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小編撰文《甘肅白銀有一批姓趙的人自稱蒙古皇室後裔》,雖不能肯定他們是合赤溫之後代,但據其《家譜》可證明他們是來自民勤柳林湖一帶的蒙古人。為了搞清楚他們究竟屬於哪一蒙古部落,就必須先理清元末明初柳林湖周邊有哪些部落或家族。

今之民勤,古稱鎮番,在元代就是蒙古諸王駐牧之地,至明代,其周邊蒙古部落眾多,清代,降附之蒙古部落仍散佈其境內近邊,柳林湖一帶自然不例外。為了較全面的掌握柳林湖地區蒙古部落情況,小編在今後文章中將涉及河西地區及其柳林湖周邊的兀剌海路、寧夏府路等蒙古部落。

甘肅民勤柳林湖周邊駐牧的蒙古諸王之闊端系

元代河西地圖

《鎮番縣誌》記載:鎮番“東邊外與寧夏口外沙河連界,六百餘里平沙無垠,並無居民,舊設烽燧一十二座,脈絡相連,捍衛內地;東南邊外五里許,外河環繞,亦僅裡許,蘇山屏立;迤東為青山,山形最小;又東南二十里,山曰阿喇骨,舊稱漢番要地,寇盜巢穴,爰設隘口于山西南隅,實以烽燧四座,較蘇山為嚴焉;縣南三十里為境內之青松堡,明因彝虜出沒,設防立墩,又南六十里為境內之黑山堡,東隣阿喇骨口,西通永昌董鄭等堡,彝虜出沒,勢極衝要,明設立驛傳並防守官兵,烽燧戒嚴,時相馳禦,視青松堡尤要矣,又南百里為境內之重興堡,又西南二十里曰蔡旗堡,二堡居黑山上游,警互策援,明俱設防守官兵,烽燧相連以備郊急,而今蔡旗堡猶分都司鎮焉,其他東安、南樂、沙山、陳梅等堡,俱不若數堡之要;西南邊外數裡許,紅崖環拱其險可恃,昔嘗堵拒彝虜於此烽燧羅列,與黑山相埒;西邊外與永昌寧遠堡北境外連界,計裡二百有奇,草地盤斜,土山孤起,舊為彝人宿牧之區,邊外設立烽燧七座,號曰廣漠;西北邊外五十里許,來茯聳峙,為西北之障,烽燧六座,山東北有古城、連城、三角諸城相連並立,迤西百里許,悉彝人部落形勢空懸,無關河之限,有蹂躪之憂,舊設三城控制良有以也;北邊外烽燧九座,計二百里許,則亦不喇山,陡突崚嶒,綿亙數十里;山北彝類錯居,舊多猖獗,形勢之險不亞西北,其東北境內之紅沙堡,逼近東邊,勢極衝要,明設官防守,邊外烽燧相望,計六十里,狼跑泉山,又二十里,抹山,抹山東北三十里,槍桿嶺山,三山鼎立皆彝人出沒之地,故抹山舊有隘口,東北百餘里,界以白海,左有白亭軍隘口,資其扼要。”所謂“彝虜”、“彝人”,皆指蒙古部落。為了弄清這些蒙古部落的身份歸屬,還得從蒙元時期談起。

元朝時期柳林湖駐牧蒙古部落

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自北路進攻西夏,進入河西走廊。於秋七月兵臨涼州,西夏涼州守將翰扎簀見大兵至,率父老以城降。至此,西夏佔領涼州的歷史結束,涼州及其所屬的民勤地方歸大蒙古國轄制。

於是,成吉思汗將西夏故地河西進行了分配,朮赤子拔都分得了沙洲,察合臺分得了刪丹,大汗派出的達魯花赤管轄肅州。紹定二年(1229年),窩闊臺即大汗位。將其次子闊端調任涼州。從此直到元末,闊端家族一直是涼州地區的主要統治者。陝西雩縣草堂寺存《闊端太子令旨碑》證實今民勤新地和香家灣一帶就是闊端太子行宮所在地。大批蒙古牧民在今民勤境內遊牧,牧群直至白亭海(稱闊端海子)。

胡小鵬考證認為,有元一代,分封出鎮於河西的蒙古諸王主要有窩闊臺后王、察合臺后王、闊列堅后王等,而以窩闊臺系的闊端家族及其王位下,即永昌王位下(後封荊王)分封較早,勢力最大,對元代河西曆史影響也最深。李治安《元代甘肅行省新探》認為:“術伯統領的軍隊包括術伯直屬軍、諸王協力軍、當地軍閥、蒙古千戶集團、探馬赤軍、紅襖軍六部分。其中諸王協力軍由駐戍於瓜州一帶的察合臺系的拜答寒(又作伯答罕)大王軍,駐戍於涼州永昌一帶的窩闊臺系闊端家族之長亦憐真大王軍,駐戍於西寧一帶的弘吉剌部赤窟家族之長昌吉駙馬軍,以及出身不明的也只烈大王軍等組成。”此處所謂“出身不明的也只烈大王”,就是合赤溫後裔也只裡(參看本人拙作《成吉思汗之弟合赤溫子孫:濟南王也只裡生平事略》)。今天先看最大的一支——闊端系。

甘肅民勤柳林湖周邊駐牧的蒙古諸王之闊端系

忽必烈

闊端系諸王

拉施特《史集》說:“窩闊臺當了合罕後,沒有跟諸王、異密商量,擅自從也可那顏諸子管理下的軍隊中將亦魯該那顏的兄弟異密都剌帶寶兒赤及雪你惕部異密連同一千雪你惕部軍隊及二千速勒都思部人分給了自己的兒子闊端。”同時,又把“唐兀惕地區封給他(闊端)作分地(禹兒惕),並把他和軍隊一起派遣到了那裡”。《遜都思氏世勳碑》也印證了遜都思(速勒都思)部赤老溫之後鎖兀都從闊端鎮河西,父子相襲為王府總管。1235年,闊端就封涼州。當時,闊端不僅是本兀魯思的首領宗主,而且還是原西夏故地以及陝西京兆等路的最高軍政首腦。世守其地的鞏昌汪氏、臨洮趙氏以及陝西京兆等路萬戶劉黑馬、總管田雄、郝和尚拔都、都元帥鐵哥並其餘大小達魯花赤、管民官、課稅所官等都要按其令旨行事。著名的薩迦班智達“涼州會晤”就是闊端的豐功偉績。

闊端之兄貴由汗死後,汗位轉入拖雷系蒙哥。政權交替之際,內訌極其慘烈。蒙哥嚴厲鎮壓了試圖反抗的諸王大臣,窩闊臺系后王的葉密立兀魯思就遭肢解而消滅。但是由於闊端本人與拖雷諸子關係友好,他的軍隊又來自拖雷系,蒙格汗勉強允許闊端保有其所屬的軍隊和分地。1252年,蒙哥汗再次劃分諸王分地,割闊端領地之西給了闊端次子蒙哥都,將窩闊臺其他諸子合丹、滅裡、海都、脫脫分遷今新疆地區;漠南漢地,包括陝西京兆、臨洮、鞏昌等地劃歸皇弟忽必烈,取代了實力猶存的闊端系對陝西京兆、臨洮、鞏昌及四川前線等地的統治,剝奪了窩閹臺以來闊端系對南伐川藏地區的軍事指揮權。時年16歲的八思巴也應命於六盤山覲見忽必烈。

甘肅民勤柳林湖周邊駐牧的蒙古諸王之闊端系

涼州會盟

闊端於1247年到1250年間去世,長子滅裡吉歹(彌裡杲帶)襲位。1259年蒙哥汗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展開了激烈的汗位爭奪戰。在以東道諸王為首的貴族們擁護下,忽必烈於1260年登上了汗位,當然,包括闊端之子只必帖木兒在內的西道諸王因為擁護忽必烈也得到了他們應有的利益。但是,忽必烈並不放心,為了削弱諸王的權利,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闊端后王而言,設立西夏行中書省、罷西夏世官、取消鞏昌二十四城的特權等等,大大地壓縮了闊端系在河西的勢力。同時,忽必烈還分遣皇子皇孫出鎮襟要,威懾制約旁系宗王。忽必烈第三子忙哥剌受封安西王,開府京兆,第七子奧魯赤受封西平王出鎮吐蕃,第六子愛牙赤也一度駐軍瓜沙,此乃以藩制藩,以親制疏之計。

闊端領地的範圍以西涼(今武威市)為中心,西至甘州山丹城,東到蘭州、永登一帶。《元史》卷107《宗室世系表》載闊端有子五人,依次為滅裡吉歹、蒙哥都、只必帖木兒、帖必烈、曲列魯。

闊端長子滅裡吉歹,死於1250年至1251年期間,其子也速不花,分地當靠近青海吐蕃地區。至元二十五年,也速不花謀叛受誅,子孫情況不明。

次子蒙哥都,因參加1251年擁立蒙哥忽裡勒臺大會而另獲分地。其子亦憐真,分地當在瓜沙至哈密一帶。大德元年(1297)正月,亦憐真入朝時死於道。其後裔情況不明。其分地似為察合臺后王出伯、合班系諸王所有。

三子只必帖木兒,約生於1247年到1250年之間。至元九年(1272),只必帖木兒築新城成,忽必烈賜名永昌,置王府,遂稱永昌王。《宗室世系表》只必帖木兒無嗣,但據胡小鵬考證,“把曲烈魯和別帖木兒都看作只必帖木兒之子,兩人為兄弟關係似更合乎情理一些”。《元史·卷25·仁宗紀》延祐二年(1315)九月,“賜諸王別帖木兒永昌路及西涼州田租”,卷26延祐四年閏正月(《諸王表》作七年),“封別帖木兒為汾陽王”。泰定元年(1324)九月乙酉,別帖木兒之子也速也不幹進封荊王,“兩都之戰”後,也速也不幹位下開始走下坡路。至順元年(1330)正月,“召荊王之子脫脫木兒赴闕”為質,同年,也速也不幹從鎮西武靖王搠思班遠征雲南,並留鎮當地,可以看作一種懲罰。《紅史》直率地說,寧宗懿璘質班在位前後西涼王被革職,王府屬官被下獄。至順二年也速也不幹之子脫火赤襲荊王。脫火赤死於至元元年。《順帝紀》至元三年十一月條雲:“詔脫脫木兒襲脫火赤荊王位,仍命其妃忽剌灰同治兀魯思事。”脫脫木兒身後無嗣。《元史》卷92《百官志》永昌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條載:“至正三年七月,中書省奏:‘闊端阿哈所分地方,接連西番,自脫脫木兒既沒之後,無人承嗣。達達人口頭匹,時被西番劫奪殺傷,深為未便!’遂定置永昌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以治之。”永昌宣慰司設在今永昌縣城,宣告了荊王位下的終結,活躍於河西一百餘年的闊端家族自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