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在成都 || 上川南抗捐軍政治委員餘宏文'

"
"
紅軍在成都 || 上川南抗捐軍政治委員餘宏文
"
紅軍在成都 || 上川南抗捐軍政治委員餘宏文
紅軍在成都 || 上川南抗捐軍政治委員餘宏文

餘宏文(1904—1935),化名餘濟民、陳濟民、陳伯巒。1904年出生於宜賓縣觀音場。餘宏文早年就讀於榮縣中學、敘屬聯中、資陽中學。1924年從成都華西大學輟學回鄉,任觀音鎮高等小學校教員,在中共黨員鄭佑之領導下從事農民運動。次年10月10日,組織農民、學生共幾千人,在觀音場南華宮舉辦“提燈會”,號召農民起來打倒貪官汙吏、反對苛捐雜稅。隨後,在觀音籌建農民協會。

1927年初,餘宏文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春,他受中共宜賓特支派遣,去榮縣加強黨對農民抗捐鬥爭的領導。餘宏文從宜賓縣觀音、徐家、古羅、永興等地組織起農協會武裝3000多人前往榮縣五寶鎮支援。鬥爭勝利後,他又被中共宜賓特支派往大塔,組織領導農民開展反對高利貸和加租加押的鬥爭。重慶“三三一”慘案後,觀音大塔一帶農協會武裝遭縣軍警圍剿,餘宏文等轉入仙馬一帶山地,繼續進行革命活動。次年2月,餘宏文又串聯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鬥爭。因遭軍警搜捕通緝乃轉移去五通橋,化名餘濟民,參加組織和領導犍為鹽業工人罷工。罷工被鎮壓後,餘宏文被捕關入犍為監獄。

1929年初夏,餘宏文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回到觀音後,中共宜賓縣委派他到大塔加強領導、發動和組織農民運動。6月,餘宏文任中共宜賓縣委委員。8月,宜賓縣委改建為宜賓中心縣委後,餘宏文任中心縣委委員。9月初,大塔農暴前夕,中心縣委組成了由余宏文為指揮長的農暴臨時指揮部。農暴失敗後,按照省委“保存實力,積蓄力量”的指示,餘宏文等即分散隱蔽農民武裝,轉入祕密活動。

1930年春,中共四川省委調餘宏文去重慶工作。省委派他通過其妻舅的社會關係,打入國民黨二十一軍軍部“特委會”任祕書,及時向省委提供情報。

1931年,餘宏文爭取了在二十一軍模範師當連長的妻舅唐瑞華支持,從該師武器庫巧取了一批德制手槍運往江北交給黨組織。劉湘聞訊大驚,在渝搞大戒嚴、大逮捕。餘宏文化裝為便衣巡警混於連隊脫身,後轉江北祕密回鄉。其行蹤被特務偵悉,黨組織即指示他轉移成都。

1932年夏秋時,餘宏文任中共成華東區區委書記。10月,劉文輝、田頌堯兩軍在成都開戰。餘宏文積極開展反軍閥戰爭的活動,曾被軍警從身上搜出反戰傳單而投入鐵牢。經黨組織營救,得以出獄。11月,調任中共潼川(三臺)中心縣委書記。次年4月任中共邛(崍)大(邑)縣委代理書記,7月又奉調去邛崍抗捐軍(上川南抗捐軍)工作,化名陳濟民。其時該軍已由原2000餘人減至90餘人,餘宏文在危難中率部活動於王店、夾關一帶。12月,其部通過敵人防地進駐王泗營,未料所屬孔錫之叛變,致遭重創。餘宏文埋藏槍支,帶10餘骨幹去成都。

1934年初,餘宏文任中共四川省委侯補委員。2月,率原班人馬重返舊地邛崍戰鬥。在當地共產黨組織協助下,襲擊了邛崍西橋鎮江爺廟所駐“鏟共軍”,繳獲步馬槍30餘支,彈數百發,抗捐軍又發展到40餘人。8月,省委批示上川南抗捐軍改編為邛(崍)大(邑)紅軍遊擊大隊,餘宏文任大隊長;建立中共邛大特區委,餘宏文任書記,又化名陳伯巒。是年12月,因叛徒出賣,餘宏文與何曼修被抓捕。敵人在刑訊逼供失敗後,又把餘、何請至縣長客廳,以封官許願誘降。餘宏文斬釘截鐵地表示:“我作為一個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堂堂正正的共產黨人,怎麼能卑躬屈節於國家民族的敗類!”

1935年春,敵人叫餘宏文筆供。他趁此揮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攘外必先安內”的陰謀,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不久,即被毒死獄中,遺體埋於邛崍城西。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9月,成都西城區人民委員會給餘宏文頒發了烈士證明書。

餘在獄中寫有《清泓》一書,建國後已出版。

"
紅軍在成都 || 上川南抗捐軍政治委員餘宏文
紅軍在成都 || 上川南抗捐軍政治委員餘宏文

餘宏文(1904—1935),化名餘濟民、陳濟民、陳伯巒。1904年出生於宜賓縣觀音場。餘宏文早年就讀於榮縣中學、敘屬聯中、資陽中學。1924年從成都華西大學輟學回鄉,任觀音鎮高等小學校教員,在中共黨員鄭佑之領導下從事農民運動。次年10月10日,組織農民、學生共幾千人,在觀音場南華宮舉辦“提燈會”,號召農民起來打倒貪官汙吏、反對苛捐雜稅。隨後,在觀音籌建農民協會。

1927年初,餘宏文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春,他受中共宜賓特支派遣,去榮縣加強黨對農民抗捐鬥爭的領導。餘宏文從宜賓縣觀音、徐家、古羅、永興等地組織起農協會武裝3000多人前往榮縣五寶鎮支援。鬥爭勝利後,他又被中共宜賓特支派往大塔,組織領導農民開展反對高利貸和加租加押的鬥爭。重慶“三三一”慘案後,觀音大塔一帶農協會武裝遭縣軍警圍剿,餘宏文等轉入仙馬一帶山地,繼續進行革命活動。次年2月,餘宏文又串聯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鬥爭。因遭軍警搜捕通緝乃轉移去五通橋,化名餘濟民,參加組織和領導犍為鹽業工人罷工。罷工被鎮壓後,餘宏文被捕關入犍為監獄。

1929年初夏,餘宏文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回到觀音後,中共宜賓縣委派他到大塔加強領導、發動和組織農民運動。6月,餘宏文任中共宜賓縣委委員。8月,宜賓縣委改建為宜賓中心縣委後,餘宏文任中心縣委委員。9月初,大塔農暴前夕,中心縣委組成了由余宏文為指揮長的農暴臨時指揮部。農暴失敗後,按照省委“保存實力,積蓄力量”的指示,餘宏文等即分散隱蔽農民武裝,轉入祕密活動。

1930年春,中共四川省委調餘宏文去重慶工作。省委派他通過其妻舅的社會關係,打入國民黨二十一軍軍部“特委會”任祕書,及時向省委提供情報。

1931年,餘宏文爭取了在二十一軍模範師當連長的妻舅唐瑞華支持,從該師武器庫巧取了一批德制手槍運往江北交給黨組織。劉湘聞訊大驚,在渝搞大戒嚴、大逮捕。餘宏文化裝為便衣巡警混於連隊脫身,後轉江北祕密回鄉。其行蹤被特務偵悉,黨組織即指示他轉移成都。

1932年夏秋時,餘宏文任中共成華東區區委書記。10月,劉文輝、田頌堯兩軍在成都開戰。餘宏文積極開展反軍閥戰爭的活動,曾被軍警從身上搜出反戰傳單而投入鐵牢。經黨組織營救,得以出獄。11月,調任中共潼川(三臺)中心縣委書記。次年4月任中共邛(崍)大(邑)縣委代理書記,7月又奉調去邛崍抗捐軍(上川南抗捐軍)工作,化名陳濟民。其時該軍已由原2000餘人減至90餘人,餘宏文在危難中率部活動於王店、夾關一帶。12月,其部通過敵人防地進駐王泗營,未料所屬孔錫之叛變,致遭重創。餘宏文埋藏槍支,帶10餘骨幹去成都。

1934年初,餘宏文任中共四川省委侯補委員。2月,率原班人馬重返舊地邛崍戰鬥。在當地共產黨組織協助下,襲擊了邛崍西橋鎮江爺廟所駐“鏟共軍”,繳獲步馬槍30餘支,彈數百發,抗捐軍又發展到40餘人。8月,省委批示上川南抗捐軍改編為邛(崍)大(邑)紅軍遊擊大隊,餘宏文任大隊長;建立中共邛大特區委,餘宏文任書記,又化名陳伯巒。是年12月,因叛徒出賣,餘宏文與何曼修被抓捕。敵人在刑訊逼供失敗後,又把餘、何請至縣長客廳,以封官許願誘降。餘宏文斬釘截鐵地表示:“我作為一個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堂堂正正的共產黨人,怎麼能卑躬屈節於國家民族的敗類!”

1935年春,敵人叫餘宏文筆供。他趁此揮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攘外必先安內”的陰謀,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不久,即被毒死獄中,遺體埋於邛崍城西。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9月,成都西城區人民委員會給餘宏文頒發了烈士證明書。

餘在獄中寫有《清泓》一書,建國後已出版。

紅軍在成都 || 上川南抗捐軍政治委員餘宏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