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調式、調性概念的質疑與分析'

音樂 音樂共享頻道 2019-09-06
"

基本樂理是音樂的基本文法,是打開音樂知識寶庫的第一把鑰匙,是音樂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所有從事音樂工作的人所必須掌握的基礎課程之一。近年來,各種音樂基礎理論教科書相繼湧現,無疑對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與普及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於某些基本概念的模糊、混亂、或缺乏相對的準確性,使教學造成了困難,一些簡單的理論使自學者也無所適從。現就調、調式、調性的基本概念提出一點質疑並分析:

"

基本樂理是音樂的基本文法,是打開音樂知識寶庫的第一把鑰匙,是音樂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所有從事音樂工作的人所必須掌握的基礎課程之一。近年來,各種音樂基礎理論教科書相繼湧現,無疑對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與普及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於某些基本概念的模糊、混亂、或缺乏相對的準確性,使教學造成了困難,一些簡單的理論使自學者也無所適從。現就調、調式、調性的基本概念提出一點質疑並分析:

調、調式、調性概念的質疑與分析


一、什麼叫調?

由基本音級所構成音列的音高位置,叫做調。由七個基本音級所構成的調,叫做C調。將七個基本音級的音都移高純五度,由G音開始,將F音改為#F,就叫做G調。這是李重光《基本樂理簡明教程》中對調的解釋。而什麼叫基本音級、變化音級呢?該《教程》的解釋:‚由C D E F G A B七個英文字母命名的音叫做基本音級,將基本音級升高或降低所得來的音叫做變化音級。‛既然調‚是由基本音級所構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那麼G調中的#F,F調中的bB等這些變化音級又作何解釋?這些由變化音級構成的音列的音高的位置,是否也叫調?該書95頁做了如下論述‚由基本音級C開始,向上按照純五度連續相生,依次可以得到G調、D調、A調〃〃〃〃〃〃bC調式‛。不管是升號調還是降號調中均有變化音級,為什麼又稱為調?與調的基本概念豈不是自相矛盾!

晏成、童忠良、鍾峻程編著的《基本樂理教程》中對調的概念這樣定義‚調的主要含義是指調式音階中主音的音高位置,由於音列中任何基本音級與變化音級都可以作為調式主音,因而形成了許多音高位置不同的大調式,主音為C稱為C大調,主音為G稱為G大調,依次類推‛。‚在音樂作品中,調式的音高位置永遠是具體的、確定的。因此任何調式必須屬於某一個調。反過來,一個調必然包括許多個主音不同或相同的各種調式。‛如C大調及關係a小調,C宮調及同宮系統各調等均用C調調號記譜,它們同屬於一個調即C調,C大調、a小調是調性而不是調。作者用調的主要含義是指調式音階中主音的音高位置。作為調的概念在解釋時又把具體的調與調性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內容混為一談。

曹理《樂理自學提要與習題》中又是這樣解釋調的概念‚從廣義上講,調包含音樂作品使用的調的高度、調式、調性三方面,從狹義上講就是音樂作品的音高位置,包括記譜時所使用的調號‛‚如果唱名do等於C即稱為C調。do等於G即稱為G調。但這個C調或G調只能表示do的音高位置。並不能直接說明這段音樂屬於什麼調式‛這種解釋我認為就是目前我們通常所說的調。這裡用一句話即可概括調的含義:音樂作品中首調唱名do所在的音高位置就叫做調。那麼作者所說的‚音樂作品的音高位置指的又是什麼?其概念仍使人模糊不解。

綜上所述,筆者給調下個定義:由基本音級、基本音級與變化音級、變化音級與變化音級所構成音列的音高位置叫做調。具體的說:音樂作品中的首調唱名do音所在的音高位置就叫做調。

二、什麼叫調式?

晏成、童忠良、鍾峻程編著的《基本樂理教程》定義:‚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係排列在一起,其中有一箇中心音,就形成調式。組成調式的音可多、可少,常見的有五個音和七個音,前者稱‘五聲調式’後者稱‘七聲調式’‛。象這樣有比較統一認識的調式問題卻下了如此不準確的定義,並做了極其草率的解釋。試問‚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係排列在一起‛,‚幾個音是多少個音‛?‚按照一定的關係‛又是什麼關係?‚組成調式的音可多可少‛,兩個音行嗎?常見的五個音和七個音,前者稱‚五聲調式‛後者稱‚七聲調式‛。由五個音和七個音組成的調式就一定是‚五聲調式‛和‚七聲調式‛嗎?那麼如果由四個音組成的調式就是‚四聲調式‛嗎?這顯然不合理。五聲調式和大小調式中省略某個音的情況很多,不能按出現的音的多少說明是幾聲調式。

在確定調式的類別時,組成調式的音的數目固然要考慮,但也不能簡單隻根據樂曲中所出現的音的數目多少而確定是‚幾聲調式‛,而要根據調式的一些主要特徵來判斷。另外,調式的種類較多,不管是大小調式體系、中國民族調式體系還是中古調式等,僅按音的多少是根本無法正確判斷的。李重光《音樂理論基礎》定義調式:‚按照一定關係連結在一起的許多音(一般不超過七個),組成一個體系,並以一個音為中心(主音),這個體系叫做調式‛。曹理《提要與習題》定義調式:‚幾個不同音高的樂音(一般為五個、六個、七個音),以一個音為主音(中心、核心),按照一定的音程關係及內在聯繫建立起來的體系叫做調式‛。以上對調式概念的論述實質是一樣的,應該說都是正確的,但兩者若能綜述如下豈不更好:幾個音高不同的音(一般不少於三個,不超過七個),其中以某一個音為中心(主音),並按照一定的音程關係及音級間的穩定與不穩定關係建立起來的樂音體系叫做調式。

 

三、什麼叫做調性?

調性是指調式的類別和調式主音的音高位置。曹理《樂理自學提要與習題》是這樣定義。而李重光《簡明教程》直接解釋為‚調式所具有的特性叫做調性。

音樂作品裡,各種調式中由於各音級與主音音程關係的不同,特性音級與特性音程的出現以及旋律特點的不同,其音調的明亮、暗淡、柔和程度等使調式的色彩各異。正因為調式所具有的這種特性,調式才被分為眾多的種類。因此,調式、調性兩者在音樂作品中同時並存,但調式與主音的音高位置無關,這是因為調式並不要求其主音是在什麼音高的位置上。如自然大調是調式,不管主音在C還是在G都是自然大調,C自然大調或是G自然大調應該是調性。在分析音樂作品時,同一首樂曲的調式是具體的、固定的,我們不妨將該樂曲的調式主音的音高位置加以變動,即移調演奏或演唱後會感覺到雖同一首樂曲但前後又有所不同,這裡的不同點主要是調性。所以說具體的調性不僅包括調式的類別,同時也包括調式主音的音高位置。‚調式所具有的特性叫做調性‛,在實際應用中顯得籠統。筆者認為‚調性是指調式的類別和調式主音的音高位置‛的結論更具體,若略加變動為調性定義,即‚調式的類別加調式主音的音高位置叫做調性‛肯定更準確、更具體。

調、調式、調性的概念長期以來由於認識上的不統一,各類教科書上的概念又顯得混亂、模糊,不夠準確,致使許多人在學習中摸不著頭腦。對概念的表達應力求準確,在此筆者對調、調式、調性的概念提出一己之見,望各位同行和音樂愛好者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音樂基礎理論》 李重光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基本樂理600文》 李重光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基本樂理書面作業習題集》李重光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基本樂理簡明教程》 李重光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基本樂理教程》 晏成、童忠良、鍾俊程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樂理自學提要與習題》 曹 理著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