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個人投資者為什麼能夠勝出?'

""優秀的個人投資者為什麼能夠勝出?

彼得·林奇在他的投資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裡曾提出過這樣的鮮明觀點:業餘投資者能夠戰勝機構投資者,並且分析了其中的種種原因。這也是一本曾令我大開腦洞的書。

最近,我重新翻看了私募排排網,對國內著名的一些私募大佬的長期業績進行了察看,應該說確實有一些私募機構長期業績很好,比如,有的十年複合收益率達到15%以上(有的五年複合收益率更高),有的十五年年複合收益率達到23%以上,但也確實有很多私募產品做得長期業績不敢讓人恭維,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由此更加強化了我這樣一個認識:優秀的個人投資者完全能夠在市場上完勝機構投資者。

作者:閒來一坐s話投資

來源:雪球

優秀的個人投資者為什麼能夠勝出呢?

1、短期排名的制度性安排。這一變態的激勵機制,容易讓機構投資者操作變形,甚至會無法靜下心來去真正實踐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們的思想。資金性質,在市場處於極度低迷時期,有的可能為了應對贖回,不得不進行所謂的回撤(有的設有清倉線),然而控制了回撤的最大可能便是也控制了未來的上漲。這一點,在2018年和2019年的市場行情中便得到了佐證。

2、倉位管理的不同。個人投資者完全可以做到在適度分散下的集中,甚至完全可以集中到一隻如貴州茅臺這樣的優秀品種,進而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這裡僅是譬喻,不構成投資建議)。比如,我在微博上關注了一些朋友,便是如此做的。

當然,在投資的初始階段,並不建議如此去做(比如可以選擇8-10只,然後再擇優集中),但是隨著投資閱歷的增加,知識上做加法,標的上做減法,適度集中、進行聚焦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我觀察過很多投資人也是如此做的,正所謂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而這一點,恐怕是機構投資者們無法做到的,比如適度的分散,適度的倉位管理等。如此一來,個人投資者便如同自己開著一個私家車,而機構投資者便如同乘坐著大巴,所以,優秀的個人投資者最終完勝機構投資者,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3、“2與20%”的提成,也可以視為“磨擦成本”。長期講也是影響複利的,時間越長影響越大。這一點,估計你懂的(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我說的以上觀點,是有自己長期的樣本觀察的。據我觀察,優秀的個人投資者,過去十年,在我大A股取得年複合收益率20%以上,甚至更高,也完全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然這樣說,並不是說你是一個人投資者就必然如此,前提是你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化,進而變得優秀。

當然,個人投資者投資的目標未必是戰勝誰,更不要盲目去攀比,但是既然自己單幹,必然是建立在“三個跑贏基礎”之上的,即長期跑贏基準指數、長期跑贏無風險利率、長期跑贏通脹。否則,便沒有了“單幹”的意義。

看來,投資要麼就是自己幹,但前提是自己成為優秀(儘管這並不容易);要麼,就是找到優秀的資產管理人。其間有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呢?我認為,沒有中間路可走。比如,投資於指數基金,這是不是中間道路呢?其實,也這是屬於將自己的資金交由基金管理人來打理了,而且長期投資於指數基金,有牛市助漲、熊市助跌的特點,那種長期堅持的耐力也非常人所具備的。

風險提示:雪球裡任何用戶或者嘉賓的發言,都有其特定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決策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

好久不見~雪球App上新啦!大神私房炒股選基攻略、財經熱點第一手解讀,只在雪球App!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