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

寶媽在帶寶寶時,寶寶的吃飯問題往往是頭等大事。可是當寶寶還小的時候,尤其是0-6個月的寶寶,往往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些時候總是覺得寶寶沒吃飽,孩子一哭就以為是餓了。還有一些人以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長得快而“自豪”,其實孩子太胖或發育過快,同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麻煩。

"

寶媽在帶寶寶時,寶寶的吃飯問題往往是頭等大事。可是當寶寶還小的時候,尤其是0-6個月的寶寶,往往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些時候總是覺得寶寶沒吃飽,孩子一哭就以為是餓了。還有一些人以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長得快而“自豪”,其實孩子太胖或發育過快,同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麻煩。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過度餵養的危害

也許很多人會奇怪,一直以來都只聽說擔心寶寶吃不飽,原來吃多了也不行?那先為大家說一說過度餵養的危害吧。

1、過度餵養會加重寶寶消化器官的工作

2、過度餵養易腦疲勞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

3、過度餵養還會促進寶寶大腦早衰

研究發現,早衰物質會因飲食過飽於飯後增加數萬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智力偏低。

4、嬰兒期過度餵養會增加兒童肥胖(5~6歲)的危險性

而今對“兒童期肥胖對成人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的影響”課題的深入研究表明,嬰兒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這種肥胖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


如何區分寶寶哭是不是因為餓了?

有很多人分不清寶寶哭是什麼原因,以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要吃奶,其實寶寶也可能因為尿布溼了、需要愛撫、困了或不舒服而哭。要先搞清楚寶寶究竟為什麼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寶寶的哭泣主要分為三種情況,分別表達三類不同的含義: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號。不同情況寶寶的哭聲是不一樣的,仔細觀察就能讀懂寶寶的哭泣。

01

生理需要是小寶寶最常見的哭泣原因:

我餓了:這時的哭聲很洪亮,而且哭的時候頭來回轉動,小嘴一碰到東西就會有吸吮的動作。

我熱了or冷了:寶寶感覺熱的時候,往往會哭得滿臉通紅,頭上身上都溼乎乎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哭聲會相對低弱些,手腳冰涼、身體蜷縮,甚至臉色蒼白。

我睡得不好:這種哭鬧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夢、睡眠習慣不好或睡眠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時給寶寶安慰,比如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或者輕輕拍一拍寶寶。

02

心理方面的需要:

我要撒嬌:當寶寶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就會發出聲調比較高的哭聲,但一般不會流眼淚我生氣了:如果撒嬌沒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麼事情讓寶寶感到憤怒,此時的哭聲與撒嬌時相比,聲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厲刺耳。

我很難過:寶寶感到難過的時候,哭泣的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低沉的,有點像嗚咽聲。

03

因為生病不舒服的哭泣:

如果小寶寶生病了,因為感覺很不舒適,哭聲會比平時尖銳,往往還哭個不停或者是一陣陣地哭鬧。同時,寶寶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臉色不好,有時還會帶肢體動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撓某個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常見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腸疊套的哭鬧比較典型,是一陣陣的大聲嚎哭,寶寶表現得十分不安、臉色蒼白、出汗。

我發燒了:如果是因為發燒引起的哭鬧,寶寶也會顯得煩躁不安、面紅耳赤,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身上會感覺發燙。

我耳朵不舒服:如果寶寶一邊哭一邊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個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異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氣或者鼻子裡有異物。

嬰兒吃奶量標準

新生兒胃容量與餵奶量相關,而胃容量與寶寶體重也有關。何謂胃容量,通俗來說,就是胃的大小,能夠承受多少食物。一般情況下,一位新生兒奶量以30—60毫升為佳,一日需要哺乳6—8次。當然,隨著消化能力的完善,需逐漸增加奶量。

3個月以後,新生兒胃容量明顯增長,約為100ml,建議每次可以餵食90—120毫升奶,但喂的次數要相應減少。寶寶除了要喝奶,還需要喝水,兩次哺乳的間隔可以喂一次,每天喂水量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到正常哺乳。

"

寶媽在帶寶寶時,寶寶的吃飯問題往往是頭等大事。可是當寶寶還小的時候,尤其是0-6個月的寶寶,往往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些時候總是覺得寶寶沒吃飽,孩子一哭就以為是餓了。還有一些人以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長得快而“自豪”,其實孩子太胖或發育過快,同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麻煩。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過度餵養的危害

也許很多人會奇怪,一直以來都只聽說擔心寶寶吃不飽,原來吃多了也不行?那先為大家說一說過度餵養的危害吧。

1、過度餵養會加重寶寶消化器官的工作

2、過度餵養易腦疲勞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

3、過度餵養還會促進寶寶大腦早衰

研究發現,早衰物質會因飲食過飽於飯後增加數萬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智力偏低。

4、嬰兒期過度餵養會增加兒童肥胖(5~6歲)的危險性

而今對“兒童期肥胖對成人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的影響”課題的深入研究表明,嬰兒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這種肥胖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


如何區分寶寶哭是不是因為餓了?

有很多人分不清寶寶哭是什麼原因,以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要吃奶,其實寶寶也可能因為尿布溼了、需要愛撫、困了或不舒服而哭。要先搞清楚寶寶究竟為什麼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寶寶的哭泣主要分為三種情況,分別表達三類不同的含義: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號。不同情況寶寶的哭聲是不一樣的,仔細觀察就能讀懂寶寶的哭泣。

01

生理需要是小寶寶最常見的哭泣原因:

我餓了:這時的哭聲很洪亮,而且哭的時候頭來回轉動,小嘴一碰到東西就會有吸吮的動作。

我熱了or冷了:寶寶感覺熱的時候,往往會哭得滿臉通紅,頭上身上都溼乎乎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哭聲會相對低弱些,手腳冰涼、身體蜷縮,甚至臉色蒼白。

我睡得不好:這種哭鬧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夢、睡眠習慣不好或睡眠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時給寶寶安慰,比如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或者輕輕拍一拍寶寶。

02

心理方面的需要:

我要撒嬌:當寶寶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就會發出聲調比較高的哭聲,但一般不會流眼淚我生氣了:如果撒嬌沒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麼事情讓寶寶感到憤怒,此時的哭聲與撒嬌時相比,聲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厲刺耳。

我很難過:寶寶感到難過的時候,哭泣的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低沉的,有點像嗚咽聲。

03

因為生病不舒服的哭泣:

如果小寶寶生病了,因為感覺很不舒適,哭聲會比平時尖銳,往往還哭個不停或者是一陣陣地哭鬧。同時,寶寶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臉色不好,有時還會帶肢體動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撓某個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常見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腸疊套的哭鬧比較典型,是一陣陣的大聲嚎哭,寶寶表現得十分不安、臉色蒼白、出汗。

我發燒了:如果是因為發燒引起的哭鬧,寶寶也會顯得煩躁不安、面紅耳赤,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身上會感覺發燙。

我耳朵不舒服:如果寶寶一邊哭一邊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個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異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氣或者鼻子裡有異物。

嬰兒吃奶量標準

新生兒胃容量與餵奶量相關,而胃容量與寶寶體重也有關。何謂胃容量,通俗來說,就是胃的大小,能夠承受多少食物。一般情況下,一位新生兒奶量以30—60毫升為佳,一日需要哺乳6—8次。當然,隨著消化能力的完善,需逐漸增加奶量。

3個月以後,新生兒胃容量明顯增長,約為100ml,建議每次可以餵食90—120毫升奶,但喂的次數要相應減少。寶寶除了要喝奶,還需要喝水,兩次哺乳的間隔可以喂一次,每天喂水量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到正常哺乳。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五招教你判斷寶寶吃不吃得飽

母乳餵養不可能每次都做到那麼精確,小寶寶又不會說話這該怎麼辦?其實只要你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要寶寶吃得飽不飽是有跡可循的。

"

寶媽在帶寶寶時,寶寶的吃飯問題往往是頭等大事。可是當寶寶還小的時候,尤其是0-6個月的寶寶,往往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些時候總是覺得寶寶沒吃飽,孩子一哭就以為是餓了。還有一些人以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長得快而“自豪”,其實孩子太胖或發育過快,同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麻煩。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過度餵養的危害

也許很多人會奇怪,一直以來都只聽說擔心寶寶吃不飽,原來吃多了也不行?那先為大家說一說過度餵養的危害吧。

1、過度餵養會加重寶寶消化器官的工作

2、過度餵養易腦疲勞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

3、過度餵養還會促進寶寶大腦早衰

研究發現,早衰物質會因飲食過飽於飯後增加數萬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智力偏低。

4、嬰兒期過度餵養會增加兒童肥胖(5~6歲)的危險性

而今對“兒童期肥胖對成人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的影響”課題的深入研究表明,嬰兒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這種肥胖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


如何區分寶寶哭是不是因為餓了?

有很多人分不清寶寶哭是什麼原因,以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要吃奶,其實寶寶也可能因為尿布溼了、需要愛撫、困了或不舒服而哭。要先搞清楚寶寶究竟為什麼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寶寶的哭泣主要分為三種情況,分別表達三類不同的含義: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號。不同情況寶寶的哭聲是不一樣的,仔細觀察就能讀懂寶寶的哭泣。

01

生理需要是小寶寶最常見的哭泣原因:

我餓了:這時的哭聲很洪亮,而且哭的時候頭來回轉動,小嘴一碰到東西就會有吸吮的動作。

我熱了or冷了:寶寶感覺熱的時候,往往會哭得滿臉通紅,頭上身上都溼乎乎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哭聲會相對低弱些,手腳冰涼、身體蜷縮,甚至臉色蒼白。

我睡得不好:這種哭鬧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夢、睡眠習慣不好或睡眠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時給寶寶安慰,比如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或者輕輕拍一拍寶寶。

02

心理方面的需要:

我要撒嬌:當寶寶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就會發出聲調比較高的哭聲,但一般不會流眼淚我生氣了:如果撒嬌沒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麼事情讓寶寶感到憤怒,此時的哭聲與撒嬌時相比,聲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厲刺耳。

我很難過:寶寶感到難過的時候,哭泣的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低沉的,有點像嗚咽聲。

03

因為生病不舒服的哭泣:

如果小寶寶生病了,因為感覺很不舒適,哭聲會比平時尖銳,往往還哭個不停或者是一陣陣地哭鬧。同時,寶寶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臉色不好,有時還會帶肢體動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撓某個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常見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腸疊套的哭鬧比較典型,是一陣陣的大聲嚎哭,寶寶表現得十分不安、臉色蒼白、出汗。

我發燒了:如果是因為發燒引起的哭鬧,寶寶也會顯得煩躁不安、面紅耳赤,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身上會感覺發燙。

我耳朵不舒服:如果寶寶一邊哭一邊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個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異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氣或者鼻子裡有異物。

嬰兒吃奶量標準

新生兒胃容量與餵奶量相關,而胃容量與寶寶體重也有關。何謂胃容量,通俗來說,就是胃的大小,能夠承受多少食物。一般情況下,一位新生兒奶量以30—60毫升為佳,一日需要哺乳6—8次。當然,隨著消化能力的完善,需逐漸增加奶量。

3個月以後,新生兒胃容量明顯增長,約為100ml,建議每次可以餵食90—120毫升奶,但喂的次數要相應減少。寶寶除了要喝奶,還需要喝水,兩次哺乳的間隔可以喂一次,每天喂水量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到正常哺乳。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五招教你判斷寶寶吃不吃得飽

母乳餵養不可能每次都做到那麼精確,小寶寶又不會說話這該怎麼辦?其實只要你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要寶寶吃得飽不飽是有跡可循的。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看寶寶體重&身高增長速度

0-3個月的寶寶,每月體重增長達到1千克,身高增長達到4釐米左右,就說明寶寶基本吃飽了。如42天寶寶檢查時體重增長小於1.5千克,那就說明可能母乳不夠,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餵養方法不對,需醫生指導。如果體重增長過快,就說明你可能喂多啦。

看寶寶吃奶後的反應

如寶寶吃奶後能安靜睡覺3小時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鬧,這表示他已吃夠了。如寶寶長時間不肯放開媽媽乳頭,或猛吸一陣又把乳頭吐出來哭鬧,且體重增長慢,則表明沒有吃飽。

看寶寶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寶寶每天尿溼(溼透)6塊以上尿布,說明母乳的量6足夠,寶寶吃飽了。

看寶寶的膚色

看寶寶的膚色是否健康、皮膚和肌肉是否有彈性,如果一切正常,那就說明寶寶吃的很飽且很好!

從寶寶下嚥的聲音判斷

寶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嚥下一大口,如此連續約15分鐘就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

七大措施避免寶寶肥胖

其實要及時糾正過度餵養的行為,重點是知道寶寶該吃多少,吃了多少,從而保證寶寶合理的進食量。

"

寶媽在帶寶寶時,寶寶的吃飯問題往往是頭等大事。可是當寶寶還小的時候,尤其是0-6個月的寶寶,往往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些時候總是覺得寶寶沒吃飽,孩子一哭就以為是餓了。還有一些人以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長得快而“自豪”,其實孩子太胖或發育過快,同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麻煩。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過度餵養的危害

也許很多人會奇怪,一直以來都只聽說擔心寶寶吃不飽,原來吃多了也不行?那先為大家說一說過度餵養的危害吧。

1、過度餵養會加重寶寶消化器官的工作

2、過度餵養易腦疲勞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

3、過度餵養還會促進寶寶大腦早衰

研究發現,早衰物質會因飲食過飽於飯後增加數萬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智力偏低。

4、嬰兒期過度餵養會增加兒童肥胖(5~6歲)的危險性

而今對“兒童期肥胖對成人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的影響”課題的深入研究表明,嬰兒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這種肥胖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


如何區分寶寶哭是不是因為餓了?

有很多人分不清寶寶哭是什麼原因,以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要吃奶,其實寶寶也可能因為尿布溼了、需要愛撫、困了或不舒服而哭。要先搞清楚寶寶究竟為什麼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寶寶的哭泣主要分為三種情況,分別表達三類不同的含義: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號。不同情況寶寶的哭聲是不一樣的,仔細觀察就能讀懂寶寶的哭泣。

01

生理需要是小寶寶最常見的哭泣原因:

我餓了:這時的哭聲很洪亮,而且哭的時候頭來回轉動,小嘴一碰到東西就會有吸吮的動作。

我熱了or冷了:寶寶感覺熱的時候,往往會哭得滿臉通紅,頭上身上都溼乎乎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哭聲會相對低弱些,手腳冰涼、身體蜷縮,甚至臉色蒼白。

我睡得不好:這種哭鬧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夢、睡眠習慣不好或睡眠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時給寶寶安慰,比如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或者輕輕拍一拍寶寶。

02

心理方面的需要:

我要撒嬌:當寶寶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就會發出聲調比較高的哭聲,但一般不會流眼淚我生氣了:如果撒嬌沒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麼事情讓寶寶感到憤怒,此時的哭聲與撒嬌時相比,聲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厲刺耳。

我很難過:寶寶感到難過的時候,哭泣的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低沉的,有點像嗚咽聲。

03

因為生病不舒服的哭泣:

如果小寶寶生病了,因為感覺很不舒適,哭聲會比平時尖銳,往往還哭個不停或者是一陣陣地哭鬧。同時,寶寶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臉色不好,有時還會帶肢體動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撓某個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常見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腸疊套的哭鬧比較典型,是一陣陣的大聲嚎哭,寶寶表現得十分不安、臉色蒼白、出汗。

我發燒了:如果是因為發燒引起的哭鬧,寶寶也會顯得煩躁不安、面紅耳赤,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身上會感覺發燙。

我耳朵不舒服:如果寶寶一邊哭一邊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個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異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氣或者鼻子裡有異物。

嬰兒吃奶量標準

新生兒胃容量與餵奶量相關,而胃容量與寶寶體重也有關。何謂胃容量,通俗來說,就是胃的大小,能夠承受多少食物。一般情況下,一位新生兒奶量以30—60毫升為佳,一日需要哺乳6—8次。當然,隨著消化能力的完善,需逐漸增加奶量。

3個月以後,新生兒胃容量明顯增長,約為100ml,建議每次可以餵食90—120毫升奶,但喂的次數要相應減少。寶寶除了要喝奶,還需要喝水,兩次哺乳的間隔可以喂一次,每天喂水量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到正常哺乳。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五招教你判斷寶寶吃不吃得飽

母乳餵養不可能每次都做到那麼精確,小寶寶又不會說話這該怎麼辦?其實只要你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要寶寶吃得飽不飽是有跡可循的。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看寶寶體重&身高增長速度

0-3個月的寶寶,每月體重增長達到1千克,身高增長達到4釐米左右,就說明寶寶基本吃飽了。如42天寶寶檢查時體重增長小於1.5千克,那就說明可能母乳不夠,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餵養方法不對,需醫生指導。如果體重增長過快,就說明你可能喂多啦。

看寶寶吃奶後的反應

如寶寶吃奶後能安靜睡覺3小時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鬧,這表示他已吃夠了。如寶寶長時間不肯放開媽媽乳頭,或猛吸一陣又把乳頭吐出來哭鬧,且體重增長慢,則表明沒有吃飽。

看寶寶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寶寶每天尿溼(溼透)6塊以上尿布,說明母乳的量6足夠,寶寶吃飽了。

看寶寶的膚色

看寶寶的膚色是否健康、皮膚和肌肉是否有彈性,如果一切正常,那就說明寶寶吃的很飽且很好!

從寶寶下嚥的聲音判斷

寶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嚥下一大口,如此連續約15分鐘就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

七大措施避免寶寶肥胖

其實要及時糾正過度餵養的行為,重點是知道寶寶該吃多少,吃了多少,從而保證寶寶合理的進食量。

一哭就喂?不知飽足?這些錯誤會傷害寶寶一生

01按需餵哺轉為按時餵哺

對於新生嬰兒來說,按需餵哺是比較科學的餵養方式。而等到寶寶3~4個月大以後,母乳餵養的寶寶會逐漸自覺地做到按時吃奶,間隔時間一般為3~4小時。人工餵養的媽媽也應掌握嬰兒一天的配方奶的需要量,一般總量在900~1000ml。

媽媽需要使用刻度精準的奶瓶、水杯等餵哺道具,做到餵奶、喂水數量心中有數;也避免了孩子一哭不加分析就毫無節制地餵奶,從而喂出一個肥胖兒來。

02輔食不可過早添加

三四個月的嬰兒還不該添加泥糊狀食物--米粉、蛋黃、粥等食物。這是因為一方面嬰兒消化系統還不能消化這些食物,在缺乏澱粉酶時,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可能在腸道發酵產酸,刺激腸道而造成腹瀉;另一方面就算是孩子消化道能接受這類食物,過多能量的攝入最終會導致肥胖。

6~12個月可以每天保證600~800mL的奶量,繼續母乳餵養,逐漸給寶寶補充一些非乳類食品,首先添加穀類食物(如嬰兒營養米粉)。6月齡時開始添加泥糊狀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黃泥、魚泥等);

7~9月齡時可由泥糊狀食物逐漸過渡到可咀嚼的軟固體食物(如爛面、碎菜、全蛋、肉末);

10~12月齡時,大多數寶寶可逐漸轉為以固體食物為主的膳食。

每天應安排有水果。製作輔食時應儘可能少糖、不放鹽、不加調味品,食用油也要控制少量攝入。

03輔食餵哺定時定量

隨著寶寶長大,他能吃的食物種類不斷增加,一些家長就怕寶寶捱餓,也不時地往小嘴裡面塞些食物。其實,這樣零零星星地吃東西,會使胃腸道超負荷工作,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因此,在幼兒期家長應該對寶寶的飲食進行定時和定量,兩頓正餐之間一般保持4個小時左右,中間可加一頓點心。

最好的方法是,媽媽為寶寶選擇有刻度的安全餵食碗,輕鬆掌握寶寶每次的進食量,並根據寶寶的需要隨時調整,逐步幫助培養寶寶定量和適量的規律用餐習慣。

04自做輔食新鮮安全又營養

從小養成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挑食、偏食,愛吃方便食品和零食,喜歡外出就餐等會造成孩子熱量攝入過多而營養物質攝入不足。

媽媽可以充分利用研磨碗等輔助工具,自己在家為寶寶做輔食。自做輔食能夠保證原材料的新鮮,越是新鮮的食物營養素保持得就越好。

05制定固定的就餐時刻表

點心和正餐對於滿足幼兒生長需求同等重要。制定一個固定的就餐時刻表,包括早餐、早點、午餐、午點、晚餐和晚點,讓孩子知道一天每隔2-3小時就會有食物供應,以確保他們不會捱餓。避免在固定的2餐間發放食物。如果孩子有一餐沒吃,他/她只能等到幾小時後才會得到下一餐。

06營造輕鬆的就餐氛圍

就餐時應避免分散注意力。吃飯時關掉電視,也不允許寶寶邊玩邊吃。有的媽媽用玩具、電視做為孩子吃飯的獎勵,導致寶寶為了有機會玩樂而暴飲暴食。

媽媽還可以根據寶寶年齡利用吸盤碗、易握學食碗的幫助,讓孩子自己進食。父母可以準備一些如水果、蔬菜等,做成適合孩子抓握的片狀、條狀、塊狀,以及其他可愛有趣的形狀,引導孩子一手握碗的手柄,一手自主進食。

07不要將食物作為獎懲的道具

切忌用甜點進行哄騙和引誘,或扣押甜點以示懲罰。不要將食物用作一種慰藉,這可能造成孩子將食物當成安慰物,萬一遭遇不順心的事情就用吃東西來安慰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