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村與薛仁貴'

"

出新絳縣城,沿108國道西行約5公里路北,有個富饒美麗的古老村莊,這裡就是我久久眷戀的家鄉。村中綠樹掩映,物華天寶,民風淳樸,千百年來與世無爭守候在翠鳳嶺北麓。相傳,隋末蘇姓人氏從外鄉遷此首墾定居而形成村落,清順治年間為釐清同縣一名三村,故按方位取村名為中蘇村。

在村的東南方有一條深深的大溝,相傳很早以前溝中溪水潺潺,草豐林茂,深不可測,常伴有虎狼野獸。這當中,有一隻斑斕猛虎深藏於溝,出沒無常,食人無數,害得附近百姓路過都要繞道而行,為此,當地百姓便叫此溝為“老虎溝”。

今年清明回家,我特地繞行去了一趟“老虎溝”,正好在溝口偶遇一熟識老人。老人姓蘇,中等身材,70來歲,說話間我問起“老虎溝”的往事,老蘇深邃的目光注視著遠方,彷彿那狼煙滾滾的古戰場景又浮現在眼前……

相傳,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在徵東路上夜宿一家客棧,晚上夢見自己被追殺,眼看就要喪命。在這危急關頭,忽從天空降下一白袍小將,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唐太宗看到這個小將身材高大,身手不凡,便問:“小將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小將拜過太宗,說:“家住逍遙一點紅,四下飄飄影無蹤,三歲孩童千金體,保唐跨海去徵東。”

夢醒,唐太宗起身坐定,傳旨徐茂公,想見夢中救駕之人。徐口中唸唸有詞,掐指一算,說:“首句乃太陽落山之處,‘一點紅’即山西也;二句‘影無蹤’,乃雪也,諧音為薛;三句‘千金體’即‘貴’,此人貴也,諧音‘仁貴’,落入龍口乃‘龍門’也,四句‘跨海’,即想替王‘遠征’,征戰高句麗。由此斷定,此人系山西絳州龍門﹙今河津市﹚人氏,姓薛名仁貴,想投軍報國,太宗若派一臣前去,我皇即可得此良將。”太宗聽罷,即刻下旨派張士貴前往絳州招兵。

這次去絳州府﹙今新絳縣﹚招兵買馬,太宗曾再三叮囑張世貴,務必要把夢中賢臣薛仁貴招來。可他嫉賢妒能,怕喪失手中軍權,凡遇武功高強者,便想法阻擋甚至陷害,但聖旨在身不敢違命,只好硬著頭皮來到絳州。

數日後,薛仁貴前來絳州帥府報名投軍。張士貴原想只是太宗一個“夢境”,哪有此事,可他不曾想到武功高強的薛仁貴就來到面前。他坐臥不安,心中盤算,若將薛仁貴收下,就憑薛的本領,必將受太宗重用,自己則威信全無。只見張士貴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快步坐上大堂,將驚堂木重重一拍,大聲喝道:“好一個薛姓刁民,膽敢冒犯本帥名諱,重打五十大板,趕出城門,如若不服,定斬不饒!”薛仁貴投軍不成,垂頭喪氣,只好回家。

薛仁貴一路向西,路過中蘇村“老虎溝”的時候,忽聽樹林中傳出驚人的呼救聲:“快來人呀!老虎要吃人啦!”薛仁貴匆忙站立高處,定眼一看,只見溝中閃出一隻碩大的斑斕猛虎,正追趕一騎馬官員。他挺刀而出,左右猛打,將老虎打倒在地,後又一個鷂鷹翻身,跨上虎背,重重幾拳,老虎一命嗚呼。官員獲救後,便問姓甚名誰,薛仁貴如實相告,官員十分高興,說:“我是魯國公程咬金,給你令箭一支,去絳州府找張士貴,他一定會把你收下。”

薛仁貴辭別程咬金,直奔絳州府。張士貴見此令箭,再無計可施,只好收下。此後,薛仁貴馳騁沙場數十載,敗鐵勒,降高麗,擊突厥,戰遼東,英勇無畏,所向披靡,為大唐社稷立下了赫赫戰功。

現如今,家鄉“老虎溝”成蔭的樹林已不見蹤影,深淵大溝也快夷為平地。昔日狼煙四起,烽火連天的戰爭場景如一縷塵煙隨風遠去,但薛家將留下的“三箭定天山”“良策息干戈”“脫帽退萬敵”等英雄事蹟,彰顯著華夏民族的光輝,千百年來被世人所傳頌,已成為人們心中的一座座豐碑。

責編:楊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