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的蟹農。圖/視覺中國

因此,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可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個兒肥大,肉質香嫩,玉脂紅膏,格外鮮美。

但在幾十年前,由於建壩築閘、水域汙染、河道整治和氣候變化,長江口的野生大閘蟹變得非常稀少了。今日河海生態改變,人工養殖只得以運輸取代了洄游。

上世紀80年代後,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得到突破,蟹農們便開始蜂擁養蟹,導致陽澄湖容量過載,蟹的質量一度嚴重下降。後來經過科學養殖,減少產量,補充水草和小魚螺螄,才得以恢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的蟹農。圖/視覺中國

因此,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可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個兒肥大,肉質香嫩,玉脂紅膏,格外鮮美。

但在幾十年前,由於建壩築閘、水域汙染、河道整治和氣候變化,長江口的野生大閘蟹變得非常稀少了。今日河海生態改變,人工養殖只得以運輸取代了洄游。

上世紀80年代後,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得到突破,蟹農們便開始蜂擁養蟹,導致陽澄湖容量過載,蟹的質量一度嚴重下降。後來經過科學養殖,減少產量,補充水草和小魚螺螄,才得以恢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近年來水質和環境變好後,又有水鳥在這裡棲息了。圖/視覺中國

直到今天,陽澄湖大閘蟹仍然供不應求。但也不必只盯著陽澄湖,解決了大閘蟹養殖難題的“蟹學泰斗”、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坦言,“現在最好的大閘蟹在東太湖,上海、安徽甚至臺灣,都有很好的蟹。”

大閘蟹近年來如此受歡迎,甚至內陸地區也能很方便的吃到,除了養殖技術和冷鏈運輸的成熟,價格下降更能被大眾接受以外。背後還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閘蟹特別能“扛”。

大閘蟹是一種兩棲蟹類,能主動調節體內滲透壓、適應外界環境,在淡水、半鹹水或海水中都不會脫水或膨脹,甚至可以離水短暫生活。大閘蟹的“蟹黃”發達而滿貯養料,因此十分耐飢,扛個幾十天不吃東西也能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的蟹農。圖/視覺中國

因此,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可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個兒肥大,肉質香嫩,玉脂紅膏,格外鮮美。

但在幾十年前,由於建壩築閘、水域汙染、河道整治和氣候變化,長江口的野生大閘蟹變得非常稀少了。今日河海生態改變,人工養殖只得以運輸取代了洄游。

上世紀80年代後,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得到突破,蟹農們便開始蜂擁養蟹,導致陽澄湖容量過載,蟹的質量一度嚴重下降。後來經過科學養殖,減少產量,補充水草和小魚螺螄,才得以恢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近年來水質和環境變好後,又有水鳥在這裡棲息了。圖/視覺中國

直到今天,陽澄湖大閘蟹仍然供不應求。但也不必只盯著陽澄湖,解決了大閘蟹養殖難題的“蟹學泰斗”、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坦言,“現在最好的大閘蟹在東太湖,上海、安徽甚至臺灣,都有很好的蟹。”

大閘蟹近年來如此受歡迎,甚至內陸地區也能很方便的吃到,除了養殖技術和冷鏈運輸的成熟,價格下降更能被大眾接受以外。背後還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閘蟹特別能“扛”。

大閘蟹是一種兩棲蟹類,能主動調節體內滲透壓、適應外界環境,在淡水、半鹹水或海水中都不會脫水或膨脹,甚至可以離水短暫生活。大閘蟹的“蟹黃”發達而滿貯養料,因此十分耐飢,扛個幾十天不吃東西也能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有實驗觀察,大閘蟹甚至可以在可以在泥地裡生活30多天。圖/視覺中國

低溫還能降低它的代謝,因此在冰箱裡放幾天也不成問題,只是保存大閘蟹時最好覆蓋上幾塊乾淨的溼抹布,保持溼潤。實驗記錄,就算是暴露在空氣中,大閘蟹都可以挺過6-9天才會陸續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是鰓脫水後,蟹無法呼吸。所以大閘蟹運輸時往往要加溼布和一瓶冷凍水,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的蟹農。圖/視覺中國

因此,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可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個兒肥大,肉質香嫩,玉脂紅膏,格外鮮美。

但在幾十年前,由於建壩築閘、水域汙染、河道整治和氣候變化,長江口的野生大閘蟹變得非常稀少了。今日河海生態改變,人工養殖只得以運輸取代了洄游。

上世紀80年代後,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得到突破,蟹農們便開始蜂擁養蟹,導致陽澄湖容量過載,蟹的質量一度嚴重下降。後來經過科學養殖,減少產量,補充水草和小魚螺螄,才得以恢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近年來水質和環境變好後,又有水鳥在這裡棲息了。圖/視覺中國

直到今天,陽澄湖大閘蟹仍然供不應求。但也不必只盯著陽澄湖,解決了大閘蟹養殖難題的“蟹學泰斗”、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坦言,“現在最好的大閘蟹在東太湖,上海、安徽甚至臺灣,都有很好的蟹。”

大閘蟹近年來如此受歡迎,甚至內陸地區也能很方便的吃到,除了養殖技術和冷鏈運輸的成熟,價格下降更能被大眾接受以外。背後還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閘蟹特別能“扛”。

大閘蟹是一種兩棲蟹類,能主動調節體內滲透壓、適應外界環境,在淡水、半鹹水或海水中都不會脫水或膨脹,甚至可以離水短暫生活。大閘蟹的“蟹黃”發達而滿貯養料,因此十分耐飢,扛個幾十天不吃東西也能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有實驗觀察,大閘蟹甚至可以在可以在泥地裡生活30多天。圖/視覺中國

低溫還能降低它的代謝,因此在冰箱裡放幾天也不成問題,只是保存大閘蟹時最好覆蓋上幾塊乾淨的溼抹布,保持溼潤。實驗記錄,就算是暴露在空氣中,大閘蟹都可以挺過6-9天才會陸續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是鰓脫水後,蟹無法呼吸。所以大閘蟹運輸時往往要加溼布和一瓶冷凍水,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與月餅、菊花,歷來是中秋的象徵。圖/視覺中國

看到這裡的你,先不用急著下單,今年大閘蟹還在最後的蛻殼階段。再過十幾天,等到它們膏滿黃肥之後,叫上你的三五好友,拿出準備好的蒸鍋、生薑、料酒、紫蘇,還有,已經積攢了一整年的胃口,來一場盛大的大閘蟹之宴。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的蟹農。圖/視覺中國

因此,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可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個兒肥大,肉質香嫩,玉脂紅膏,格外鮮美。

但在幾十年前,由於建壩築閘、水域汙染、河道整治和氣候變化,長江口的野生大閘蟹變得非常稀少了。今日河海生態改變,人工養殖只得以運輸取代了洄游。

上世紀80年代後,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得到突破,蟹農們便開始蜂擁養蟹,導致陽澄湖容量過載,蟹的質量一度嚴重下降。後來經過科學養殖,減少產量,補充水草和小魚螺螄,才得以恢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近年來水質和環境變好後,又有水鳥在這裡棲息了。圖/視覺中國

直到今天,陽澄湖大閘蟹仍然供不應求。但也不必只盯著陽澄湖,解決了大閘蟹養殖難題的“蟹學泰斗”、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坦言,“現在最好的大閘蟹在東太湖,上海、安徽甚至臺灣,都有很好的蟹。”

大閘蟹近年來如此受歡迎,甚至內陸地區也能很方便的吃到,除了養殖技術和冷鏈運輸的成熟,價格下降更能被大眾接受以外。背後還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閘蟹特別能“扛”。

大閘蟹是一種兩棲蟹類,能主動調節體內滲透壓、適應外界環境,在淡水、半鹹水或海水中都不會脫水或膨脹,甚至可以離水短暫生活。大閘蟹的“蟹黃”發達而滿貯養料,因此十分耐飢,扛個幾十天不吃東西也能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有實驗觀察,大閘蟹甚至可以在可以在泥地裡生活30多天。圖/視覺中國

低溫還能降低它的代謝,因此在冰箱裡放幾天也不成問題,只是保存大閘蟹時最好覆蓋上幾塊乾淨的溼抹布,保持溼潤。實驗記錄,就算是暴露在空氣中,大閘蟹都可以挺過6-9天才會陸續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是鰓脫水後,蟹無法呼吸。所以大閘蟹運輸時往往要加溼布和一瓶冷凍水,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與月餅、菊花,歷來是中秋的象徵。圖/視覺中國

看到這裡的你,先不用急著下單,今年大閘蟹還在最後的蛻殼階段。再過十幾天,等到它們膏滿黃肥之後,叫上你的三五好友,拿出準備好的蒸鍋、生薑、料酒、紫蘇,還有,已經積攢了一整年的胃口,來一場盛大的大閘蟹之宴。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掀開後蓋的瞬間。圖/視覺中國

特別支持:張辰亮,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博物雜誌 運營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海錯圖筆記·叄》張辰亮

《地道風物·蘇州》

《蘇州風物誌:大閘蟹》

《中華絨螯蟹生物學》 陳立橋 堵南山

《海南島潮間帶物種資源調查與研究》

《膠州灣與青島臨近海域底棲甲殼動物》

《東海深海甲殼動物:東海大陸架外緣和大陸坡深海漁場綜合調查》董聿茂

《味·道》

《魚蝦蟹貝這樣吃》

《舌尖上的中國》

- END -

作者丨蘇小七

特別支持 | 張辰亮

部分內容來源 | 《海錯圖筆記3》

設計 | 西湖醋魚

地圖編輯 | 程遠

封圖 | 視覺中國

一份小小的中秋禮物

評論區回覆 #你和螃蟹的故事#

點贊最多的2位

送「 張辰亮親筆簽名版《海錯圖筆記3》」1本

祝大家中秋快樂!

一本有考證、有文化、有手作、更有深夜食堂的博物筆記!

“博物君”張辰亮,耗時兩年,考證63幅故宮珍藏古圖

20篇長文筆記

又一場跨越時空的皇家圖譜“對談”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的蟹農。圖/視覺中國

因此,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可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個兒肥大,肉質香嫩,玉脂紅膏,格外鮮美。

但在幾十年前,由於建壩築閘、水域汙染、河道整治和氣候變化,長江口的野生大閘蟹變得非常稀少了。今日河海生態改變,人工養殖只得以運輸取代了洄游。

上世紀80年代後,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得到突破,蟹農們便開始蜂擁養蟹,導致陽澄湖容量過載,蟹的質量一度嚴重下降。後來經過科學養殖,減少產量,補充水草和小魚螺螄,才得以恢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近年來水質和環境變好後,又有水鳥在這裡棲息了。圖/視覺中國

直到今天,陽澄湖大閘蟹仍然供不應求。但也不必只盯著陽澄湖,解決了大閘蟹養殖難題的“蟹學泰斗”、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坦言,“現在最好的大閘蟹在東太湖,上海、安徽甚至臺灣,都有很好的蟹。”

大閘蟹近年來如此受歡迎,甚至內陸地區也能很方便的吃到,除了養殖技術和冷鏈運輸的成熟,價格下降更能被大眾接受以外。背後還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閘蟹特別能“扛”。

大閘蟹是一種兩棲蟹類,能主動調節體內滲透壓、適應外界環境,在淡水、半鹹水或海水中都不會脫水或膨脹,甚至可以離水短暫生活。大閘蟹的“蟹黃”發達而滿貯養料,因此十分耐飢,扛個幾十天不吃東西也能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有實驗觀察,大閘蟹甚至可以在可以在泥地裡生活30多天。圖/視覺中國

低溫還能降低它的代謝,因此在冰箱裡放幾天也不成問題,只是保存大閘蟹時最好覆蓋上幾塊乾淨的溼抹布,保持溼潤。實驗記錄,就算是暴露在空氣中,大閘蟹都可以挺過6-9天才會陸續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是鰓脫水後,蟹無法呼吸。所以大閘蟹運輸時往往要加溼布和一瓶冷凍水,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與月餅、菊花,歷來是中秋的象徵。圖/視覺中國

看到這裡的你,先不用急著下單,今年大閘蟹還在最後的蛻殼階段。再過十幾天,等到它們膏滿黃肥之後,叫上你的三五好友,拿出準備好的蒸鍋、生薑、料酒、紫蘇,還有,已經積攢了一整年的胃口,來一場盛大的大閘蟹之宴。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掀開後蓋的瞬間。圖/視覺中國

特別支持:張辰亮,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博物雜誌 運營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海錯圖筆記·叄》張辰亮

《地道風物·蘇州》

《蘇州風物誌:大閘蟹》

《中華絨螯蟹生物學》 陳立橋 堵南山

《海南島潮間帶物種資源調查與研究》

《膠州灣與青島臨近海域底棲甲殼動物》

《東海深海甲殼動物:東海大陸架外緣和大陸坡深海漁場綜合調查》董聿茂

《味·道》

《魚蝦蟹貝這樣吃》

《舌尖上的中國》

- END -

作者丨蘇小七

特別支持 | 張辰亮

部分內容來源 | 《海錯圖筆記3》

設計 | 西湖醋魚

地圖編輯 | 程遠

封圖 | 視覺中國

一份小小的中秋禮物

評論區回覆 #你和螃蟹的故事#

點贊最多的2位

送「 張辰亮親筆簽名版《海錯圖筆記3》」1本

祝大家中秋快樂!

一本有考證、有文化、有手作、更有深夜食堂的博物筆記!

“博物君”張辰亮,耗時兩年,考證63幅故宮珍藏古圖

20篇長文筆記

又一場跨越時空的皇家圖譜“對談”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筆記·叄》

請複製此淘口令到手機淘寶購買

₴ReNjYm3Sqcg₴

圖書君專屬優惠券,立減5元!

複製此淘口令領取

¥9C7NYm37c1L¥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中秋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

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為什麼是偏偏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河蟹河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河蟹”。

美味的祕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古籍中的大閘蟹的特徵就是那毛茸茸的大鉗子,“絨鰲蟹”,意為螯足上長滿了絨毛的蟹。絨毛有點像鬍子,每次蛻殼才會多長一些。雄蟹螯足上的絨毛更為發達,啥作用還沒搞清,有學者推斷它大概有觸覺的功能。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通常認為,世界上有四種絨螯蟹,但就屬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個頭最大,肉也最多。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世界上四種絨螯蟹的背甲區別。分別是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臺灣絨螯蟹、狹額絨螯蟹。繪/鄭秋暘,圖/《海錯圖筆記·叄》

大閘蟹住在江河裡,各條河流之間往往有天然或者人工的溝渠相互連通,大閘蟹就藉助著這些河流擴散開來了。以長江和淮河為中心,南至珠江,北至鴨綠江,都有大閘蟹的身影。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梅園介譜》中的日本絨螯蟹。繪/毛利梅園

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在中國的分佈。製圖/monk

大閘蟹生活在水底,是體寬大於體長的動物,所以橫著走更為方便。它們爬行時,一隻腳彎曲,另一隻向外伸展,用指尖抓住地面後,彎曲的一隻腳便馬上把身體推向另一側;8只步足的先後活動次序都很有規律,非常協調迅速。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肌肉收縮迅速而有力,加上前端尖銳的指節,它甚至可以垂直上爬,所以也經常會發生大閘蟹“越獄”的事故。圖/視覺中國

在河水裡生存,橫行直撞的大閘蟹練就了一身發達的肌肉,肉質彈性很好。肉裡富含丙氨酸、甘氨酸等鮮味物質;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里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

“海蟹吃肉,河蟹吃黃”,大閘蟹最值得說道的,還是蟹黃;“九雌十雄”,尤以農曆九、十月最為鮮美。而這,還要從5000萬年前開始說起。

大閘蟹屬於方蟹科,根據現有化石顯示,5000萬年前它的祖先就出現了,那時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

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幼體仍然只能在半鹹水的河口淺海中生活,所以成蟹必須回到淺海里繁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自然界裡,生殖和繁育是頭等大事。為了長途遷徙和繁育後代,大閘蟹可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蟹古名“無腸公子”,其實大閘蟹長有腸子,只是很細小,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蟹長出了發達的中腸腺。中腸腺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它相當於蟹的肝,是蟹用來存儲營養和吸收養料的器官,所以也被稱為肝胰腺。

就像鵝肝一樣,“蟹黃”存儲的大部分都是脂類物質,十分肥美。雌雄蟹都長有肝胰腺,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後代繁育做準備。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黃與蟹膏。圖/視覺中國

“秋風響,蟹腳癢”,大閘蟹的繁殖之時,便是秋冬之交、水溫下降之時。降低的水溫就是給大閘蟹的信號,它們開始發育性腺,集合成群,順流下遷至河口生育後代。民間常言“水不夠冷,蟹就不好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吃母蟹時,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兩種“蟹黃”;一種是黃色的,質地較軟,另一種是偏橘紅色的硬塊。前者公蟹也有,就是俗稱“蟹黃”的肝胰腺;後者也被稱為“紅膏”,其實是母蟹的性腺,也就是卵巢。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雌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雌蟹要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所需能量更多,農曆九月時,肝臟裡的養分便慢慢轉移到了性腺裡,這時候兩者大概各佔一半,最為美味。

而雄蟹的性腺則較小,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輸精管發育,蒸熟時呈乳白色的膠質,也就是“白膏”。因而比雌蟹發育慢,要在更晚一些的農曆十月才更好吃。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雄蟹內部構造。製圖/西湖醋魚

都說“九雌十雄”,便是這個道理。過了這兩個月,大閘蟹的性腺反而會過熟和退化,體積縮小。

還有一個時節也可以吃蟹,“六月黃”。大閘蟹的蟹黃主要是為了蛻殼和性腺生長提供能量,六月時性腺還未發育,就可以單獨享受肝胰腺的香味。在江南,大閘蟹一生約要經過20次蛻殼才能完全長成,六月還經常能吃到“雙殼蟹”,外層是硬殼,內裡還有一層未完全成熟的軟殼,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六月黃”的大閘蟹腥味較重,肉質細嫩,更適合做香辣蟹。圖/視覺中國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能好怎?

關於怎麼挑螃蟹,“博物君”張辰亮介紹了一個好方法,“頂蓋肥”:大閘蟹的屁股,也就是掀蓋的地方,和下面的臍之間有個縫,越寬就說明越肥,因為蟹黃多到把它頂起來了。據他所說,這是“本科時去洪澤湖,養殖大閘蟹的人教的,這個方法還是挺管用的,我現在也還在使。”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另外,挑蟹時還可以注意這幾點:

顏色:青色背、白色蟹肚的大閘蟹最佳。蟹是底棲生物,生活在環境較好的水域裡的大閘蟹,才能長出青背白肚

重量:捏捏蟹腿,硬實飽滿的更佳;同樣大小的螃蟹,掂著更重的說明肉更滿

活力:死蟹體內的組氨酸會被分解為有毒的組胺,故可以摸摸蟹眼睛,能動的說明還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中的大閘蟹。繪/聶璜

從良渚文化開始,中國食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了。深諳烹飪之道的中國人,在烹蟹的方式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周作人說,蟹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

蟹是天下至鮮,卻也是一種非常“難吃”的食物,不僅要小心挑出蟹鰓、蟹胃和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還有兩大難題:吃相難看、吃不乾淨。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挑剔的江南食客們,便用起了“蟹八件”。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再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八件。製圖/西湖醋魚

“蟹八件”早在明朝時期就已在蘇州盛行,是江南閨閣的高雅用品,甚至有用金銀打造用作嫁妝的。

它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人們在吃蟹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根據需要,前天他製作一件,昨天你製作一件,今天我製作一件,便慢慢組成了這“蟹八件”。今天,“蟹八件”已是尋常之物了,不過真正要用起來,其實只剪刀、蟹鉗、蟹針三樣,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圖/視覺中國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

自己動手,確實別有一番樂趣,中國人的吃蟹花樣也多的是。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拼出的蝴蝶。圖/《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3》裡考證了一種古時的“拼蝴蝶”玩法:把螃蟹能活動的那根手指(可動鉗指)掰下來,會帶出兩片骨片,這是用來附著開鉗、閉鉗的肌肉的。大的那片叫“閉肌內突”,小的那片叫“開肌內突”。

把兩個可動鉗指並肩貼好,指尖朝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把中間溼漉漉的絨毛使勁一摁,絨毛彼此糾結,幹了之後就結為一體,變成蝴蝶形狀了。細長的開肌內突是觸角,寬大的閉肌內突是前翅,後邊兩個指尖就是蝴蝶後翅上的鳳尾。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

說起大閘蟹,總會想起陽澄湖。民國時期,章太炎夫人湯國梨親自蓋章“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在蘇州”。

中國古代三大名蟹,勝芳蟹(原產白洋澱)、花津蟹(原產古洪澤大湖)、陽澄蟹,只陽澄湖的大閘蟹一家獨大。為什麼偏偏是陽澄湖?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大閘蟹的主要產區。製圖/monk

江南,地勢平緩,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水草豐茂、氣溫適宜,一直就是大閘蟹的主產地。其實陽澄湖在宋代之前曾是一片陸地,後可能因婁江河道阻塞,洪水氾濫等原因,才形成了如今的湖泊。

因此湖底淺平,平均水深不過1.9米,正適宜大閘蟹生長。如果水深過淺,太陽一晒,蟹容易性早熟,又容易長不大了。

陽澄湖陽光晴好,長滿了豐茂的水草,慢慢的,魚蝦螺螄和浮游動物也聚集了起來,這些正是大閘蟹最喜愛的美味食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捕魚的漁船。圖/視覺中國

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還是大閘蟹的絕佳躲避場所。大閘蟹是底棲生物,都住在湖底,蟹能“隱居”在草叢裡生活,捕食其間的小魚小蝦為食,肉質鮮嫩,青背白肚。

陽澄湖是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大閘蟹們便紛紛“搬家”到這裡定居。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再加上這裡離長江出海口不遠,湖水含鹽量較高,這裡的大閘蟹蟹肉微鹹,反而更能激發出鮮甜。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上的蟹農。圖/視覺中國

因此,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可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個兒肥大,肉質香嫩,玉脂紅膏,格外鮮美。

但在幾十年前,由於建壩築閘、水域汙染、河道整治和氣候變化,長江口的野生大閘蟹變得非常稀少了。今日河海生態改變,人工養殖只得以運輸取代了洄游。

上世紀80年代後,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得到突破,蟹農們便開始蜂擁養蟹,導致陽澄湖容量過載,蟹的質量一度嚴重下降。後來經過科學養殖,減少產量,補充水草和小魚螺螄,才得以恢復。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陽澄湖近年來水質和環境變好後,又有水鳥在這裡棲息了。圖/視覺中國

直到今天,陽澄湖大閘蟹仍然供不應求。但也不必只盯著陽澄湖,解決了大閘蟹養殖難題的“蟹學泰斗”、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坦言,“現在最好的大閘蟹在東太湖,上海、安徽甚至臺灣,都有很好的蟹。”

大閘蟹近年來如此受歡迎,甚至內陸地區也能很方便的吃到,除了養殖技術和冷鏈運輸的成熟,價格下降更能被大眾接受以外。背後還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閘蟹特別能“扛”。

大閘蟹是一種兩棲蟹類,能主動調節體內滲透壓、適應外界環境,在淡水、半鹹水或海水中都不會脫水或膨脹,甚至可以離水短暫生活。大閘蟹的“蟹黃”發達而滿貯養料,因此十分耐飢,扛個幾十天不吃東西也能活著。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有實驗觀察,大閘蟹甚至可以在可以在泥地裡生活30多天。圖/視覺中國

低溫還能降低它的代謝,因此在冰箱裡放幾天也不成問題,只是保存大閘蟹時最好覆蓋上幾塊乾淨的溼抹布,保持溼潤。實驗記錄,就算是暴露在空氣中,大閘蟹都可以挺過6-9天才會陸續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是鰓脫水後,蟹無法呼吸。所以大閘蟹運輸時往往要加溼布和一瓶冷凍水,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蟹與月餅、菊花,歷來是中秋的象徵。圖/視覺中國

看到這裡的你,先不用急著下單,今年大閘蟹還在最後的蛻殼階段。再過十幾天,等到它們膏滿黃肥之後,叫上你的三五好友,拿出準備好的蒸鍋、生薑、料酒、紫蘇,還有,已經積攢了一整年的胃口,來一場盛大的大閘蟹之宴。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掀開後蓋的瞬間。圖/視覺中國

特別支持:張辰亮,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博物雜誌 運營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海錯圖筆記·叄》張辰亮

《地道風物·蘇州》

《蘇州風物誌:大閘蟹》

《中華絨螯蟹生物學》 陳立橋 堵南山

《海南島潮間帶物種資源調查與研究》

《膠州灣與青島臨近海域底棲甲殼動物》

《東海深海甲殼動物:東海大陸架外緣和大陸坡深海漁場綜合調查》董聿茂

《味·道》

《魚蝦蟹貝這樣吃》

《舌尖上的中國》

- END -

作者丨蘇小七

特別支持 | 張辰亮

部分內容來源 | 《海錯圖筆記3》

設計 | 西湖醋魚

地圖編輯 | 程遠

封圖 | 視覺中國

一份小小的中秋禮物

評論區回覆 #你和螃蟹的故事#

點贊最多的2位

送「 張辰亮親筆簽名版《海錯圖筆記3》」1本

祝大家中秋快樂!

一本有考證、有文化、有手作、更有深夜食堂的博物筆記!

“博物君”張辰亮,耗時兩年,考證63幅故宮珍藏古圖

20篇長文筆記

又一場跨越時空的皇家圖譜“對談”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海錯圖筆記·叄》

請複製此淘口令到手機淘寶購買

₴ReNjYm3Sqcg₴

圖書君專屬優惠券,立減5元!

複製此淘口令領取

¥9C7NYm37c1L¥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好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