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眾所周知,我們人體是有許多的穴位存在的,而這些穴位幾乎分佈在我們人體的每一個部位,現在很多人都會用穴位來養生,而不同的部位的穴位的功能是不同的,通過按摩這些穴位可以治療許多的疾病症,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人體上的十個保健養生的穴位,經常按摩,能長壽的喲!

明目醒腦穴:風池

風池最早見於《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線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

風池穴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絲竹空穴治偏正頭痛;配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視;配百會穴、太沖穴、水溝穴、足三裡穴、十宣治中風;配風池穴、血海穴、百蟲窩穴治療蕁麻疹。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養胃穴:中脘

人體穴位,屬奇經八脈之任脈。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祕、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慾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噁心、治療燒心、噯氣、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輔助消化等。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穴位位置: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痠痛感。

主治疾病: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洩利,便祕,便血,脅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怔忡,髒躁,癲狂,癇證,屍厥,驚風,產後血暈。

穴位配伍:配百會穴、足三裡穴、神門穴治失眠、髒躁;配膻中穴、天突穴、豐隆穴治哮喘;配樑丘穴、下巨虛穴治急性胃腸炎;配肝俞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公孫穴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配上脘穴、樑門穴(電針20分鐘)治膽道蛔蟲症;配陽池穴、胞門、子宮穴(鍼灸並用),治腰痛、痛經、月經不調(子宮不正);配氣海穴、足三裡穴、內關穴、百會穴治胃下垂。

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鬆開,再壓,如此反覆,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補腎固元穴:關元

關元,出《靈樞·寒熱病》。別名三結交、下紀、次門、丹田、大中極。屬任脈。足三陰、任脈之會。小腸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的前皮支的內側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中風脫症,腎虛氣喘,遺精,陽萎,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洩瀉,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並有強壯作用。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穴位位置: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併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

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痠、掉髮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養護心臟穴:內關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經脈》,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癔病等。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穴位位置: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

按揉內關穴有助於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痠麻。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乾、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熱止痛穴:合谷

合谷,出《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橈神經淺支,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並有手背靜脈網,近側為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穴位位置: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

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後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於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解腰背痠痛穴:委中

委中穴是人體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在膕窩正中,有膕筋膜,在腓腸肌內、外頭之間;布有膕動、靜脈;有股後皮神經、脛神經分佈。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痠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該穴的治病療法有:按摩療法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增強性活力的指壓法等。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痠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痠痛為宜,一壓一鬆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舒筋活絡穴:陽陵泉

陽陵泉人體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又名筋會、陽陵、陽之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八會穴之筋會。

歷代鍼灸醫家將之列為要穴,亦與其主治有關。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此是治療膽腑病症。陽陵泉又治筋病,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陽陵泉主之。”《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歌》:“膝腫並麻木,冷痺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陽陵泉又治療足少陽經體表循行通絡上的病變。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穴位位置:陽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

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裡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痺,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中醫有“肚腹三裡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裡。另外,足三裡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每天按壓足三裡10分鐘,能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

滋陰養顏穴:三陰交

三陰交穴是身體的一個穴位。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溼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溼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三陰交穴。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按揉三陰交,有助於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溼疹的作用。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後再揉。因為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所以不適合孕婦。

安神健體穴:湧泉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主治肺系病證,大便難,小便不利,奔豚氣。

常按就能一輩子不生病的10個人體大穴!

民間有“三裡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每天洗腳後,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鐘左右,有助睡眠。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天氣轉暖後,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湧泉穴。

穴位因人而異,很難確定在哪一個點上。所以,如果實在確定不了,也不要灰心,找不到穴點找到穴區也是可以的,也就是圍繞著穴點的周圍一圈,選擇揉按的方式,一樣有效果。也就是以自身手指的長度來衡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