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我們如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錯覺

心理學 跳槽那些事兒 哲學 乃白 2019-06-02

讀史可以明智,讀詩可以怡情,讀哲學使人睿智,讀書讓人成長。關注評論,留下您喜歡的書,小編將一一為您呈現。

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錯覺

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對什麼會影響自己以及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與感覺的直覺經常是完全錯誤的。但是我們也不要誇大這種情形。當行為的原因更明晰,而正確的解釋有符合我們的直覺時,這種自我直覺是準確的。賴特和裡普發現加利福尼亞的高中生可以分辨一個大學的特點(比如規模大小、學費和離家的距離)能在多大程度會影響他們對其的反應。但是當行為的原因對一個觀察者來說不是顯而易見的時候,那麼他們對行為者來說也不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對發生在自己心裡大部分事都沒有察覺。有關知覺和記憶的研究顯示,我們對自己思維的結果比對思維的過程知道的要多。凝視我們心靈的海洋,我們在它的意識層面底下卻什麼也看不見。無論如何,當我們在一個問題無意識的“孵化”後自發獲得一種創造性靈感時,我們的確經歷了心理的無意識工作。舉例來說,具有創造性的科學家和藝術家,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報告其產生靈感的思維過程。

《社會心理學》我們如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錯覺

威爾遜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控制我們社會行為的心理過程與解釋我們行為的心理過程截然不同。理性的解釋可能會因此而忽略實際上指引我們行為的內在態度。在九個實驗中,威爾遜及其同事發現對事和人表現出的態度常常能較好的預測以後的行為。如果他們事先讓被試分析自己的感覺,那麼他們的態度報告將變得無效。例如,情侶伴隨自己關係的快樂感覺可以很好地預測在幾個月後他們是否會繼續約會。但是,如果被試在評價自己快樂的程度之前就已經列出其關係好或壞的所有原因,那麼當完成這一切之後,他們的態度報告在預測未來關係時變得無效!很顯然,仔細研究自己關係的過程會使個體更多的注意容易描述的因素,而事實上這些因素並沒有關係中的其他方面重要。我們常常是“自己的陌生人”。

《社會心理學》我們如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錯覺

在稍後的研究中,威爾遜及其同事讓被試從兩個藝術海報中選擇一個帶回家。那些被要求在做出選擇並說明選擇理由的被試都指出海報的幽默感是促使他們做出選擇的原因(他們可以更容易的描述其積極的特點)。但是幾周以後,他們對自己選擇的滿意度比那些僅僅靠感覺或一般性地選擇海報的人的滿意度低。

雙重態度系統

我們關於人或事的自動的內隱態度通常與受意識控制的外顯態度不同。例如,從兒童時期開始,我們可能會對那些我們現在所說的尊敬和欣賞的人保持一種習慣的、自動的恐懼或嫌惡。威爾遜指出,儘管可能外顯態度改變起來相對容易一些,“內隱態度就像老習慣一樣,改變起來非常緩慢。”然而通過重複練習——形成新的態度——新的習慣態度就能夠代替舊的態度。

《社會心理學》我們如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錯覺

米勒和特瑟認為威爾遜誇大了我們對自我認識的無知性。他們的研究指出,吸引人們對原因的注意會減少態度報告對由感覺引發的行為的預測的準確性。如果威爾遜提問時不讓人們分析其戀愛關係,而是提問其有關感覺的問題(“你和伴侶在一起和分開時會有怎樣的感覺?”),那態度報告可能更有洞察力。其他行為領域——比如,根據花費、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等方面的考慮選擇讀哪一所學校,等等——似乎是更受認知驅動的。對於這些問題,分析原因可能比分析感覺更有用。儘管感覺有一定理由,但有時候頭腦的理性是決定性的。

這些對我們研究自我認識的侷限性具有兩種應用價值:第一是對心理學調查,自我報告常常是靠不住的,自我理解中的錯誤限制了主觀個人報告的科學性。

第二是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報告和解釋其經驗的真實性無法保證這些報告的有效性。個人的證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量,但是這有可能是錯誤的。牢記這種潛在的錯誤可以幫助我們較少的產生受人脅迫和上當受騙之感。

參考文獻

[1]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39-4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