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追求動力電池高能量密度更重要的是電池安全

近日,特斯拉Model S在停車場自燃的新聞佔據了各大新聞版塊頭條。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再一次引起人們重視。

自國家2009年開始大力鼓勵扶持電動汽車以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已取得了長足發展。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發布的2019年Q1動力電池統計數據:2019年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2.31GWh,同比增長182.6%。

但是,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問題及電池安全問題依然是桎梏電動汽車發展的兩大關鍵問題。為了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身為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動力電池一直在不斷升級中,高鎳化已經成為動力電池的必然發展趨勢。但隨之凸顯的是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鎳比例越高,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就越差。在遇到高溫、外力衝擊等情況時,高鎳電池會存在安全隱患。

高密度電池與電池安全並不是不能共存的,關鍵是要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平衡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高鎳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本徵安全問題,其機理是正極會釋放氧,我們可以通過界面的修飾來延緩正極釋氧,提高穩定性;再一個就是開發下一代的固態電解質,從根本上解決電解液燃燒的問題。

在立法方面,我國政府正在逐步對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問題填補法規上的空白:

2018年9月,國家工信部就發佈《關於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重點對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產品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

2019年1月,工信部科技司宣佈已組織完成《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3項汽車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制定工作並正式對外公示。其中,《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規定了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單體、電池包或系統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

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安全問題同樣是政府關心的重點問題:

《通知》的第五條強調“強化質量監管,確保車輛安全”,進一步加強安全性和一致性監管,由行業主管部門加快建立產品安全監控和“一致性”抽檢常態機制。對由於產品質量引發重大安全事故,或經有關部門認定存在重大質量缺陷的車型,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並相應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

此外,在鋰電池生產方面,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也已經制定併發布了全球首部《鋰離子電池企業安全生產規範》標準。並且與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UL進行戰略合作,雙方從動力電池的安全、技術、商業化等角度共同推動國內動力電池的標準化進程。

安全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表示,工信部將加快實施新能源汽車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安全監管。

本文由EnergyTrend集邦新能源網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