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英媒回顧:梅姨→沒姨

英國 政治 BBC 民主 觀察者網 2017-06-10

今天(9日),英國大選投票結果出爐。

在已經開票席位中,沒有政黨單獨過半(326)。首相特雷莎·梅所在保守黨得318個下議院席位,最大反對黨工黨261席。剩餘席位被其他黨派瓜分,它們將在接下來組閣中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

大選英媒回顧:梅姨→沒姨

保守黨318,工黨261,蘇格蘭民族黨35,自由民主黨12,愛爾蘭民主統一(DUP)黨10(順時針)

2015年9月,蘇格蘭公投;2016年6月,“脫歐”公投;2017年6月,大選,英國人是否因為頻繁的政治活動感到厭煩呢?

厭煩歸厭煩,這此大選結束後,英國媒體的態度比較複雜。

向來想搞大新聞的《太陽報》頭版標題是這樣:“特蕾莎·絕望” (Theresa Dismay)。目前這個局面,梅其實也還沒到絕望的地步,《太陽報》有點標題黨了。

大選英媒回顧:梅姨→沒姨

《經濟學人》:特蕾莎·沒?(Thresa Maybe)。“maybe”這個詞在英文中表示可能性較小,顯示出《經濟學人》對梅接下去的首相之路,不怎麼看好。

大選英媒回顧:梅姨→沒姨

《每日鏡報》: “天哪!” (Cor Blimey)。這是借用工黨領袖科爾賓(Jeremy Corbyn)名字,換成兩個感嘆詞,表示對選舉結果的驚訝和擔憂。封面人物選的是科爾賓豎起大拇指微笑,梅卻只有咧嘴頭像,屁股站在工黨這邊的跡象有點明顯。

大選英媒回顧:梅姨→沒姨

《每日郵報》:“選舉結果翻船,梅危險了。

大選英媒回顧:梅姨→沒姨

英國廣播公司(BBC),應該是站在保守黨這邊的。標題用了“Rob”(搶劫)這個詞,說:“英國大選搶了保守黨的多數”。BBC這個站位有點露骨了,提前大選,是保守黨提出,經議會批准的。“搶”這個詞,好歹打個引號吧。

大選英媒回顧:梅姨→沒姨

《泰晤士報》比較中立,標題是:“梅的投票夢魘”(May's poll nightmare),選取了科爾賓和梅的微笑照並排而立。

大選英媒回顧:梅姨→沒姨

不怪媒體如何站隊表態,只怪……梅姨作為資深政客,上臺之後,沒有考慮歷史的進程,失誤頻頻。

現在,保守黨把原來過半的優勢丟了,事情大條了,不但保守黨內存在逼宮的聲音,工黨等反對黨也要求她辭職。今年4月,梅宣佈提前三年大選的初衷,就是想在議會中獲取更大優勢,擺脫掣肘,獲得更大權威,強力推動“脫歐”、反恐等政策。

如果成功,她將正式加冕“全民首相”,並作為“脫歐首相”青史留名;如果失敗,她可能將輸掉自己親手設計的賭局,成為“短命首相”。

現實是殘酷的,梅姨賭輸了。

有人精煉總結了自梅姨4月18號宣佈提前大選以來,保守黨的經歷:

“擴大議會席位優勢so easy -> 豪情萬丈發表大選宣言 -> 咦,怎麼民調顯示和工黨差距縮小了 -> 差距竟然還在縮小 -> 完了,難道又要迎來一次懸峙議會”

英鎊都嚇跌了……

受大選結果影響,英鎊週五出現較大跌幅

個人的政治地位榮寵,英鎊的漲跌,這些都還不算完。由於沒有黨派贏得超過半數的席位,英國將出現”懸浮議會“。

所謂“懸浮議會”,是指在議會制國家中,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在議會取得絕對多數。而一旦出現懸浮議會,通常會由籌組聯合政府、組建少數派政府或重新選舉等三種方式來解決。而保守黨、工黨如果和其他小黨協商組成聯合政府,很有可能是個持久戰。

那麼梅姨會下臺嗎

現在,梅已明確表示,拒絕辭職,計劃聯合其他黨派,組建微弱多數政府。

外媒多數看好保守黨和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結盟。這個黨在此次選舉中獲得10個議席,反同,反墮胎,支持“脫歐”,(但不喜歡“硬脫歐”),和保守黨長期友好,兩黨議席之和已經過半,可以組閣。

那麼,工黨有沒有上臺執政的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理論上存在的,只要工黨能湊出326個議席,就可以組建少數黨政府,但技術上難度非常大。主張蘇格蘭獨立的民族黨(SNP)掌握的35個席位,就是工黨跨過去的門檻。

雖然上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科爾賓今天已經當過一次程咬金了,雖然方式很特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