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焦慮,一種因為愛而變得焦慮,沒有跟孩子之間形成一種尊重,孩子也處於焦慮中,怕自己學了這麼多,還學不好,就會對不起爸爸媽媽的付出,內心處於一種煎熬之中。

父母用自己的閱歷去為孩子計長遠,需要的一種尊重的規劃與分析,而不是忽略掉孩子,一直以自己為主導進行,換句話說家長負責的只是一個監督或者說提供機會。如果清楚地認識到界限,孩子與父母能夠彼此尊重,焦慮感會慢慢減少,反而更有益於親子關係的提升。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我們常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現實中,孩子的事情家長急著做催著做,甚至幫著做,生怕孩子受到委屈收到歧視,而孩子呢,心安理得的接受這種“饋贈”,不在意父母這樣做是不是正確,一旦父母不再幫助,孩子像迷路的小羊羔,不知道該做什麼。

有個朋友A,家裡有個三歲的男寶,前段時間她發愁的跟我說了一件事,A的男寶剛上幼兒園小班,年齡在班裡屬於中間,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有一天老師給A發信息說寶寶在幼兒園裡面什麼都需要老師幫助,自己既不動腦也不動手,就只等著,詢問A是不是在傢什麼都幫著給做啊。

A一聽有些懵,確實在家時候,A嫌棄孩子慢或者礙事,就直接將孩子打發走幫他把事情做完,其實A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實在看不了慢蹭蹭的孩子,以及做起事情來那個不利落,就直接順手幫忙了,總認為,孩子長大了就會做了,現在孩子還小,幫幫他也無所謂的。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這樣的“順手”幫忙,很多家長都做過吧,當然我也做過,還好我控制了自己,沒有繼續下去,否則最後就跟朋友A一樣了。

孩子做事慢、不利落很正常,畢竟他們不是成年人,也不具備成年人的那種思維思考能力,他們都是很單純的去做,只是手眼協調沒有成年人好而已,但是假以時日的刻意練習,孩子哪有掌握不了的技能啊。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就拿孩子自理這個事情來說,這本來就是孩子應該就要負責的內容,並且並不需要其他人主動地幫助,而家長卻侵入孩子的界限內,“好心的”幫孩子,孩子更加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自己應該主動做的。


三、真誠面對,認真溝通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大人喜歡說謊,這不是故意的,有的時候,用自己的解釋就是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或者誤會,但是我們也知道說一個謊需要用十個謊去圓,十個謊可能需要上百個謊去完善,最後的結果就是滿嘴跑火車,時間久了,都沒有人相信他的說話。

孩子單純的認識這個世界,他會認為你說的每一句或者做的每一個事情都是對的,因為他們不具備分辨能力,比如你可以誆騙他們,給他們很多很多好吃的,可以誆騙他們,給他們買一個什麼什麼東西……但是隻要時效已過,就用另一種說法圓謊,比如說自己錢不夠了,或者某個地方沒有賣的,等到什麼什麼時候再買之類的。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大人對孩子說謊,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家庭中那個“高高在上”的地位,證明那句“我說的都是對的,你就得聽我的”,一方面是怕孩子揭穿了謊言,自己的尊嚴受到損傷,無法抬頭,甚至用所謂的“善意”謊言,讓孩子放鬆警惕。

孩子並不需要這樣的內容,他們喜歡真誠的面對這些,哪怕你答應了孩子去做什麼事情,因為遺忘或者臨時有事不能做,可以直截了當的告訴孩子,並給他們真誠的道歉,我相信孩子們也不會說會怎麼樣。對於小孩子來說,可能會發會脾氣,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理解你的這種忙碌,但是依然期待下一次你給他們帶來驚喜,你不可能次次都這樣哄騙孩子吧?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前段時間,孩子跟我要一個動畫片的周邊玩具,我想了一下答應給他購買。他就每天都會詢問我,玩具到哪裡,查一下快遞吧,我敷衍他說在路上,在飛機上等等,其實因為忙碌一直沒有時間給他去看那個玩具,也沒有給他購買那個玩具。

這樣持續了大約有兩個周時間,孩子又問我,媽媽你是不是沒有給我買玩具啊,這麼久了還沒收到快遞。其他他的問句並不是責備,只是感覺很奇怪,因為每次快遞都很快就來到,這次這麼久。我真的是不忍心了,就跟他說,不好意思啊,媽媽先向你道歉,之前答應買的玩具,因為忙碌,媽媽就給忘記了,但是媽媽答應給買,一定會買,等媽媽這段時間忙完了可以嗎。

我都看到他的眼淚含在眼睛裡面了,但是他沒有哭,只是發了一下脾氣,說我騙他,我告訴他我並不是故意的,後來他就說那你忙完可以記得給我買嗎,我這次真的答應了,並且兌現了。他收到玩具時候很開心,因為他知道媽媽靠譜,能夠答應的事情都做到。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孩子並不是不講理,他們只想要最簡單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合適的真誠交流溝通而已。所以孩子的界限在於真誠溝通,可以真正的與他們對等交流,而不是拿出那一副‘我是權威’給他們看。

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家庭成員一定是一致的行為,不能父母與孩子劃清了界限,而爺爺奶奶卻隨意的侵入界限,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偏向對他們有益而避開有害。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我們小的時候被自己的父母“過度保護”:怎麼找一個好學校,怎麼上一個好大學,怎麼找一個好對象……好像魔咒一樣,我們有的時候卻重複著這種情況,侵入到孩子的界限之中,給孩子增加困惑,也給自己加重負擔。學習技能是為了以後有養活自己的本領,工作是為了讓自己實現自身價值,家庭是為了承擔為人類社會貢獻的責任,每個人都是這樣循環。

孩子變化無常發脾氣,只是因為父母分不清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劃清界限,孩子與孩子都擁有充分的民主權,不僅僅讓父母與孩子輕鬆,還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親密。

願家家都有一個美好的親子關係,分清家庭裡面親子之間的劃分界限。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歡迎關注“布丁媽媽私享會”,布丁媽媽與各位爸爸媽媽一起在這條路上修行、前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