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大控鎖定面值退市第五股,董事長賣房增持仍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

"

面值退市,成為今年A股市場退市的一個新途徑。繼中弘股份、雛鷹農牧、華信國際、印紀傳媒之後,*ST大控(600747.SH)鎖定了面紙退市第五股。

9月17日,*ST大控開盤繼續跌停,報0.71元,這是其連續18個交易日面值低於1元,在後面的2個交易日中重回面值無望,面值退市幾成定局。

從過往面值退市股的經驗來看,為了保殼,各家公司均使出渾身解數:雛鷹農牧以肉償債、華信國際引入白衣騎士,近期有*ST華業無償注入資產。在股價重回面值無望之前,*ST大控並非沒有作出努力,9月11日,其董事長林大光甚至決定“賣房增持”。但,熟悉了資本市場“套路”的投資者並不買賬,*ST大控股價依舊跌勢不止。

面值退市第五股

9月11日晚,在*ST大控連續15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報0.83元之際,董事長林大光拋出一份增持計劃。

這份增持計劃被認為“炒作”意味甚濃,一方面,林大光此前並未持有公司股份;另一方面,在股價已連續15個交易日低於面值的時候才提出增持,被投資者認為沒有誠意。

值得注意的是,林大光增持股份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處置房產。公告稱,林大光擁有位於深圳前海多套房產,將通過處置部分房產及抵押貸款方式籌資增持股票。

不過,這封公告之後,公司股價還是沒有起色,9月12日,股價繼續下跌4.82%。

9月17日,*ST大控再度跌停,報0.71元,在接下來的2個交易日中,即便二連板也無重回1元的希望。根據規定,公司股票將於9月20日開始停牌,上交所在停牌起始日後的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前,*ST大控是為滬股通標的,目前公司仍有部分滬股通投資者。

*ST大控公告顯示,由於公司已被調出滬股通標的,滬股通投資者可以選擇出售所持公司股票,但不可以買入公司股票。如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滬股通投資者可以選擇在退市整理期出售所持公司股票;如公司不進入退市整理期,對投資者只剩餘3 個交易日交易,後續進入股轉系統後可能無法轉讓。

9月17日,廣東邦儀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虎律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來看,公司保住上市地位的難度非常大,幾乎不太可能,自去年中弘股份退以來,上市公司的殼越來越不值錢,面值退市成為常態,另外退市整理期內也不得進行資產重組,留給大股東的選擇不多,可能只有拿出真金白銀,去回購股票,但是看起來不太現實。”

頻繁跨界併購

曾經的滬股通標的,如今瀕臨退市,*ST大控經歷了什麼?

*ST大控註冊地在東北遼寧大連,主業是大宗商品貿易、電子零部件加工生產、塑料品及模具,早在1996年就登陸上交所,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但其財報顯示,近年來公司業績持續惡化。

2015年、2016年,*ST大控業績驟降,出現大額虧損,分別為-8207萬元、-9846萬元,被會計師事務所拒絕表示意見,令公司一度處在暫停上市邊緣。直到*ST大控出售其所持有的青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500萬股權,獲得7000多萬元投資收益,才使得公司保殼成功。

2017年,*ST大控就曾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並於同年收到中國證監會大連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2018年度,*ST大控再度陷入退市邊緣,這一年公司淨利潤虧損額竟然達到15.7億元。公司對虧損原因解釋為對外擔保訴訟事項、證券虛假陳述訴訟事項、自身債務訴訟事項。

2019年5月,因涉嫌信披違規,*ST大控再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覆盤這幾年*ST大控的發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主業不振,頻繁進行跨界併購。就在9月5日,*ST大控還在籌劃併購事項。根據公告,*ST大控擬以1.07億元現金收購深圳市租電智能51%股權,旋即就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被指“可能嚴重影響投資者利益”。

上交所注意到,前期,公司多次跨行業收購資產,短期內即終止相關收購。近期,公司公告擬收購梓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目前尚未披露相關進展情況。請公司結合目前主業情況,說明再次收購資產的真實目的和商業合理性,是否為臨時交易安排,並提示存在的相關風險。

至今,公司未對問詢函作出回覆。9月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ST大控證券部,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而在經歷頻繁的跨界資本運作之後,*ST大控已積重難返,有消息顯示,實際控人代威已經跑路,公司經營每況愈下。今年半年報顯示,貨幣資金僅餘8549萬,而債務總計則高達19億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