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穴位 睡眠 小兒推拿 養生 健康 健康養生醫師 2018-12-04
轉自:脊椎養生堂

神門穴:手腕橫紋處,從小指延伸下來,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幫助入眠,調節自律神經,改善心悸。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內關穴:位置在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幫助入眠,可調節自律神經,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治頭暈目眩。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各手指指甲旁邊:手心拇指(肺經)、中指(心包經)小指(心經)手背食指(大腸經)、無名指(三焦經)、小指(小腸經):抒壓/解除疲勞。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或著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後走為山谷凹陷處,即是此穴;抒壓/解除疲勞,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避免「中痧」,增進免疫力,提神醒腦,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曲池穴: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抒壓/解除疲勞,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髮危機,可讓肌膚循環改善,避免「中痧」。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勞宮穴: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位置大約在握拳時,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腦、清心安神。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手指的肺穴:無名指第一指節中點;解除掉髮危機。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百會穴:位置在頭頂,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髮危機。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風池穴: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髮際的交接線各有一凹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改善頸部僵硬,消除肩膀痠痛,偏頭痛。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

睛明穴:眼頭起點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

攢竹穴:約眉頭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轉折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

魚腰穴:眉毛中點;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

絲竹空穴:眉尾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

太陽穴:眉梢與眼角之間,向後方約一指寬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髮危機。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耳穴中的脾、胃兩穴:針對腸胃不適、控制食慾。

耳穴中的神門(位於耳上方三角窩處)、心區、內分泌及皮質下等穴;針對疲倦且睡眠品質不好。耳穴中的髖點、膝點及頸椎點等處:針對腰痠背痛。

足三裡穴: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陰陵泉: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膝蓋下方,拇指與食指由膝蓋往下,扣住脛骨兩側縫隙可壓到一凹陷處,小腿脛骨內側緣,往上推到盡頭的地方:三陰交穴;腳內踝最高點上方約四指幅,改善失眠。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陽陵泉穴:小腿外側,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頭附近;改善腿痠腿粗。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承山穴:踮起腳尖,足跟輕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現凹窩處;改善腿痠腿粗。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湧泉穴:位於腳底人字中心,往下約1/3處的凹陷處;改善失眠。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身體

水分穴:肚臍上2公分處,腹部中線上;修飾曲線,恢復窈窕。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關元穴:肚臍正下方4指寬處,腹部中線上;修飾曲線,恢復窈窕。

膻中穴:位於兩側乳頭正中間與胸骨中線的交接點;情緒鬱悶、心悸、焦躁等有緩解作用。

肩井穴:位於第七頸椎下與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鎖骨肩峰端)連線中點;消除肩膀痠痛,幫助入眠。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兒推拿常用穴位

1、攢竹(天門)

【位置】 二眉之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操作】 兩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次數】 30到50次。

【主治】 發熱、頭痛、感冒、精神萎靡、驚煩不安等。

【臨床應用】 推攢竹能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等症,多與推坎宮、揉太陽等合用;若驚煩不安、燥動不寧,多與清肝經、按揉百會等合用。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2、坎宮(眉弓)

【位置】 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橫線。

【操作】 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數】 30到50次。

【主治】 外感發熱、驚風、頭痛、目赤痛。

【臨床應用】 推坎宮能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多於推攢竹、揉太陽等合用;若用於治療目赤痛,多與清肝經,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後點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強療效。

3、山根(山風)

【位置】 兩目內眥之間。

【操作】 拇指甲掐。

【次數】 3到5次。

【主治】 驚風、抽搐。

【臨床應用】 掐山根有開竅醒腦、定神的作用。對驚風、昏迷抽搐等症,多與掐入中、掐老龍等合用。本穴用於治療疾病外,還和年壽、準頭等穴用於診斷,如見山根處青筋顯露為脾胃虛寒或驚風。

4、頰車(牙關)

【位置】 耳下一寸下頜骨陷上方的咬肌中。

【操作】 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數】 5到10次。

【主治】 牙關緊閉,口眼歪斜。

【臨床應用】 按頰車主要用於牙關緊閉,若口眼歪斜則多用揉頰車。

5、囟門

【位置】 前髮際正中直上兩寸,百會前骨陷中。

【操作】 兩手扶兒脫,兩拇指自前髮際向該穴輪換推之(囟門未合時,僅推至邊緣)稱推囟門。拇指端輕揉囟門。

【次數】 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 頭痛、驚風、神昏、煩躁、鼻塞、衄血等。

【臨床應用】推揉囟門能鎮驚安神、通竅,多於頭痛驚風、鼻塞等症。正常前顱在生後12到18月之間閉合,故臨床操作時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壓。

6、耳後高骨

【位置】 耳後入髮際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兩拇指或中指端揉。

【次數】 30到50次。

【主治】 頭痛、驚風、煩躁不安。

【臨床應用】 推耳後高骨能疏風解表。治感冒頭痛。多與推天門攢竹)、坎宮等合用。能安神除煩,可治療神昏煩躁等症。

7、天柱(頸骨)

【位置】 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稱推天柱,或用瓷湯匙的邊蘸水自上而下刮。

【次數】 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輕度瘀血即可。

【主治】 噁心、嘔吐、項強、發熱、驚風、咽痛等症。

【臨床應用】 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嘔,祛風散寒,主要用於治療噁心、嘔吐、外感發熱、項強等症。治療嘔吐多與橫紋推向板門、揉中脘等合用。但用並法亦有效,但推那次數需多才行;治療外感發熱、項強等多與拿風池、掐揉二扇門等合用。

太難找的穴位保健手冊,最全人體穴位解祕!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腰背部

1、大椎

【位置】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

【操作】用中指端揉,稱揉大椎。

【次數】30~50次。

【主治】發熱、咳嗽、項強。

【臨床應用】揉大椎有清熱解表作用,主要用於感冒、發熱等症。此外,以屈曲的食、中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皮下輕度瘀血,對百日咳有一定療效。

2、肩井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肩部筋肉處。

【操作】用拇指與食、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拿,稱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稱按肩井。

【次數】拿3~5次,按揉10~30次。

【主治】感冒,發熱,上肢抬舉不利等症。

【臨床應用】拿、按肩井能宣通氣血、發汗解表、臨床常與"四大手法"配合,治療外感發熱、無汗等症。本法亦為治療的結束手法,稱總收法。

3、肺俞

【位置】第三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用兩拇指或食、中二指端揉,稱揉肺俞;用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緣從上向下推動,稱推

肺俞或分推肩胛骨。

【次數】揉50~100次,推100~300次。

【主治】咳嗽,胸痛,胸悶等症。

【臨床應用】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調肺氣、補虛損、止咳嗽,多用於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如久治不愈,加推補脾經以培土生金,則效果更好。

4、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 1.5寸。

【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稱揉脾俞。

【次數】50~100次。

【主治】嘔吐,腹瀉,疳積,食慾不振,水腫,四肢乏力等症。

【臨床應用】揉脾俞能健脾胃、助運化、祛水溼,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乳食內傷,消化不良等症,常與推脾經、按揉足三裡等合用。

5、腎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稱揉腎俞。

【次數】50~100次。

【主治】腹瀉,遺尿,下肢痿軟乏力等症。

【臨床應用】揉腎俞能滋陰壯陽、補腎益元,常用於腎虛腹瀉或下肢癱瘓等症,多與揉二馬、補脾經、推三關等合用;下肢癱瘓,多配合患側的推、滾、揉法,以通經活血,幫助患肢恢復功能。

6、脊柱

【位置】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捏脊,每捏三下將背脊提

一下,稱為捏三提一法。

【次數】推100~300次,捏3~5次。

【主治】發熱,驚風,疳積,腹瀉等症。

【臨床應用】捏脊能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是小兒保健常用手法之一。臨床上多與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摩腹、按揉足三裡等配合應用,治療先天和後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推脊柱能清熱,多與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湧泉等合用,並能療腰背強痛,角弓反張,下焦陽氣虛弱等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