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敵百並非傳說,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他

古代戰爭不可避免,有亂世自然也就少不了戰爭。而戰爭的爆發以及取勝就需要依靠這些能征善戰的將軍們了,但是我們不管是看歷史劇也好還是一些歷史資料中,似乎都會對一種場面頗有興趣。想當年三國中的趙雲長阪坡救幼主,可謂是殺了個七進七出,所過之處無一不是如秋收割麥。在我們感慨趙雲威武的同時,有沒有考慮過以一敵百是否真實的問題呢?首先我們需要分清,我們討論的是以一敵百是不是真的,並非是說趙雲有沒有七進七出。

以一敵百並非傳說,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他

或許這裡舉到的趙雲案例並不足以讓大家信服,但是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寫到過項羽曾經的所作所為:

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當時項羽已經是兵敗如山倒,但是依然能夠做到力克百餘人,那麼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其實歷史往往帶有很多的浮誇色彩,就比如說項羽的這一場大戰。看似項羽所向披靡,能夠以一敵百,但實際上不過是強弩之末,完全是史學家為了刻畫他的英雄形象而添加的催化劑。

以一敵百並非傳說,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他

《資治通鑑》

其實在歷史當中能夠尋找到很多的以一敵百的案例,就比如說楊再興和劉裕。劉裕被視為是中國歷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他是南朝時期劉宋政權的創始人。在《資治通鑑》中曾有過關於劉裕的描寫: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 。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

看過這一段歷史資料,簡直無法形容對劉裕的仰慕,項羽以一敵百不是最牛,最牛的還要是他曾以一敵千。手拿神兵利器追殺千人的場景,像極了現代電影中的古惑仔。但實際上這一記載依舊是摻雜了很多的水分。

以一敵百並非傳說,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他

康熙滅鰲拜

首先從人體的身體素質來看,即使是現在的拳王一人面對百人的挑戰依舊是難以實現擊敗百人,最多也是擊敗五個而已。所以電影中我要打十個都可能不是真的,更何況是在混亂的戰場上。所以一個武將力氣就算是再大,在打敗了十個八個以後都很難保持原本的狀態。老話說雙拳難敵四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看來古人真的是誠不欺我啊。我們看看清朝時期的顧命大臣鰲拜,在戰場上可謂所向披靡,但最後還不是栽在了康熙這小毛孩的手裡。

以一敵百並非傳說,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他

古代武將

那麼很多人還是會問,古代戰場上將軍都是身披鎧甲並且手拿兵器的。而且古代武將各個似乎都是大力士,手上的武器無一不是幾十上百斤的。別說拿出去打仗,普通人估計壓都會被武器給壓死。但是我們誰又聽說過戰場上被武器給壓死的案例呢?再說武器也是有限度的。用的多了依然是會出現捲刃的情況,更別說是一挑百了。

以一敵百並非傳說,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他

拿破崙

但是以一敵百也並不是真的難以做到,不過這需要的是特殊情況。拿破崙曾經就講到:“三個法軍騎兵一定打不過兩個馬穆魯克,一百個法軍騎兵能和馬穆魯克打成平手,一千個法軍騎兵絕對能戰勝一千個馬穆魯克。”這也證明以此類推下去軍隊越多也就越能戰勝對手,而且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以一敵百才是可能發生的。古代軍隊本身就是講紀律的,而部隊之間的統一調配服從命令才是以一敵百的關鍵。如果一支軍隊的士兵獨立為戰那麼只會死的很慘,更別說當一個以一敵百的英雄了。

以一敵百並非傳說,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他

戚家軍抗倭表演

而這種中國歷史上依然是有案例的,明朝時鼎鼎有名的戚家軍就是一支極度考究紀律性的的軍隊。而這也是為什麼戚家軍能無往而不勝的原因所在,在《明史》中有過記載,戚家軍由3000人組成。但是戚家軍卻總是能夠誕生以少勝多的奇蹟,1561年時戚家軍在其他明朝軍隊協作下,擊敗了30000名倭寇。後來更是利用著名的鴛鴦陣擊敗了倭寇精銳,而此戰戚家軍不過傷亡一人而已。可見這才是真正的以一敵百,而想要達到以一敵百真的需要依賴太多東西,比如軍隊的紀律、所用武器和陣型等等。

以一敵百並非傳說,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他

戚繼光

戚家軍是歷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支軍隊,軍隊的首腦戚繼光更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此種錚錚鐵漢就應該被歷史銘記被我們銘記,在一定的程度上戚繼光的存在幫助明朝解決了困擾200餘年的倭寇騷擾。同時古代那些被描述成能夠以一敵百的武將基本上都有著背景的因素摻雜其內,就比如項羽,如果不將其描述的可歌可泣那麼很難樹立他的威武形象。或者說趙雲,七進七出完全來源於小說的橋段。所以作者想要做的就是讓大家去更多的瞭解歷史,去看看歷史上該被銘記的英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