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膠片公司,為什麼柯達死了,富士卻蓬勃發展?

同樣都是膠片公司,為什麼柯達死了,富士卻蓬勃發展?



很多人都知道,柯達是一個轉型失敗的案例。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和柯達同樣的膠片公司富士膠片卻通過轉型成功的存活了下來,並且發展的非常好。

資料顯示,富士膠片集團,由富士膠片株式會社、富士施樂株式會社兩大事業公司組成,全球聯結子公司達279家,員工7.2萬餘名,2018財年銷售總額約合 219.05億美元,營業利潤約合18.90億美元。

同樣都是膠片公司,為什麼柯達死了,富士卻蓬勃發展?


就在今年6月初,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領導一行,到訪了位於日本東京的富士膠片控股株式會社總部指導和視察,對富士膠片的創新產品和技術給予了肯定。

在過去五年時間裡,富士膠片(中國)的影像業務在大眾消費市場獲得了高速的增長,“2017年,我當時曾說富士膠片的影像業務在中國用3年時間增長了1倍。現在我更新一下這個數字,我們的業務量用5年時間增長了3倍。”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近日曾如此表示。

富士膠片在1934年成立之初就將攝影-電影膠片作為公司的核心事業。20世紀末,富士膠片一度與另一影像巨頭柯達壟斷了全球膠片市場。但在富士膠片成功成為膠捲市場上的領軍企業之時,一場影像數碼化的變革悄然而至。

彩色膠捲的市場在2000年達到頂峰之後便開始以每年20%到30%的幅度迅速萎縮。“如果把當時的富士膠片比作豐田公司的話,就好像人們不再需要汽車,如果比作新日鐵公司(日本知名鋼鐵企業)的話,那就是世界上不再需要鋼材。我們面對的是喪失核心業務的危機。” 富士膠片全球總裁兼CEO古森重隆說。

1月20日是富士膠片的創立紀念日,在2012年富士膠片創立紀念日的前一天,富士膠片昔日的競爭對手柯達依據《美國聯邦破產法》第十一章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宣告經營破產。古森重隆說:“我不希望去批評柯達,柯達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競爭對手。但在數碼時代柯達的經營是有些迷失方向的。”

面對數碼時代的衝擊,同為膠片巨頭的柯達,也嘗試過多元化經營,例如涉足醫藥、授權貼牌生產數碼電子產品等。不過最後還是圖了短期利益,出售了需要長期投入的醫藥業務。

同樣都是膠片公司,為什麼柯達死了,富士卻蓬勃發展?


富士膠片的轉型則更徹底一些,因為如果守在數碼技術成像的領域裡,銷售額最多也只是數千億日元規模,要支撐起萬億規模的帝國,富士膠片的選擇是將核心技術遷移,將管理資源與研發和資本投入到醫療健康、高性能材料、印藝系統、數碼影像、光學元器件,以及文件處理六大業務板塊。

膠片業務做延伸,最先想到的就是醫學影像業務。2006年,富士膠片成立了“富士膠片先進研究所”,將尖端核心技術、有機合成化學、先進打印材料和生命科學等多個研究所整合,作為創新孵化平臺,做技術遷移,跨界產品輸出,開啟了第二次狂奔跑路。

其實,古森重隆發動的這場徹底自我革命,就是緊緊抓住了兩點:一是提前研判形勢,二是圍繞核心技術與核心競爭力進行多元化發展。

於是,在傳統膠片業務逐漸退出市場之際,膠片背後成像、制膜、高精密薄膜塗布技術、高性能高分子化合、納米分散、氧化還原等關鍵技術被保留運用,並給富士膠片帶來了二次創業的生命力。

同樣都是膠片公司,為什麼柯達死了,富士卻蓬勃發展?


以化妝品為例,富士膠片旗下的艾詩緹(ASTALIFT)品牌,可以說是化妝品新貴了,2007年誕生,以抗衰老以及內外修護功能著稱。

其中運用到的技術,就是富士膠片的看家本領:膠原蛋白技術(膠片的主要原料)、納米分散技術和抗氧化技術。當時富士膠片的研究人員發現,膠捲由於活性氧造成的氧化褪色,需要頂尖的抗氧化技術,這和抗衰、抗氧化功能的化妝品,原理是完全相通的。

而後,銀微粒子和精密塗布技術讓富士膠片陸續開發出了醫療級別的抗菌薄膜。化合物方面的合成能力、設計能力以及納米技術在人體吸收方面的技術革新,投入到了抗流感藥、抗癌藥物等研發中。

據富士膠片方面透露,公司計劃2019財年的醫療相關業務總銷售額達到5000億日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