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

抑鬱症 焦慮症 生物 動物 大話精神 大話精神 2017-08-02

重症抑鬱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高流行率和沉重的疾病負擔。據統計,抑鬱症在2010年是加拿大、美國和全球致殘的第二大因素。如果考慮到自殺和中風相關的抑鬱症死亡,抑鬱症在全球疾病負擔中位列第三,並且這種負擔日益增加,預計到2030年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首要原因。

為什麼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

1990年至2010年,加拿大重症抑鬱症導致的殘疾調整生命年增加了75%,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症;相比之下,美國的增幅是43%。同時,全球重症抑鬱症的男女比例保持不變,為1.7:1。雖然社會經濟因素(包括虐待,教育和收入)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女性的抑鬱症發病率,但本文的重點是探討其生物學機制,瞭解為什麼抑鬱症在女性中更普遍。

女性重度抑鬱症患病率高於男性,2010年其全球流行率分別為5.5%和3.2%。在加拿大,2002年女性患病率為5.0%,男性為2.9%;2012年分別增加至5.8%和3.6%。抑鬱症的男女比率在發達國家和全球是相似的,差異風險主要來源於生物性別差異,較少依賴於種族、文化、飲食、教育以及其他潛在的混雜社會經濟因素。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在女性社會經濟地位明顯低於男性的國家,抑鬱症的發病率要高於在平等地位的國家。

年輕女性(14-25歲)的抑鬱症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以上,這一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從青春期開始,年輕女性具有抑鬱症和精神障礙的最大風險。重要的是,在青春期之前,女孩和男孩具有相似的抑鬱症比率,男孩的比例可能更高。6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的抑鬱率均有下降,患病率也相當。女性抑鬱比率高也反應在抗抑鬱藥的處方上。2007年至2011年間,加拿大的抗抑鬱處方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多(25–44歲, 2.2倍:9.3% v. 4.2%; 45-64歲,2.1倍:17.2% v. 8.2%)。抑鬱症的發病高峰期(14-25歲)與抗抑鬱藥服用高峰期(>45歲)之間的年齡差異表明,年輕抑鬱症患者有很多都是發病多年後才接受抗抑鬱藥治療。這種藥物延遲可能導致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更高的患病率,有必要對接受治療和未治療隊列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抗抑鬱藥治療的延遲還可能反映了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以及青少年抑鬱的診斷不足。

為什麼女性抑鬱症比例更高?女性抑鬱更經常地表現為內在症狀,而男性則是外部症狀。例如,在異卵雙胞胎研究中,女性對人際關係的敏感性更高,而男性對外部職業和導向目標的因素更敏感。女性還經歷特定形式的抑鬱症,包括經前焦慮症、產後抑鬱症和絕經後抑鬱症、焦慮症,這些都與卵巢激素的變化有關,並可能增加女性患病率。然而,這些差異潛在的機制尚不清楚,針對女性的獨特治療方案也未明確。

抑鬱症患病率增加與女性激素變化有關,特別是在青春期、月經前、懷孕和絕經後,這表明,女性荷爾蒙波動可能是抑鬱症的觸發因素。然而,為避免可能與月經週期相關的行為變異性,大多數臨床前研究集中在男性;但靈長類動物和齧齒類動物研究一直暗示女性荷爾蒙(如雌激素)在抑鬱症中的作用。迄今為止最具自然主義的抑鬱症研究(探討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包含4-5例雌性靈長類動物,結果顯示出與5-HT1A受體水平下降和海馬體積減少相關的抑鬱樣表型。有趣的是,絕經後猴子的海馬體積減少比卵巢完整猴子的更嚴重,這提示卵巢功能可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與這一發現一致,抑鬱的風險在圍絕經期過渡期有所增加。新的證據表明,激素替代療法,特別是圍絕經期,可以有效預防女性絕經後抑鬱。最近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與非用藥者相比,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發生率減少,這表明調節雌激素水平具有保護性。總之,這些研究表明,雌激素對抑鬱症的病理學具有保護作用,雌激素的降低可能增加抑鬱症的風險。

男性缺乏系統性雌激素,為什麼其抑鬱比率比女性更低?累積研究表明,在男性腦中,睪丸激素通過內源性酶(CYP19)轉化為雌激素,雌激素可通過男性大腦中的雌激素受體(尤其是雌激素受體β)介導保護作用。此外,男性雄激素受體也可以提供保護,例如在海馬神經元中。由於睪酮不像雌激素那樣在男性體內循環,所以它們可以為男性提供更持久的保護。然而,男性也有兩性的腦核團,特別是在下丘腦,所以男性抑鬱患病率低可能更復雜,不僅是激素的差異,可能還存在腦回路發育差異。

基本上來說,抑鬱症的性別差異反映了男女不同的事實:女性擁有2份X染色體,而男性有X和Y染色體各1份。這種基本遺傳差異如何導致了精神疾病的性別差異,這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的難題。女性抑鬱高風險因素可能具有生物學來源,例如體力和個性特徵的差異。或許還需要改變社會態度來促進平等,但是,西方倡導了男女平等,但其男女抑鬱比例卻沒有明顯變化。最近的證據表明,生物學因素,如卵巢激素水平的變化,特別是雌激素的降低,可能導致女性抑鬱和焦慮的增加,因此減輕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是有效干預策略,識別更具有特異性的靶向腦配體(如雌激素受體β選擇性配體)可以預防抑鬱症,同時避免雌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文獻

Albert P R. Why is depression more prevalent in women?[J].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JPN, 2015, 40(4): 219.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