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經歷:

最近心情不好,每天無精打采,不想見人,你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於是你打開網頁,五花八門的答案讓你最終將目標聚焦在“抑鬱症”三個字上,於是你更加的消沉和沮喪了……

脖子上莫名其妙長了很多小肉瘤,不疼不癢,有一天你好奇的上網搜了一下到底是因為什麼,結果“身體莫名長肉瘤是癌症的前兆”深深刺痛了你,無關痛癢的一句話將你的生活攪和的天翻地覆,於是你放棄工作,整日奔波於醫院,一門心思做各種檢查好來佐證那句話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也許你有幾個前任,在一起時你們風花雪月,享受了世間所有的美好,突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了異樣,當“艾滋病”“梅毒”幾個可怕的字眼印入你腦海時,你們之間的信任也不復存在,從此你的生活充滿了委屈和尷尬……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真的有很多人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得病了!可能你只是生理期來之前情緒不穩,想法消極了一點;可能你只是因為自己最近伙食太好,長胖了,才張了小肉瘤;可能你只是內分泌失調,身體才出現了異樣。

為什麼人們在生病時第一感覺不是相信自己,而用他人的言論來佐證自己的健康?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英國有項長達12年之久,囊括7052人的醫學研究結果表明,對自己健康過分的焦慮,也就是所謂的“疑病症”會使自身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73%!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這7000多名被試中最終有710人患有“健康焦慮”,大約佔總體的10%。[1]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而與此同時,我在某吧上也看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或許她的經歷能給我們一些關於疑病症思考吧!

壹 疑病症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是軀體形式障礙的一種亞型,以過分關注軀體健康,放大軀體不適感,容易將良性的軀體症狀曲解為嚴重疾病,反覆求醫為主要特徵。

僅在精神內科中這種情況的患者佔到首診患者的20%-30%[2],致殘率高,造成患者極大的精神痛苦和社會功能障礙。同時,由於反覆檢查,反覆利用醫療資源,不但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醫生,你們再做一下活檢吧!我的胃真的非常不舒服,症狀真的很像是胃癌。”自從家裡一位親戚和老伴兒得了胃腸道癌症去世後,這半年以來,56歲的方女士也總覺得自己的胃部非常不適,並且到處查詢,並認為自己的胃部不適症狀和胃癌十分相似。

方女士沒有勇氣面對,迴避問題,不敢去檢查。但是子女為了讓其安心,帶她到醫院做了檢查,從 B 超、胃鏡、腸鏡到CT、 核磁共振,各種能做的檢查都做了一遍,各醫院都說只是普通的胃炎,但方女士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最後醫生建議其轉到臨床心理科。

以上所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疑病症的人群中,40-50 歲的人群以及獨居老人比重較大。這些並不是他們的幻想,而是真的感到疼痛。不少病人不僅僅是因為對自己身體健康的不安全感而患上了疑病症的更是他們把外界壓力造成的內心焦慮轉移到了身體上。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人在緊張、焦慮和恐懼時,身體的確會發生反應,心悸、打嗝、胃泛酸水或者吃不下飯。大 部分人會意識到這是自己的心情不好,但是有的人卻對自己的情緒沒有自覺意識,就會認為自己的心臟、腸胃出了問題。為了迴避來自外界的精神壓力,精神上的痛苦慢慢地轉化成了身體上的痛苦。[3]

貳 診斷

但是,疑病症這頂帽子不能亂扣,要經過診斷後才能對症治療。而診斷疑病症的要點為:

1.症狀至少持續 3 個月以上但經檢查無相應的器質性病變存在;

2.對身體健康或疾病過分擔心,其嚴重程度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相符;

3.牢固的疑病觀念,缺乏充分依據,反覆就醫或者反覆檢查,但檢查結果都是陰性或醫生的合理解釋也不能打消顧慮。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疑病症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

第一層級:誇大疾病的嚴重性。指疑病的具體內容,根據自己的症狀推斷自己得了某種大病;

第二層級:付之行動。指“病人”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的輾轉在醫院之內此種現象稱之為“醫生商店”,即病人找醫生像逛商店一樣,只看不買;

第三層及:伴隨症狀。“病人”常伴有抑鬱、焦慮等情緒反應或症狀;

第四層級:影響正常生活。“病人”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分集中於自身的病情,對醫生的解釋感到失望,對自身的檢查結果持懷疑態度,反覆就醫,無心工作與生活,學習與人際交往也受到影響,經濟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4]

叄 網絡疑病症

網絡疑病症(cyberchondria)的名稱來源於網絡(cyber)和疑病症(hypochondriasis),被定義為:出於對健康的困擾或焦慮,在網絡上過度或重複搜索健康相關信息,結果擴大了這種困擾或焦慮的症狀[5]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在線搜索健康相關信息是一種尋求安心的行為,但互聯網並不總是能提供準確、可靠、非衝突性的信息,因此在網上獲得的信息很可能會增加個體對健康的不確定性認知。個體可能會在網絡上發現新的疾病症狀,產生新的擔憂,進而增加焦慮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即使不能獲取最佳答案,網絡疑病症個體仍然認為網絡搜索健康或疾病信息對自身有幫助;花費時間去搜索網絡健康或疾病信息是值得且有必要的!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網絡疑病症的維持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孜孜不倦的在網上搜索疾病信息呢?

外在原因

網絡上正規醫生的模糊解答醫生的回多為建議到醫院就診,回覆可能不及時或解答不充分,也不會輕易做出診斷,因此網絡疑病症個體未能獲取到想要的答案。

例如網友這樣說:“前面類似安慰了幾句,然後說由於情況比較複雜, 無法正確判斷,請及時去醫院就診。首先他不會及時回覆你, 然後主要是為了勸你去他們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還害我等了那麼久……比如忌口,醫生說的一點都不清楚,只說、海鮮不要吃,溼疹這個地方要保持乾淨。但我回去會在網查什麼是“發物”,針對這個疾病再查……醫生的說法很含糊,最後都要加上一句,疾病比較複雜,需要去面診……在網上我是向醫生提問,然後都不知道那個醫生什麼時候回的我,反正我看到的那條消息很簡短。”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個人特質 

1.身體狀況

網絡疑病症個體多認為自身健康狀況不良,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焦慮。

“身體狀況不怎麼好,鍛鍊較少,家裡有患心臟疾病的患者,肺功能不強,目前需要減重、鍛鍊身體、預防高血壓和心臟疾病。”

2.不確定性忍受力

網絡疑病症個體對於不確定情境的忍受力較差,遭遇不確定事件時,會害怕、擔憂、焦慮。

“知道自己有病,醫生又不說,不太能忍受。會比較緊張,慌亂,處理不確定事件的能力較弱。會盡量回避不確定的情境。”

3.完美主義

網絡疑病症個體普遍存在完美主義傾向,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也因此需要一個對於症狀的完美解釋。[6]

我有病!我真的有病!——疑病症

Ending……

“心病給還需心藥醫”,網絡的信息鋪天蓋地,我們要有自我篩選的能力。懷疑自己有病?就到當地正規大醫院就診。切記不要在網上看一些庸人自擾的信息。做到一不查資料(醫學衛生方面),二不亂求醫,三不心敏感,四不拒診治。如果網絡醫生都有用,那還要醫院幹什麼?

相信自己,生活是美好的!多吃飯,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參考文獻:

[1]Berge L I, Skogen J C, Sulo G, et al.Health anxiety and risk of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linking the Hordaland Health Study (HUSK) with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Norway (CVDNOR) project[J]. BMJ open, 2016, 6(11): e012914.

[2]史少麗,赫利寒.文拉法辛聯合生物反饋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學雜誌,2016,29(4):284286

[3]況利. 疑病症,是一種心理疾病. 保健時報/2016 年/4月/14日/第007版

[4]唐安平,譚建輝.疑病症的概念及診斷.

[5]STARCEVIC V,BERLE D.Cyberchondria:towards a betterunderstanding of excessive health-related Internet use[J]. Expert Rev Neurother,2013,13(2):205-213.DOI: 10.1586/ern.12.162.

[6]許丹陽,丁佳麗,楊智輝. 網絡疑病症發生機制及影響的質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8,8(21):2755-2759


Psy | 大寶貝原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