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法源古玩之一:北京法源的大石缽
理淨法師
1/12 北京法源寺,始建於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寺內珍藏有大量的歷史文物,放置在毗盧殿前的大石缽及其底座就是較珍貴的一件。
2/12 大石缽斂口呈橢圓形,造型精美,外壁通體施雕刻。從口沿到缽底都雕有翻騰的海水紋,海獸、海馬、蛟龍及尋海夜叉出沒其中。
3/12 缽體放置在一個雙層石雕底座上。底座呈八面,下承八足,每一面都以開光的手法雕刻洶湧的浪花和飛龍等各種靈獸。刀法圓潤渾厚,氣勢非常雄偉。
4/12 法源寺的石缽和底座雖共置一處,卻不是一個朝代的器物。石缽制於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底座則更早,為元代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所造。
5/12 底座原本不是為安放石缽用的,也不在法源寺內,而最初是為了放置今北海公園團城上的瀆山大玉海的。
6/12 北京城北海、中海、南海,在金代統稱為“海子”,是當時統治者的離宮———大寧宮的一部分。金代統治者在太液池北,堆土疊石植樹種草建築殿宇,形成了瓊華島。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後,又以瓊華島作為元大都的中心,將瓊華島改稱“萬歲山”或“萬壽山”,于山的最高處建起廣寒殿。
7/12 併為大宴群臣犒賞將士之便,特令數十名工匠開採四川岷山的整塊玉料,精雕細刻製成了瀆山大玉海,作為盛酒的酒甕,且配有雙層石座。玉海成器於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高70釐米,周長493釐米,重達3500公斤。墨綠色的器身帶有白色花紋。周身雕刻起伏的海浪及海龍、海馬、海豬……器形碩大。可貯酒三十餘石。這就是瀆山大玉海。
8/12 明萬曆七年端陽前一日,廣寒殿倒塌,瀆山大玉海及其底座被運走。世事變遷,幾經輾轉,玉海與底座流落於西華門外的真武廟內,成了道士的醃菜缸了。真武廟在明朝時為宮廷御用監舊地,大玉海流落到此地也不為怪。到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重修真武廟時,將玉海移至大士像前,並在內貯水堆石以示南海普陀之意,此後真武廟也改稱“玉缽庵”了。
9/12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弘曆發現了流落於玉缽庵的大玉海,便“以千金易之”,放在北海團城的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又命人在承光殿前修建一座小亭,名“玉甕亭”,將玉海經4次琢磨修整後新配了一個底座,一齊立在亭內。
10/12 自此瀆山大玉海算是有了著落,然而原先承置玉海的雙層底座卻沒有搬來,還遺留在玉缽庵中呢。於是乾隆皇帝在十四年仿照瀆山大玉海的形制命工匠重新雕刻了一個大石缽,依然放在了玉缽庵內的雙層座上,只是石缽與底座看上去略顯不合槽。
11/12 1980年,重修宣武門外法源寺時,將大石缽與原瀆山大玉海的雙層底座一同放置在了毗盧殿前。直到現在這法源寺中還是清代的石缽,元朝的底座。
12/12 北京法源寺的大石缽,可以說是法源寺的一景,不僅含有政治、民族、宗教的意義,而且雕有各種圖紋和人物,其中人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圖文,而民間所傳說的各種“四不象”,生動逼真!
2017-05-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