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聽聞好友慘死,雷力或已徹底認清了人世間虛偽。早年虛名正如過眼雲煙,單臂雷力三刀單刀赴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其實,足以淹沒天地,愁雲慘淡天地同輩。

或許在我們看慣了姜大衛的少年風流、靈動矯捷。比起以往的遊俠浪子,身殘志堅的獨臂刀,更多了些許肅殺感。

雷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如燕趙俠士附身。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聽聞好友慘死,雷力或已徹底認清了人世間虛偽。早年虛名正如過眼雲煙,單臂雷力三刀單刀赴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其實,足以淹沒天地,愁雲慘淡天地同輩。

或許在我們看慣了姜大衛的少年風流、靈動矯捷。比起以往的遊俠浪子,身殘志堅的獨臂刀,更多了些許肅殺感。

雷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如燕趙俠士附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的《座頭市》影響甚廣,張徹在後續作品中,延續了殘缺俠客的人設。以血還血的復仇路數、獨臂單刀的層次感,更與60年代硬漢西部片一脈相承。

比起《大菩薩嶺》的混亂迷失,《新獨臂刀》始終沒有讓雷力黑化。憤恨中夾帶的赤誠之心,為摯友復仇的決心,才是觀眾愛上姜大衛的真正原因。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聽聞好友慘死,雷力或已徹底認清了人世間虛偽。早年虛名正如過眼雲煙,單臂雷力三刀單刀赴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其實,足以淹沒天地,愁雲慘淡天地同輩。

或許在我們看慣了姜大衛的少年風流、靈動矯捷。比起以往的遊俠浪子,身殘志堅的獨臂刀,更多了些許肅殺感。

雷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如燕趙俠士附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的《座頭市》影響甚廣,張徹在後續作品中,延續了殘缺俠客的人設。以血還血的復仇路數、獨臂單刀的層次感,更與60年代硬漢西部片一脈相承。

比起《大菩薩嶺》的混亂迷失,《新獨臂刀》始終沒有讓雷力黑化。憤恨中夾帶的赤誠之心,為摯友復仇的決心,才是觀眾愛上姜大衛的真正原因。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作為片中第一大反派龍異之,谷峰出演角色時已年近50。眼神中展露的怨毒和老練,讓這位色厲內荏的高手躍然紙上。

滿口假仁假義、對後起新秀的恨之入骨,與狄姜二人的赤誠形成兩極反差。在一眾江湖豪傑中笑裡藏刀,才讓這把刀斷了雷力的前半生。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聽聞好友慘死,雷力或已徹底認清了人世間虛偽。早年虛名正如過眼雲煙,單臂雷力三刀單刀赴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其實,足以淹沒天地,愁雲慘淡天地同輩。

或許在我們看慣了姜大衛的少年風流、靈動矯捷。比起以往的遊俠浪子,身殘志堅的獨臂刀,更多了些許肅殺感。

雷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如燕趙俠士附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的《座頭市》影響甚廣,張徹在後續作品中,延續了殘缺俠客的人設。以血還血的復仇路數、獨臂單刀的層次感,更與60年代硬漢西部片一脈相承。

比起《大菩薩嶺》的混亂迷失,《新獨臂刀》始終沒有讓雷力黑化。憤恨中夾帶的赤誠之心,為摯友復仇的決心,才是觀眾愛上姜大衛的真正原因。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作為片中第一大反派龍異之,谷峰出演角色時已年近50。眼神中展露的怨毒和老練,讓這位色厲內荏的高手躍然紙上。

滿口假仁假義、對後起新秀的恨之入骨,與狄姜二人的赤誠形成兩極反差。在一眾江湖豪傑中笑裡藏刀,才讓這把刀斷了雷力的前半生。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狄龍姜大衛過重的男性戲份,娃娃影后李菁溫柔賢惠,並未展露太過強硬的性格,被陽剛氣沖淡的女主角,卻成為了二位男性的陪襯。

狄姜皆作為張徹的第二代弟子,《獨臂刀》於王羽之後的另起爐灶,成功也遠超所有人預料。

姜大衛另闢蹊徑開了一條新的獨臂刀宇宙,讓經典不再單一。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聽聞好友慘死,雷力或已徹底認清了人世間虛偽。早年虛名正如過眼雲煙,單臂雷力三刀單刀赴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其實,足以淹沒天地,愁雲慘淡天地同輩。

或許在我們看慣了姜大衛的少年風流、靈動矯捷。比起以往的遊俠浪子,身殘志堅的獨臂刀,更多了些許肅殺感。

雷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如燕趙俠士附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的《座頭市》影響甚廣,張徹在後續作品中,延續了殘缺俠客的人設。以血還血的復仇路數、獨臂單刀的層次感,更與60年代硬漢西部片一脈相承。

比起《大菩薩嶺》的混亂迷失,《新獨臂刀》始終沒有讓雷力黑化。憤恨中夾帶的赤誠之心,為摯友復仇的決心,才是觀眾愛上姜大衛的真正原因。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作為片中第一大反派龍異之,谷峰出演角色時已年近50。眼神中展露的怨毒和老練,讓這位色厲內荏的高手躍然紙上。

滿口假仁假義、對後起新秀的恨之入骨,與狄姜二人的赤誠形成兩極反差。在一眾江湖豪傑中笑裡藏刀,才讓這把刀斷了雷力的前半生。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狄龍姜大衛過重的男性戲份,娃娃影后李菁溫柔賢惠,並未展露太過強硬的性格,被陽剛氣沖淡的女主角,卻成為了二位男性的陪襯。

狄姜皆作為張徹的第二代弟子,《獨臂刀》於王羽之後的另起爐灶,成功也遠超所有人預料。

姜大衛另闢蹊徑開了一條新的獨臂刀宇宙,讓經典不再單一。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同年王羽自導自演的《獨臂拳王》上映。獨臂刀和獨臂拳各成一派,直到1976年兩大獨臂高手才於熒幕中首次重聚。

《新獨臂刀》構思初成,姜大衛被委以重任之時,起初他是不願的;畢竟由大師兄在先,可商業的考量,已讓這部電影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聽聞好友慘死,雷力或已徹底認清了人世間虛偽。早年虛名正如過眼雲煙,單臂雷力三刀單刀赴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其實,足以淹沒天地,愁雲慘淡天地同輩。

或許在我們看慣了姜大衛的少年風流、靈動矯捷。比起以往的遊俠浪子,身殘志堅的獨臂刀,更多了些許肅殺感。

雷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如燕趙俠士附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的《座頭市》影響甚廣,張徹在後續作品中,延續了殘缺俠客的人設。以血還血的復仇路數、獨臂單刀的層次感,更與60年代硬漢西部片一脈相承。

比起《大菩薩嶺》的混亂迷失,《新獨臂刀》始終沒有讓雷力黑化。憤恨中夾帶的赤誠之心,為摯友復仇的決心,才是觀眾愛上姜大衛的真正原因。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作為片中第一大反派龍異之,谷峰出演角色時已年近50。眼神中展露的怨毒和老練,讓這位色厲內荏的高手躍然紙上。

滿口假仁假義、對後起新秀的恨之入骨,與狄姜二人的赤誠形成兩極反差。在一眾江湖豪傑中笑裡藏刀,才讓這把刀斷了雷力的前半生。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狄龍姜大衛過重的男性戲份,娃娃影后李菁溫柔賢惠,並未展露太過強硬的性格,被陽剛氣沖淡的女主角,卻成為了二位男性的陪襯。

狄姜皆作為張徹的第二代弟子,《獨臂刀》於王羽之後的另起爐灶,成功也遠超所有人預料。

姜大衛另闢蹊徑開了一條新的獨臂刀宇宙,讓經典不再單一。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同年王羽自導自演的《獨臂拳王》上映。獨臂刀和獨臂拳各成一派,直到1976年兩大獨臂高手才於熒幕中首次重聚。

《新獨臂刀》構思初成,姜大衛被委以重任之時,起初他是不願的;畢竟由大師兄在先,可商業的考量,已讓這部電影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且正值《獨臂刀》武俠宇宙方興未艾,王羽以與勝新太郎天地對決之時,這部電影的輝煌,更得意讓邵氏大俠與另兩位分庭抗禮,共遭武俠電影巔峰。

與王羽版本一致的是,倪匡的劇本設計中,雷力是要斷右手的;只有廢了一個刀客的慣用手,才能讓他在逆境中完成最好的逆轉。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聽聞好友慘死,雷力或已徹底認清了人世間虛偽。早年虛名正如過眼雲煙,單臂雷力三刀單刀赴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其實,足以淹沒天地,愁雲慘淡天地同輩。

或許在我們看慣了姜大衛的少年風流、靈動矯捷。比起以往的遊俠浪子,身殘志堅的獨臂刀,更多了些許肅殺感。

雷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如燕趙俠士附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的《座頭市》影響甚廣,張徹在後續作品中,延續了殘缺俠客的人設。以血還血的復仇路數、獨臂單刀的層次感,更與60年代硬漢西部片一脈相承。

比起《大菩薩嶺》的混亂迷失,《新獨臂刀》始終沒有讓雷力黑化。憤恨中夾帶的赤誠之心,為摯友復仇的決心,才是觀眾愛上姜大衛的真正原因。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作為片中第一大反派龍異之,谷峰出演角色時已年近50。眼神中展露的怨毒和老練,讓這位色厲內荏的高手躍然紙上。

滿口假仁假義、對後起新秀的恨之入骨,與狄姜二人的赤誠形成兩極反差。在一眾江湖豪傑中笑裡藏刀,才讓這把刀斷了雷力的前半生。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狄龍姜大衛過重的男性戲份,娃娃影后李菁溫柔賢惠,並未展露太過強硬的性格,被陽剛氣沖淡的女主角,卻成為了二位男性的陪襯。

狄姜皆作為張徹的第二代弟子,《獨臂刀》於王羽之後的另起爐灶,成功也遠超所有人預料。

姜大衛另闢蹊徑開了一條新的獨臂刀宇宙,讓經典不再單一。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同年王羽自導自演的《獨臂拳王》上映。獨臂刀和獨臂拳各成一派,直到1976年兩大獨臂高手才於熒幕中首次重聚。

《新獨臂刀》構思初成,姜大衛被委以重任之時,起初他是不願的;畢竟由大師兄在先,可商業的考量,已讓這部電影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且正值《獨臂刀》武俠宇宙方興未艾,王羽以與勝新太郎天地對決之時,這部電影的輝煌,更得意讓邵氏大俠與另兩位分庭抗禮,共遭武俠電影巔峰。

與王羽版本一致的是,倪匡的劇本設計中,雷力是要斷右手的;只有廢了一個刀客的慣用手,才能讓他在逆境中完成最好的逆轉。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只不過王羽的斷臂是無心之舉,姜大衛的斷臂則有意而為之。

其實《獨臂刀》的形象,也延續到了徐克90年代的作品《刀》中。其實右臂被砍、因禍得福,浴火重生,或許置死地而後生,正是江湖人一生的宿命。

難能可貴的是,《新獨臂刀》的三刀流把刀對於俠客的意義,進一步昇華。雷力一秒之內完成武學創新,真正做到了手中無刀、心中有刀。

"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美國西部片崛起之時,硬朗陽剛的直男電影席捲全球。勝新太郎和伊斯特伍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遊俠成為了英雄的代名詞。

香港文化皆經歷了60年代初武俠文學的洗禮之後,文學和電影的聯動得邵逸夫之手實現,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也達到了新高度。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1971年,邵氏武俠片《新獨臂刀》上映。李小龍的光環之下,狄龍和姜大衛並未被掩蓋鋒芒。

二人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分列當年票房冠亞軍,緊隨國際巨星其後。

新舊武俠電影之交,張徹的武俠片在亞洲極受推崇,姜大衛和狄龍的搭配完美無間。姜大衛因《報仇》獲亞洲影帝、狄龍則因《刺馬》榮耀加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之時,為盡IP之能事,張徹和倪匡另闢一個天地,把《獨臂刀》玩出了新高度,姜大衛成為另一個獨臂俠。

最終《新獨臂刀》的票房定格在139萬。至此,獨臂宇宙也不再獨屬王羽一人,姜大衛的雷力暖若驕陽、狠如羅剎,極具個人魅力。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冷麵梟雄王羽,姜大衛的俠始終帶有溫度的。出道時年少輕狂霸氣外露,到斷臂後的俠骨柔腸,再到一人殺盡奸邪,我們與姜大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不比90年代武俠電影的花俏飄逸,六七十年代的俠客是食人間煙火的。簡陋的佈景下,寫實的打鬥和對招式細節的揣摩,俠客世界與常人已無太大距離。

他們擁有凡人的軀幹,擁有身處江湖的困惑和憂慮。爾虞我詐的江湖之下,赤子之心的可貴於細節中凸顯,這也是張徹電影最本真的俠客特徵。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相對姜大衛和狄龍合作的其他電影,唯有《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大部分時間以殘缺身體示人。

身體不再完整之後,雷力和封俊傑的強弱關係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新獨臂刀》開頭,我們認定這是鴛鴦刀雷力為另一個遊俠兒之時,英雄卻無法擺脫被江湖擺控的宿命。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出場時的豐益俊朗,到經歷人生最慘痛挫折,雷力的苦痛來得太快。苦痛不在於身體的殘缺,而在於對自我世界的否定。

正所謂剛刀易折,正邪之間的灰暗地帶,封俊傑自斷右臂的一剎那,他認清了人心善惡。一腔俠情反中奸人計謀,這何嘗不是江湖最真實的狀態。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對自我世界觀的否定,也由他身著一襲黑衣開始。斷臂後的雷力,不得不委屈於一間小酒館,在江湖百態中看盡恩怨情仇。

可英雄惜英雄,雷力與封俊傑的也一見如故,激發了他久違的江湖熱血。

兩位少年的赤誠之心,不為爾虞我詐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幾乎成為了狄姜電影的座右銘。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良知在告訴雷力,他並不甘心自廢武功;英雄魂魄不滅,身體殘缺又何妨。正如我之前所說,好漢抵不過暗算,張徹電影無一例外。

封俊傑的純粹必須用死亡證明,封俊傑在最美的年華死去,他年輕的血肉用來祭奠殘酷的江湖。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聽聞好友慘死,雷力或已徹底認清了人世間虛偽。早年虛名正如過眼雲煙,單臂雷力三刀單刀赴會,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其實,足以淹沒天地,愁雲慘淡天地同輩。

或許在我們看慣了姜大衛的少年風流、靈動矯捷。比起以往的遊俠浪子,身殘志堅的獨臂刀,更多了些許肅殺感。

雷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如燕趙俠士附身。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60年代的《座頭市》影響甚廣,張徹在後續作品中,延續了殘缺俠客的人設。以血還血的復仇路數、獨臂單刀的層次感,更與60年代硬漢西部片一脈相承。

比起《大菩薩嶺》的混亂迷失,《新獨臂刀》始終沒有讓雷力黑化。憤恨中夾帶的赤誠之心,為摯友復仇的決心,才是觀眾愛上姜大衛的真正原因。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作為片中第一大反派龍異之,谷峰出演角色時已年近50。眼神中展露的怨毒和老練,讓這位色厲內荏的高手躍然紙上。

滿口假仁假義、對後起新秀的恨之入骨,與狄姜二人的赤誠形成兩極反差。在一眾江湖豪傑中笑裡藏刀,才讓這把刀斷了雷力的前半生。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比起狄龍姜大衛過重的男性戲份,娃娃影后李菁溫柔賢惠,並未展露太過強硬的性格,被陽剛氣沖淡的女主角,卻成為了二位男性的陪襯。

狄姜皆作為張徹的第二代弟子,《獨臂刀》於王羽之後的另起爐灶,成功也遠超所有人預料。

姜大衛另闢蹊徑開了一條新的獨臂刀宇宙,讓經典不再單一。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同年王羽自導自演的《獨臂拳王》上映。獨臂刀和獨臂拳各成一派,直到1976年兩大獨臂高手才於熒幕中首次重聚。

《新獨臂刀》構思初成,姜大衛被委以重任之時,起初他是不願的;畢竟由大師兄在先,可商業的考量,已讓這部電影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且正值《獨臂刀》武俠宇宙方興未艾,王羽以與勝新太郎天地對決之時,這部電影的輝煌,更得意讓邵氏大俠與另兩位分庭抗禮,共遭武俠電影巔峰。

與王羽版本一致的是,倪匡的劇本設計中,雷力是要斷右手的;只有廢了一個刀客的慣用手,才能讓他在逆境中完成最好的逆轉。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只不過王羽的斷臂是無心之舉,姜大衛的斷臂則有意而為之。

其實《獨臂刀》的形象,也延續到了徐克90年代的作品《刀》中。其實右臂被砍、因禍得福,浴火重生,或許置死地而後生,正是江湖人一生的宿命。

難能可貴的是,《新獨臂刀》的三刀流把刀對於俠客的意義,進一步昇華。雷力一秒之內完成武學創新,真正做到了手中無刀、心中有刀。

1971年,姜大衛以一敵百,殺盡江湖敗類,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在當下武俠文化緩慢復興之際,這部電影被封存40年之久的電影被挖出,更如一罈陳年老酒、越品越香。

武俠迷對《新獨臂刀》的喜愛,並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消散。當獨臂雷力用三刀流擊敗龍異之時,已經註定那一瞬間成為永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