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藥企主動降價,“4+7”試點效果“超出預期”!

今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4月1日,11個試點城市全面啟動實施。過去近兩個月,藥品集中採購實施效果如何?為患者省下多少錢?又給市場和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帶量採購價格低

“超出預期!”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這樣評價藥品集中採購的實施情況。根據“4+7”試點地區(由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或計劃單列市參與的藥品集中採購試點)集中招採中選結果,25個藥品品種中選,中選價平均降幅達52%,最高降幅達到96%。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25箇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採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總金額為5.33億元,完成約定採購總量的27.31%。

藥品集中採購到底省了多少錢?患者感受最直接。上海市民蔣先生兩年前心臟安上支架後,就長期服用國產抗血栓藥氯吡格雷。原來定價75元,現在每盒只要26.4元,比之前便宜了將近三分之二。按一個月服用近5盒計算,單這一種藥,每月就能省下200多元。

這對我們患者來說是相當好的。

北京某三甲醫院一位腫瘤科醫生表示,像吉非替尼、伊馬替尼等抗癌藥,過去患者吃半年可能就要花10萬多元,現在可以節省八九成。在國務院醫療體制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李玲看來,帶量採購最直接的好處,是為群眾帶來了急需的“救命藥”。

通過國家的力量,以市場換量、換價,解決老百姓燃眉之急。因為現在癌症確實要靠這個藥救命,國家把價給降下來了。如果再能納入醫保,老百姓確確實實可以得到實惠,救了急。

限價採購擠水分

除了推進帶量採購,不少地區也同時實施“限價採購”來擠出未中標藥品的藥價“水分”。去年底,因藥品降價未到位,60家藥企的125個抗癌藥藥品曾被暫停在遼寧省掛網採購。

各地通過“限價”壓低藥品價格的同時,首款進口仿製藥也加入一致性評價競標,其中瑞士醫藥巨頭諾華集團旗下的山德士(中國)生產的瑞舒伐他汀,成為首個通過評價的進口藥品。

集中招採、一次性評價、限價採購、進口仿製藥進入……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中國的製藥行業又將面臨何種轉變?

為了獲取生存空間,一些藥企相繼下調藥價。今年3月,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佈通知說,多款“4+7”未中選醫保支付藥品降低價格。

其中,製藥巨頭諾華的原研抗癌藥(格列衛)的價格降到了7182元/盒。4月17日,浙江省藥械採購中心發佈關於下調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等產品聯動(採購)價格的通知。此前,北京雙鷺藥業也主動申請降低藥品供貨價格。其中,一款抗腫瘤藥的價格降幅高達76%。

降價擠出的水分來自於哪兒?

過去在藥品銷售環節花費了巨大費用,這一次擠出了藥品促銷環節當中的費用。

在上海、北京、蘇州等國內創新藥企業較為集中的地區,藥企開始將創新藥作為核心業務。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負責人蔣華良說,目前研究所承接的為藥企研發腫瘤免疫藥物的品類就有幾十種,而且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趨向白熱化。

開始的時候有點同質化競爭,到後面發展起來,每一個公司制定不同的方向,差異化發展,對我們醫藥市場的發展非常有利。

調查顯示,面對“4+7”帶量採購落地在11個試點城市形成的價格窪地,已有周邊城市患者開始到試點城市購藥,不少患者正在期待集採從省內到全國的聯動。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抓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研究部署擴大試點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