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乏力,溼氣纏身很難受,學會3個方法,祛溼效果翻倍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袪溼這個詞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提及和重視,也成了我們所有人養生的關鍵話題!

不少人去看醫生時,舌頭一伸,總是被說:"有溼氣。"尤其是處在南方的一些朋友,中招機率則更高。

為什麼呢?因為不大運動了,因為晒太陽少了,因為有空調了,因為喝冷飲的機會多多了。

口臭,乏力,溼氣纏身很難受,學會3個方法,祛溼效果翻倍好

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溼呢?

1、體型胖還是瘦?

中醫上講"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溼"。虛胖體型的人體內多有水溼,嚴重的還會出現下肢浮腫。

2、很容易睏倦?

溼氣明顯的人常常會感到身體特別困,四肢乏力懶得活動,頭重如裹,頭腦不清爽,渾身痠痛。

這其實是溼氣黏滯,阻滯經絡的表現。此外,溼氣重的患者還會經常感到胸悶,要長呼一口氣才舒服。

3、排便正常嗎?

體內溼氣重時,大便往往糖稀不成形,即便是大便基本成形,便質也很鬆軟,而且容易粘在馬桶上衝不走,也總會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口臭,乏力,溼氣纏身很難受,學會3個方法,祛溼效果翻倍好

4、舌頭長啥樣?

判斷有無溼氣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苔。寒溼體質的人舌淡胖,舌邊有齒痕,苔白膩。而溼熱體質的人舌紅,苔黃膩。

5、你愛出油嗎?

體內有溼氣,毛髮,臉上容易油膩出油,伴隨早上眼皮腫,有眼袋,臉色暗沉發黃也表示體內有溼。

口臭,乏力,溼氣纏身很難受,學會3個方法,祛溼效果翻倍好

6、胃口怎麼樣?

溼氣重的人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絲毫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這是典型的脾虛溼困表現。

怎樣袪溼才有效?3個法子,讓祛溼效果翻倍

1、走祛溼步

為什麼溼氣大的人身體下部分容易腫?因為溼性下注,溼的重點是在下面。

所以溼氣大的人可以這麼散步:雙手叉腰,後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腳尖勾著蹬出去。

走得不用太著急,穩一點、慢一點,只要把腿抖起來,氣血循環就舒暢開,經絡就疏通。

解說:所謂的祛溼步,其實就是一個蹬腿的動作。這樣走起來特別有效,可以促進腿的氣血循環。腿的氣血循好,溼氣就能很好地消利出去。

口臭,乏力,溼氣纏身很難受,學會3個方法,祛溼效果翻倍好

2、按祛溼穴

陰陵泉穴屬於脾經上特別好的健脾利溼的穴位,可以說是祛溼第一穴。

取穴方法:做好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脛骨內側髁後下方45度凹陷處就是陰陵泉穴位的位置。

按摩方法:取最舒適的姿勢(坐、仰臥都可),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陰陵泉上,按而揉之,充分刺激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併產生酸、麻、脹、痛等感覺。

保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局部肌肉進行左右彈撥。每次按揉5-分鐘,每分鐘按壓20次,每日3次。

口臭,乏力,溼氣纏身很難受,學會3個方法,祛溼效果翻倍好

3、敷祛溼中 藥

由龍涎香、茯苓、丁香、肉桂、藿香、艾絨等10餘種芳香祛溼的中藥材研製而成,始於明代萬曆年間,16代傳承。

解說:龍涎香,開竅化痰,活血利氣。

茯苓:補中健胃,治痰之本;丁香,為芳香健胃劑,刺激小肚周邊的相關穴位,增強自身新陳代謝和排洩,中藥精華成分滲透體內將體內細胞間的毒素吸附出來,有效去除身體久積的毒素,溼氣。而且純中藥成分對身體沒有副、作用。

口臭,乏力,溼氣纏身很難受,學會3個方法,祛溼效果翻倍好

別讓自己的行為助長了溼氣:

√多吃健脾利尿的食物,如冬瓜、綠豆、扁豆、西瓜翠衣。

√衣服要多晒,不要穿沒有完全乾的衣服。

√被子要勤晒,秋季更換被子要提前晾晒。

√多通風,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必要時可以開空調進行除溼。

√飲酒有助溼邪,但是秋季儘量少喝酒。

√洗頭(澡)後要充分擦乾水分。

√陰雨天氣少出門,淋雨後要及時換乾衣服。

×少吃甜、膩、生冷的食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