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有著20年“譯齡”的翻譯人員,根據自身學習和工作經驗以及翻譯訓練經驗,聊一下非英語專業提升翻譯能力的攻略。

"

作為一名有著20年“譯齡”的翻譯人員,根據自身學習和工作經驗以及翻譯訓練經驗,聊一下非英語專業提升翻譯能力的攻略。

非英語專業怎麼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

翻譯訓練中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優劣對比

這個問題中特意提到了“非英語專業”,這也是大多數人的一種顧慮:非英語專業在翻譯學習中是不是不如英語專業佔優勢?實際上,翻譯人員的三大技能包括語言知識和技能(中文+外語)、專業知識和翻譯技能。

(一)英語專業的最大的優勢在於語言知識和技能。尤其是英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英語綜合能力,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可以明顯地反映這一優勢。以英語專業本科學段的課程為例,主要有基礎英語、高級英語、報刊選讀、視聽、口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英語國家文學史及文學作品選讀等等,而這些基於英語(English-based)的課程是針對普通英語(General English)的;如果針對職業英語(Profession English),課程設置會更專業化一些。如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包括商務英語(精讀、聽力、會話、寫作)、外貿英語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現代海關實務、電子商務與單證操作、商務談判、國際物流實務、國際金融實務、國際經濟合作等等。

(二)非英語專業的最大優勢在於專業知識(領域知識)。在翻譯行業,翻譯領域是很重要的“標籤”和定位,大的領域包括文學翻譯、影視翻譯、商務翻譯、醫藥翻譯、機械翻譯、法律翻譯等,而每一個領域又包含多個子領域,每個子領域又包含若干個細分領域。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生動地說明行業之間的實際上,在翻譯行業,“隔領域如隔山”。舉個簡單例子,面對一份漢語的學術報告,作為非專業人士,甚至連漢語版的都看不懂,讀不順,如何找到對應的行業術語,然後用行業內的思維方式,精準地譯成英語?因此,具備該領域的專業知識是非常必要的。非英語專業的人雖然在英語語言的廣度上不及英語專業人士,但是所具備的專業知識也是行業外的人難以企及的。

(三)本節小結

在翻譯學習和實踐中,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各有“長短板”,都屬於翻譯人才的“半成品”,都需要補全自身欠缺的“另一半”。

非英語專業應該如何提升翻譯水平?

(一)突破“大綱詞彙”的限制

從學習英語開始,受教材編撰和考試範圍的限制,“大綱詞彙”成為學習者遵循的“圭臬”,中考詞彙、高考詞彙、大學英語四級詞彙、六級詞彙、考研詞彙,甚至英語專業也有專四專八詞彙的概念。作為某個類型或階段的英語考試,“大綱詞彙”時有助於教學和評價的,但是“翻譯”是實踐性和實戰性非常強的活動,所遇到和所需的詞彙是“無底線”“無邊界”的。在包含“翻譯”題型的綜合考試中,可能有詞彙大綱和考試範圍,但是在真正的翻譯實踐中,詞彙只有“遇到的”和“沒遇到的”兩種自然狀態,不存在“大綱之內”和“大綱之外”的區分,更沒有所謂的“三會詞”“四會詞”“核心詞彙”“基礎詞彙”之類人為的劃分。因此,需要擯棄大綱詞彙的概念,在現有詞彙基礎上有計劃地擴充詞彙數量,所遵循的原則很簡單也很粗暴——多多益善。

在詞彙量方面,牢記一句話:所掌握的所有詞彙,沒有一個是多餘的;再生僻的詞,也一定會在某一天與你邂逅並幫助你。

(二)“熟詞新義”是最熟悉的朋友,也是最強大的敵人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所掌握的往往是單詞的基本含義,考試也很少出現“基本含義”之外的意思。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熟詞新義”的使用比例是很大的,在翻譯中(無論筆譯口譯)也會相應涉及到同樣的情況。面對這些最熟悉的“朋友”,卻無法理解在文中所表達的含義,翻譯工作出現“卡頓”“跑偏”甚至錯譯。

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exercise,這是一個在初中甚至某些版本的小學教材中就出現的老朋友,每一個學習者都能牢記“鍛鍊、練習”的基本含義,還有部分學習者掌握“運用”的含義,那麼下面幾個句子exercise如果按照上述含義的話,是翻譯不通的。

例1→Her morning was an exercise in indecision. She tried on everything in her closet but couldn't remember what he'd liked.

例2→Vicky and Gary attended the graduation exercises at Columbia.

例3→This has been a major problem exercising the minds of scientists around the world.

答案:

句1→她整個早晨都猶豫不決。她試穿了衣櫥中的所有衣服,卻不記得他喜歡哪一件。【(尤指非預期的)活動;情況】

句2→維基和加里參加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典禮。【儀式;典禮】

句3→這一直是困擾全世界科學家的一個重要問題。【使擔憂;使不安】

在翻譯實踐中,40%的詞彙會出現程度不同、數量不等的熟詞新義現象,因此在記憶單詞含義,尤其在閱讀、寫作和翻譯中,多關注這一語言現象,“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在詞彙掌握中可以作為一個學習法則。

(三)語法是通往語言高級層次的重要階梯

“語法”是英語學習中最容易高估也是最容易低估的。在學習初期往往感覺記住單詞、背過語法就能考高分;在大學英語“後時代”,認為語法不過如此,基本不影響學習和考試。

但與之相反的是事實,要想在從及格到優秀,要想實現“信”→“達”→“雅”升階,語法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到了長難句的拆分和組合,如何做到條分縷析、如何做到文從字順,缺乏詞法、語法和句法是做不到的。

在考研英語和專四專八的考試中,閱讀素材多取自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Business Week(《商業週刊》)、Nature(《自然》、Scientific American(《科學美國人》)、Newsweek(《新聞週刊》)、Time(《時代週刊》)和The Guardian(《衛報》)等綜合類和專業類讀物,雖然詞彙量在相應大綱之內,但是閱讀難度係數要高至少30%,究其原因,這些文章明顯帶有native speaker的語言風格和語法色彩以及英語思維,對於通過教科書掌握語言的學生來說,基本是“另一個世界”。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高中語法是整個語法體系的根基好核心,構成了85%以上的語法體系完整度。如果說高中語法是主幹的話,大學階段及以後的語法學習是枝葉,是適度擴展和補充。

(四)多讀原版讀物提升語言語感,多讀雙語讀物提升對譯能力。

從教科書和試卷到翻譯實務,是從“遊戲模式”到”荒野模式”的瞬間轉換,帶來的結果是面對翻譯任務的水土不服以及譯文的僵化和刻板。這種轉化需要用“原版讀物”作為模擬場景和過渡手段,第三條中所列的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等多種原版讀物都是非常理想的,也是各類正式考試的素材庫。每天閱讀1-2篇,重點放在文化背景、專業知識、詞彙活用、語法轉換以及英語思維上,熟悉和學習native speaker的寫作手法和思維方式。

雙語讀物不僅可以“讀”,更有助於“譯”,尤其是經典讀物如《英語世界》以及各類雙語文摘,無論是英文部分還是中文部分,都是字斟句酌的翻譯佳作。除了通過對照閱讀提升翻譯感覺之外,還需要摘錄一部分作為翻譯材料,而對應的譯文可以作為參考答案。每天進行雙語對譯各500字左右,並仔細揣摩讀物上的原作和譯作,以及自己譯文與之的差距,能直觀、客觀地反映翻譯差距,同時也能從優質譯文中學習翻譯手法和技巧。

還有一種雙語讀物值得強烈推薦,就是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英對照版)。毫不誇張地說,這類“國家級”報告經過各個領域頂尖級中文作者、譯者和譯審以及母語人士的無數遍修訂,其雙語對譯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也是最嚴謹和最到位的,而內容也涵蓋了幾乎所有政治、經濟、科技、民生等領域,值得翻譯學習者和從業者認真研讀學習。

(五)其他小技巧

紙質版和電子版的學習筆記、記錄常用詞彙和語句的翻譯記錄本、“綜合詞典+專業詞典”都是翻譯愛好者和執業者的個人法寶。

本篇小結

無論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都需要在雙語知識和技能、某領域專業知識和翻譯技能方面“精耕細作”,既要做“雜家”又要做“專家”,既要明白A translator or interpreter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又要認識到A Jack of all trades is master of none。

作為兼具知識性和實踐性的翻譯,最需要問的不是“怎麼做”,而是踏踏實實動腦和動手,Practice makes perfect蘊含的道理很容易理解,但真正做到是最不容易的。

【本文轉自我本人在悟空問答的優質回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