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可病毒誘發院內感染致五名新生兒死亡,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院感?

近日來發生的兩起醫院感染事件,讓普通老百姓們認識到了一個隱藏在醫院內的冷血殺手:“院內感染”。這個殺人不眨眼的大惡魔讓病患家屬們心驚膽戰,大家紛紛擔心TA對自己的至親至愛舉起屠刀。有的家屬則淪為了驚弓之鳥,一聽到大夫說孩子出現了感染,第一反應便是:“孩子是不是院內感染的?”面對家屬的責問,新生兒科的大夫也很為難,新生兒如何來分辨院內感染和院外感染呢?

埃可病毒誘發院內感染致五名新生兒死亡,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院感?

剛分娩的新生兒感染有可能來自院外,也有可能是院內發生的

眾所周知,自然界到處都存在著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有的能在一定條件下誘發疾病,有的能夠直接導致疾病。這些微生物分別被稱為條件致病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剛分娩的新生兒,可以在宮內、分娩過程中或出生後接觸細菌、病毒、真菌或原蟲這些致病微生物而出現感染。發生在宮內、分娩過程中的感染佔正常新生兒的0.5%。在這種情況下嚴格的區分出院內感染或者院外感染是比較困難的。為什麼呢?

埃可病毒誘發院內感染致五名新生兒死亡,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院感?

絨毛膜羊膜炎可以導致新生兒出現宮內感染可能

孩子出現宮內感染(院外感染)時,有可能是胎兒吸入了汙染的羊水或者病原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而出現感染。宮內感染的孩子在分娩時通常會有窒息史,復甦後呼吸頻率加快,出現呻吟、憋氣、呼吸暫停,體溫不恆定,反應差。我們可以在出生後一小時內的新生兒胃液塗片中發現和孕母陰道內一致的病原體。或者我們在孩子娩出後八小時內取氣管分泌物進行塗片或者細菌培養,可以發現導致新生兒肺炎的致病菌。這些致病菌有可能是大腸埃希菌、有可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可能是支原體等微生物。而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出現感染時致病的微生物極有可能與宮內吸入羊水感染的微生物是一致的,都是一個凶手做的案,如何分辨究竟是入院前還是入院後起的病呢?

埃可病毒誘發院內感染致五名新生兒死亡,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院感?

發現孩子罹患了新生兒肺炎,積極治療是關鍵,病原的確診需待時日

而當孩子在醫院內住院一段時間後,再出現感染的症狀,這就需要考慮院內感染的可能了。醫院內的感染多發生在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這是因為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不成熟住院期間需要經過皮膚穿刺等各種有創傷的檢查或治療導致院內感染的風險增加。有研究顯示,新生兒在NICU住院時間超過48小時的患兒中有6%~22%的概率發生院內感染。有的新生兒發生院內感染是條件致病菌誘發的,這些細菌在正常情況下並沒有致病力,但是發現孩子的免疫功能下降時,便跑出來落井下石。比如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這個傢伙在平時人畜無害。到了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就變得凶神惡煞。國外統計數據顯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感染佔醫院內感染病原的32%,佔血流感染病原的48%~51%。

埃可病毒誘發院內感染致五名新生兒死亡,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院感?

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均可以通過血流感染人體

有小夥伴就要問了,既然院內感染有如此高的發生率,我們該如何來控制院內感染呢?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院內感染並不是洪水猛獸,只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院內感染是可防可控的預防院內感染髮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手衛生。接觸新生兒前後都需要進行手部的清洗消毒,避免致病原通過手部傳染給孩子。由於新生兒的皮膚屏障功能較弱,抵禦外界致病菌侵襲的能力不足。容易出現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真菌的感染。因此注意保護新生兒皮膚完整、不潰破,儘量少接觸新生兒皮膚,可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的機率。母嬰同室的家長們瞭解這些信息非常重要。家長們儘量減少新生兒與他人接觸的機率對新生兒的健康是有益的。

埃可病毒誘發院內感染致五名新生兒死亡,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院感?

預防院內感染,注意手衛生很重要

院內感染不僅包括接觸傳播還包括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有的家長在母嬰病房內高談闊論,撫摸新生兒。這樣的行為其實對新生兒是有影響的,一些呼吸道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給新生兒誘發孩子出現感染。腸道病毒則可以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播。造成順德醫院新生兒科院感爆發流行的罪魁禍首就是腸道病毒中的埃可病毒。因此,為了避免空氣中存在致病菌,醫療機構會使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有的朋友進入醫院後會聞到一股特殊的味道,這便是醫院含氯消毒液體在發揮作用。通過這些含氯消毒液體,醫療機構對醫療環境的地面、桌面等區域進行消毒,以期達到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機率。

那麼,在入住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新生兒中,出現醫院感染的概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孩子們出現院感的機率與以下因素有關:

  1. 低出生體重。低出生體重是發生院內感染最高危的因素,尤其對於體重低於2500g的新生兒來說,發生院內血流感染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性很高。
  2. 中心靜脈置管。當新生兒需要通過靜脈途徑補充能量,胃腸外補充營養時,發生院內感染的機率會增高。
  3. 靜脈營養。靜脈補充營養時,由於高營養物質微生物同樣喜歡,因此可以導致感染機率增高。在全靜脈營養時,胃腸內的細菌可以發生“逆襲”,導致條件致病菌的感染機率增加。
  4. 機械通氣。機械通氣時,氣管插管、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可以導致呼吸道黏膜損傷,導致感染機率增高,呼吸管道內的消毒不及時同樣也存在感染條件致病菌的風險。
  5. 藥物。長時間的使用廣譜抗生素,未精準的選擇用藥可以導致耐藥菌增加,真菌感染機率增加。
  6. 疾病嚴重程度越重,機體的免疫功能越差,醫院感染的機率就越高。

出現感染暴發流行的順德醫院的那些新生兒就是這些高危因素的綜合體:低出生體重、靜脈營養中心靜脈置管、機械通氣。未及時發現病毒感染。調查小組的專家們在機械通氣的螺紋管中發現了幕後黑手--埃可病毒。就是這個壞傢伙奪走了五位孩子的性命。

埃可病毒誘發院內感染致五名新生兒死亡,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院感?

埃可病毒可以導致神經系統感染,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

由此可見,醫院感染的發生,有時是可以通過醫務人員的嚴格消毒、精準用藥來避免的;而有時我們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無法避免。我們唯有保持對生命敬畏,不忘初心,想法設法地以孩子們的健康為中心,才能有效地控制院感發生,降低院感發生率,為孩子們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在疾病的面前,醫患雙方是盟友,而不是敵人。我們應當攜起手來,共同對付那些致病微生物。醫患之間應該多一份理解關愛,少一分謾罵指責,這樣的未來才會更美好。您說呢?

參考資料:

  1. Stoll BJ ,et al.Late-onset seps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nenates:the experience of the NICHD neonatal research network,Pediatrics,2002,110:285-291
  2. Clark R,et 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 of nosocomial sepsis in the NICU.J Perinatol,2004,24:446-453
  3. Toltzis P.Antibiotic lock technique to reduc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Pediatr Infect Dis,2006,25:449-45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