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加氫站僅地補就高達400萬元 氫燃料電池汽車風口將至?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政府發佈了《關於大力支持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意見》,該文件明確表示,為了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氫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六安市將對加氫站進行財政補助。對於加氫能力達到1000kg/d的35MPa加氫站或加氫能力達到400kg/d的70MPa加氫站,按加氫站設備投入金額的30%補助,最高不超過400萬元。

建一個加氫站,地級城市六安的地方補助就能高達400萬元,如果再加上國家財政對加氫站的補助,那麼加氫站無疑將成為新能源補貼政策的下一個大紅利區。除此之外,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中此前已經明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不受國家補貼的退坡和退出的影響。而且,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地方補貼,也不會受到補貼比例的限制。

建加氫站僅地補就高達400萬元 氫燃料電池汽車風口將至?

如此一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目前享受的補貼優惠政策,幾乎與2013年純電動汽車享受的補貼力度差不多,而建加氫站的補貼還比當年建充電站補貼力度更大。經過這幾年技術的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的成本已經大幅下降。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有企業有能力達到相應的技術指標,並能把成本控制在國補+地補的總額之內,那麼造氫燃料電池汽車或者建加氫站,未來幾年就可能將成為穩賺不賠的生意。但凡產業有了這樣的預期,那麼資本和技術必將大量湧入,就好像當年的光伏、新能源汽車等。

這樣的經濟原理,國家的政策制定者顯然也是很清楚的,但為什麼還要屢屢推出類似刺激政策呢?這主要還是根據國家的戰略需要而推出的。20多年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總設計師萬鋼指出,我國傳統汽車產業的技術水平與國際車企相差太大,希望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實現換道超車的目的,於是後續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推廣政策。

20年後,萬鋼又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經過這些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能源汽車中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核心技術已經逐步成長起來,相關產業鏈也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接下來,新能源汽車還需要進一步向縱深發展,還應該向未來空間更大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拓展,至少應該慢慢培育起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產業化基礎。

目前,動力電池方面,能量密度已經逐步接近技術天花板,電動汽車在低溫環境、長途行駛等方面,還不具備完全替代傳統燃油車的條件。因此,國家想要擺脫石油能源的對外依賴,必須要找到天花板更高的新能源和動力技術。

另外,因為目前電池能量密度遠低於石油,通過移動充電車運輸電能,消耗的電能可能比運輸的電能還要多。遇到戰爭等特殊時段,電能是無法像汽油、柴油一樣,大量往前線運輸的。而氫能則是可以的,所以,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車下一步必須要往氫燃料電池汽車方向發展。

正是基於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需要和技術趨勢的預判,國家把下一步新能源汽車技術突破的重點,劃在了氫燃料電池上。因此,政府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設置了一個企業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標準,通過高額的補貼,吸引資本和技術的加入,最後通過新能源汽車不斷的技術迭代,最終實現汽車產業的換道超車。

春江水暖鴨先知,有了新能源汽車總設計師的方向指引,以及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實,資本市場已經開始了第一輪表演。氫燃料電池汽車相關概念股,在二級市場也已經熱火朝天,2019年年初至昨日收盤,氫燃料電池行業指數漲幅超500%。

除此之外,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也開始進入快車道。根據中汽協最新發布的產銷數據,2019年3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86輛,比上年同期增長42倍。2019年1季度,燃料電池累計銷售273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35.5倍。

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風口,眼看就要轉向氫燃料電池汽車。這又一場大風是否會再次讓豬也飛上天呢?我們認為倒也未必,雖然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誘人,但是相對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再加上對於騙補行為,之前國家已經積累了不少的鬥爭經驗,貿然進入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想要掙快錢的,“賠了夫人又折兵”可能將是大概率事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