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餓了麼頻遭黑——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他?

很少有行業像外賣平臺一樣與你我的生活、工作如此緊密,而與越多的人聯繫越密切,就越容易遭到公眾的“炮轟”。外賣小哥聚眾鬥毆、送餐遲到被辱罵、女子點餐遭性侵……此類新聞的爆出每次都讓美團和餓了麼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兩家外賣平臺,在過去幾年的成長中,遭受了太多質疑與指責。

為什麼大眾的口舌總是不放過美團和餓了麼?

大眾與外賣小哥之間的“相愛相殺”

一方面“送餐員乘涼遭保安驅趕”、“送餐超時小哥被急哭”等一類新聞讓外賣小哥這個群體受到了社會大眾的無限同情,送餐路途的艱辛與危險也讓送餐員幾乎成為高危職業。

有數據顯示,現如今平均每2.5天就有1名騎手傷亡,而此前上海交警部門也曾確認,上半年上海市共發生了76起外賣送餐員傷亡事故。

美團餓了麼頻遭黑——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他?

另一方面,送餐員的各種違規行為又極大地擾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逆行佔道、闖紅燈等危險騎行行為嚴重影響了大眾的正常出行,性侵顧客這類惡劣行為更是點燃了公眾的怒火。

造成這種尷尬處境的根本原因就是外賣平臺對騎手按單計酬。以美團外賣為例,一般騎手每天要保持三、四十單的工作量才能有一個比較說得過去的收入,而每超時一單就將損失一半的配送費,如果因超時被投訴則將面臨20元的罰款,這個損失基本相當於騎手白送了三單。緊張的交通環境下要遵守如此嚴格的時間限制,外賣小哥必然要“拿生命來趕路”。

而這背後的鍋,自然要由“美團”和“餓了麼”這個虛擬的概念來背:要麼就是“為什麼讓我們的送餐員這麼辛苦?”要麼就是“管好你們的外賣小哥!”

但數據顯示,為了滿足2億用戶的需求,中國的外賣小哥數量已達400萬左右,光是美團的活躍騎手就有30萬人。京東員工也才只有15萬、蘇寧18萬、華為17萬,某種程度上,美團和餓了麼這類外賣企業的管理難度已經堪比富士康了,要讓數量如此龐大的送餐員群體素質達到統一高度顯然太不現實。

美團餓了麼頻遭黑——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他?

外賣市場“兩家獨大”

伴隨著各種傳聞和猜測,前段時間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的消息終於落定,雖然收購之後百度外賣仍將獨立運營一年左右,但此舉顯然結束了外賣市場的三足鼎立狀態,由此進入兩家獨大時代。

美團餓了麼頻遭黑——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他?

放眼全國,外賣市場幾乎全被這兩家佔領,錢賺了,罵當然也得兜著,出現問題必定要把他們揪出來。因此,過度刺激懶人經濟、打補貼戰擾亂消費秩序這些其他行業都存在的問題也被過多地歸咎於美團與餓了麼兩家。然而事實卻是外賣行業目前尚未進入盈利期,仍處在用戶習慣養成階段,大部分時間還是虧損狀態。

以平臺上琳琅滿目的返現活動為例,就是一個燒錢補貼爭奪客源的手段,這種伎倆你我彼此心知肚明,一旦一方撐到獲勝,則意味著一家獨大就此形成,到時候大家都將由被爭搶的資源變為待宰的羔羊。但每當活動一上線,大家必定還是會一窩蜂地跑去爭搶。嘴上說著對無序競爭深惡痛絕,身體卻爭先恐後撲向眼前利益,此時也就只能尋找各種由頭罵罵兩家企業以平息自己改變不了現實也改變不了自我的怒火了。

食品安全神聖不可侵犯

“我可以傷害自己但你不可以。”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可以選擇去吃路邊攤、去買三無食品,但它們不能在你的平臺上出現。

在餐館上線的把控上面美團和餓了麼顯然沒有做到讓消費者滿意。2016年的3·15晚會上,餓了麼被點名批評,稱該平臺上的商家涉嫌虛假宣傳、無營業執照、衛生差。而美團雖然躲過了3·15“一劫”,但此前也曾爆出過“酸辣粉在衛生間裡泡製”這樣的新聞。

被批之後,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隨之發佈內部信,承認餓了麼確實存在失職之處,並表示將尋求更完善的方式和方法解決問題。據瞭解目前餓了麼也已設立首席食品安全官職位,對食品安全問題負責,包括每個月對10%~15%的商家進行店面現場核查。此外,餓了麼還將直播應用引入平臺,商家可以對食品製作過程實現直播,提供此項服務的商家會獲得更靠前的推位。

如此積極的態度實際上比大部分企業都要實在,但持續不斷的指責聲音大概多是由於“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神聖不可侵犯。

創始人的性格使然

餓了麼掌門人張旭豪和美團外賣掌門人王興有著諸多共同點,都是大學生創業,都在O2O外賣領域都各有特色(餓了麼在一二線城市優勢明顯,而美團外賣則深耕四五線城市),也都深知互聯網行業的營銷規則。所以即便如王興被外界評價為嚴肅、話少,也還是能堅持每天在飯否(王興旗下社交網站)上分享個人生活,而且多達十幾條,而張旭豪更是親自上陣為餓了麼拍攝了多幅宣傳海報。

成功的互聯網創業者,基本就是兩類,一類像豆瓣阿北、知乎周源、點評張濤,都是低調做產品。另一類像王興、張旭豪,則都是屬於渾身江湖殺伐,善於製造話題的。

王興曾被主持人要求為團購行業的創業者分享一些經驗,而他卻在節目中直接回應“我為什麼要給競爭對手做培訓呢?”張旭豪則以喜歡在會議和麵試過程中睡覺著稱,甚至在公開場合戲稱自己為“靈活小胖子”。企業家個性一點兒,自然會招致更多議論,多數也就被轉嫁到他們各自帶領的品牌身上。

--------------------------------------

本文為財視media綜合,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財視傳媒微信(ID:caishiMV)

Q群(41829521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