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犀利和悲傷

亞瑟·叔本華 文學 大學 大哲 讀書 法治週末 2018-12-04

叔本華的犀利和悲傷


叔本華。資料圖

叔本華的犀利和悲傷


■《叔本華傳》

作者:【美】戴維·E.卡特賴特 譯者:何曉玲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叔本華的犀利和悲傷


叔本華與黑格爾。 資料圖

馬維

讀畢何曉玲女士翻譯的《叔本華傳》,我在扉頁上寫下這個題目時,被自己驚訝到了。

撕掉標籤意味著將簡單往復雜的路上引,瀰漫著種種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對叔本華這樣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學術成就和他的黑歷史一樣豐盛,他的刻薄和他的執著一樣厲害,他對女性的歧視和對世界的同情一樣徹底。

在世人眼裡,叔本華是一位悲觀主義的哲學家,然而也有研究者提出了不同見解。尼采就不相信,遛著狗,吹著笛子的人可以悲傷到哪裡去。所以是否悲傷,這本來就像其在《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裡闡述的一樣,那不過是作為人的意志的表現,艱澀乏味且沒有一以貫之的標準。

土豪爸爸和小說家兼交際花的媽媽,這是他不幸的根源

對於一個在30歲之前(如果不算48歲出版的《論自然中的意志》,其實這本書可以理解為進一步探討《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的某些理念,這在第十章法蘭克福的哲學家的起首篇就有介紹,在此不贅言)就把一生最著名的作品寫完,然後用40年的餘生去推行自己哲學觀點的人,是不幸也是幸。叔本華的不幸,來自原生家庭裡的土豪爸爸和小說家兼交際花的媽媽,這是他不幸的根源。

這從本傳記第二章交易之旅可見一斑,為了子承父業,叔本華父親變著法子來培養兒子未來經商的才能,開眼“看世界”,去巴黎學法語,在父親強勢的安排下去做商業學徒。但成為商人並不是叔本華的志向,而與紅極一時的小說家母親不同,他雖然熱愛文學,但更多的是冷靜而深沉的思考。那是一個哲學家該有的最初樣子,但在他走向哲學之路時,其著作長久被人冷落,而母親的喋喋不休,以及她的作品大紅大紫對他的情緒有頗多負面的影響。

他活著的角落沒有被聚光燈掃過哪怕一眼,那是一種巨大的挫敗感。世界那麼大,但叔本華找不到座標,直到“父親亡故;哲人誕生”,他才真正可以完全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與他一樣如獲新生的還有他的母親,他們都曾活在他父親的影子裡,當影子倒下,他們自由了。

當然,父親留下的一筆不菲的遺產的三分之一也成為叔本華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底氣,他長期專注於哲學,著書立說,在自己的事業上任性而為,不需要小心翼翼與某些利益團體維護關係。縱觀一生,他身上滿是“武陵貴公子,雙雙鳴玉珂”的狂放,就算作為異鄉人旅居法蘭克福也不收斂分毫。

在溫良寬容者眾的哲學界,叔本華的特立獨行如一股泥石流,席捲與大清乾隆末期同時代的德國,那是一個群星燦爛的時代,天才的哲學後進叔本華有機會與黑格爾、歌德等人辯論或合著,可稱得上千古佳話。

作為一個研究意志的人,他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意志

這一時期的叔本華就像他評價貝內克的“追名逐利太過急躁”一樣,他自己也不過如此,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這一時期的叔本華的鋒芒,那就是犀利。有幾件事頗可解釋一二。

1820年3月13日的下午,剛過而立之年的叔本華第一次在公眾場合挑戰了哲學大神黑格爾,一位同樣偉大的哲人。這件事件,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可以稱得上冒犯,顯然持絕對之物論的黑格爾並不贊同唯意志論的叔本華。兩位哲學奇才如華山論劍在柏林大學展開了一場脣槍舌劍:

黑格爾:當一匹馬臥倒在大街上時,其動機究竟何在?

叔本華:是那身處其下、與這一疲勞的馬容易出現的傾向息息相關的大地。如果它所站的地方瀕臨深淵,那它就不會臥倒在地了。

黑格爾:您認為動物的機能類似於動機?因此說,心臟的跳動、血液的循環等都是諸多動機的結果?

叔本華:這些不叫動物的機能。在生理學中,人們將它們稱為動物身體的有意識活動。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在西方,人們為真理辯論本無可厚非,但在背後將一代大哲黑格爾說成“一無所知先生”,總感覺叔本華過於小氣,缺乏大哲學的風度。

如同叔本華對黑格爾的挑釁,同年12月,在《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發表兩年之後,22歲的貝內克也寫了一篇評論抨擊叔本華,一方面對叔本華鼓吹的意志是超越於主客體間的相互關係與所有認知之上的自在之物表示懷疑,指出其自相矛盾之處;另一方面,對叔本華的人品表示堪憂,主要是批評叔本華對同時代的哲學家超出學術探討之外的人身攻擊。貝內克最讓叔本華憤怒的一句話是:這類言辭極其不配一個哲學家的稱號。

叔本華挑戰黑格爾乃是為了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另開天地,藉此一戰成名天下知,這是絕對的捷徑,他也有那個實力,猶如張無忌在光明頂力戰各路高手,然而黑格爾並非等閒之輩,那一戰黑格爾並沒有趴下,反而讓叔本華惹了一身騷,落下“喜好人身攻擊”的把柄。

黑格爾是大山撼動不易,貝內克你算老幾,幾斤幾兩沒個數嗎?叔本華修書一封給報社要求編輯搞定這個年輕人,但編輯並不買賬,讓叔本華很不爽。直到34年之後貝內克去世,叔本華才算事了。難怪本傳的原著作者戴維·E.卡特賴特在《叔本華傳》中毫不客氣地說,叔本華記恨人的能力堪比大象。

還有一個小插曲被廣為傳播,那就是史上永垂不朽的女裁縫卡羅琳娜瑪爾戈,只是因為在客廳裡大聲說話打擾到我們的哲學家沉思,被叔本華一頓暴揍,這件小事差點讓叔本華身敗名裂,耗費他金錢和精力無數,這是研究者繞不開的一個小人物。作為一個研究意志的人,他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意志,讓暴脾氣如脫韁之馬,成為攻擊其人品不佳,不尊重女性的把柄。

當然,叔本華也並不是處處鋒芒畢露,在與歌德的交往中就謙和很多,叔本華將博士論文《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寄給歌德請求指導,希望這位德高望重的文化界泰斗提攜,而後者當時正醉心色彩學,於是與叔本華一起合著《論視覺與色彩》。這一行為,無疑提升了叔本華的不少名氣,為他日後進軍哲學界打了個伏筆,而叔本華這位恃才傲物的哲學家也終其一生對歌德畢恭畢敬。

犀利的性格幾乎掩蓋住了他心酸的人生

叔本華的犀利或者說自負來自對柏拉圖和康德的哲學的有機吸收以及東方哲學特別是古印度哲學的浸潤和柏林大學的深造。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得益於其極富慧根的領悟和思考。這一點在本傳記第四章大學歲月,第六章歌德、色彩與東方之光都有詳細的闡述,從中不難看出一個天才哲學家的橫空出世之態。

叔本華愛憎分明,張揚高調又離群獨居,犀利的性格幾乎掩蓋住了他心酸的人生。大多數學者認為叔本華是一位悲觀主義者。他的悲觀源自長期的悲傷,說到這裡必須重新談談叔本華的家庭。他的爸爸媽媽及孩子。前文有簡單介紹他的雙親,雖然叔本華對經商的父親沒有好印象,但17歲時,父親死於非命還是給他極大的打擊,至今也沒人知道他的父親是如何浮屍於院子後面的河流,這一形象也出現在他的批評者貝內克那裡,他也是浮屍於河。

而遺傳給叔本華智慧和才華的母親,因為與父親的婚姻不理想而多少遷怒於他,這讓叔本華無法接受,在多次爭吵之後,母子決裂,老死不相往來,母親去世時他也沒參加葬禮,而兩個女兒相繼夭折,唯一的妹妹去世之後,他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白色捲毛狗成為他唯一的親人,但很快狗也死掉了,這一切無不給叔本華心裡增加無限傷悲。

如果拋開哲學家的身份,重新認識叔本華,其實,他的人生足夠無聊,最精彩的應該是少年時代隨父母縱橫四海的浪漫時光,除此之外真的乏善可陳。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過是一位出生於富裕家庭,有著暴脾氣、愛吵架,還喜歡動手的有大男子主義傾向的多金大叔。但他畢竟是世界級哲學大師,早已被哲學迷們供奉於心中的殿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叔本華,一座大山一樣的存在,他在哲學上的建樹足以光耀整個人類文明史,因此我們在閱讀這本人文合一的《叔本華傳》時就自動原諒或忽略了他作為普通人的缺陷,重新溫習他在不同時期寫就的哲學名篇,知人論世,心平氣和地對待,因為無論如何這些都是他作為叔本華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高恆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