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農村趕鬧子從漢朝傳承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儘管其中也遇到了各種新型的市場交易平臺的挑戰,包括橫掃城市商場的電商、網購,在農村也日漸增多和普及,但趕鬧子這種古老的交易形式並沒有被從根本上予以衝擊,那些樸素的農村人們似乎對趕鬧子依然情有獨鍾。

每逢“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些約定俗成的趕鬧子的時間,就會早早的起床,三三兩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頂著朝霞,冒著晨霧,繞過村莊,跨過田坎,走過小路,邊看風景邊扯著“閒話”和要買的東西,一到鬧子上,便開始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等等趕鬧子的活動……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農村趕鬧子從漢朝傳承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儘管其中也遇到了各種新型的市場交易平臺的挑戰,包括橫掃城市商場的電商、網購,在農村也日漸增多和普及,但趕鬧子這種古老的交易形式並沒有被從根本上予以衝擊,那些樸素的農村人們似乎對趕鬧子依然情有獨鍾。

每逢“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些約定俗成的趕鬧子的時間,就會早早的起床,三三兩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頂著朝霞,冒著晨霧,繞過村莊,跨過田坎,走過小路,邊看風景邊扯著“閒話”和要買的東西,一到鬧子上,便開始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等等趕鬧子的活動……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是由農村的“村情”所決定的。農村不像城市“集約化”居住,不僅每個村子的選址都是從最大可能地有利於本村的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居住的方便出發,而且村子與村子之間是不能像城市小區那樣一個挨著一個的,只能在各自的“地盤”中選址。

這樣一來,村子與村子就很分散,缺乏人口的集聚化、集約化、規模化效益,消費需求十分有限,加之平時要從事農業生產,忙於農活,不可能天天上街去,於是就形成了農村三五天趕一次鬧子的特有活動。

只有需要購買生產生活日用品或者銷售自家農產品時,才會在約定俗成的趕鬧子時間,集中去趕鬧子,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或交往,或相親……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農村趕鬧子從漢朝傳承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儘管其中也遇到了各種新型的市場交易平臺的挑戰,包括橫掃城市商場的電商、網購,在農村也日漸增多和普及,但趕鬧子這種古老的交易形式並沒有被從根本上予以衝擊,那些樸素的農村人們似乎對趕鬧子依然情有獨鍾。

每逢“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些約定俗成的趕鬧子的時間,就會早早的起床,三三兩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頂著朝霞,冒著晨霧,繞過村莊,跨過田坎,走過小路,邊看風景邊扯著“閒話”和要買的東西,一到鬧子上,便開始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等等趕鬧子的活動……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是由農村的“村情”所決定的。農村不像城市“集約化”居住,不僅每個村子的選址都是從最大可能地有利於本村的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居住的方便出發,而且村子與村子之間是不能像城市小區那樣一個挨著一個的,只能在各自的“地盤”中選址。

這樣一來,村子與村子就很分散,缺乏人口的集聚化、集約化、規模化效益,消費需求十分有限,加之平時要從事農業生產,忙於農活,不可能天天上街去,於是就形成了農村三五天趕一次鬧子的特有活動。

只有需要購買生產生活日用品或者銷售自家農產品時,才會在約定俗成的趕鬧子時間,集中去趕鬧子,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或交往,或相親……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為什麼要“趕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人進行商品交易的一種主要方式。農村生產生活中需要的各種商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耍的等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特別是在城市商場、超市和電商、網購中找不到買不到的商品,如蒿刀、釘耙、挖鋤、缸子罐子、砂鍋、簸箕、米篩、籮筐、醃製的鹹菜、新鮮的時令蔬菜、生鮮活禽、各種乾果、服裝鞋帽、特色小吃等等,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農村趕鬧子從漢朝傳承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儘管其中也遇到了各種新型的市場交易平臺的挑戰,包括橫掃城市商場的電商、網購,在農村也日漸增多和普及,但趕鬧子這種古老的交易形式並沒有被從根本上予以衝擊,那些樸素的農村人們似乎對趕鬧子依然情有獨鍾。

每逢“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些約定俗成的趕鬧子的時間,就會早早的起床,三三兩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頂著朝霞,冒著晨霧,繞過村莊,跨過田坎,走過小路,邊看風景邊扯著“閒話”和要買的東西,一到鬧子上,便開始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等等趕鬧子的活動……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是由農村的“村情”所決定的。農村不像城市“集約化”居住,不僅每個村子的選址都是從最大可能地有利於本村的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居住的方便出發,而且村子與村子之間是不能像城市小區那樣一個挨著一個的,只能在各自的“地盤”中選址。

這樣一來,村子與村子就很分散,缺乏人口的集聚化、集約化、規模化效益,消費需求十分有限,加之平時要從事農業生產,忙於農活,不可能天天上街去,於是就形成了農村三五天趕一次鬧子的特有活動。

只有需要購買生產生活日用品或者銷售自家農產品時,才會在約定俗成的趕鬧子時間,集中去趕鬧子,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或交往,或相親……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為什麼要“趕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人進行商品交易的一種主要方式。農村生產生活中需要的各種商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耍的等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特別是在城市商場、超市和電商、網購中找不到買不到的商品,如蒿刀、釘耙、挖鋤、缸子罐子、砂鍋、簸箕、米篩、籮筐、醃製的鹹菜、新鮮的時令蔬菜、生鮮活禽、各種乾果、服裝鞋帽、特色小吃等等,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不僅是農村人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更是成為農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的趕鬧子,除了常規的商品交易外,已經越來越成為農村人際交往、信息獲取、身體休息、心情放鬆的一個重要平臺。鬧子上的人聲鼎沸,不僅僅是商品的買賣,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猶如一場身心旅遊!因此,每逢趕鬧子的這一天,鄉親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有的往往是全家老小齊上陣,一起來趕鬧子,三五成群,有買有賣,有吃有喝,有耍有鬧,有說有笑,相互交流,無拘無束,不用面對著那些城市裡冰冷的機器,一天下來便有了滿滿的收穫,從物質的到精神的,從摸得著的到看不見的,樣樣都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成的。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農村趕鬧子從漢朝傳承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儘管其中也遇到了各種新型的市場交易平臺的挑戰,包括橫掃城市商場的電商、網購,在農村也日漸增多和普及,但趕鬧子這種古老的交易形式並沒有被從根本上予以衝擊,那些樸素的農村人們似乎對趕鬧子依然情有獨鍾。

每逢“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些約定俗成的趕鬧子的時間,就會早早的起床,三三兩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頂著朝霞,冒著晨霧,繞過村莊,跨過田坎,走過小路,邊看風景邊扯著“閒話”和要買的東西,一到鬧子上,便開始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等等趕鬧子的活動……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是由農村的“村情”所決定的。農村不像城市“集約化”居住,不僅每個村子的選址都是從最大可能地有利於本村的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居住的方便出發,而且村子與村子之間是不能像城市小區那樣一個挨著一個的,只能在各自的“地盤”中選址。

這樣一來,村子與村子就很分散,缺乏人口的集聚化、集約化、規模化效益,消費需求十分有限,加之平時要從事農業生產,忙於農活,不可能天天上街去,於是就形成了農村三五天趕一次鬧子的特有活動。

只有需要購買生產生活日用品或者銷售自家農產品時,才會在約定俗成的趕鬧子時間,集中去趕鬧子,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或交往,或相親……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為什麼要“趕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人進行商品交易的一種主要方式。農村生產生活中需要的各種商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耍的等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特別是在城市商場、超市和電商、網購中找不到買不到的商品,如蒿刀、釘耙、挖鋤、缸子罐子、砂鍋、簸箕、米篩、籮筐、醃製的鹹菜、新鮮的時令蔬菜、生鮮活禽、各種乾果、服裝鞋帽、特色小吃等等,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不僅是農村人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更是成為農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的趕鬧子,除了常規的商品交易外,已經越來越成為農村人際交往、信息獲取、身體休息、心情放鬆的一個重要平臺。鬧子上的人聲鼎沸,不僅僅是商品的買賣,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猶如一場身心旅遊!因此,每逢趕鬧子的這一天,鄉親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有的往往是全家老小齊上陣,一起來趕鬧子,三五成群,有買有賣,有吃有喝,有耍有鬧,有說有笑,相互交流,無拘無束,不用面對著那些城市裡冰冷的機器,一天下來便有了滿滿的收穫,從物質的到精神的,從摸得著的到看不見的,樣樣都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成的。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種既能滿足生產生活需求,又能增進相互之間情感,接地氣、有人情味的趕鬧子,哪怕即使一個人,也能從中找到應有的足夠樂趣。這樣的趕鬧子,無疑就是一次內心的期待,一場用心的交流,一場溫暖的狂歡!如此散漫自由愜意的生活方式,在城市裡至少是很難尋找得到這種特質特性的。

我想,農村趕鬧子,看似一種十分簡單的買賣行為,其實它趕的不僅僅是鬧子,趕的更是人生的一個大舞臺:賦予一群人在固定的時間裡,到固定的場地去,如何用心的分享生活享受人生。

各種商販的吆喝聲,互相之間的討價還價,勞動者的精神釋放,成年人的友情溝通,年輕人的愛情綻放,小朋友們的喜笑顏開,各種車輛的喇叭交鳴,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真實生活的原本模樣,是十分彌足珍貴的。所以就有不少的人感嘆,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經歷過一次趕鬧子,至少可以說你的童年是不那麼完整的……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農村趕鬧子從漢朝傳承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儘管其中也遇到了各種新型的市場交易平臺的挑戰,包括橫掃城市商場的電商、網購,在農村也日漸增多和普及,但趕鬧子這種古老的交易形式並沒有被從根本上予以衝擊,那些樸素的農村人們似乎對趕鬧子依然情有獨鍾。

每逢“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些約定俗成的趕鬧子的時間,就會早早的起床,三三兩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頂著朝霞,冒著晨霧,繞過村莊,跨過田坎,走過小路,邊看風景邊扯著“閒話”和要買的東西,一到鬧子上,便開始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等等趕鬧子的活動……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是由農村的“村情”所決定的。農村不像城市“集約化”居住,不僅每個村子的選址都是從最大可能地有利於本村的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居住的方便出發,而且村子與村子之間是不能像城市小區那樣一個挨著一個的,只能在各自的“地盤”中選址。

這樣一來,村子與村子就很分散,缺乏人口的集聚化、集約化、規模化效益,消費需求十分有限,加之平時要從事農業生產,忙於農活,不可能天天上街去,於是就形成了農村三五天趕一次鬧子的特有活動。

只有需要購買生產生活日用品或者銷售自家農產品時,才會在約定俗成的趕鬧子時間,集中去趕鬧子,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或交往,或相親……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為什麼要“趕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人進行商品交易的一種主要方式。農村生產生活中需要的各種商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耍的等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特別是在城市商場、超市和電商、網購中找不到買不到的商品,如蒿刀、釘耙、挖鋤、缸子罐子、砂鍋、簸箕、米篩、籮筐、醃製的鹹菜、新鮮的時令蔬菜、生鮮活禽、各種乾果、服裝鞋帽、特色小吃等等,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不僅是農村人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更是成為農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的趕鬧子,除了常規的商品交易外,已經越來越成為農村人際交往、信息獲取、身體休息、心情放鬆的一個重要平臺。鬧子上的人聲鼎沸,不僅僅是商品的買賣,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猶如一場身心旅遊!因此,每逢趕鬧子的這一天,鄉親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有的往往是全家老小齊上陣,一起來趕鬧子,三五成群,有買有賣,有吃有喝,有耍有鬧,有說有笑,相互交流,無拘無束,不用面對著那些城市裡冰冷的機器,一天下來便有了滿滿的收穫,從物質的到精神的,從摸得著的到看不見的,樣樣都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成的。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種既能滿足生產生活需求,又能增進相互之間情感,接地氣、有人情味的趕鬧子,哪怕即使一個人,也能從中找到應有的足夠樂趣。這樣的趕鬧子,無疑就是一次內心的期待,一場用心的交流,一場溫暖的狂歡!如此散漫自由愜意的生活方式,在城市裡至少是很難尋找得到這種特質特性的。

我想,農村趕鬧子,看似一種十分簡單的買賣行為,其實它趕的不僅僅是鬧子,趕的更是人生的一個大舞臺:賦予一群人在固定的時間裡,到固定的場地去,如何用心的分享生活享受人生。

各種商販的吆喝聲,互相之間的討價還價,勞動者的精神釋放,成年人的友情溝通,年輕人的愛情綻放,小朋友們的喜笑顏開,各種車輛的喇叭交鳴,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真實生活的原本模樣,是十分彌足珍貴的。所以就有不少的人感嘆,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經歷過一次趕鬧子,至少可以說你的童年是不那麼完整的……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9.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3.4%,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向城市生活

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斷提高,購物也越來越隨心所欲,從實體店到電商到網購,從鬧子到超市,匆匆而來,忙忙而去,安安選物,靜靜支付,個個都像木頭人,人人都在程序化,再也沒有了那些年我們趕鬧子的期待,就如同這些年我們再也沒有了當年看國粹——京劇等等戲劇那種激動的心情和場面。

隨著農村人口的逐漸城鎮化,農村空巢房和空心村的與日俱增,趕鬧子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村人——農民工和居住在城市裡的農村人冷漠和遠離,逐漸地在成為老農村人揮之不去的寶貴記憶。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農村趕鬧子從漢朝傳承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儘管其中也遇到了各種新型的市場交易平臺的挑戰,包括橫掃城市商場的電商、網購,在農村也日漸增多和普及,但趕鬧子這種古老的交易形式並沒有被從根本上予以衝擊,那些樸素的農村人們似乎對趕鬧子依然情有獨鍾。

每逢“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些約定俗成的趕鬧子的時間,就會早早的起床,三三兩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頂著朝霞,冒著晨霧,繞過村莊,跨過田坎,走過小路,邊看風景邊扯著“閒話”和要買的東西,一到鬧子上,便開始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等等趕鬧子的活動……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是由農村的“村情”所決定的。農村不像城市“集約化”居住,不僅每個村子的選址都是從最大可能地有利於本村的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居住的方便出發,而且村子與村子之間是不能像城市小區那樣一個挨著一個的,只能在各自的“地盤”中選址。

這樣一來,村子與村子就很分散,缺乏人口的集聚化、集約化、規模化效益,消費需求十分有限,加之平時要從事農業生產,忙於農活,不可能天天上街去,於是就形成了農村三五天趕一次鬧子的特有活動。

只有需要購買生產生活日用品或者銷售自家農產品時,才會在約定俗成的趕鬧子時間,集中去趕鬧子,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或交往,或相親……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為什麼要“趕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人進行商品交易的一種主要方式。農村生產生活中需要的各種商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耍的等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特別是在城市商場、超市和電商、網購中找不到買不到的商品,如蒿刀、釘耙、挖鋤、缸子罐子、砂鍋、簸箕、米篩、籮筐、醃製的鹹菜、新鮮的時令蔬菜、生鮮活禽、各種乾果、服裝鞋帽、特色小吃等等,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不僅是農村人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更是成為農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的趕鬧子,除了常規的商品交易外,已經越來越成為農村人際交往、信息獲取、身體休息、心情放鬆的一個重要平臺。鬧子上的人聲鼎沸,不僅僅是商品的買賣,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猶如一場身心旅遊!因此,每逢趕鬧子的這一天,鄉親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有的往往是全家老小齊上陣,一起來趕鬧子,三五成群,有買有賣,有吃有喝,有耍有鬧,有說有笑,相互交流,無拘無束,不用面對著那些城市裡冰冷的機器,一天下來便有了滿滿的收穫,從物質的到精神的,從摸得著的到看不見的,樣樣都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成的。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種既能滿足生產生活需求,又能增進相互之間情感,接地氣、有人情味的趕鬧子,哪怕即使一個人,也能從中找到應有的足夠樂趣。這樣的趕鬧子,無疑就是一次內心的期待,一場用心的交流,一場溫暖的狂歡!如此散漫自由愜意的生活方式,在城市裡至少是很難尋找得到這種特質特性的。

我想,農村趕鬧子,看似一種十分簡單的買賣行為,其實它趕的不僅僅是鬧子,趕的更是人生的一個大舞臺:賦予一群人在固定的時間裡,到固定的場地去,如何用心的分享生活享受人生。

各種商販的吆喝聲,互相之間的討價還價,勞動者的精神釋放,成年人的友情溝通,年輕人的愛情綻放,小朋友們的喜笑顏開,各種車輛的喇叭交鳴,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真實生活的原本模樣,是十分彌足珍貴的。所以就有不少的人感嘆,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經歷過一次趕鬧子,至少可以說你的童年是不那麼完整的……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9.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3.4%,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向城市生活

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斷提高,購物也越來越隨心所欲,從實體店到電商到網購,從鬧子到超市,匆匆而來,忙忙而去,安安選物,靜靜支付,個個都像木頭人,人人都在程序化,再也沒有了那些年我們趕鬧子的期待,就如同這些年我們再也沒有了當年看國粹——京劇等等戲劇那種激動的心情和場面。

隨著農村人口的逐漸城鎮化,農村空巢房和空心村的與日俱增,趕鬧子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村人——農民工和居住在城市裡的農村人冷漠和遠離,逐漸地在成為老農村人揮之不去的寶貴記憶。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一生中的記憶,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很多年,但記憶猶新,它還是那樣的鮮活而生動!

不知道你離開農村有多久了,還記得你趕鬧子的事情嗎?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不管你是否還記得,都歡迎你在看完本文後,寫一寫留言,談一談感想,麻煩幫忙補充補充那些還沒有寫到的內容哦!記得哦……

"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有一種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獨特活動,叫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在湖南、廣西、廣東和江西四省區邊界農村地區,即永州市的全部、郴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區、桂林市的大部分縣市區、賀州市全部、梧州市蒙山縣、清遠市北部、韶關市的樂昌和仁化、萍鄉市蘆溪縣等農村地區,有一種始於秦以前古蒼梧國,從漢代盛行並流傳至今恆久未衰的農村地區獨有的活動——趕鬧子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什麼是“趕鬧子”?

“鬧子”是南方方言中湘桂粵贛四省邊界農村地區一種特有的名詞,相當於北方方言中的“集”和南方方言中其他地區的“場”、“街”、“圩”等名詞,它是專指農村地區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以物質買賣行為為主的經濟活動的專用場所,簡單地說,“鬧子”就是指農村集鎮上所特有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當然不侷限於農村人)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到特定的地點——鬧子上進行各種交易的活動,或者是到鬧子上看熱鬧湊熱鬧,或者是在鬧子上進行相互溝通的行為。“趕鬧子”相當於北方地區說的“趕集”,南方其他地區說的“趕場”、“趕街”、“趕山”、“趕墟(趕圩)”、“趕社”等。如雲貴川湘一帶的“趕場”、“趕街”,湘贛一帶的“趕墟(趕圩)”,山東一帶的“趕集”。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的由來

趕鬧子這種農村地區特有的生活習俗自古就有。傳說在秦以前就有了趕鬧子的活動,只是那時的趕鬧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地,也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交易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往往總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場所。

一直到漢朝初年,官府才予以明令規定:各村鎮在農曆每旬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一特定的時間內,到固定的“鬧子”(集市)上進行物資交換,並在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了農村特有的正式的週期性市場。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農村趕鬧子從漢朝傳承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儘管其中也遇到了各種新型的市場交易平臺的挑戰,包括橫掃城市商場的電商、網購,在農村也日漸增多和普及,但趕鬧子這種古老的交易形式並沒有被從根本上予以衝擊,那些樸素的農村人們似乎對趕鬧子依然情有獨鍾。

每逢“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這些約定俗成的趕鬧子的時間,就會早早的起床,三三兩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頂著朝霞,冒著晨霧,繞過村莊,跨過田坎,走過小路,邊看風景邊扯著“閒話”和要買的東西,一到鬧子上,便開始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等等趕鬧子的活動……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是由農村的“村情”所決定的。農村不像城市“集約化”居住,不僅每個村子的選址都是從最大可能地有利於本村的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居住的方便出發,而且村子與村子之間是不能像城市小區那樣一個挨著一個的,只能在各自的“地盤”中選址。

這樣一來,村子與村子就很分散,缺乏人口的集聚化、集約化、規模化效益,消費需求十分有限,加之平時要從事農業生產,忙於農活,不可能天天上街去,於是就形成了農村三五天趕一次鬧子的特有活動。

只有需要購買生產生活日用品或者銷售自家農產品時,才會在約定俗成的趕鬧子時間,集中去趕鬧子,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看,或玩,或交往,或相親……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為什麼要“趕鬧子”?

趕鬧子是農村人進行商品交易的一種主要方式。農村生產生活中需要的各種商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耍的等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特別是在城市商場、超市和電商、網購中找不到買不到的商品,如蒿刀、釘耙、挖鋤、缸子罐子、砂鍋、簸箕、米篩、籮筐、醃製的鹹菜、新鮮的時令蔬菜、生鮮活禽、各種乾果、服裝鞋帽、特色小吃等等,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不僅是農村人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更是成為農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的趕鬧子,除了常規的商品交易外,已經越來越成為農村人際交往、信息獲取、身體休息、心情放鬆的一個重要平臺。鬧子上的人聲鼎沸,不僅僅是商品的買賣,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猶如一場身心旅遊!因此,每逢趕鬧子的這一天,鄉親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有的往往是全家老小齊上陣,一起來趕鬧子,三五成群,有買有賣,有吃有喝,有耍有鬧,有說有笑,相互交流,無拘無束,不用面對著那些城市裡冰冷的機器,一天下來便有了滿滿的收穫,從物質的到精神的,從摸得著的到看不見的,樣樣都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成的。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這種既能滿足生產生活需求,又能增進相互之間情感,接地氣、有人情味的趕鬧子,哪怕即使一個人,也能從中找到應有的足夠樂趣。這樣的趕鬧子,無疑就是一次內心的期待,一場用心的交流,一場溫暖的狂歡!如此散漫自由愜意的生活方式,在城市裡至少是很難尋找得到這種特質特性的。

我想,農村趕鬧子,看似一種十分簡單的買賣行為,其實它趕的不僅僅是鬧子,趕的更是人生的一個大舞臺:賦予一群人在固定的時間裡,到固定的場地去,如何用心的分享生活享受人生。

各種商販的吆喝聲,互相之間的討價還價,勞動者的精神釋放,成年人的友情溝通,年輕人的愛情綻放,小朋友們的喜笑顏開,各種車輛的喇叭交鳴,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真實生活的原本模樣,是十分彌足珍貴的。所以就有不少的人感嘆,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經歷過一次趕鬧子,至少可以說你的童年是不那麼完整的……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9.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3.4%,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向城市生活

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斷提高,購物也越來越隨心所欲,從實體店到電商到網購,從鬧子到超市,匆匆而來,忙忙而去,安安選物,靜靜支付,個個都像木頭人,人人都在程序化,再也沒有了那些年我們趕鬧子的期待,就如同這些年我們再也沒有了當年看國粹——京劇等等戲劇那種激動的心情和場面。

隨著農村人口的逐漸城鎮化,農村空巢房和空心村的與日俱增,趕鬧子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村人——農民工和居住在城市裡的農村人冷漠和遠離,逐漸地在成為老農村人揮之不去的寶貴記憶。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趕鬧子是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一生中的記憶,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很多年,但記憶猶新,它還是那樣的鮮活而生動!

不知道你離開農村有多久了,還記得你趕鬧子的事情嗎?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不管你是否還記得,都歡迎你在看完本文後,寫一寫留言,談一談感想,麻煩幫忙補充補充那些還沒有寫到的內容哦!記得哦……

「永州印象」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趕的鬧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