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太爾:澄清投資者舉報

中證網訊(記者 戴小河)5月22日,斯太爾(000760)收到深交所年報問詢函,就公司併購標的連續三年未完成業績承諾,且累計完成不足兩成等問題進行問詢。此外,公司此前出售子公司股權被舉報、籌劃控制權變亦被問詢。

5月8日晚間,斯太爾發佈的股權轉讓公告,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江蘇斯太爾已與上海惠天然正式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恆信融鋰業51%股權轉讓價格最終定在4.6億元,轉讓協議需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生效並實施。

深交所關注函稱接到投資者投訴舉報稱,斯太爾此時出售碳酸鋰業務涉嫌損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

2015年2月,斯太爾利用1.53億自籌資金,採用兩期增資模式,對恆信融鋰業進行增資並實現控股(佔51%股權),兩年時間,斯太爾此筆投資實現了超兩倍的收益。

然而股民對此表示並不理解,為什麼斯太爾選擇在碳酸鋰項目設備逐步到位並開始安裝調試時賣掉這塊“肥肉”?斯太爾是否已經放棄新能源,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又在何方?

自2015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走高,曾一度達到每噸17.7萬元的高位。業內流傳著一種說法,碳酸鋰價格的瘋漲是在提前透支行業的利潤,從而推動整個行業提前在2017年進入洗牌階段。而在2016年6月,碳酸鋰價格就提前發生過了一次巨幅震盪,行業內爆出碳酸鋰的價格已從每噸17.7萬元噸跌至每噸16.1萬元,跌幅接近9%,到同年8月,碳酸鋰價格累計下跌21%。

青海鹽湖是碳酸鋰擴產的重要區域,也是斯太爾恆信融鋰業項目所在地。青海東臺吉乃爾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健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碳酸鋰價格過去恐慌性上漲,導致碳酸鋰被替代而退出了工業級碳酸鋰市場,使1/3左右的市場萎縮。另外,市場還有2至3個月的庫存,即便鹽湖擴產項目明年投產,未來碳酸鋰也不會大漲並創新高。

另外,2016年底,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發佈了“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從歷史經驗來看,補貼退坡的陣痛之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趨勢或將回歸常態。在歷經高速擴張與資本湧入雙重熱潮之後,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熱情或將逐漸冷卻。從這角度看,斯太爾選擇在“冷清”時悄然進入,“火爆”時高調退出,提前實現“落袋為安”,斯太爾自認為本次交易無疑是明智之舉。

根據證監會窗口指導意見,上市公司再融資一再受限,“現金為王”的時代已悄然而至。從斯太爾轉讓公告中可以看出,彌補發動機國產化項目資金缺口,專注主業發展應是促成本次交易的另一主要原因。記者從專業分析人士處瞭解到:“轉讓孫公司股權,一方面能避免市場過熱風險,獲得投資收益,有益於增加現金流,專心聚焦主業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斯太爾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挖掘新的併購機會,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從斯太爾產品線來看,出售恆信融並不意味著撤出新能源領域。斯太爾自主研發的、國際唯一的兩缸柴電混合動力增程器一經推出,便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此外,斯太爾曾經設立“10億元產業併購基金”,預測其會在大機電、新能源領域挖掘標的,沿著柴電混動增程器等技術路徑進行資源整合。不排除,斯太爾會藉著新能源動力增程領域正迎來扶搖而上的市場東風,在新能源市場扳回一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