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拒絕北京買房安家,自己竟回臨沂老家做這事!

他,68歲,領著5000元的退休工資,拒絕了女兒給他在北京買房安家,隻身回到家鄉做起義工;

她,42歲,看著義工每週來家裡照顧年過百歲的奶奶,心懷感恩,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村裡的志願服務隊;

她,28歲,當同齡的“90後”一到週末就出去遊玩時,她卻堅持每週末去村裡老人家中服務,不嫌髒不嫌累。

在臨沂沂水縣沂城街道解家官莊村,活躍著一支由老中青三代人組成的志願服務隊。每逢週末,他們拿著工具走街串巷,為這個村80歲以上的老人洗衣、理髮、打掃衛生……

退休老人拒絕北京買房安家,自己竟回臨沂老家做這事!

△在94歲抗戰老英雄張彥溪家中,志願者龐紀偉為老人剪指甲。

這支服務隊的名字叫“寸草”,取自古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近一年來,他們用點滴的孝善之舉,不僅讓村裡老人老來“有福”,帶來傳承孝善的好民風,也試圖在殯葬改革中補齊“厚養”觀念短板。

拒絕在北京安家,回家鄉當起了義工

走進沂水縣沂城街道解家官莊村,村內沿路兩側的孝善文化牆格外顯眼。沿著文化牆走上幾步,就來到村裡的“孝老理髮店”。

25日,正值週六,“店長”王成禮早早地來到理髮店。看著老人解直貴走來,他趕緊招呼進屋。說話的工夫,王成禮已經把解直貴讓在鏡子前,拿起工具給老人理起了發。

68歲的王成禮並非真正的“店長”,這個理髮店也不收費,他的真實身份是解家官莊村寸草志願服務隊年齡最大的義工,而這個“孝老理髮店”也是因他而開。

去年年底,退休在家無事的王成禮發現,村裡老人理髮十分不便,“老人們理髮都去集市,上歲數的、身體不好的老人,去趟集市要走走停停好幾次。”王成禮主動找到村支部書記田凱說,自己想買套理髮工具,義務給村裡的老人理髮。

王成禮的這個想法,讓田凱很“激動”:“還用你掏啥錢,咱村裡出錢找地方、買工具,你給老人理髮就行。”

就這樣,解家官莊村建起了這處孝老理髮店.每週六、週日,王成禮免費給村裡60歲以上老人理髮。

王成禮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工作了42年。退休後的他,每個月拿著5000多元的退休工資,本可以去北京定居安享晚年,他卻執意回老家。用他的話說,“還是回家鄉好,村裡人對我也不錯,就想回來為鄉親做點什麼。”

王成禮有兩個女兒,分別畢業於北大、南開,如今都在北京工作。女兒們本打算給他在北京買房、定居,他每次都拒絕。

前些日子,女兒以“有事”為由把他騙到北京,他待了沒3天就回來了。“週末還得給老人理髮,我在北京呆不住。”王成禮說,如今的自己離不開這份給老人義務理髮的工作。

時常端屎倒尿,他們沒有絲毫退縮

在解家官莊村,像王成禮這樣的義工還有18人。每逢週末,他們拿著工具走街串巷,到村裡80歲以上老人的家中,為老人洗衣、打掃衛生、洗刷餐具、整理床鋪,為臥床老人清理垢物……

“以前每次看到志願者來奶奶家幹活,心裡真的挺感動,我們自己平時都沒做得那麼好。”42歲的志願者付玉偉對此感觸頗深,她當時就決定要去志願隊幫忙。

今年春天,付玉偉的孩子上幼兒園後,她第一時間去村裡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每週末,她和志願者騎上電動車,去老人家中收髒衣服集中清洗,每次都少不了100多件。

有的髒衣服裡常常有屎有尿,付玉偉等人總是先用手搓乾淨,再用洗衣機洗好,等衣服晾乾了,再挨家挨戶送回去。“這些讓咱感同身受,人都有老的時候,沒理由不好好孝順老人。”付玉偉說。

在志願服務隊裡,不僅有付玉偉這樣的中年婦女,不少80後、90後也積極參與其中。面對髒活累活,甚至時常端屎倒尿,他們沒有絲毫退縮。

28歲的龐紀偉就是其中之一,平時在縣城附近上班的她,一到週末就去老人家中打掃衛生。作為90後的龐紀偉和同齡人一樣,喜歡玩喜歡晒自拍,但她很少將從事志願服務的事發到朋友圈裡,甚至在被評為沂水縣2018年度優秀志願者時,也只是向家人“炫耀”。

“以前每逢週末,我要麼出去玩,要麼宅在家,自從當了志願者,感覺更充實了。”龐紀偉直言,現在每週參加一次志願服務,已經成為了習慣,“雖然這只是很普通的事,但大家堅持了這麼長時間,其實挺了不起。”

25日當天,就在王成禮給老人理髮的工夫,82歲老人林風菊已在家門口等志願者來,龐紀偉也身在其中。拉著林風菊進了院子,志願者就各自拿著工具掃院子、擦玻璃、擦桌子,給老人梳頭。“真好呀!他們每週都來俺家收拾。”每逢週末,林風菊都盼著這夥年輕人來家裡。

94歲抗戰老英雄張彥溪和老伴也是,每次志願者們一進家門,張彥溪都要佩戴上軍功章。“老人打心眼裡高興,所以才拿出軍功章來。”龐紀偉邊說邊蹲下身,給老人剪起了指甲。

退休老人拒絕北京買房安家,自己竟回臨沂老家做這事!

△在解家官莊村,4位志願者在給村裡80歲以上老人洗衣。

點滴孝善之舉,傳承好風氣

關於成立這支志願服務隊的初衷,村支部書記田凱直言,要從宣傳“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理念說起。

解家官莊村是沂水縣最早開展殯葬改革的村之一,早在4年前,這個村的公益性公墓就已建成,但隨著“薄葬”的逐漸實現,“厚養”如何落到實處,成為擺在田凱面前難題。

“在宣傳帶動‘厚養簡葬’時,我們看到村裡老人的一些困境,於是決定發起成立居家養老服務隊,希望以此帶動‘厚養’。”田凱說。經過篩選,解家官莊村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隊,每週末,為80歲以上老人提供洗衣服、打掃衛生等居家養老服務。

隨著居家養老服務隊工作的開展,被服務老人的生活得到一定改善。但田凱等村幹部發現,村中不孝敬老人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厚養”並未落到實處,“我們甚至感覺傳統的孝善觀念要斷層,如何宣傳新時期的孝善文化刻不容緩。”

經村兩委決定,解家官莊村打造村孝善文化,“經過一系列宣傳,在孝善文化的氛圍漸濃時,我們決定把居家養老服務隊的有償服務改為志願服務,在先前入戶為老人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服務內容。”田凱說。

本來還有些許擔心的田凱沒有想到,把有償的養老服務隊變成無償的志願服務隊後,不但沒有降低志願者們的熱情,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週末,志願者入戶為老人服務。村裡人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看著別人不嫌髒不嫌累地照顧自家老人,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志願隊裡,大夥兒的觀念發生了轉變,村裡不孝順老人的現象也越來越少,村裡營造了濃厚的孝老氛圍。此外,我們還為每個志願者建立愛心存摺,登記志願服務時間,作為表彰和入黨的參考。”田凱說。

在給志願服務隊起名備案時,村裡曾徵求了很多人的意見。“最終,古詩《遊子吟》裡的那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給了大家靈感,就像我們志願者雖然做的都是些小事,但做出了意義。”田凱坦言,志願者的堅持,點滴的孝善之舉,給村裡帶來傳承孝善的好風氣,也逐漸補齊了殯葬改革中“厚養”觀念的短板。

【來源 魯南商報】

【編輯 W01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