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說嚴復和伊藤博文是同學 這是真的嗎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第33集中,清朝派遣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5名大臣奔赴歐美和日本等東西洋各國,考察各國憲政。

史稱“五大臣出洋”。

《走向共和》說嚴復和伊藤博文是同學 這是真的嗎

電視劇提到,載澤等人訪問日本時,與伊藤博文有一番對話。

伊藤博文問:“我的老同學,嚴復先生可好?”

載澤明顯不認識嚴復,疑惑地說:“嚴復先生?”

旁邊有人提醒載澤:“澤公,就是翻譯《天演論》的人。”

伊藤博文嘆了一口氣後,淺笑道:“他仍不過是個翻譯嘛。在英國留學時,他是高才生,愛國熱忱亦不在我之下,同時回國後,我為日本首相,他至今仍是個翻譯。僅以個人際遇而論,對日本帝國何能不愛之,對中華帝國又何以不恨之!”

《走向共和》說嚴復和伊藤博文是同學 這是真的嗎

載澤反駁說:“卻沒聽說嚴復先生恨他的祖國,就像伊藤先生不憎恨你的祖國。”

此處應該有掌聲。

類似的“史實”在影視媒體、書籍報刊上屢見不鮮。大意就是:“嚴復在英國留學時期,跟後來成為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同班同學。考試成績,嚴復經常第一,伊藤博文第二,兩人被歐洲人並稱為‘東方才子’。但學成歸國以後,兩人際遇完全不同!嚴復回到中國,清政府對他十分冷淡,根本不予重用,只是擔當福州船政學堂的一名教員,嚴復的報國宏圖無法實現,於是,通過抽鴉片來消解自己的不得志。與嚴復恰恰相反,伊藤博文回日本後,被政府高度重用。日本天皇親自到碼頭迎接,然後給了他首相職位。伊藤博文得以大展其在英國學到的西方先進知識,在日本進行全面改革,一躍成為世界強國。日本因重用伊藤博文,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之後又戰勝俄國。”

《走向共和》說嚴復和伊藤博文是同學 這是真的嗎

用嚴復和伊藤博文這對“老同學”不同的人生際遇,來吐槽清朝的腐朽無能和日本的勵志革新,還真的找對了“痛點”。然而,只要對嚴復和伊藤博文稍有了解的人都會清楚,嚴復和伊藤博文根本就沒有一起留過學,他們甚至有可能沒有見過面。稱嚴復和伊藤博文是“老同學”,實屬“歷史發明家”的臆想。

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伊藤博文和嚴復的人生履歷。

伊藤博文出生於1841年10月16日,於1863年到英國留學。1864年,伊藤博文回國,步入仕途。1871年,伊藤博文奉命出訪歐美各國,達兩年之久,期間對歐美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進行全方位考察。1873年,伊藤博文回國。1882年,伊藤博文到德國,用1年的時間來考察研究德國憲法。此後,伊藤博文再也沒有去過歐美國家了。

《走向共和》說嚴復和伊藤博文是同學 這是真的嗎

嚴復出生於1854年1月8日,1867年至1871年,在福州船政學堂學習。1877年,嚴復奔赴英國,學習海軍。兩年後的1879年,嚴復從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畢業後,回到中國。此後,除了1904年短暫奔赴英國,處理開平礦務局訴訟事件外,再也沒有長時期到歐美國家學習考察訪問的記錄。

經過梳理,我們很容易發現,伊藤博文和嚴復雖然都在英國留過學,但他們的留學時間並沒有發生交叉。當伊藤博文於1863年在英國留學時,嚴復才9歲,還在家鄉搖頭晃腦地苦讀四書五經。而當嚴復於1877年到英國留學時,伊藤博文正在國內忙著推進明治維新和平息叛亂。

《走向共和》說嚴復和伊藤博文是同學 這是真的嗎

從來沒有在英國見過面的伊藤博文和嚴復,怎麼可能是老同學呢?

那麼,誰是編造伊藤博文和嚴復是老同學“史實”的始作俑者?

答案是陳寶琛。

1921年,嚴復病逝於福州。嚴復的好朋友陳寶琛給他寫了一篇墓誌銘《嚴君墓誌銘》。在墓誌銘中,陳寶琛說:“光緒二年,派赴英國海軍學校肄戰術及炮臺建築諸學,是時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而日本同學歸者,用事圖強。”

這裡,陳寶琛提到了一個“日本同學”,但是沒有說是伊藤博文。1936年,蔡冠洛在編撰出版的《清代七百名人傳》中,第一次將嚴復和伊藤博文聯繫在一起:“光緒二年,派赴英國海軍學校,肄戰術及炮臺建築諸學。是時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伊藤博文、大隈重信之倫皆其選也。”

《走向共和》說嚴復和伊藤博文是同學 這是真的嗎

後來,北京大學教授劉半農先生,在詩集《揚鞭集》中進一步寫到:嚴復留學英國期間,有一個日本同學伊藤博文。嚴復成績優異,考試成績在伊藤博文之上。

顯而易見,電視劇《走向共和》參考了上述等人的記敘,卻沒有想到,這根本就是虛構的“史實”。

【參考資料:《走向共和》《嚴復——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伊藤博文》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