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的世界化歷程值得借鑑

亞里士多德 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7-08-04

古希臘人過著相對貧乏的物質生活(與同時期埃及和其他東方大國相比),但卻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他們發現、探索、維護、傳承了許多普遍價值。

什麼是希臘哲學的基本精神?黑格爾有過一個總結。他說:“正如希臘人在生活上安於家園一樣,哲學也是暢適自足,哲學上的暢適自足,亦即人在精神上的暢適自足,怡然如在家園。如果我們對希臘人有家園之感,就應該對他們的哲學特別有家園之感——不過哲學並不只是在希臘人那裡有如故鄉,因為哲學本身正是人的精神的故鄉;我們在哲學裡所從事的,乃是思想;乃是我們內在的東西,乃是擺脫一切特殊性的自由精神。思想的發展,在希臘人那裡,是從他們最原始的素質中啟發出來,發展出來的;我們不必遠求於外在的機緣,便可研討希臘哲學。要了解希臘哲學,我們必須親身流連於希臘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可見,黑格爾認為希臘哲學的基本精神就是哲學的基本精神,就是擺脫一切特殊性的自由精神。

希臘哲學的基本精神可以跨文化傳播。以中國文化為例,明末清初“西學東漸”時,希臘哲學開始傳入中國。中國基督徒李之藻與耶穌會傳教士傅汛際合作,翻譯了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論文《名理探》和《寰有詮》。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者翻譯了大量希臘哲學原著,撰寫出一批研究性的著作,比如朱公振的《希臘三哲》、李石岑的《希臘三大哲學家》、嚴群的《希臘思想》、李仲融的《希臘哲學史》等等。陳康先生於40年代出版了《巴曼尼德斯篇》,在翻譯之外對原著作了詳盡的詮釋,陳康先生的工作激發了不少人研究希臘哲學的興趣,表現了中國學者翻譯、詮釋希臘哲學典籍、勇攀世界學術高峰的氣概。中國學者堅信希臘哲學是智慧的寶庫,整個西方文化發展的基因就包含在希臘哲學之中。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國學者對希臘哲學進行獨立研究以來,中國學者基本上掌握了古希臘哲學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相對獨立的、有別於英美學者的系統見解,並向世人奉獻了完整的中國版的“希臘哲學史”。可以說,中國學者在中國文化與希臘文化的雙向交流中,已經完成了把“希臘哲學”本土化或中國化的過程。我相信在今後的歲月中,中國學者將更多地走上國際學術舞臺,在與各國學者的交流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希臘哲學研究這塊全球“公共領地”上,更多地留下中國學者的印記。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一切有價值的文化成果,早已跨越國界,成為世界的文化,成為全人類的文化成果。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弘揚,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我們也要汲取。建設和繁榮中華文化,我們自身也要面向世界,以開放的心態主動汲取外國各個時期創造的優秀成果,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更新,進而創造當代的中華文化。這是中國文化建設事業本身的要求,不但是中華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中國學術界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中國現代哲學發展的歷史表明,自“西學東漸”以來,許多中國哲學家在傳播西方哲學的同時,會通中西哲學,創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也使中國哲學走向世界。20世紀的中國哲學家前輩在引介西方哲學的基礎上,創建出了有中國特色的哲學思想體系。馬克思有句名言:“世界的哲學化同時也就是哲學的世界化。”哲學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希臘哲學世界化了,其他民族的哲學也要沿著世界化的道路前進。在此意義上,希臘哲學的世界化歷程值得當代中國哲學家借鑑。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哲學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