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總有朋友問我,“你工作那麼忙,對孩子會內疚麼?”

我一般會回答,“會的。但若我是個男的,你還會向我提這個問題麼?”

是否應該為孩子犧牲職業發展,媽媽們確實面臨著比爸爸們更大的壓力。

我很少寫自己做母親的文字,原因很簡單:功效未被證明。

我有信心分享如何學英語,因為我從英文很爛,變得能在麥肯錫、亞馬遜、常青藤學校裡生存下來。

而我尚不知四歲的女兒,會長成什麼樣子,能否經受人生的驚濤駭浪,能否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與幸福。

幸運的是,我媽媽如何教養我,已經出結果了:能算得上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學業工作順利(不敢說完滿,但說得太謙虛也對不住爸媽)。

那麼,身為職場媽媽的我媽媽,搭配一個工作勤力的我爸爸,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作者的爸爸媽媽和作者的女兒,攝於2017.05)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早早就學會了獨立

先說說,我爸媽很忙這個事實:

1979年,知青返城,他們從江西農村回到了上海。

快30歲了,只有初中文憑,參加高考,進入文革後大齡青年們的“業餘大學”。(我小時候,一直以為父母嘴裡的“業大”是“夜大”,因為夜裡上課。)

白天工作、晚上唸書,沒有長輩幫忙,沒有保姆阿姨,沒有冰箱微波爐洗衣機,沒有滴滴專車。

他們做了一個決定,送我去“全託”,就是寄宿幼兒園。那時候是單休,週六傍晚接回,週日下午送去。

也就是說,在3到6歲的各種所謂敏感期,我和父母每週在一起24小時。(並沒有留下什麼童年陰影……)

上小學了,我就成為那個年代非常普遍的“雙職工家庭胸前掛鑰匙的孩子”。媽媽早早教會我如何劃火柴、點煤氣、用蒸鍋熱飯菜、燒開水、衝熱水瓶。也會參加課外活動,少年宮、少科站、少年報社……三年級起自己坐公共汽車趕來趕去,他們也從不問我學了什麼。

中學有一次,媽媽路過學校,想接我回家。跑到教室一問,同學們說,她在樓上。

晚上媽媽問我,你今天怎麼在樓上啊?

我回答,媽媽,你去了高一,我在高二。

我媽恍然大悟,哦,你已經高二了!(確定是親媽麼)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父母的身體力行

從小培養好習慣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孩子最終獲得的

是父母的態度

我並不是想說,我父母不在我身上花時間,或是,父母不需要在孩子們身上花時間。

我也可以長篇大論地講出許多錐心泣血的故事,他們對我深愛、關注、要求、照護。(我媽媽現在說起我第一天去全託幼兒園的情境,就要眼淚汪汪。)

我只是說,你看:

這是一對在孩子3到6歲時,送去住宿幼兒園的父母。

這是一對從來沒有帶我一家人去旅行的父母。

這是一對忘記我幾年級,也說不清會考幾門的父母。

這是一對在職場上,從知青返滬、初中畢業,一步步奮鬥到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父母。

他們並沒有將人生的時間100%用在孩子身上。對嗎?

而他們給了我物質與精神上的安全感與方向感——生活是應該努力的,生活是值得努力的,生活是可以掌控的,生活是樂趣不盡的。

終究,父母傳遞給孩子的:

不僅是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還有自己如何度過時間;

不僅是和孩子一起做的事,還有自己如何待人處事;

不僅是給孩子買的書,還有自己如何看書;

不僅是跟孩子說的話,還有(孩子能觀察到的)自己如何說話……

終究,孩子獲得的,不是我們希望的態度,而是,我們的態度。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

依然保持正能量

爸爸的“老坦克”自行車是我童年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坐前槓,媽媽坐後座,一家三口,神神氣氣的。

後來弟弟來了,爸爸想了想,怎麼搞定呢?

他讓媽媽坐在前槓上,我和弟弟擠坐在後座上。(危險動作,請勿模仿)每當從襄陽南路與肇嘉浜路口的緩坡衝下去,媽媽會高聲驚叫,爸爸、弟弟和我,會放聲大笑。那是我童年最歡樂的回憶。

在那個物質匱乏、一地雞毛的時代裡,他們未曾表現出無力感。他們培養了正能量的孩子,因為他們正能量。

然後,我也長大了,成為一個職場媽媽,我也搭配一個勤力工作的老公。

我們會內疚麼?會的,我們也在盡力平衡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發展。時不時,也有力不從心之感。

環境未必很友善,選擇未必都正確。但是,深夜燈下,我和先生達成一點共識:我們努力,我們樂觀,我們相愛。我們的孩子,大概不會太糟的。孩子,我捫心自問過,可以為你放棄職場。但是等你長大了,你真的會希望媽媽這樣做麼,你真的會希望自己是父母的100%麼?

這是激動人心的旅程,對於這道題的答案,我拭目以待。

來源:http://mp.weixin.qq.com/s/JbfSCPiLWXM3LEOfXs_G7Q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