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對話馬斯克:去火星很好,70億地球人類更值得被關心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實習生 任家瑩 文圖

“馬雲VS馬斯克”,今日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與特斯拉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二人就技術與人類未來展開對話。在談及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時,“外星人”馬雲說:“你要去火星?我對火星不感興趣,我剛剛從火星迴來,我對地球更感興趣。”

| AI能力會超過人,但一定是為人在服務

“也許人類低估了AI的能力!”這是今日在“二馬會”現場,馬斯克拋出的第一個話題。

他稱,在當前,也許有很多人覺得人工智能技術所能實現的能力,就像是身邊多了個“聰明人”而已。但實際上,人工智能會厲害得多,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

馬斯克舉例,與人的思維速度相比,現有人工智能技術對信息的處理速度太慢了。不過,AI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時間非常短,一旦它駕馭人類語言後,信息處理效率可以達到人類思考的幾十萬倍。“也許有一天,AI機器看到人類會覺得特別無聊,‘人類怎麼反應這麼慢?’。”假設有一天這將會實現,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狀況?

馬斯克也不知道、不確定,但他希望,未來的AI會是服務人類的好東西。“如果我們打不過AI,就和它們組成團隊吧。”馬斯克稱,他所開發的公司就是這樣,“目的就是讓我們加入到 AI 戰隊裡。就像手機、電腦,和人類的工作生活連接在一塊了”。

對於馬斯克對未來AI技術的發展預判,馬雲說,自己不是搞科技的人,是講生活的。他不認為人工智能是一種威脅,也不是恐怖的東西。

“ AI 能夠給全世界、全社會打開一個新的篇章,是讓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而不是完全理解外部的世界。”在馬雲看來,AI 的未來發展趨勢,很難預測。就如人類去預言歷史,99.99% 的預測後來都被證明是錯的。人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信,AI 不是一個威脅,也不是恐怖的東西,人類也可以學會。因為人類很聰明,我們會擁抱它。

| 馬斯克造飛船要去火星,馬雲說“我剛回來……”

“你會去火星嗎?”馬雲問及專注於火星計劃的馬斯克時打趣道:“我對火星沒興趣,我剛從火星迴來,我對地球更感興趣。”此前,馬雲曾被外界稱為“外星人”。

值得一提的是,8月28日,馬斯克投資的SpaceX星際飛船原型“星蟲”(Starhopper)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進行了自由懸浮測試,創造了150米飛行高度的新紀錄。

馬斯克說,之所以他會萌生火星探索計劃,是為了進一步瞭解宇宙的本質,或確保人類能夠進入不同的行星生活。但這並不是說,地球沒有希望了。地球的壽命已有45億年,但現在卻是人類第一次有可能實現讓生命離開地球生活。

馬斯克稱,他並不確定這個“窗口”機會的時間,但如果假定機會窗口不長 ,就需要儘快抓住機會窗口。

馬斯克“開發火星”,馬雲佩服他的勇氣,“需要這樣的英雄在地球上工作”。不過,馬雲說自己並不是火星粉。相比未來要把 100 萬人送到火星,他更在乎當下70 多億地球人的發展,讓地球更可持續發展。

馬斯克則迴應,他也支持地球。但有一天,出於種種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如果不去另外的星球生活,人類文明就會滅亡,即需要提前著手保留人類的思維,提高人類生存的機率,同時,這樣才能理解宇宙。而當人類成為多星球生存的生物時,人類社會將有可能實現超越地球的更大發展。用全地球0.5%的 GDP進行生命多星球研究,並不需要太多投入,他覺得這是對人類未來比較明智的一項投資。

| AI時代工作制:一週工作3天、每天4小時,能長命百歲

“人工智能將為我們創造什麼新工作,對此你怎麼看?”這是馬雲對馬斯克的提問。在過去 100 年,人類一直擔心新技術將會帶走就業機會。

馬斯克的看法是,隨著今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許會使很多工作失去意義。很可能留給人類最後的工作,是寫 AI 軟件,抑或是 AI機器自己都會給自己寫軟件了。所以,馬斯克建議年輕人,去學工程、物理、藝術,或做一些和人機互動的工作。

馬雲並不擔心AI機器會奪走人類的工作。他認為,首先,AI時代會創造很多新的工作,其次,人類也許不需要很多的工作,一週工作 3 天,一天工作 4 小時就很好。再次,農業時代大家平均壽命大概 30 或者 35 歲,工業時代有了技術革命之後,人們可以活到 70 歲,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可能會活到 100 年或120年。

馬雲說這雖然是他的猜測,但也許能夠實現呢。如果每個人能活 120歲,會有很多新的問題。

不過,馬雲對未來最擔心的卻是教育。在他看來,當前所有傳授給孩子的知識,以及教育方式,都源於工業時代的設計。當未來機器會比人更聰明,我們該如何改變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

“過去,我們專注的都是記憶,但計算機可以比你記得更好,算得更快,你想要跑得更快,但機器可以跑得比你更快。”馬雲稱,“人類要更有創意,更有建設性,怎麼教孩子有更多的創意、更有建設性呢?我覺得這是教育的關鍵。”

馬斯克同意馬雲的看法。他說,要儘可能多地多學一點,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創造未來。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馬雲對話馬斯克:去火星很好,70億地球人類更值得被關心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實習生 任家瑩 文圖

“馬雲VS馬斯克”,今日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與特斯拉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二人就技術與人類未來展開對話。在談及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時,“外星人”馬雲說:“你要去火星?我對火星不感興趣,我剛剛從火星迴來,我對地球更感興趣。”

| AI能力會超過人,但一定是為人在服務

“也許人類低估了AI的能力!”這是今日在“二馬會”現場,馬斯克拋出的第一個話題。

他稱,在當前,也許有很多人覺得人工智能技術所能實現的能力,就像是身邊多了個“聰明人”而已。但實際上,人工智能會厲害得多,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

馬斯克舉例,與人的思維速度相比,現有人工智能技術對信息的處理速度太慢了。不過,AI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時間非常短,一旦它駕馭人類語言後,信息處理效率可以達到人類思考的幾十萬倍。“也許有一天,AI機器看到人類會覺得特別無聊,‘人類怎麼反應這麼慢?’。”假設有一天這將會實現,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狀況?

馬斯克也不知道、不確定,但他希望,未來的AI會是服務人類的好東西。“如果我們打不過AI,就和它們組成團隊吧。”馬斯克稱,他所開發的公司就是這樣,“目的就是讓我們加入到 AI 戰隊裡。就像手機、電腦,和人類的工作生活連接在一塊了”。

對於馬斯克對未來AI技術的發展預判,馬雲說,自己不是搞科技的人,是講生活的。他不認為人工智能是一種威脅,也不是恐怖的東西。

“ AI 能夠給全世界、全社會打開一個新的篇章,是讓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而不是完全理解外部的世界。”在馬雲看來,AI 的未來發展趨勢,很難預測。就如人類去預言歷史,99.99% 的預測後來都被證明是錯的。人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信,AI 不是一個威脅,也不是恐怖的東西,人類也可以學會。因為人類很聰明,我們會擁抱它。

| 馬斯克造飛船要去火星,馬雲說“我剛回來……”

“你會去火星嗎?”馬雲問及專注於火星計劃的馬斯克時打趣道:“我對火星沒興趣,我剛從火星迴來,我對地球更感興趣。”此前,馬雲曾被外界稱為“外星人”。

值得一提的是,8月28日,馬斯克投資的SpaceX星際飛船原型“星蟲”(Starhopper)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進行了自由懸浮測試,創造了150米飛行高度的新紀錄。

馬斯克說,之所以他會萌生火星探索計劃,是為了進一步瞭解宇宙的本質,或確保人類能夠進入不同的行星生活。但這並不是說,地球沒有希望了。地球的壽命已有45億年,但現在卻是人類第一次有可能實現讓生命離開地球生活。

馬斯克稱,他並不確定這個“窗口”機會的時間,但如果假定機會窗口不長 ,就需要儘快抓住機會窗口。

馬斯克“開發火星”,馬雲佩服他的勇氣,“需要這樣的英雄在地球上工作”。不過,馬雲說自己並不是火星粉。相比未來要把 100 萬人送到火星,他更在乎當下70 多億地球人的發展,讓地球更可持續發展。

馬斯克則迴應,他也支持地球。但有一天,出於種種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如果不去另外的星球生活,人類文明就會滅亡,即需要提前著手保留人類的思維,提高人類生存的機率,同時,這樣才能理解宇宙。而當人類成為多星球生存的生物時,人類社會將有可能實現超越地球的更大發展。用全地球0.5%的 GDP進行生命多星球研究,並不需要太多投入,他覺得這是對人類未來比較明智的一項投資。

| AI時代工作制:一週工作3天、每天4小時,能長命百歲

“人工智能將為我們創造什麼新工作,對此你怎麼看?”這是馬雲對馬斯克的提問。在過去 100 年,人類一直擔心新技術將會帶走就業機會。

馬斯克的看法是,隨著今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許會使很多工作失去意義。很可能留給人類最後的工作,是寫 AI 軟件,抑或是 AI機器自己都會給自己寫軟件了。所以,馬斯克建議年輕人,去學工程、物理、藝術,或做一些和人機互動的工作。

馬雲並不擔心AI機器會奪走人類的工作。他認為,首先,AI時代會創造很多新的工作,其次,人類也許不需要很多的工作,一週工作 3 天,一天工作 4 小時就很好。再次,農業時代大家平均壽命大概 30 或者 35 歲,工業時代有了技術革命之後,人們可以活到 70 歲,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可能會活到 100 年或120年。

馬雲說這雖然是他的猜測,但也許能夠實現呢。如果每個人能活 120歲,會有很多新的問題。

不過,馬雲對未來最擔心的卻是教育。在他看來,當前所有傳授給孩子的知識,以及教育方式,都源於工業時代的設計。當未來機器會比人更聰明,我們該如何改變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

“過去,我們專注的都是記憶,但計算機可以比你記得更好,算得更快,你想要跑得更快,但機器可以跑得比你更快。”馬雲稱,“人類要更有創意,更有建設性,怎麼教孩子有更多的創意、更有建設性呢?我覺得這是教育的關鍵。”

馬斯克同意馬雲的看法。他說,要儘可能多地多學一點,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創造未來。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馬雲對話馬斯克:去火星很好,70億地球人類更值得被關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