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揚東鄉嘶馬朱氏源流世系簡述(揚州江都)

在揚州東鄉的嘶馬,大橋鎮以及泰興的口岸,刁鋪一帶,聚族而居著一群朱姓的族人,從家譜看,他們的朱姓在上古時卻源於曹姓。(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維揚東鄉嘶馬朱氏源流世系簡述(揚州江都)

朱姓的先世祖始於顓頊高陽氏之九子,曰卷章。其後世宴安食邑於曹,得曹姓。

據宋寶佑二年(1254)《御製徽國文公朱熹家譜序》雲:朱氏得姓始祖為曹挾。因輔佐周武王克商有功,而封於邾國(今山東曲阜東南),建都於邾,附庸於魯(在魯之鄒縣)。族人即以國為姓,稱“邾”氏,此乃受姓之源。戰國時,邾國為楚所滅,邾國的貴族只得四處逃散,便將“邾”字去掉“邑”而改姓“朱”。

“朱”,從字音,字形上看,是表示不忘故國,故土,不忘先祖;而從字義上看,“朱”為指事字,本義是赤心木,在上古神話中,“朱”是一種紅色樹心樹木(鬆,柏之屬)的代稱,後就引申用來泛指代紅色,因而又很吉祥。自此,其後代便遷徙莫定,星散碁佈,天各一方。然卻枝繁葉茂,興旺發達。(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維揚東鄉嘶馬朱氏源流世系簡述(揚州江都)

朱熹

維揚東鄉這一支朱氏,唐時有始祖介公,字光順,貞元年間人。官靈州(今寧夏寧武縣)別駕,居河南固始。後遷吳郡之金陵。唐乾符間(874-879)因黃巢作亂,其後人乃於乾符五年(878)避居歙縣之黃墩。因念故土,曾作《金陵作別詩》,詩云:“迢迢建業水,高臺下鳳凰。鼻祖有故廬,勿令草木荒”。

居歙縣之朱瓌(瑰),一名通,字舜臣,一字儼,又字良玉,唐昭宗大順二年(891)進士。天佑中(904-905)受唐吳王楊行密部將歙州刺史陶雅之命,領兵三千江西婺源,為制置茶院,即居婺源,此建家之始。後朱瓌誥封為黃墩忠武侯。

在婺源,自朱鬆至朱熹,此亢宗之祖。朱鬆,立身修德,顯親教子。朱熹,以誠意正心之學,素著道義文章,繼往開來,歷仕三朝,賞延後世,封及先人。

維揚東鄉嘶馬朱氏源流世系簡述(揚州江都)

其後人棟公(朱熹五世孫),任南宋湖州提領,舉家又遷湖州。滿任後,攜子煒,煬,約偕昆季,轉遷潤州(今鎮江)華山(今丹徒縣)儒裡。元,明之際兵亂,因避兵燹,朱煒之子崇道公(南宋1244-1307)復從京口大港之儒裡徙維揚城東七十里嘶馬鎮之急水港。見其地泉甘土肥,風俗淳厚,乃相地氣頗盛,遂卜居焉。是為維揚東鄉朱姓之始遷祖。而其胞弟崇德公,仍居儒裡。(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嘶馬定居後,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始建祠堂於嘶馬鎮石行。堂名“誠正堂”。

維揚東鄉嘶馬朱氏源流世系簡述(揚州江都)

江西婺源風光

維揚東鄉朱姓家譜分別修於明洪武二年(1369),成化二年(1466),正德十二年(1517),嘉靖二十年(1541),萬曆二年(1574),天啟四年(1624),順治四年(1647),康熙五十八年(1719),乾隆四十五年(1780),嘉慶四年(1799),嘉慶十八年(1813),咸豐八年(1858),光緒三年(1876),光緒二十三年(1897)。

家譜中記載的“家訓”為:修祠宇奉祭祀,敘譜牒禮墳墓,敦倫理植綱常,敬長上教子孫,積陰德恤孤寡,宜忍耐解讐訟,務本業禁賭博,絕異端節酒氣。

維揚東鄉嘶馬朱氏源流世系簡述(揚州江都)

江都嘶馬鎮

家譜中記載的“童蒙訓”為:衣服冠履第一,言步趨蹌第二,灑掃涓潔第三,讀書文字第四,雜細事宜第五(從晨起到夜臥的日常行為規範)。

家譜中還記有“勸學說”: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嗚呼老矣,是誰之愆!

在家譜中專門列有“童蒙訓”和“勸學說”,這是少有的。可見朱氏家族秉承朱熹之遺風,重視子孫教育,規範其言行舉止之一般。 (朱毓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