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

銀行的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要問到具體的細節,比如說資本市場和銀行監管到底有什麼不同,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怎麼形成的,這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兩個問題入手,看懂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之後,你再看到監管政策出臺的時候,就能夠做個明眼人,在繁瑣的條文下面挖掘出監管層的真實目的了。

"

銀行的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要問到具體的細節,比如說資本市場和銀行監管到底有什麼不同,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怎麼形成的,這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兩個問題入手,看懂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之後,你再看到監管政策出臺的時候,就能夠做個明眼人,在繁瑣的條文下面挖掘出監管層的真實目的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一、穩健: 銀行的監管思路

簡單地說,銀行是以穩健為核心,而資本市場需要在鼓勵創新和維護穩定之間取得均衡。

《巴塞爾協議》是全球銀行業監管的準則,從80年代到現在,雖然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和變化,但是,銀行監管總體的方向就是全球監管、協作監管和審慎監管,強調風險管理。更直白地說,就是兩個字——穩健,而且要越來越穩健。

那銀行業為什麼要穩健呢?就像“電”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一樣,銀行是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銀行裡邊最基礎的存貸匯,將整個社會,包括我們個人、企業、機構全部連接在一起。

比如說現在炙手可熱的科技金融產品,支付寶也好,微信支付也好,其實底層清算全部都在銀行。

你打個比方,如果經濟體是一個積木搭建起來的房子的話,銀行體系就是中間那根柱子,柱子一抽,房子也就倒了。換句話說,銀行體系出問題,影響的是整體,是整個社會的安穩,所以監管對銀行的要求是一定要穩健。

"

銀行的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要問到具體的細節,比如說資本市場和銀行監管到底有什麼不同,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怎麼形成的,這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兩個問題入手,看懂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之後,你再看到監管政策出臺的時候,就能夠做個明眼人,在繁瑣的條文下面挖掘出監管層的真實目的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一、穩健: 銀行的監管思路

簡單地說,銀行是以穩健為核心,而資本市場需要在鼓勵創新和維護穩定之間取得均衡。

《巴塞爾協議》是全球銀行業監管的準則,從80年代到現在,雖然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和變化,但是,銀行監管總體的方向就是全球監管、協作監管和審慎監管,強調風險管理。更直白地說,就是兩個字——穩健,而且要越來越穩健。

那銀行業為什麼要穩健呢?就像“電”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一樣,銀行是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銀行裡邊最基礎的存貸匯,將整個社會,包括我們個人、企業、機構全部連接在一起。

比如說現在炙手可熱的科技金融產品,支付寶也好,微信支付也好,其實底層清算全部都在銀行。

你打個比方,如果經濟體是一個積木搭建起來的房子的話,銀行體系就是中間那根柱子,柱子一抽,房子也就倒了。換句話說,銀行體系出問題,影響的是整體,是整個社會的安穩,所以監管對銀行的要求是一定要穩健。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和銀行相比,資本市場就寬鬆多了。比如你知道的股市、債市、衍生品市場,它們本身都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它們的生命力就在於,你得外延,你得擴張。如果你把創新限制太死,資本市場自然就失去了活力。

其實整個金融監管都是在寬嚴之間轉換的過程,所以資本市場的監管也是一樣,也是在寬鬆和嚴厲之間搖擺,等於是在“胡蘿蔔”和“大棒”之間取得均衡。這是資本市場的監管和銀行監管最大的不同,也是本質上的一個不同。

二、金融危機週期:資本市場監管思路的底層原因

那為什麼資本市場會形成這麼一個“胡蘿蔔”到“大棒”之間轉換的思路呢?我們把美國監管變遷的路徑整理清楚以後,你就會明白了。

"

銀行的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要問到具體的細節,比如說資本市場和銀行監管到底有什麼不同,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怎麼形成的,這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兩個問題入手,看懂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之後,你再看到監管政策出臺的時候,就能夠做個明眼人,在繁瑣的條文下面挖掘出監管層的真實目的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一、穩健: 銀行的監管思路

簡單地說,銀行是以穩健為核心,而資本市場需要在鼓勵創新和維護穩定之間取得均衡。

《巴塞爾協議》是全球銀行業監管的準則,從80年代到現在,雖然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和變化,但是,銀行監管總體的方向就是全球監管、協作監管和審慎監管,強調風險管理。更直白地說,就是兩個字——穩健,而且要越來越穩健。

那銀行業為什麼要穩健呢?就像“電”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一樣,銀行是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銀行裡邊最基礎的存貸匯,將整個社會,包括我們個人、企業、機構全部連接在一起。

比如說現在炙手可熱的科技金融產品,支付寶也好,微信支付也好,其實底層清算全部都在銀行。

你打個比方,如果經濟體是一個積木搭建起來的房子的話,銀行體系就是中間那根柱子,柱子一抽,房子也就倒了。換句話說,銀行體系出問題,影響的是整體,是整個社會的安穩,所以監管對銀行的要求是一定要穩健。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和銀行相比,資本市場就寬鬆多了。比如你知道的股市、債市、衍生品市場,它們本身都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它們的生命力就在於,你得外延,你得擴張。如果你把創新限制太死,資本市場自然就失去了活力。

其實整個金融監管都是在寬嚴之間轉換的過程,所以資本市場的監管也是一樣,也是在寬鬆和嚴厲之間搖擺,等於是在“胡蘿蔔”和“大棒”之間取得均衡。這是資本市場的監管和銀行監管最大的不同,也是本質上的一個不同。

二、金融危機週期:資本市場監管思路的底層原因

那為什麼資本市場會形成這麼一個“胡蘿蔔”到“大棒”之間轉換的思路呢?我們把美國監管變遷的路徑整理清楚以後,你就會明白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上面的這張圖是從20世紀到今天為止,美國資本市場監管的變遷圖。上面總結概括了這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趨勢、市場業態、法規創新活動和危機。因為美國的監管變化基本上就是全球資本市場監管變化的風向標,所以,這張圖上,基本上你就可以瞭解到全球資本市場的監管的趨勢了。

在這張圖上,你會發現,美國資本市場監管變遷,完美地契合了剛才說的胡蘿蔔和大棒的轉換。它是在寬鬆嚴厲之間不停地尋找變化,尋找均衡。

如果你再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這種轉換的思路,正好對應著美國曆史上兩次最大的金融危機。1929年的大蕭條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

而每次危機過後,就會帶出新的監管法案,開始新的監管思路。比如1934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之後,是嚴厲監管期,然後慢慢地放鬆。直到《金融服務法案》徹底把它放鬆了。然後又產生了危機,導致了2010年《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出臺,開始新一輪的嚴監管。

換句話說,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在和金融危機週期的博弈中產生的。它是這麼一個過程,放鬆監管、鼓勵創新、創新興起、泡沫上升,然後釀成危機,收緊監管。

好,理解了這個循環以後,就理解了金融危機、創新和監管是一個循環博弈的週期。

"

銀行的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要問到具體的細節,比如說資本市場和銀行監管到底有什麼不同,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怎麼形成的,這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兩個問題入手,看懂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之後,你再看到監管政策出臺的時候,就能夠做個明眼人,在繁瑣的條文下面挖掘出監管層的真實目的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一、穩健: 銀行的監管思路

簡單地說,銀行是以穩健為核心,而資本市場需要在鼓勵創新和維護穩定之間取得均衡。

《巴塞爾協議》是全球銀行業監管的準則,從80年代到現在,雖然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和變化,但是,銀行監管總體的方向就是全球監管、協作監管和審慎監管,強調風險管理。更直白地說,就是兩個字——穩健,而且要越來越穩健。

那銀行業為什麼要穩健呢?就像“電”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一樣,銀行是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銀行裡邊最基礎的存貸匯,將整個社會,包括我們個人、企業、機構全部連接在一起。

比如說現在炙手可熱的科技金融產品,支付寶也好,微信支付也好,其實底層清算全部都在銀行。

你打個比方,如果經濟體是一個積木搭建起來的房子的話,銀行體系就是中間那根柱子,柱子一抽,房子也就倒了。換句話說,銀行體系出問題,影響的是整體,是整個社會的安穩,所以監管對銀行的要求是一定要穩健。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和銀行相比,資本市場就寬鬆多了。比如你知道的股市、債市、衍生品市場,它們本身都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它們的生命力就在於,你得外延,你得擴張。如果你把創新限制太死,資本市場自然就失去了活力。

其實整個金融監管都是在寬嚴之間轉換的過程,所以資本市場的監管也是一樣,也是在寬鬆和嚴厲之間搖擺,等於是在“胡蘿蔔”和“大棒”之間取得均衡。這是資本市場的監管和銀行監管最大的不同,也是本質上的一個不同。

二、金融危機週期:資本市場監管思路的底層原因

那為什麼資本市場會形成這麼一個“胡蘿蔔”到“大棒”之間轉換的思路呢?我們把美國監管變遷的路徑整理清楚以後,你就會明白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上面的這張圖是從20世紀到今天為止,美國資本市場監管的變遷圖。上面總結概括了這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趨勢、市場業態、法規創新活動和危機。因為美國的監管變化基本上就是全球資本市場監管變化的風向標,所以,這張圖上,基本上你就可以瞭解到全球資本市場的監管的趨勢了。

在這張圖上,你會發現,美國資本市場監管變遷,完美地契合了剛才說的胡蘿蔔和大棒的轉換。它是在寬鬆嚴厲之間不停地尋找變化,尋找均衡。

如果你再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這種轉換的思路,正好對應著美國曆史上兩次最大的金融危機。1929年的大蕭條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

而每次危機過後,就會帶出新的監管法案,開始新的監管思路。比如1934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之後,是嚴厲監管期,然後慢慢地放鬆。直到《金融服務法案》徹底把它放鬆了。然後又產生了危機,導致了2010年《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出臺,開始新一輪的嚴監管。

換句話說,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在和金融危機週期的博弈中產生的。它是這麼一個過程,放鬆監管、鼓勵創新、創新興起、泡沫上升,然後釀成危機,收緊監管。

好,理解了這個循環以後,就理解了金融危機、創新和監管是一個循環博弈的週期。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三、資本市場監管的未來趨勢

到這裡,可以知道資本市場的監管是一個必須在胡蘿蔔和大幫之間轉換,而且是在和金融危機週期博弈的過程中產生的。

但是,理解到這裡還不夠,我們還可以從這個歷史變遷中讀出更多深層次的內容。比如說監管市場未來的趨勢。

要知道,以史為鏡,其實我們是可以看到未來的。那麼,在歷史的趨勢裡面,你就可以發現第一條:監管的趨勢其實對應的是金融市場業態的趨勢。

大蕭條以後的法案就是分業,把資本市場和銀行業分而治之。那與之相對的就是把兩者統一起來的方法,就叫混業,混合在一起進行監管。

你看,次貸危機以後的法案就是《多德-弗蘭克法案》,它雖然加強了監管,但主要是進行監管的升級,去構建一個多頭多層的監管體系,去適應,而不是改變現在混業的局面。

這個變化其實告訴我們,監管層已經意識到,混業才是金融市場的正確狀態。

"

銀行的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要問到具體的細節,比如說資本市場和銀行監管到底有什麼不同,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怎麼形成的,這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兩個問題入手,看懂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之後,你再看到監管政策出臺的時候,就能夠做個明眼人,在繁瑣的條文下面挖掘出監管層的真實目的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一、穩健: 銀行的監管思路

簡單地說,銀行是以穩健為核心,而資本市場需要在鼓勵創新和維護穩定之間取得均衡。

《巴塞爾協議》是全球銀行業監管的準則,從80年代到現在,雖然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和變化,但是,銀行監管總體的方向就是全球監管、協作監管和審慎監管,強調風險管理。更直白地說,就是兩個字——穩健,而且要越來越穩健。

那銀行業為什麼要穩健呢?就像“電”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一樣,銀行是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銀行裡邊最基礎的存貸匯,將整個社會,包括我們個人、企業、機構全部連接在一起。

比如說現在炙手可熱的科技金融產品,支付寶也好,微信支付也好,其實底層清算全部都在銀行。

你打個比方,如果經濟體是一個積木搭建起來的房子的話,銀行體系就是中間那根柱子,柱子一抽,房子也就倒了。換句話說,銀行體系出問題,影響的是整體,是整個社會的安穩,所以監管對銀行的要求是一定要穩健。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和銀行相比,資本市場就寬鬆多了。比如你知道的股市、債市、衍生品市場,它們本身都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它們的生命力就在於,你得外延,你得擴張。如果你把創新限制太死,資本市場自然就失去了活力。

其實整個金融監管都是在寬嚴之間轉換的過程,所以資本市場的監管也是一樣,也是在寬鬆和嚴厲之間搖擺,等於是在“胡蘿蔔”和“大棒”之間取得均衡。這是資本市場的監管和銀行監管最大的不同,也是本質上的一個不同。

二、金融危機週期:資本市場監管思路的底層原因

那為什麼資本市場會形成這麼一個“胡蘿蔔”到“大棒”之間轉換的思路呢?我們把美國監管變遷的路徑整理清楚以後,你就會明白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上面的這張圖是從20世紀到今天為止,美國資本市場監管的變遷圖。上面總結概括了這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趨勢、市場業態、法規創新活動和危機。因為美國的監管變化基本上就是全球資本市場監管變化的風向標,所以,這張圖上,基本上你就可以瞭解到全球資本市場的監管的趨勢了。

在這張圖上,你會發現,美國資本市場監管變遷,完美地契合了剛才說的胡蘿蔔和大棒的轉換。它是在寬鬆嚴厲之間不停地尋找變化,尋找均衡。

如果你再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這種轉換的思路,正好對應著美國曆史上兩次最大的金融危機。1929年的大蕭條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

而每次危機過後,就會帶出新的監管法案,開始新的監管思路。比如1934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之後,是嚴厲監管期,然後慢慢地放鬆。直到《金融服務法案》徹底把它放鬆了。然後又產生了危機,導致了2010年《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出臺,開始新一輪的嚴監管。

換句話說,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在和金融危機週期的博弈中產生的。它是這麼一個過程,放鬆監管、鼓勵創新、創新興起、泡沫上升,然後釀成危機,收緊監管。

好,理解了這個循環以後,就理解了金融危機、創新和監管是一個循環博弈的週期。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三、資本市場監管的未來趨勢

到這裡,可以知道資本市場的監管是一個必須在胡蘿蔔和大幫之間轉換,而且是在和金融危機週期博弈的過程中產生的。

但是,理解到這裡還不夠,我們還可以從這個歷史變遷中讀出更多深層次的內容。比如說監管市場未來的趨勢。

要知道,以史為鏡,其實我們是可以看到未來的。那麼,在歷史的趨勢裡面,你就可以發現第一條:監管的趨勢其實對應的是金融市場業態的趨勢。

大蕭條以後的法案就是分業,把資本市場和銀行業分而治之。那與之相對的就是把兩者統一起來的方法,就叫混業,混合在一起進行監管。

你看,次貸危機以後的法案就是《多德-弗蘭克法案》,它雖然加強了監管,但主要是進行監管的升級,去構建一個多頭多層的監管體系,去適應,而不是改變現在混業的局面。

這個變化其實告訴我們,監管層已經意識到,混業才是金融市場的正確狀態。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像全球資本市場從30年代到70年代的分業經營,主要受的是1929年的大蕭條的影響。但是,金融其實是個完整的水域,你要在資本市場和銀行之間構築一個堤壩進行風險隔離,就像要把流動的水截斷一樣。尤其是20世紀的下半期,信息技術有很多變革,創新和監管之間有很多博弈,金融理論和金融工具,技術上都有很多改進。這些時代的發展都會對這個堤壩進行侵蝕。

所以,資本市場和銀行業的混業,既是現實,也是未來。

而且,未來的混業會呈現出更復雜的模式。比如說最近幾年,移動互聯網鋪開,計算機、大數據能力的提升,不但使得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之間的界線被打破,還有很多行業,比如說科技公司、平臺公司,它們和金融業之間的界線也被打破了。所以說,金融的業態會日趨複雜,這一點也就意味著未來的金融監管必須適應科技化、數據化加混業的超複雜的狀態。

"

銀行的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要問到具體的細節,比如說資本市場和銀行監管到底有什麼不同,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怎麼形成的,這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兩個問題入手,看懂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之後,你再看到監管政策出臺的時候,就能夠做個明眼人,在繁瑣的條文下面挖掘出監管層的真實目的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一、穩健: 銀行的監管思路

簡單地說,銀行是以穩健為核心,而資本市場需要在鼓勵創新和維護穩定之間取得均衡。

《巴塞爾協議》是全球銀行業監管的準則,從80年代到現在,雖然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和變化,但是,銀行監管總體的方向就是全球監管、協作監管和審慎監管,強調風險管理。更直白地說,就是兩個字——穩健,而且要越來越穩健。

那銀行業為什麼要穩健呢?就像“電”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一樣,銀行是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銀行裡邊最基礎的存貸匯,將整個社會,包括我們個人、企業、機構全部連接在一起。

比如說現在炙手可熱的科技金融產品,支付寶也好,微信支付也好,其實底層清算全部都在銀行。

你打個比方,如果經濟體是一個積木搭建起來的房子的話,銀行體系就是中間那根柱子,柱子一抽,房子也就倒了。換句話說,銀行體系出問題,影響的是整體,是整個社會的安穩,所以監管對銀行的要求是一定要穩健。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和銀行相比,資本市場就寬鬆多了。比如你知道的股市、債市、衍生品市場,它們本身都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它們的生命力就在於,你得外延,你得擴張。如果你把創新限制太死,資本市場自然就失去了活力。

其實整個金融監管都是在寬嚴之間轉換的過程,所以資本市場的監管也是一樣,也是在寬鬆和嚴厲之間搖擺,等於是在“胡蘿蔔”和“大棒”之間取得均衡。這是資本市場的監管和銀行監管最大的不同,也是本質上的一個不同。

二、金融危機週期:資本市場監管思路的底層原因

那為什麼資本市場會形成這麼一個“胡蘿蔔”到“大棒”之間轉換的思路呢?我們把美國監管變遷的路徑整理清楚以後,你就會明白了。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上面的這張圖是從20世紀到今天為止,美國資本市場監管的變遷圖。上面總結概括了這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趨勢、市場業態、法規創新活動和危機。因為美國的監管變化基本上就是全球資本市場監管變化的風向標,所以,這張圖上,基本上你就可以瞭解到全球資本市場的監管的趨勢了。

在這張圖上,你會發現,美國資本市場監管變遷,完美地契合了剛才說的胡蘿蔔和大棒的轉換。它是在寬鬆嚴厲之間不停地尋找變化,尋找均衡。

如果你再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這種轉換的思路,正好對應著美國曆史上兩次最大的金融危機。1929年的大蕭條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

而每次危機過後,就會帶出新的監管法案,開始新的監管思路。比如1934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之後,是嚴厲監管期,然後慢慢地放鬆。直到《金融服務法案》徹底把它放鬆了。然後又產生了危機,導致了2010年《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出臺,開始新一輪的嚴監管。

換句話說,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是在和金融危機週期的博弈中產生的。它是這麼一個過程,放鬆監管、鼓勵創新、創新興起、泡沫上升,然後釀成危機,收緊監管。

好,理解了這個循環以後,就理解了金融危機、創新和監管是一個循環博弈的週期。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三、資本市場監管的未來趨勢

到這裡,可以知道資本市場的監管是一個必須在胡蘿蔔和大幫之間轉換,而且是在和金融危機週期博弈的過程中產生的。

但是,理解到這裡還不夠,我們還可以從這個歷史變遷中讀出更多深層次的內容。比如說監管市場未來的趨勢。

要知道,以史為鏡,其實我們是可以看到未來的。那麼,在歷史的趨勢裡面,你就可以發現第一條:監管的趨勢其實對應的是金融市場業態的趨勢。

大蕭條以後的法案就是分業,把資本市場和銀行業分而治之。那與之相對的就是把兩者統一起來的方法,就叫混業,混合在一起進行監管。

你看,次貸危機以後的法案就是《多德-弗蘭克法案》,它雖然加強了監管,但主要是進行監管的升級,去構建一個多頭多層的監管體系,去適應,而不是改變現在混業的局面。

這個變化其實告訴我們,監管層已經意識到,混業才是金融市場的正確狀態。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像全球資本市場從30年代到70年代的分業經營,主要受的是1929年的大蕭條的影響。但是,金融其實是個完整的水域,你要在資本市場和銀行之間構築一個堤壩進行風險隔離,就像要把流動的水截斷一樣。尤其是20世紀的下半期,信息技術有很多變革,創新和監管之間有很多博弈,金融理論和金融工具,技術上都有很多改進。這些時代的發展都會對這個堤壩進行侵蝕。

所以,資本市場和銀行業的混業,既是現實,也是未來。

而且,未來的混業會呈現出更復雜的模式。比如說最近幾年,移動互聯網鋪開,計算機、大數據能力的提升,不但使得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之間的界線被打破,還有很多行業,比如說科技公司、平臺公司,它們和金融業之間的界線也被打破了。所以說,金融的業態會日趨複雜,這一點也就意味著未來的金融監管必須適應科技化、數據化加混業的超複雜的狀態。

金融課堂: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什麼不同?

第二條就是金融監管會朝著更加專業化和技術化的方向發展。

有兩個可能讓人很吃驚的數字。在美國,光聯邦層面的金融監管人員就好幾萬,預算是近百億美金,這還不算地方上的或者相關的評級等行業。咱們中國的金融監管人員更多,光“一行三會”就十幾萬人,而且這個群體的學歷和背景呈現出一個節節攀升和多樣化的趨勢。金融監管部門裡面集中著大量的金融、經濟、計算機、統計、數學、政治等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其實,這裡面就是監管對於未來金融業科技化、數據化和混業發展方向的一種應對。

早期的監管更像是支持性的,提供一下審核文書這類的基礎服務工作。而現在金融監管不一樣了,它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化很高的技術性行業。

金融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所以金融監管的每一小步都意味著千家萬戶、千萬企業的財富波動。

那怎麼適應更加多維和複雜的數字金融時代?這是金融監管未來要面臨的大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