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灘與劉公廟

劉公灘與劉公廟

鄧亞龍

劉公灘在什麼地方?可能沒幾個人知道,但說起益陽資江的兩座塔,知道的人就多了,江北的叫三臺塔,南邊的叫斗魁塔。其實,益陽以前是兩塔一樓,江中還有一座奎星樓,奎星樓就是建在劉公灘上的。劉公灘與江中的奎星樓,是連在一起的,具體位置是今天資陽區的清水潭。

劉公灘是三國時期留給益陽的痕跡,說的還是單刀會的事情。《三國志》有詳細記載;“備既定益州,權求於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肅往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全”。

但劉備回公安是乘船去的,這個登船的地方,日後益陽人就以此歷史命名;劉公灘。

這也就說明,三國時期的名人劉備也來過益陽,這是既有歷史記載,又有具體史蹟的證實。

從劉備對這一帶的地形如此熟悉的現象來看,劉備到益陽肯定不止這一次,至少應該在三次以上,現結合考查歷史資料,劉備在趙雲取零陵、張飛取武陵、以及關羽取長沙期間,都是路過或者是落腳於益陽的。也就是說,在公元211年至215年之間,劉備是多次經過和往返於益陽的。

因此,益陽最早有的三國人物廟是劉公廟。這個劉公廟興建於宋代,大概和學門口的聖廟同時期興建,可算益陽早期的廟宇之一,這個廟,當時就建在劉公灘上,然而,令人難以恭維的是,劉公廟居然是益陽織水竹篾涼蓆人所供奉的祖師爺,這是因為劉備早年曾織蓆販履的緣故,這樣看來,益陽有悠久歷史、揚名世界的水竹篾涼蓆,應該還有劉備的一份功勞。

其實,這是益陽人受三國文化影響的結果。長期聽書看戲,益陽人認蜀漢為正宗,劉備才是天下的“正主”。故此,一切功勞歸於劉備,在東門外建有“劉公廟”,在上游三堡建有“帝主宮”,且由織水竹篾墊子的祖宗擴展為整個益陽竹業的祖宗,不知是對劉備的崇拜,還是認為劉備原本就是與益陽竹業人是一起的,總之就是偏愛劉備。清朝益陽的“九宮十八廟”,劉備就佔有一宮一廟,可說是獨此一份。

但是,進入明朝以後,由於朱元璋初期定都在南京,南京是有名的“火城”,益陽的水竹篾涼蓆也因其優異的品質而被定位皇宮“御用品”。任何產品只要被定為“御用”二字,便不能普及和發揚光大,並且還將此技藝落實欽定到益陽茅竹湖姓蕭的和姓沈兩家專制,此技術傳子不傳女,且只能單傳,這是因為帝王尊嚴的緣故。而益陽宮廟的作用,正是將該行業技藝傳承和發揚光大,與這種“御用”的規矩矛盾,因此,自宋朝以來就有的劉公廟和帝主宮也就失去了作用,於是,這兩處廟宇在明朝早期就開始逐步冷落下來,以後年久失修,便徹底衰落了。

但在明朝中期,有進取的益陽知縣劉激,在益陽開啟了文明之道,創辦“龍洲書院”,推廣平民識文斷字,打造“斯文益陽”。半個世紀以後,縣令王德帥為實現“斯文益陽”的夢想,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1年)便在江北起了個三臺閣,而在劉公廟的原址上修建了“魁星樓”(一曰;奎星樓)。三臺閣是益陽學子和秀才們吟詩作賦和比對的地方,而魁星樓則更高級,是本年度考取的秀才,由縣令和前屆秀才頒發門楣(文憑)的地方,從而促成益陽“談吐文雅、斯文蔚然”的風氣,這雖是後話,但卻與劉備有莫大的關係。

作者:鄧亞龍 編輯:樑慧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