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滿紙荒唐言”,何以能成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明清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個高峰,而我國的四大名著又是小說巔峰中的巔峰。

《紅樓夢》以其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高高在上,《三國演義》以恢弘的氣勢,宏大的場面獨樹一幟,《水滸傳》也以自己的那種對封建主義壓迫的反抗,昏暗朝廷的批判精神而立世。

眾所周知,在我們中國,沒有不知道西遊記的,無論是看過楊潔導演的電視劇《西遊記》也好,還是你讀過西遊記原著也罷,都對故事中的情節津津樂道,我說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西遊記的內容,故事的情節,我們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詳。

面對質疑之聲,《西遊記》用這些東西來回應

有一次,我和網友聊天的時候,聊到了西遊記。這個時候,這個網友就問我了,說西遊記寫的是神魔故事,書中都是斬妖除魔的故事,憑空想象出來的,就像有些人說它“滿紙荒唐言”一樣,這樣的小說,有什麼藝術性和思想性嗎?為什麼我國的四大名著裡會有這樣的一部小說呢?

其實這個問題太普遍了,而這個問題也是困擾著許多人,現在社會上對《西遊記》的認識,基本上就是呈現出兩個相互對立的派別,一派認為《西遊記》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俱佳,能稱為四大名著之一名副其實,而另一派則認為,《西遊記》是一部“滿紙荒唐言”的神話小說,雖然有批判的成分,但是不足以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面對質疑之聲,《西遊記》用這些東西來回應

那麼《西遊記》又是憑藉著自己的什麼特點,而位列四大名著的呢?

【一】《西遊記》的詼諧性,趣味性決定了它受老百姓喜愛的程度,而這個廣泛的普及程度是它成為名著的基礎。

(1)語言的詼諧性

《西遊記》中的語言很多都是作者當地的方言,而這些方言,成就了它的通俗易懂,膾炙人口,而這些方言中,很多又是無比幽默的,讀完之後,令人忍俊不禁,莞爾一笑,儼然覺得就像自己身邊的人所說的話一樣,給人以極強的代入感!

(2)西遊記本身的故事就具有十足的趣味性。

我們所熟知的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在民間早已經廣泛流傳,作者蒐集過來,進行了進一步的整理和藝術的加工,使得故事富有節奏感,情節環環相扣,逐步的把故事向高潮推進,進而達到讀者的一個心理共鳴,這樣的故事讀起來就顯得趣味十足,而不是在讀一個乾巴巴的傳說。


面對質疑之聲,《西遊記》用這些東西來回應

【二】《西遊記》中所折射的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

(1)前段時間,有一個叫做馬思齊的小姑娘,做了一件事而讓她名動天下,什麼事呢?

這個馬思齊小姑娘對《西遊記》挑刺了,她說,西遊記中從東土大唐到西域,寫的都是江淮美食,相隔萬里,食物怎麼會一樣呢?

首先,我們得肯定小姑娘的思考和發現精神。而《西遊記》中確實也是寫了眾多的食物和美食,而且都是江淮一代的。

不僅食物寫的多,在書中,西域也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民族節日,比如在朱紫國,國王和金聖宮娘娘在過端午節,並且還吃粽子,插艾草,和雄黃酒等等,而這個端午節,又何嘗不和我們中華大地一樣呢?

作者還寫了許多的中藥,你們發現是哪些中藥嗎?不光是寫了出來,而且有的還寫了具體的功效,就像在朱紫國,孫悟空為了給國王治病,用了一部分中藥,書中就具體的描寫了這些中藥的功效和用法;而寫的最多的卻是中藥膳食。

在第一回中,有一段描寫說,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並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山藥、黃精、茯苓、薏苡都是中藥,而把他們搗碎了來做成羹,不就是我們所說的藥膳嗎?

面對質疑之聲,《西遊記》用這些東西來回應

(2)書中運用了大量的俗諺語,還有一些典故。

大量俗語的應用不僅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種世俗情懷,讀起來朗朗上口,一目瞭然,很清楚的就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比如書中的“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還有那“圯橋進履”的典故等等,都是很好的表達了人物的思想和心裡活動過程。

而“圯橋三進履”的故事,則是很好的弘揚了弘揚我們謙恭待人,堅忍不拔,有志者事竟成的優秀傳統美德。


【三】被人津津樂道,形象鮮明的人物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可以說是絕對的主角,同時也是小說的脊樑骨。而小說中所體現的反抗精神,堅忍不拔的性格,都體現在孫悟空西天取經路上的一系列戰鬥行動中,孫悟空堪稱古代小說的“第一神魔”,而在我們讀者的印象裡,他永遠是可愛的美猴王。

豬八戒的缺點正好對應了孫悟空的有點,比如,豬八戒的務實,好女色,見了美女就邁不動腿了,動不動就想散夥等等,如果沒有了豬八戒,《西遊記》肯定不太好看,更不會有趣,而他的形象不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嗎?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形象鮮明,各具特色的人物,整部小說才顯得有活力,妙趣十足。

面對質疑之聲,《西遊記》用這些東西來回應


【四】《西遊記》中有對人類美好理想的憧憬,同時也有對社會黑暗現實的批判和反抗精神

魯迅先生曾經對《西遊記》有過這樣的評價:

這類小說的主要特徵就是奇幻,以神魔怪異為主題,又參照現實生活中的政治、倫理、宗教等方面的鬥爭和矛盾,比附性地編織種種情節。

也就是說,《西遊記》雖然是一部神魔小說,寫的都是妖魔鬼怪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卻是實在的反映了現實生活的真實存在的一些現象。

就像小說中的天庭對應了當時的朝廷,那高居凌霄寶殿的玉皇大帝,儼然就是封建王朝的皇帝;天庭中的那些四大天王、九曜星、二十八宿等等一些神仙,彷彿就是朝廷中的文武百官;託塔李天王就像是大司馬等等,基本上這些人物的設計,就是對應了當時的朝廷。

而這些文武百官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的表現,又像極了朝廷中那些,只拿俸祿,而不為民辦事的行為,襯托出了朝廷黑暗的一面。

而玉皇大帝的表現則是像極了當時的嘉靖皇帝,當時的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信任一些道士,煉製長生不老藥,而這些道士確恃寵而驕,專橫跋扈。

那些下凡的神仙們的坐騎,又像極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門人或者下屬們,在民間作惡多端,弄的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面對質疑之聲,《西遊記》用這些東西來回應

所有的這一切的一切,並不是作者無中生有,而是作者借用了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用這些妖魔鬼怪的所作所為,批判了當時的社會不良風氣,批判了當時朝廷的黑暗。

《西遊記》中也不乏一些對人類美好生活的嚮往,就像唐僧和孫悟空西天取經,雖然是路途遙遠,有著數不盡的艱難困苦,可是,只要你有著戰勝困難的信念,終究會獲得成功的。這何嘗不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呢?

唐僧師徒四人,如果沒有他們的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又怎麼會打敗妖精,繼續前行?

如果沒有那種任勞任怨,無私付出的奉獻精神,沒有知難而上,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沒有虛心受教的學習精神,又怎麼會取得真經呢?


【五】《西遊記》完善了中國的神話體系

在《西遊記》沒有面世之前,中國的神話體系還不是很完善,雖然有著很多的神,並且在民間也有廣泛的信奉者,但是卻沒有自己一個完整的體系。

但是在《西遊記》中,作者把民間有著廣泛流傳基礎的神仙,整合在了一個統一的框架之內,在這個框架中,每個神仙各司其職,分工明確,這就構成了一個體系。

當然這個體系裡的人物,不是我們中國神仙的全部,也有許多的神仙並沒有涉及,不過這不妨礙《西遊記》對神話體系的構建,在此基礎上,許仲琳又進一步創作了《封神演義》,進一步的完善了我們的神話體系,可以說,《西遊記》在神話體系的構建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面對質疑之聲,《西遊記》用這些東西來回應


《西遊記》之所以能位列四大名著之一,最基本的還是它的普及性,無論什麼小說,寫出來就是給人看的,看的人多了,也證明人們對這本小說的喜愛,這也是一本小說成功與否的標誌之一。

另外,《西遊記》有著一定的思想性,文學性和藝術性,這些東西在書中就是血,就是肉,就是一種靈魂,貫穿於整部小說之中。

還有《西遊記》最讓人稱道的那些傳統美德,團結協作的精神,認定目標不放棄的堅毅的精神,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也正是有了這些精神的存在,才豐富了《西遊記》,讓它顯得立體,形象和飽滿。

所以說,《西遊記》被稱之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當之無愧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