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廬陵】吉安古祠堂之永豐縣藤田鎮嶺南村王氏大祠

永豐 南昌 光緒 清朝 宋朝 宋仁宗 吉安事兒 2019-05-21

永豐縣藤田鎮嶺南村王氏大祠

【古韻廬陵】吉安古祠堂之永豐縣藤田鎮嶺南村王氏大祠

氏族淵源

據《永豐嶺南王氏九修族譜》記載,唐代世襲西川節度使王國瑛自江西臨川石欄門徙居永豐澤泉王家村,傳五代至王炳文,王炳文生於宋景德元年(1004),24歲擢進士,官至南昌太守,宋仁宗年間遷永豐藤田,後定居藤田東北部仙姑山南麓,村名遂為“嶺南”。故王氏族人尊王國瑛為一世祖,尊六世祖王炳文為嶺南開基始祖。

祠堂介紹

王氏祠堂三易其址。始建於宋代(年月不詳),據《王氏大祠綿澤堂記》:“所建者(指始建祠堂)自宋至明建於村口之南,地名竹山下。龍回脈旺,後有尖峰圍屏,前有一峰(即紀念狀元羅倫而命名的山峰——一峰寨)文筆,左有透天誥軸,右有七星鎖鑰,隨龍二水迴環,境稱佳勝。爾時科名仕宦歷代相繼,且多躋顯要,丁口亦日蕃富。”至清代雍正年間,因原祠傾圮,“乃改建村口之西。其地甚卑溼,屢生白蟻,又四無依附,風雨飄搖,材木易致損壞,族眾多懷修復舊基之意,而工程浩大,無敢倡興。”光緒十七年(1891),嶺南族紳光禮、仁徵、勇修、書魁及易溪村族紳開照共為總理,在現址籌建王氏大祠,面臨資金不足之困,幾位族紳慷慨解囊“各出己資”,待大祠竣工逐年償還,不取分文利息。此熱心公益事業而不計私利的奉獻精神,令“眾情鹹服”,在鄉間一時傳為美談。於是在當年3月動工,歷4個寒暑,於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冬告成。

新建大祠磚木結構,穿鬥式樑架,硬山頂。大門朝西偏北,前朝玉峰五峰嶺,後倚福華山。長58.3米(17丈五尺),寬23.3米(五丈),面積1358.4平方米。祠左建花園屋舍,祠右烏依巷內建客廳廚房。大祠兩井三進五開間,大槽門立四大柱開三大門,正門上方掛“王氏大祠”匾。前堂、中堂之間設大天井,天井四周16根立柱,渾圓粗碩。前堂天花頂上有藻井,掛有民國三十五年一月款“澤蔭槐庭”匾。中堂掛光緒二十年洪歲甲午冬重修款“綿澤堂”大匾,兩廂牆壁原來掛族中歷代進士、貢元牌匾,“文化大革命”期間摘下後下落不明。“後棟分五廳,亦列廊階,前有拜堂,中開月門,崇祀始祖國瑛公,並列老主配享。左廳置‘積穀會’,列祖主位;右廳置新老‘崇祭會’,列祖主位;又東西廳及左右廊房為合族士子藏修所。上建有槐蔭樓,亦分五廳,皆設內外欄杆,觀者鹹謂八面玲瓏。”

20世紀60年代初,王氏大祠中堂有兩根主樑朽壞,眾皆認為換樑需卸瓦拆架,重修費時,工程繁雜,成為棘手難題。1962年,族人王興發雅號“機客”的一位木匠自告奮勇設計方案,利用滑輪和槓桿原理,不動一瓦,不移一檁,巧妙地換樑成功,節省了大量人力財力。

【古韻廬陵】吉安古祠堂之永豐縣藤田鎮嶺南村王氏大祠

祠堂中懸掛的“綿澤堂”匾

家族名人

王氏族人自開基祖王炳文於宋天聖五年(1027)登進士第以來,才子輩出,文風鼎盛,僅嶺南本村即有進士11位,其中宋6位、元1位、明4位,更有“兄弟聯芳”“叔侄同榜”“父子叔侄兄弟三進士”的佳話流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