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銀行IT公司化對軟件測試的影響

作者|葉旻「交通銀行測試中心」

文章|《中國金融》2019年第10期

《中國金融》|銀行IT公司化對軟件測試的影響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產品內容、服務模式和組織架構,銀行業IT部門的角色面臨重新定位。自2015年興業銀行將網絡金融部分離出去成立業內首家金融科技子公司“興業數金”以來,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也先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繼建設銀行2018年4月在上海成立“建信金科”後,今年5月8日工商銀行也在雄安掛牌成立了“工銀科技”,這意味著大型商業銀行也陸續加入到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陣營,銀行業IT公司化已經勢不可擋。

IT公司化對銀行業務創新的推動作用

有助於釋放科技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效率和水平。公司化運營之後,可以改變銀行IT組織長期以來作為創新鏈條末端遠離市場、僅以完成業務部門提出的開發任務為目標的現狀,能更好地融入市場化環境,有助於增強市場競爭意識,提高將新科技與金融服務融合創新的敏感度,加快推進前沿科技應用以及新產品、新業務模式的孵化。

有助於提供“金融+場景”的綜合服務,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公司化運營後,銀行IT組織可以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促進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非金融服務和生產生活場景的結合,如在智慧醫療、智慧校園、智慧民生等領域提供更高效的綜合服務,構建多方共贏的金融生態系統,持續提升客戶黏性。

有助於形成市場化薪酬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才潛能。傳統銀行IT組織的後臺定位限制了人員薪酬的分配,影響了測試隊伍的專業性和穩定性。公司化運營之後,可以建立與公司發展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機制,形成靈活高效的選人用人制度,增強薪酬水平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充分挖掘科技人才的創新潛能,激發科技人才的技術研發與場景應用的創造力。

銀行IT公司化趨勢下的軟件測試定位

隨著IT技術在銀行業廣泛的應用,軟件測試已經成為支撐銀行轉型發展、保障產品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控制經營風險的重要一環。在銀行IT走向公司化的過程中,銀行軟件測試的價值也將進一步得到體現。

  • 系統集成測試加快軟件交付速度

系統集成測試(SIT)是系統測試和集成測試的總稱,站在開發者的角度,驗證軟件內部構成、各構成間的接口等是否滿足開發設計需求。目前國內銀行這項工作有的是由開發部門內部的測試團隊承擔,也有些銀行將其交由獨立的測試部門負責。近幾年,隨著銀行對產品更新迭代頻率的要求越來越高,業內那些承擔此項工作的獨立測試部門,為了降低溝通協作和人員投入等成本,縮短軟件交付週期,有的已經與開發部門進行合併。

銀行IT的公司化改革將對軟件研發的迭代效率和交付質量提出更高更苛刻的要求。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IT公司內部的測試與開發必須完成深度融合,它們的關係不再只滿足於前後手關係,而要轉變為左右手關係,“兩隻手彈鋼琴”。

一是參與優化研發過程。探索和實踐新的、有利於共同發展的合作模式,如持續集成、持續交付DevOps,進一步強化系統開發、技術運營和質量保證團隊之間的溝通、協作與整合,共同構建一套更加適合銀行IT公司的軟件研發流程、規範和模板。

二是共同確保軟件研發質量。測試與開發融合,不但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系統質量問題,還能督促儘快修復產品缺陷,及時完成複測,甚至預防發生缺陷。

三是可以利用熟悉系統內部構成的技術優勢,充分利用開發資源,大力研發自動化測試等工具手段,提高測試工作的技術含量。

  • 用戶驗收測試發揮“產品監理”作用

用戶驗收測試(UAT)也稱為交付測試,是站在最終用戶的角度來檢驗即將投產的系統是否滿足用戶實際需求的測試。目前,銀行的用戶驗收測試由業務部門或獨立測試部門承擔。當然獨立的測試部門憑藉更為專業的工藝、方法、工具以及管理策略,更能充分發揮測試效用,確保用戶滿意度,增加用戶黏性。

銀行IT公司化以後,由獨立的測試部門站在銀行(集團)的角度對IT公司交付的系統進行驗收最為合理,其好處體現在諸多方面。

一是可以開展測試“前移”。改變之前“需求-開發-測試”的瀑布型模式,讓測試人員提前深入到需求環節。一方面協助業務部門梳理業務需求,根據業務場景引入前沿科技,既能提升需求質量,又可以提升業務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使用靜態分析技術確保需求的完備性和可行性,降低需求在開發、測試環節的變更頻率,避免因需求問題造成的返工,從而提高產品研發效率,節約產品研發成本。

二是測試還可以“後延”。作為代表系統用戶的“檢驗員”,出具用戶驗收測試報告還不能是測試的結束,要將測試工作延伸到投產以後。一方面要參與生產問題的分析跟蹤,關注系統投產後的交易數據。總結前期測試規劃和實施過程的不足,提升測試能力;還可以根據真實的運行數據繼續評估系統性能、安全等風險。特別對於使用了AI技術的應用系統,需要積累大量投產後的真實信息不斷驗證AI算法的有效性,可謂是“測試無止境”;另一方面要繼續發揮測試人員熟悉需求、功能和操作的優勢,為基層系統用戶提供指導和支持,參與營銷推廣運營,深挖系統的業務價值;同時要收集用戶使用反饋,快速感知、分析需求,迅速提出優化建議,建立“需求—研發—推廣—需求”的良性循環,形成以用戶為中心、快速迭代、持續交付的軟件研發理念。

三是有利於助推IT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此類獨立的測試部門憑藉對軟件研發全過程的數字化監控,為銀行決策者、業務部門、系統用戶更直觀地實時展示研發過程進度和質量數據,為業務部門實施產品決策、預測系統風險、明確產品改進方向等提供有力支持,真正成為銀行業務保障和風險控制的“第三方監理”。

  • 深挖用戶體驗測試價值

客戶體驗測試屬於UAT的範疇,重點關注用戶體驗,具體是指在將產品交付客戶之前,通過邀請潛在客戶或組織特定人員代替客戶,在銀行指定的場所對新產品、新功能進行一系列體驗試用,以便收集一線反饋,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調整。比如,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流暢便捷、功能是否滿足用戶場景等。目前,部分銀行開始嘗試開展一些類似客戶體驗測試的工作。比如,由業務部門牽頭組織,或是通過開展勞動競賽鼓勵內部員工試用,或是交由外部第三方機構代為測試。有的銀行自主開發了眾測平臺,鼓勵行內員工利用空閒時間開展體驗試用,參與者會給予一定的獎勵;個別銀行通過與眾測平臺運營商合作,在組織行內員工參與體驗的同時,將來也會考慮嘗試將個別業務交由平臺上的社會人員進行體驗。

銀行軟件測試應該如何轉型

綜上所述,IT公司化勢必推動銀行軟件測試定位轉型。但是,銀行軟件測試轉型不能採取“一刀切”,而應結合不同測試類別的價值體現重新進行佈局,循序漸進。

組織定位歸屬方面。組織定位要利於價值發揮,加強協同。IT公司化改革以後,系統集成測試團隊需與開發組織緊密結合,形成高效的開發測試聯合團隊,堅守“後臺”;用戶驗收測試團隊則應更為獨立,逐漸成為銀行軟件研發方面的監理角色,對決策者、業務部門負責,成為“中臺”;用戶體驗測試團隊則應融入“前臺”,也可以通過配合業務部門搭建眾測平臺等形式邀請前臺人員,甚至客戶參與,利用其充分了解客戶場景、系統功能、業務需求的優勢,重點解決用戶體驗問題,提高用戶黏性。例如,工商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的同時,對其金融科技架構進行了優化。其中原來主要承擔用戶驗收測試職能的數據中心(北京)與產品研發中心進行了整合,在業內率先成立了業務研發中心,其職能覆蓋業務創新的頂層設計和需求整合,並負責需求和測試的統籌管理。該中心與金融科技部、軟件開發中心、數據中心和金融科技子公司組成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的新格局,值得思考。

人才培養方面。人才培養要注重全面融合,各有側重。除了要繼續培養人才在銀行軟件測試專業自身領域方面的發展以外,還需要按照不同組織定位的特點和訴求,實施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比如,系統集成測試團隊人員因為要參與到開發過程的優化和質量檢測工作,需對架構規劃、技術平臺、程序設計、代碼管理、版本發佈等方方面面都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掌握,因此要側重將其培養成為“全能選手”,既能當運動員,又能當教練員。用戶驗收測試團隊人員則需要全面熟悉銀行業務知識、精通業務場景和了解系統架構,應具備較強的業務分析評估和整合創新能力,成為業務和測試“兩棲專家”,既能當業主,又能當監理。用戶體驗測試團隊人員則需要熟悉業務場景、客戶訴求,具備一定的市場分析和營銷能力,能夠設計出一套精準感知和迅速反饋客戶體驗的機制,成為“跨界專家”,既能搭臺,又能唱戲。

風險管控方面。風險管控要未雨綢繆,無縫銜接。銀行測試組織的轉型必然會帶來諸多風險,如權責分工如何釐清、工作邊際如何界定、運營戰略如何調整以及過渡期方案如何制定等。因此,要制定詳盡的過渡計劃,明確時間、範圍和工作機制,確保平穩過渡。同時要釐清各測試環節的職責範圍,制定准入準出標準,理順工作流程;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匹配相應解決措施,強化監控力度,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時代進程的加快,銀行IT公司化轉型等經營理念和管理思維將引領新的時代發展潮流,推動銀行IT不斷創新。銀行軟件測試也要緊跟步伐,做好充分的體制、機制和人才方面的改革準備,助推傳統銀行在金融科技潮流中逐浪前行。■

(責任編輯 張林)

《中國金融》|銀行IT公司化對軟件測試的影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