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消瘦”怕是“肌少症”!

養生 健康 骨大夫 2017-06-17

與骨質疏鬆症的骨質丟失相似,肌少症是一個因持續骨骼肌量流失、強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徵,又稱為“肌肉衰減綜合徵”。

“老來消瘦”怕是“肌少症”!

悄無聲息的肌肉流失

肌肉約佔人體重量的40%,占人體蛋白質構成的50%~75%,是維持老年人軀體功能最重要的物質儲備之一。骨骼肌既是運動器官,又是蛋白質儲存庫,也是主要的糖代謝組織。

有研究指出,從中年開始,人體肌肉會逐年流失,40歲以後每年肌肉丟失0.5%~1%,50歲以後肌肉丟失加速(尤其女性),預計老年人到60歲,肌肉丟失將達到30%,“肌少症”就會接踵而來。

“老來消瘦”怕是“肌少症”!

肌少症為何而發?

骨骼肌質量、肌肉力量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是自然趨勢,但肌肉質量和肌力的減退速度在不同老年個體間會有很大差異。青壯年時肌肉儲備良好的老人,肌肉減少的速度相對緩慢。

臨床研究顯示,健康年輕人28天不活動,僅丟失2%的腿部瘦體質量。而健康老年人完全臥床10天,下肢肌力就會下降16%,肌肉量減少6%,肌肉活檢提示肌肉蛋白合成下降30%。

“老來消瘦”怕是“肌少症”!

肌少症運動是關鍵

少動是肌少症發生和惡化的重要促發因素。運動對骨骼肌、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有益,是經大量研究證實的肯定結論。

老年人規律運動可改善肌力、活動耐力、平衡和軀體功能,防止跌倒,也可延遲發生失能,預防痴呆和抑鬱,提高生活質量,減少慢性炎症介質水平升高。

據報道,30分鐘/天的有氧運動或2次/周的抗阻力運動(如坐位抬腿、靜力靠牆蹲、舉啞鈴、拉彈力帶等)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和體能指數。

“老來消瘦”怕是“肌少症”!

內容圖片來源互聯網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