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學會中醫艾灸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穴位 艾灸 中醫 中藥 ta是我想留住的幸運 ta是我想留住的幸運 2017-10-16

一篇文章學會中醫艾灸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來自: 哥締造> 《文件夾1》

    類似文章更多

    • 中醫鍼灸專家肖少卿教授 秋灸關元 春灸氣....

    • 神醫圖書館318—鍼灸雜談 3

    • 清茶清清的文件夾【灸】

    • 採天地之靈 匯古今之法

    • 艾灸 真能給你健康長壽

    • 怎麼做艾灸

    • 神奇的灸臍,能治啥病?

    • 艾灸肚臍 驅寒健脾

    精選文章

    • 每天揉小腿肚5分鐘就能改善

    • 打通六條經絡,躺著也能玩遊戲

    • 中醫常用穴位按摩祕籍,超實用

    • 點到病除——獨特點穴治病絕招(李廷)

    • 每天推腹一次,健康快樂一生

    • 睡前2個動作,勝過一切藥!

    • 返老還童、起死回生的穴位—神闕穴

    • 一拍三揉操,讓您享健康

    發表評論:評論公約

    喜歡該文的人也喜歡更多

    • 中印對峙的真相不在美元迴流,而是一帶一...

      追女生,很簡單,壞叔叔教你追女生,簡單...

      中美俄壓力山大

      職場上學會這6點,決定你5年後的收入

      如何利用後視鏡判斷車距?其實方法很簡單

      為什麼大多數人的夢想,總是死在離出發不...

      中醫六方治百病——太珍貴了!

      淺 夏 情 愫【情感美文】

    一篇文章學會中醫艾灸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一篇文章學會中醫艾灸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選自學苑出版社即將出版的《純粹中醫》

    灸療的歷史淵源

    針與灸的歷史並存且久遠,具體的運用在史前應該就有了。古代有燧人氏鑽燧取火的傳說,火的使用是人類的一個重要進步。在《殷墟文字乙編》632片卜辭中有一個字片,象臥病在床,以火灸病的形象。《左傳》記載公元前518年醫緩給晉景公治病的一段話:"疾不可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治焉"。這裡的"攻"指的是灸法,"達"指針砭。這是現存最早的文獻記載灸法和鍼砭。

    現代有些學者在提到鍼灸起源時,講祖先在遠古患病後,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撫摩、捶擊體表某一部位;或者在用火過程中,偶而不慎灼傷,身體的病痛得到意外的減輕或痊癒;多次的重複體驗,主動地以砭石、燒灼之法來治療病痛,逐漸產生了砭石、灼灸療法。實踐出真知,1970年代,國內鍼灸掀起試驗學的熱潮,循經感傳現象研究在全國普遍開展,大規模的協作調查,發現一批"經絡敏感人"。他們在穴位受到刺激時,產生一種循經感傳現象,還有一些可見經絡現象和經絡客觀檢測、針麻原理等方面的研究。這些雖初步肯定了經絡的客觀存在和普遍性,產生了多學科、多層次、多方位應用最新技術和測試手段探索經絡的現象;形成了許多有假說。得到的結果,相對於古人精確的對經絡和氣的描述,顯得粗糙和不成體系。

    中華文化的治學,有知內達外的特徵,先人是用內求法,體察自身的精神意識活動,感知自身生命活動的狀態。"內徑隧道,唯反觀者能照察知。"(李時珍《奇經八脈考》)是說內徑,或者說人體內在的經絡、相互溝通的徑路,是返觀內視照察得知的。這就是內求法得到的結果。人體的生命活動既是客觀存在,又是主觀的觀察者。強調這些,是說醫者患者,無論用針或灸,都細心體察內在生命活動的變化;就是體察身體內在的變化,有了主觀的感受,對祖先的文化就會增進更多的理解和認同,裡面是有許多奧妙的。

    在《素問·異法方宜論》曰:"北方者,其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焫 ruò 古同"爇",點燃;焚燒)"。"火艾燒的,謂之灸焫"(唐代王冰注)。北方,氣候嚴寒,地勢高峻,風大且有冰雪,遊牧的生活,食宿於野外,吃動物肉乳,內臟受寒而多生脹滿的病,適宜用灸焫。"故灸焫者,從北方來。"

    《莊子·盜跖篇》中記載,孔子勸說柳下跖,就是盜跖,碰了釘子,事後對盜跖的哥哥柳下季說:"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比喻自找苦吃、自尋煩惱。在春秋時代,灸已是對治疾病常用的方法了。

    漢代《黃帝蝦蟆經》載有"辨灸火木法",認為鬆、柏、竹、橘、榆、幟、桑、棗八木不宜作為灸火,灸則對肌體有所傷害。宜取陽燧、醋石、槐木、膏油之火作為灸火。而艾葉薰灸療效最為顯著,後人就多用艾葉來代替其它灸療。

    《孟子·離婁篇》中提到艾灸,如:"今之慾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五十二病方》中也有艾灸,可見灸的材料是以艾為主的。《五十二病方》中有兩種灸法:一種類似近代的艾卷灸的灸法及燃點蒲繩之類的灸法;一種相當於後代的冷灸或天灸法,即用芥子搗敷頭頂部或其他穴位使局部紅赤、發泡的療法。

    艾的性味及功用

    《詩經·采葛》曰:"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青年男女,因為採艾,彼此思念。採艾做什麼呢?西漢毛亨註釋:"艾所以療疾",艾應遠於西周已廣泛用於醫療。

    艾為菊科植物,栽培或野生,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本草綱目》對艾的說法有:“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溼,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寒溼腳氣人亦宜以此夾入襪內。”

    灸的分類

    灸治病的歷史悠久,灸的古字是"久",在《說文》裡解釋:" 以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說象在人雙腿後,用物灼灸治病的形狀。人受了寒邪,拿一個點燃的條棍,薰灼,寒則熱之,自然會感到舒適。

    灸分為艾灸和非艾灸,非艾灸,比如黃蠟灸、線香灸、火柴頭灸等。我們主要介紹艾灸。

    (1)艾柱灸(用艾絨)

    直接灸:瘢痕灸、無瘢痕灸

    間接灸:如隔姜灸、隔鹽灸、隔黃土灸、隔面灸、隔蒜灸、隔蔥灸等等。

    (2)艾條灸,明代是鍼灸的全盛時期,艾條灸法最早見於明初《壽域神方》

    懸起灸: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

    實按灸:如雷火神針。

    隔物灸:如隔核桃殼灸、隔蟾蜍皮灸。

    (3)溫灸:灸盒灸;灸箱灸;灸筒灸。

    (4)溫鍼灸,就是在針柄上捏以撮艾絨或套一小端艾條,是針與艾灸結合使用的一種。

    自我對人體狀態的把握和診斷

    我可以用灸法嗎?或者說灸法對我適用嗎?或許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先講一些傳統醫學基本概念,對灸法增進理解和認識。

    辨別陰陽。

    《素問·保命全形論》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怎麼分陰陽呢?《素問·金匱真言論》中說:"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髒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陰。"

    人體的內外怎麼理解,人體的外,就是與外界自然的接觸面。比如我們從頭到腳的皮膚,是身體的外,是陽。但我們想沒想過,還有一個界面呢?就是從口腔到肛門,大致是一個筒狀,當然還有鼻腔、耳道,甚至眼睛的淚道,都通向身體內部。這也是一個界面。這個界面的組織,我們不叫皮膚,稱之為上皮組織。這個從口腔到肛門的界面也是人體的外,亦稱之為"陽"。界面上的氣管、食道、胃,小腸,大腸等六腑,屬於陽,就是這個道理。

    兩個界面中間,是人體的裡,可籠統的稱之為"陰"。這是我們從內外來分陰陽。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我們把陰陽比方為傳統生活中的男女,男為陽,女為陰,來解釋這句話。男女為一融合的整體,在內為女,為男人守家;在外為男,為女性的外使。和諧相處,就是健康的身心,失衡,就是疾病。

    我常用"陰盛迫陽",來說明在臨床中的症狀。比如看一些女性的皮膚病,年輕些的長粉刺痤瘡,多在面部、背部。多數是虛火,不是實火。就是身體的陰盛,逼迫陽氣浮越於外。在皮膚,如面部,就是面紅、痤瘡;在口腔、腸胃,就有口腔潰瘍,或喜歡喝冰水、冷飲。在夏天喜歡空調冷氣,睡涼蓆;冬天手足心熱,少蓋被子,錯以為是火力足。

    這些多數是陰盛迫陽。陰,不守內,想到外面抖抖威風,要佔陽位;這個時候的陰,不是真陰,而是陰邪。陽的力量雖有些弱,但大致旗鼓相當時,陽也不示弱,硝煙四起,就是痤瘡、粉刺、口腔潰瘍;陽浮游在體表,手足心虛熱,怕熱,想喝冰水、冷飲。去看中醫皮膚科,有些醫生就會按肺經風熱或溼熱蘊結來宣肺、清利溼熱,多用寒涼藥,其實是幫助了陰邪,把陽氣打趴下,臉上暫時平靜了。過一段時間,又周而復始。尤其是青少年,正在成長階段,是陽氣在生髮主導這個過程。這也是為什麼吃那些清熱解毒的藥,7服、14服,還時好時壞。

    我曾遇到這樣一個病例,一個十幾歲的中學女孩,長粉刺,醫生用的一些清熱寒涼的藥,女孩吃了後,肚子痛的哇哇叫。因為她很敏感,身體告訴她,吃錯了藥。用些溫暖的藥,治療這些皮膚的痤瘡,溫通了,一兩服藥,就見好的效果。當然,也不是說要一味用溫熱,瘀滯久了,也會有瘀熱,瘀而生熱。這時也要瀉瀉熱,或寒熱並用,或先用寒涼,兩三服藥,再溫通。處處要顧護人體的元氣,元氣是陰陽交融的一體。陰為體,陽為用。元氣是以陰的形式潛藏,以陽的形式應用。靜的時候為陰,動的時候為陽。陰亂動,就是陰邪。那些長痤瘡的青年人,怎麼斷為是陰症,你摸摸他們的肚子,肚臍周圍,多數會發涼,有痞結,按,會有痛點。這是腹診,後面我們還會講。

    有的年輕人,一兩年後,青春豆消退了,皮膚光潔名潤,滿臉陽光。這也是陰平陽祕,陰在內,陽之守也,陰陽各司其位。有的人,到了30歲,臉上還有痘痘,就有問題了。是你身體陰陽二氣還在爭鬥,陰在逼迫陽,陽又不退卻,表現在臉上,就是痤瘡。

    40多歲的女性,痘痘沒了,成了黃褐斑,暗斑,陰陽二氣之爭暫息,面部片片陰霾。人體陰陽二氣動態的平衡被打破,陰占了主導。脈診,往往尺脈(主腎和命門,主裡)沉、遲。舌質淡,胖大,有齒痕,這是陽氣弱;舌質有的發暗,多是瘀滯。腹診,在肚臍四周往往有痛點,發涼,甚者,陰森森的;能刺痛、刺麻醫生的觸診的手指。這樣,一定是有婦科病了。陰盛迫陽,就是陰陽消長時,陰盛,逼迫陽氣向外、向上,到了身體的表。有的女性,不光面部有暗斑,在小腹也有暗斑,情況就更糟糕。

    在門診,看一些婦科病,內科得到調理,機能恢復,也就是陽氣的恢復,面部自然光潔、潤澤。這些婦科病,腹診,多數都在臍周找到痞結。下面,我們從陰陽的角度談痞症。

    上面我們講人的身體從內外分陰陽,下面講以上下分陰陽。以肚臍為界限,上為陽,下為陰。在肚臍兩側旁開2寸,各有一個屬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叫天樞的穴位。《素問·六微旨大論》:"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如果平肚臍劃一條線,會有幾個重要的穴位。

    (1)肓俞穴,肚臍旁開0.5寸,是足少陰腎經的穴位,衝脈與腎經之會。肓,是肓膜,腎經由此深入肓膜。什麼是肓膜,有時專指心下隔上的脂膜。王冰在《素問·痺論》: "薰於肓膜,散於胸腹"註釋"肓膜,謂五臟之間鬲膜也。"我們到可以寬泛的理解腎經在這裡和五臟間的膜相聯繫。現代鍼灸著述裡,山西老中醫趙輯庵先生的《鍼灸要訣與按摩十法》,提到過肓俞的應用,其他書籍醫案很少提到具體應用。這個穴位,我是青年時代練臟腑功夫中用到,對身心大有裨益;在以後臨床鍼灸實踐,用之頗驗,才重視它。日本的一個鍼灸學家,把它用來治療腎炎,很管用。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主治疾病:腹痛繞臍、嘔吐、腹脹、痢疾、洩瀉、便祕、疝氣、月經不調、腰脊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千金方》雲:主贏瘦虛損。

    附註:衝脈、足少陰會穴。

    (2)天樞,上面講到了,臍中旁開2寸。

    主治疾病:腹痛、腹脹、便祕、腹瀉、痢疾等胃腸病;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闌尾炎、腸麻痺、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配足三裡主治消化不良、腹瀉;配上巨虛、曲池主治細菌性痢疾;配上巨虛、闌尾穴主治急性闌尾炎;配足三裡、大腸俞主治腸麻痺、便祕。

    刺灸法:直刺l-1.5寸。《千金》:孕婦不可灸。

    附註:大腸募穴。

    (3)大橫,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距臍中4寸。

    主治疾病:洩瀉,便祕,腹痛。

    刺灸法:直刺l—2寸。

    附註: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名解:《會元》解釋:"大橫者,是腹部腸膜橫結,足太陰之膏澤,橫貫腸胃以助消化,對人體健康有偉大之功用,故名大橫。"

    剛才我們講在肚臍劃一條平線,和任脈的穴位在體表交匯,劃為一個十字,十字的中心點是肚臍。臍的中間,稱為神闕。《會元》謂:神闕者,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則天部,下則地部,中為人部……十月懷胎,則神注於臍中而成人,故名神闕。"我們在介紹任脈幾個重要的穴位。

    (4)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少腹疼痛、霍亂吐瀉、疝氣、遺精、陽痿、早洩、白濁、尿閉、尿頻、黃白帶下、痛經、中風脫症、虛癆冷憊、羸瘦無力、眩暈、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遺尿、尿血、尿頻、尿瀦留、尿道痛、痛經、閉經、遺精、陽痿;此外,對神經衰弱、失眠症、手腳冰冷、蕁麻疹、生理不順、精力減退、太胖(減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療效;可以培補元氣、導赤通淋。

    刺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後進行鍼刺;可灸。在《扁鵲神書》中:"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壯,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兩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附註:小腸募穴;足三陰、任脈之會。

    (5)氣海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氣海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主治疾病: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洩痢不禁、癃淋、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陰挺、產後惡露不止、胞衣不下、髒氣虛憊、形體羸瘦、四肢乏力、腰痛、食慾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婦慎用。

    附註:肓之原穴。任脈水氣在此吸熱後氣化脹散。

    (6)陰交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

    主治疾病:繞臍冷痛、腹滿水腫、洩瀉、疝氣、陰癢、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帶下、產後惡露不止、小兒陷囟、腰膝拘攣。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婦慎用。配陰陵泉、帶脈治赤白帶下;配子宮、三陰交治月經不調、崩漏;配大腸俞、曲池治臍周作痛;配天樞、氣海治腹脹腸鳴、洩瀉。

    附註:任脈、衝脈、少陰之會。任脈衝脈的上行水氣在此交會。

    (7)神闕,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

    主治疾病:溫陽益氣、補腎健脾;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屍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洩利、便祕、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刺灸法:禁刺;可灸。鹽灸:將鹽填臍心中,置艾柱灸之,有益壽延年之功,冬季更宜。

    (8)水分,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主治疾病:腹痛、腹脹、腸鳴、洩瀉、翻胃、水腫、小兒陷囟、腰脊強急。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任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9)建裡,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

    主治疾病:胃脘疼痛、腹脹、嘔吐、食慾不振、腸中切痛、水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

    (10)中脘,胃之募穴、八會穴(府會),穴在胃體中部,故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主治病症:胃痛、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不化;腸鳴、洩瀉、便祕、便血、脅下堅痛;喘息不止、失眠、髒躁、癲癇、屍厥;胃炎、胃潰瘍、胃擴張;子宮脫垂、蕁麻疹、食物中毒。《循經》:"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註: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會。

    (11)膻中穴 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取定穴位時,患者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胸部人體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

    主治疾病:咳嗽、氣喘、咯唾膿血、胸痺心痛、心悸、心煩、產婦少乳、噎嗝、膨脹;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註:心包經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

    十字街頭一盞燈。這本是一個練習丹道功的一個名詞,在這裡我們借用,把肚臍,也就是神闕穴比喻為一盞燈,用灸法,以肚臍為中心交會點,各橫豎一條線。豎線是任脈的路線,橫線橫貫任脈、衝、陽明胃經、太陰脾經。通過十字路徑的諸穴,來調整衝任,交通陰陽,化否為泰。

    泰與否

    上面我們講了以肚臍為界,身體的上下分為天地陰陽。如果從整體考慮人體的機能,疾病的就是一個"否"的狀態。什麼是否,否是《易經》的第十二卦,是異卦相疊,下坤上泰。在《釋文》:"否,備鄙反;閉也,塞也。"否的下卦為坤,坤屬地,地屬陰氣。今居下方,陰氣重濁下降。上卦為乾,乾為天,天屬陽氣,陽氣輕清上升。陽在上向上升,陰在下向下降,陰陽不能交感,就成為一個閉塞的局面。

    有一個成語叫"否極泰來",我們治療疾病,就是從否到泰的過程。就是把卦象顛倒過來,下乾上坤,陰陽能夠交感相融。

    中醫裡有一個"痞"字,《說文》釋:"痞,痛也。"在拊按時,腹內結滯而痛。有一些帶痞字的病名,如:痞利(痞結又下痢);痞氣(脾臟鬱結成塊的病,即慢性脾臟腫大);痞疾(腹內鬱結成塊的病);痞硬(中醫謂鬱結成硬塊);痞脹(鬱結脹悶);痞結(腹內鬱結成塊,喻阻塞不通);痞塞(鬱結,阻滯不通);痞滿(鬱結懣悶)等等。

    進入中年後,多數人在肚臍周圍都可以摸到痞結、痞塊。這些多是寒溼、寒邪凝滯,是人體陽升陰降的運化失衡。在前面我講了在肚臍劃一條水平線,肚臍,就是神闕,在任脈上。在臨床上,我們觀察肚臍的形狀、位置是否偏移,能判斷一個人的基本生命狀態。有的人長的很正,有深度,俗話說,在裡面能放多少米,你就有多少糧食吃。有的人的肚臍的開口攣縮著,甚至很小,長歪了,應該是先天氣血不足的徵象。有諸內必形之於諸外,一些老年病人,在腹診時,你推一推他的肚臍,在正中的位置,不偏移,說明情況還算良好。有些一推,沒根,會偏向一側,這個氣根動了,就像一顆大樹,根不牢固了。

    兩側的肓俞屬於足少陰腎經,是衝脈和腎經在這裡交會。衝脈太重要了,貫穿全身,是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能調節十二經的氣血。有"十二經脈之海"和"五臟六腑之海"的稱謂。其經脈在頭部灌注諸陽,整個頭部,諸陽之會,需要衝脈統領氣血。在下肢滲入三陰,容納來自經脈臟腑的氣血。衝脈發於胞中,可以籠統的理解為小腹深處,衝、任、督、帶、腎經都發源於這裡,是男女皆有之氣海,是生命之根。

    天樞屬於足陽明胃,天地的樞紐,是大腸的募穴。募穴是臟腑的經氣匯聚於胸腹的腧穴,就像中脘是胃的募穴,關元是小腸的募穴。陽明經主降,胃和大腸的功能體現是降濁。濁陰不降,清陽就不能升,心腦血管病,以至於整個身心的疾患,都可以體現在這個樞紐出了問題。

    奇經八脈中帶脈上,有"帶脈穴"。在兩側季肋下,大致也在這個水平線上。在這個線上下,能找到痞塊,痞結。大小形狀不同,有的是一大團,有的甚至大半個小腹都硬硬的有一層板油似的;有的象條索狀;有的如紅棗大小,有的如黃豆大小。有時是越小,積聚的時間越長。在針或灸後,會散開,變大,反而是好轉的跡象。

    在任脈上的膻中、中脘,水分(臍上1寸)、陰交(臍下1寸)、氣海、關元,都會尋找到痞結不同的跡象。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謂:"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或許,身體還沒有出現大的疾病,但這些跡象,預示著隱患。明代高武在《鍼灸聚英》裡說:"無病而先鍼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我讀到這一句,不禁拍案:"好"。未至而迎,需要智慧、勇氣、毅力。

    怎麼化解這些痞結,人體的狀況,往往不會否極就泰來;痞到極致,生命要結束了,要主動的化否、開泰。開泰的局面,是需要人下功夫,主動修養的。

    話陰邪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這句話常被引用,如過能理解陰邪,對溫陽的理念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今天遇到疾病的問題,很多都是陰邪所致。怎麼認識這個陰邪,在臨床,我會讓學生或家屬去試著做腹診。當觸摸這些痞結,體會指腹或指背的感覺,寒氣重的,會有陰森刺骨感。我的一個朋友,在給她的兒子做灸時,一次體會到有一個氣團"啪"打在她嘴脣。這就是用灸後在他兒子身體內跳出來的陰邪。10月份,我看一個肝病患者;有個朋友在旁邊,是做電視工程的,練過道家功夫,身體很敏感;過後給我講,這個肝病很厲害!身上的陰寒的東西向風一樣吹過來。

    中醫,望聞問切,是要覺察到疾患,但也會有麻煩。2007年中秋節傍晚,我的朋友林大夫結束門診見面,他告訴我中招了;剛才看了一個乳腺癌的比病人,脈診後,覺得胸悶不適。他敏感,體察到病的狀況,染了點信息。我自告奮勇,讓他躺在診室的床上,用手搭在他腹部,一較勁,用力揉按。朋友說:從上面出來了。我感覺手心刺疼,腳心也有感覺。中秋之夜,心情很是煩躁。旁邊侍診的學生只是納悶?癌症病,尤其是做了放療、化療,病的信息,裹挾著許多負面的能量,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老中醫,鍼灸很好;到了退休年齡,還是很奔忙,門診、講學任務很重。他也有高血壓、糖尿病,是輕度的。夏天我們在一起聊天,我說,你也是陰寒結在臟腑。腹診,在肚臍的左側有個大的痞結,就是個涼疙瘩,我給他紮了幾次腹針,用了灸法,同時吃中藥,每天一劑;1個月後,他的血壓、尿糖指標正常了。後來連續吃了3個月中藥,身體有很大的轉變。

    他的寒邪來於哪裡呢?老先生是佛教徒,生活簡潔,飲食也規律。後來,他說喜歡冬泳,最冷的天,也和朋友破冰去河裡遊。更重要的是他幾十年的臨床治病,積攢了很多東西。

    最近,一個朋友講,他不抽菸、不喝酒,不吃大魚大肉,為什麼也脂肪肝、高血脂,同時有頸椎病?我講類似的道理,他恍然道:"我也喜歡冬泳,十幾年,下了班,也要去遊,雖多在室內游泳,不符合冬季陽氣閉藏的規律;且喜歡喝冰啤酒,喝冰水,模仿西式的飲食習慣。我給他腹診,在右肋肝區到右側臍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痞結。給他鍼灸過,吃些溫暖、暢通肝腎的藥,要求回家自己艾

    艾灸,這是在治本,驅陰邪的同時,也在溫陽助陽。

    婦幼的問題

    女性都關心婦科的問題,我們從具體的病例談起。有個患者2002年患蕁麻疹,2005年患過敏性鼻炎,很痛苦。同時還有子宮肌瘤和卵巢囊腫。在2006年12月做了卵巢囊腫和子宮肌瘤的剝離手術,在協和醫院,當時很成功。但2007年3月複查,就發現又有復發,長出3個約2x2cm的肌瘤,左側卵巢囊腫也有復發,很是沮喪。初診時,我告訴她,你得的是一個病。病在少陰、厥陰,肝腎的陽氣不足。腹診,臍周有許多痞結。用鍼灸配合中藥治療,用過烏梅丸、真武湯及李可老中醫書中介紹的溫氏奔豚湯,身體有了很大的改變。重要的是她幾個月,一直在堅持艾灸。2008年9月份檢查,也就是治療3個月後,左側卵巢囊腫消失,有一個子宮肌瘤也沒有了。她每天晚上堅持用艾條1、2個小時的艾灸,有時3、4個小時。一開始,感覺不明顯,後來,在臍周灼灸,溫熱的感能透過腹腔到達腰背,灸中脘,舒適的熱力直接胸腔,到達喉部。

    有的人很敏感,第一次用灸,灸肚臍,就能溫熱到腰腹,但她認識不足,並且沒有大的疾患的威脅,就不會堅持不懈的去實踐。"身後有餘忘縮手,前頭無路想回頭。"得了重病,回頭是更難的。

    在上面我們講了衝、任、督、帶脈及腎經的一些內容,這些是和婦科關係最密切的經脈,或說是和身體關係最密切的經脈。著眼於此,用針、用藥、用灸,是直指根本。

    有的中年女性面部長斑(黃褐斑、暗斑等色素沉著),上面我們也提到皮膚的問題,多是內科的疾患,臟腑出問題了。這個時候也可以在臍周找到反應點,也就是痞結,痞塊。同時,可能就會發現有各種婦科疾患,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盆腔的炎症,及肝腎的問題等等。此時,可以用手指點、捻、按壓這個痞結,一個一個來,再用艾條灸。古人講,可以以指代針,叫指針;針刺不好掌握,用手指,就方便、安全。但也需要個毅力,點按也會很痛。再去灸,指針和灸酒配合上。

    女性的乳腺增生,有的還有乳腺瘤;有的女性頸部的甲狀腺、淋巴腺也出現腫大,究其根本,都是在心口下的胃脘和肚臍四周堵住了,上下不能溝通,在上半身憋出了疙瘩。有時,患者會表現出熱證,口乾、口苦、舌苔黃膩,這也是假熱。因為你可以把手搭在小腹,停留十幾秒鐘,多能感到這個陰寒。我的一個朋友,談到她媽媽,是個音樂教育家,很多年前的腦膠質瘤去世;在這之前,做過甲狀腺的手術。

    很多女性的疾病和她人工流產有關。有一位患者的媽媽,65歲,高血壓頭疼,有少量白癜風在面部。從脈象上看,年輕時,應體質很好。我問她,您做過流產手術?她說是,40多歲,把節育環去掉,不小心懷孕了。流產後調養不夠,其實面部的白癜風就是一個標誌。這位媽媽體質好,鍼灸一次,用一些溫陽潛陽的藥,很快見效,高血壓的症狀消除。我推薦她在家裡自己做艾灸。

    許多30多歲的女性來看雜病,痛經、經期紊亂、有卵巢囊腫、子宮肌瘤、不孕症,或是面部暗斑、痤瘡的苦惱,來門診。一些人就是曾做過流產手術,又不知道事後的調理;現在宣傳的無痛流產,其實不是無痛,是給你麻醉,矇蔽神經,包藏了禍根。有了流產後,用些針刺、溫灸的方法,服些中藥湯劑,清理瘀滯,溫暖衝任二脈。前面我講的衝任二脈在腹部的穴位,主要用艾條灸,得氣後,會痛、脹、氣機竄動;艾灸的熱力傳透進去,來幫助溫通。服湯劑、針、灸,協同作用,來改善身心。提到心,關聯精神意識狀態,人的形體陰寒,形體是心神的家,家裡亂糟糟、冷冰冰,心神怎麼會愉悅呢?

    臨床中,我遇到一些女性非常有毅力、有智慧。最近,一位患者來複診,女士,1962年生人。1995年初得了紅斑狼瘡,後來吃了6年北京以為老大夫的中藥,效果很好,病情控制。老大夫年輕時,自己得過這個病;對這個病,有親身體會。看他的中藥方子,也是以溫暖肝腎為主。但用到一定時候,身體進展不大了,因為溫陽潛陽需要有不斷拓展的空間。2007年11月份,這位大姐到北京,鍼灸後,再服湯劑,身體經脈開得更大、更通暢,湯劑的劑量加大數倍,身心煥然一新。2008年7月分,她來就診時,旁邊一位來診的女性感嘆她的勇敢,用了直接灸,有瘢痕。她回答的很幽默,說其實是貪生怕死。直接灸,在中脘、關元,灸到一定量,溫熱傳透腹腔、盆腔,祛病力量更渾厚。我在臨床多是用艾條來間接灸,因為直接灸,力量太大,有痛苦,且瘢痕短時間不會恢復,多數人不易接受。

    這位女性為什麼得紅斑狼瘡呢?她回憶,是在結婚後不久,冬天很冷,坐長途汽車後流產,寒風陰邪趁虛而入,留下禍患。這次,她帶他弟弟來診,強直性脊柱炎,4年前確診。也去服前面那個老中醫的湯藥,效果很好。他來請我扎針,我看了藥方,還是溫陽為主。我建議她弟弟可以繼續吃老大夫的中藥,配合灸法。這個脊柱炎的病因,是中學時代植樹,挖很深的樹坑,出大汗,冷風一吹,寒冷的春季,中了大寒,當時就昏迷了。年輕,不懂得調養,20多歲,總是習慣性大腿脫臼,後來脊柱發現問題。這也是個大寒症。

    有位女性接受鍼灸治療,第一次,留針2小時,就不停的放屁。第二次,隔了一週,紮了針,她的先生用艾條給她溫灸;留了很長時間針,後來她有小便,憋不住了。尿在床上;她說,尿量有平時的10倍。其實這也是個排病,體內不需要的雜質,以小便水液的形式排出。就像有的患者,在鍼灸用藥後,幾個小時,連續幾次大便,量很大,黑質、粘臭。這是體內一個氣化的過程,一個積極、良性的變化。

    前幾天,給一個小男孩看病,3歲,感冒咳嗽,咳嗽有3、4個月,斷斷續續。摸了這個孩子的肚子,柔軟,沒有痞結。舌像淡嫩,少苔,滑溼;寸脈略浮數。小孩表症有個虛熱,但底子是偏涼。因為,感冒發燒,西醫就輸液,用抗生素,當時症狀暫緩,過一段症狀又來了。我讓家長把手搭在前胸和後背,他也能感到體內隱隱的寒意。這個時候,先是宣肺,比如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症狀消除,再健脾胃,小孩子就能好的徹底。

    改善孩子的體質,要提倡灸法,家長很方便做。灸哪裡?一個是腹部、臍周,一個是督脈及兩側的膀胱經。沿著脊柱從上到下,溫通裡面。不光體質改善,他的情志也會變得陽光,有生機。

    另外,對兒童,我還有一個滾蛋的方法。就是把雞蛋煮熟,用手絹或面部裹住,溫度適合,給孩子在腹部、背部來回的滾動;也可以有一個問同的作用;也可以隔層布,溫度適合,放在肚臍,溫暖從肚臍傳進去。這也是灸法的延展。這些樸素的方法,簡約實用,但多數被我們遺忘了。

    老年人的問題

    人在天地之間,生老壯已。老年人的保健,也是要顧護這個元氣,也就是元陽,要溫陽。11月初,在石家莊第一醫院給朋友的岳父會診,朋友是本院的主治大夫。他岳父第二次中風,2000年有過一次,住院9個月,鍼灸,服湯藥,穩定了幾年。今年10月份復發,腦血管大面積梗塞,神智還清醒。最大的問題是頭眩暈,躺在床上也暈;住院1個多月,不緩解。

    我從北京到石家莊看他,腹診;在臍周,尤其右側有大塊的痞結,一直到小腹部,大面積分佈許多米粒、花生大小的疙瘩。針刺,得氣很快,老人70多歲,年輕時體質不錯,堅持長跑。留針時喊疼啊、疼啊!我在頭頂部百會及四神聰紮了針,用一顆艾條慢慢灸了一會兒頭部;腦血管病,頭部有鬱熱,火鬱發之。用艾條灸時,他會很舒適。起針時,忽然發現老人嘴裡吐出一口粘血,稠糊糊的。朋友分析,應該是在頭部排出來的;不管哪裡,總是個積極的現象。吃了一服湯藥,下午,頭不暈了,幾天後出院。回家堅持用灸,灸衝任二脈,就是肚臍四周,病的根源在哪裡。

    未雨綢繆。《扁鵲心書》說:"人於治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脊柱的問題

    脊柱,用灸,溫暖督脈,從頸椎到腰骶;灸肚臍,熱力可以透到腰背部;內臟的機能改善,骨骼、韌帶從力學結構容易取得平衡;脊椎、椎間盤、神經、血管協同作用,脊柱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

    男性的問題

    男性的性功能障礙,是身心的自我保護。你的元氣不足了,功能有問題,機能罷工。還是要從顧護元氣,溫通經脈著眼、入手。

    艾灸的補瀉和適應症

    灸適用的範圍很廣,明代醫家李梴在《醫學入門·卷二·灸法》有:"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之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就燥之義也"。《靈樞·背腧》曰:"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人滅也"。這是指艾柱直接灸時的補瀉,疾吹其火,火勢會猛烈些,強刺激,就是瀉;毋吹其火,聽其自然,火候溫和,弱刺激,就是補。

    用艾條灸,注重以通為養的理念。經脈暢通,自然補瀉。

    艾灸操作時注意和禁忌什麼呢

    我們講的主要是艾條灸:

    (1)距離:2到4釐米,有溫熱感,以不灼熱為度。

    (2)時間:可以在不同的穴位之間移動,每次不少於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3)意念:心情要平靜,手持艾條,專指精神,體察艾條熱力的輻射,體察穴位和身體內部的氣機變化。

    (4)護理:灸後,如果有水泡,一般不須處理或塗龍膽紫;較大水泡應消毒後用無菌針頭刺破,塗上龍膽紫或金萬紅軟膏。

    (5)艾條灸畢後,將剩下的艾條放入套管隔絕空氣,或將燃頭浸入水中,以徹底熄滅,防止再燃。如有絨灰脫落床上,清掃乾淨,以免復燃燒壞被褥。

    (6)艾灸,注意保暖,勿吹涼風,灸畢,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7)凡顏面、五官區域、大血管、粘膜處及熱證,一般不宜艾灸。

    (8)危急病人,實火熾盛或陰虛陽亢,不能斷症,請求醫生診治。

    灸法傳承古老而有新意,值得我們去認真實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