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從貨源開始 實體之路在何方

移動互聯網 財經 八度農家 2017-03-26

上篇我講述了我的開店經歷,2017年做了兩個重大調整,第一個是不在批發的市場進貨,第二如何利用微信做好C2B拼單。

本篇我主要來講一下我現在是如何進貨的,希望能幫到朋友們,僅是參考而已。

如果有朋友認為這是廣告貼的話,出門左拐不送,就我那幾十個粉絲朋友,誰稀罕我啊。

我們都知道在廣州進貨資金消耗主要在三個方面 貨品 車費300元 食宿600,如果是個人經營店鋪得關店,車上來回兩天 進貨三天,共花費五天時間,按每天營業500元並是正價出售來算的話5天2500元的營業額,淨利差不多1000元 (只說大概具體要按店鋪實際情況) 也就是你除去進貨成本之外額外要花費1800元,這1800元是淨出,得要4500元的營業額,這4500元來得容易麼,一點都不容易,因為你要額外用10天的正價來補償,南方的天氣基本是6個月淡季(2月(年後消費疲軟)3月(雨季) 7月(夏季疲軟) 8月(夏季疲軟) 11月(冬季疲軟) 12月(冬季疲軟))6個月旺季( 4月(入春)5月(換季) 6月(入夏) 9月(入秋) 10月(入冬) 1月(過年)。

旺季就那麼點時間,哪有10天時間給你多出來補償損失,而且貨來了那一天基本在整貨,關累不說還做不到什麼業績,當你檢查的腦袋昏昏的時候,很多質量問題你檢查不到。 還有就是在批發市場進貨 偏貴 炒貨厲害(特別是新手,這種學費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利潤空間,我有幾個朋友第一次去進貨往往都是賠本在賣, 質量問題不給退換貨,動不動就來句下次來批發的時候帶過來給你換,我想問下親愛的批發商們,下次進貨也是進下個季度的貨,我要換過季的貨幹屁啊,給換也要自己付郵費,售後真的很不好, 心累。

後來我一直想這樣下去肯定不行,必須有更好的辦法,我嘗試多種辦法 工廠拿貨不夠量,找加盟坑太多不敢嘗試,找同行一起進貨,第一沒資源, 第二現在是你死我活的關鍵時期誰帶你玩啊。

最後沒辦法,嘗試在阿里巴巴進貨,說實話,坑不是一般的多。第一 就是很多網友說的貨品描述的跟實際的完全不是一個事,我經常遇到。第二阿里的貨有時候賣了三四年還在賣,一個不小心就進到了老款,第三 阿里經常有刷單的,圖片也不錯,其實都是些垃圾。

初期基本在罵娘中度過,後面學聰明瞭我立即作出反應,第一找各種理由退貨,運費自擔(心痛啊 白白損失)。 第二退不了的成本價迅速處理,在這個價位上質量差點顧客也不說什麼,還是會很開心地拿了,很快就會銷掉,記著一定不能混到質量不錯的那裡去賣正價,不然就慘了。第三把這些店家全部記住,凡是看到這樣子的貨或這樣子的店家一律過濾掉,直接差評差評,罵祖宗。當然你也得小心點他寄棺材給你哈。

就這樣久而久之練就了一身看貨的本領(我以前是服裝設計師出身,多少可以通過看圖片分辨質量 檔次 店家經營等情況 而且入手相對別人快一些)現在基本上不會進到老款 質量差的款 圖片和實樣差別太大的款,基本保持在9:1的概率 9成理想貨 1成不太理想。

在這裡特意要講一下,在阿里有一個夥拼欄,那裡的學問可大了,夥拼的主要是廠家衝量的地方,優勢很明顯,價格比平時便宜1-10元不等,關鍵是包郵,起批量也低,發現這個時候我太高興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現在硬生生地通過夥拼欄組了一盤貨,而且顧客普遍反應款式質量都還行。當然少量是自己去阿里淘的並要自付郵費的貨,還有少量初期走批發市場加微信後看到了不錯的貨。在此,如果有做實體的朋友請到夥拼網去看一下,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轉型從貨源開始 實體之路在何方

在此我分享一個小祕密,在阿里進貨最好趕在入季第一批貨 也就是入季首次出來的款,一般質量都不錯,如果很喜歡,多進幾手無妨,越到後面就要越小心了,越做越垃圾,我上過好幾次這樣的當,補貨質量往往比頭批的差不少。

回頭一算其實在阿里進貨其實划算很多,現在很多批發市場的貨跟阿里是互通的,同一款在批發市場比阿里要貴到2-5元左右,大家不要小看這3-5元 倍率一算的話可以相差到5-15的差額,這個要麼你讓利給顧客,增加流量,要麼自己賺,那可是淨利5-15元每件啊,一年下來真可不少。

而且你要去批發市場進貨,你得多花多少額外的錢啊,特別是像我們這種每次進貨就1-2萬的來說損失相當大啊,在阿里進貨手指一點,付款,還可以刷信用卡,每天送貨到店根本不用出店門,閒下來就檢查一下質量,輕鬆地很。

當然萬事無絕對,批發市場的貨看得見摸得著,心裡踏實,也不會有那麼多罵娘事情。但無論是在批發市場進貨還是阿里進貨前期的學費也必須得交啊,除非你喜歡看我寫的文章也是會規避一些常規的坑吧。哈哈哈。在前期廣州進貨的時候加了不少店家的微信,隨時可以看到他們在微信發的貨品信息,如果有好看的,而且網上沒有的,我也會進一些,阿里批發佔9成 批發市場批發點1成。在這裡我還是要強調一下,冬季最好還是要去批發市場走一趟,因為阿里的棉衣 褲子之類的摸不到厚度,非常難鑑別,還是小心為妙,我也吃過不少虧的,看著厚,拿回來薄得跟紙一樣。

其實阿里和批發市場各有各的好處吧 單純的只是對我自己的店來說阿里會合適一些,所以我把它分享出來 希望能給同樣小店的朋友帶來幫助。

我剛才腦子短路了一下好像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沒有說現在想不起來,想起來以後再補衝一下哈。

下期我會講一篇親身經歷告訴你如何大概率地衡量一個貨品的好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