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閻錫山 故宮 駱駝 婚姻 故事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8-12-03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杜家的高牆大院,固守著晉商曾經的輝煌,卻隔不斷對神祕過往的探究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杜家在樊家莊豢養牲口百餘頭,僅拉轎車的海流馬就有13匹,至今杜宅東牆外,還存有當年拴海流馬的13個石環

01

時光回到1964年,孝義,來了一對神祕的夫妻,據說他們是從口外回來的。一名中年男子帶著一位年輕女子,兩人年齡相差懸殊,但從兩人的言行看來,無疑是一對夫妻。男子身著長袍,與當地人的裝束差不多,但仔細看,他的長袍比一般人的要好那麼一點點。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一進院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二進院

02

這一對神祕的夫妻在孝義古城住了下來,然後中年男子獨自去了樊家莊。他在村裡轉了幾轉,最後來到村中最宏偉的建築前,那是一所三進的豪華宅院。可是大門緊鎖,聽說宅院早被沒收,已屬於縣有財產。村裡的老人有認得的,說這個男人名叫杜有桐,是那所宅院的舊主人。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正房二層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三進院

03

沒幾天,杜有桐放出消息:宅院有水井一口,凡是從井中挑走一擔水,可得銀元一元。當時的一塊銀元,可維持一家四口一個月的生活。許多貧下中農蜂擁而來,一邊喜滋滋地挑水賺銀元,一邊睜大眼睛等著奇蹟的出現。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杜家在樊家莊共有宅院四處,杜有桐淘寶的水井即在此處宅院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04

1964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前夕,“四清”“五反”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杜有桐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舉動遭到正在村中下鄉公社幹部褚宣的制止,“此處宅院土改時已歸公,宅院中的一切,自然也歸集體所有,地主分子無權在此胡來。”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和山西晉商大院略有不同的磚雕風格,或許來自口外

05

經村幹部研究認為,杜有桐遠來淘井,必然大有文章,或許是為藏匿的財寶而來,而村中水利建設,正好缺錢。於是,立即組織幹部及貧下中農代表,調來水泵抽水。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06

水落寶出,井底淘得寶物:金手鐲八對,大小銀元寶幾十個,銀元數千枚,此外還有不少銀器、玉器,都是放在銅壺、鐵壺、瓷罐裡沉入井底的。最後由縣銀行派人來,以質論價全部收走。淘寶所得,全部歸村集體所有,用來興修水利。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07

井底的寶貝被收走後不幾天,杜有桐舊病復發,在孝義古城裡黯然辭世,年輕的妻子將他安葬後,離去。據說井中的財物,是日軍攻佔孝義前,杜家未及轉走的一小部分家產。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被歲月侵蝕的木雕

08

樊家莊杜家在清末民初被人稱為“沒底子”財主,所謂“沒底子”,是說他們的家產到底有多少,根本沒有人搞得清。杜家以養駱駝、跑運輸起家,從杜鳳舞開始,常往西口外運貨。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他發現王爺府很有錢,光駱駝就養著上萬頭,於是將四個兒子:杜有桂、杜有梅、杜有楠、杜有桐陸續引薦到王爺府喂駱駝當差。在王爺的支持下,杜家逐漸發達。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09

1930年前後,杜有桂回到故鄉孝義,因老家張家莊村沒有寬敞的地基,遂遷往樊家莊建房購地。杜家在樊家莊共有宅院四處,光修東門就修了八年。民初杜家鼎盛時期,孝義良田2400畝,遍佈十多個村莊,凡有土地的村,都購有場地、場房。然而杜家的產業,主要是在口外,這些宅院和土地,不過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

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佔領華北,戰火不斷,一度興盛的晉商杜家,開始走向沒落。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10

規模宏大的杜宅,在1945年,招來了“山西王”閻錫山,自此長達月餘,杜宅成了“山西王”的“行宮”。這裡不僅是閻錫山的臨時公館,而且是軍隊的指揮中心,參謀處也駐紮此處。這一時期的杜宅,上空迴盪著五臺方言,讓人誤以為到了五臺縣。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11

《閻幕瑣記》中說:“1945年7月間,閻錫山有隰縣西坡底移到孝義樊家莊。閻住在地主資本家的一座院落裡。”當時樊家莊的村民常聽到杜宅上空有“會長萬歲”的聲音按時響起,杜家的三進宅院,恍惚就是“土皇帝”的紫禁城。村裡有位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記得,當時只有十幾歲的他為公館裡送西瓜,閻錫山很重視安全和排場,杜宅裡面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連一隻可疑的蒼蠅都休想混進去。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12

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樊家莊一片歡呼,閻錫山笑容滿面,在杜宅內踱來踱去。八天之後,8月23日,閻錫山得到部隊抵達太原附近的消息,即率孝義行營人員,從孝義樊家莊出發,乘汽車到了介休順城關,住進了樑家巷一座院落裡。


「史話孝義」樊家莊杜家豪宅招來了“山西王”······


為人民服務,一把落寞的鏽鎖,鎖著民初的鼎盛,鎖著建國初的運動,鎖著鄉村的故事。。。

  • 文章選自《孝義文化叢書》

本期編輯:武姝君

本期攝影:趙 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