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

01

最近,一直在追熱播綜藝《女兒們的戀愛2》,印象最深的是鄭爽。

在採訪中,鄭爽認為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糟點。

熟知鄭爽的人都清楚,和張恆戀愛後,她整個人都變得開朗、熱情。

前段時間,她也順利開了生日演唱會,又唱又跳。

但勁歌熱舞后的一段自錄微視頻裡,再次暴露了鄭爽曾經因自卑陷入不自信,幾度否認過自己的能力。

她一直想要變得優秀,努力做好粉絲心中女藝人的形象,但又容易突然變得不自信,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自責中。

賽客自卑症專家認為: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鄭爽深處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認同感很低,很少看到自己的進步。

鄭爽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也代表著億萬年輕人在努力奮鬥中,一次一次懷疑自己。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間萬物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有不足之處,是一個人最正常的生活狀態。

可是偏偏有不少人,就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好。

周而復始,自我認同越來越低,越走越遠。

"

01

最近,一直在追熱播綜藝《女兒們的戀愛2》,印象最深的是鄭爽。

在採訪中,鄭爽認為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糟點。

熟知鄭爽的人都清楚,和張恆戀愛後,她整個人都變得開朗、熱情。

前段時間,她也順利開了生日演唱會,又唱又跳。

但勁歌熱舞后的一段自錄微視頻裡,再次暴露了鄭爽曾經因自卑陷入不自信,幾度否認過自己的能力。

她一直想要變得優秀,努力做好粉絲心中女藝人的形象,但又容易突然變得不自信,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自責中。

賽客自卑症專家認為: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鄭爽深處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認同感很低,很少看到自己的進步。

鄭爽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也代表著億萬年輕人在努力奮鬥中,一次一次懷疑自己。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間萬物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有不足之處,是一個人最正常的生活狀態。

可是偏偏有不少人,就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好。

周而復始,自我認同越來越低,越走越遠。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02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

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簡單而言,就是你對自我的認可程度,決定了你的自信程度。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缺乏自我認同感。反之,越是自信的人,自我認同感越高。

因此,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通常不夠自信。

人在努力的時候,時代從未停止變換,總覺得是自己太差勁,不夠努力,而忘了還有時代變換的客觀規律。

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實際上,評價並沒有標準性。

自我認同感低,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原生家庭的烙印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人生髮展八階段,第四階段是6-12歲的學齡期,這個階段,主要的發展問題就是: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多次否認,孩子的自卑感就會萌芽,隨著長大,碰到受挫的事情越來越多,自卑感越來越強。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會成為自我認同低的一個參照客體。

佟麗婭是一個極度自卑的女孩,剛出道時鏡頭都不敢直視,還自嘲自己是黃臉婆。

在《非常靜距離》裡,她說陳思誠太優秀了,自己配不上他。

其實,佟麗婭的自我認同感很低,是源於原生家庭。

陳思誠佟麗婭結婚那會上了《快樂大本營》,她的父親也在現場,說了一番令人驚訝的話:“希望到了老陳家以後,多幹點活,給老陳做飯,好好伺候他們。”

可想而知,佟麗婭是在男尊女卑的教育里長大,由此,她處處覺得自己都不夠好。

本能條件反應,“我的家庭不夠完美,我也沒資格夠完美。”就會沉浸在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裡,銜接式地安裝在自己的身上。

"

01

最近,一直在追熱播綜藝《女兒們的戀愛2》,印象最深的是鄭爽。

在採訪中,鄭爽認為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糟點。

熟知鄭爽的人都清楚,和張恆戀愛後,她整個人都變得開朗、熱情。

前段時間,她也順利開了生日演唱會,又唱又跳。

但勁歌熱舞后的一段自錄微視頻裡,再次暴露了鄭爽曾經因自卑陷入不自信,幾度否認過自己的能力。

她一直想要變得優秀,努力做好粉絲心中女藝人的形象,但又容易突然變得不自信,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自責中。

賽客自卑症專家認為: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鄭爽深處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認同感很低,很少看到自己的進步。

鄭爽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也代表著億萬年輕人在努力奮鬥中,一次一次懷疑自己。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間萬物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有不足之處,是一個人最正常的生活狀態。

可是偏偏有不少人,就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好。

周而復始,自我認同越來越低,越走越遠。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02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

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簡單而言,就是你對自我的認可程度,決定了你的自信程度。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缺乏自我認同感。反之,越是自信的人,自我認同感越高。

因此,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通常不夠自信。

人在努力的時候,時代從未停止變換,總覺得是自己太差勁,不夠努力,而忘了還有時代變換的客觀規律。

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實際上,評價並沒有標準性。

自我認同感低,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原生家庭的烙印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人生髮展八階段,第四階段是6-12歲的學齡期,這個階段,主要的發展問題就是: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多次否認,孩子的自卑感就會萌芽,隨著長大,碰到受挫的事情越來越多,自卑感越來越強。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會成為自我認同低的一個參照客體。

佟麗婭是一個極度自卑的女孩,剛出道時鏡頭都不敢直視,還自嘲自己是黃臉婆。

在《非常靜距離》裡,她說陳思誠太優秀了,自己配不上他。

其實,佟麗婭的自我認同感很低,是源於原生家庭。

陳思誠佟麗婭結婚那會上了《快樂大本營》,她的父親也在現場,說了一番令人驚訝的話:“希望到了老陳家以後,多幹點活,給老陳做飯,好好伺候他們。”

可想而知,佟麗婭是在男尊女卑的教育里長大,由此,她處處覺得自己都不夠好。

本能條件反應,“我的家庭不夠完美,我也沒資格夠完美。”就會沉浸在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裡,銜接式地安裝在自己的身上。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其次,否定式的慣性思維

其實,人最大的敵人是否定式的慣性思維

“我不能”、“我不知道”、“我不會”、“我沒法”。

自己對自己進行否定,造成大腦停止運動,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穩定的慣性思維。

朋友梅梅,剛到公司實習,抱著一個學習的態度到公司。

工作一段時間,上級領導給她一個寫會議新聞稿的任務,她立刻開始慌里慌張的,心裡一百個默唸“我怎麼可以完成呢?”

即使她接下了任務,可嘴裡心裡都一直叨叨:“我不可以做得好的。”

人可能會覺得,自己還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沒有能力去完成一個未知的任務,和優秀的人比,自個兒差得太遠了。

害怕嘗試,害怕被鑽空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搶在別人的前頭先自我否定,減少他人否定帶來的傷害。

自我否定會讓人覺得舒適,這種舒適就是慣性思維裡的穩定性釀成的。

3、過於追求完美,只在意負面評價

美國學者羅伯特·斯蘭麗(提出了完美主義者“高標準”與“缺陷感”兩大特點,來描述他們的這種極致的渴望與恐懼。

完美主義的人,極度追求完美,又極度恐懼任何的不認同。

有個朋友小金,別人說她穿衣服老土,她能煩惱三天左右。

原來她這身衣服挑了很久,結果還是被別人否認了。

有一次,一個同學說她比以前有肉了。

結果她難受好幾天,天天照鏡子左看右看自己的小臉蛋。

我就發現她有一個特點:追求完美,又很在乎別人的負面評價。

追求完美的人,苛刻要求自己,特別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一旦被否認,就會自我懷疑。

其實,這也是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都是追求完美惹的禍,容不得半點差錯。

"

01

最近,一直在追熱播綜藝《女兒們的戀愛2》,印象最深的是鄭爽。

在採訪中,鄭爽認為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糟點。

熟知鄭爽的人都清楚,和張恆戀愛後,她整個人都變得開朗、熱情。

前段時間,她也順利開了生日演唱會,又唱又跳。

但勁歌熱舞后的一段自錄微視頻裡,再次暴露了鄭爽曾經因自卑陷入不自信,幾度否認過自己的能力。

她一直想要變得優秀,努力做好粉絲心中女藝人的形象,但又容易突然變得不自信,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自責中。

賽客自卑症專家認為: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鄭爽深處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認同感很低,很少看到自己的進步。

鄭爽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也代表著億萬年輕人在努力奮鬥中,一次一次懷疑自己。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間萬物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有不足之處,是一個人最正常的生活狀態。

可是偏偏有不少人,就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好。

周而復始,自我認同越來越低,越走越遠。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02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

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簡單而言,就是你對自我的認可程度,決定了你的自信程度。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缺乏自我認同感。反之,越是自信的人,自我認同感越高。

因此,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通常不夠自信。

人在努力的時候,時代從未停止變換,總覺得是自己太差勁,不夠努力,而忘了還有時代變換的客觀規律。

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實際上,評價並沒有標準性。

自我認同感低,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原生家庭的烙印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人生髮展八階段,第四階段是6-12歲的學齡期,這個階段,主要的發展問題就是: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多次否認,孩子的自卑感就會萌芽,隨著長大,碰到受挫的事情越來越多,自卑感越來越強。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會成為自我認同低的一個參照客體。

佟麗婭是一個極度自卑的女孩,剛出道時鏡頭都不敢直視,還自嘲自己是黃臉婆。

在《非常靜距離》裡,她說陳思誠太優秀了,自己配不上他。

其實,佟麗婭的自我認同感很低,是源於原生家庭。

陳思誠佟麗婭結婚那會上了《快樂大本營》,她的父親也在現場,說了一番令人驚訝的話:“希望到了老陳家以後,多幹點活,給老陳做飯,好好伺候他們。”

可想而知,佟麗婭是在男尊女卑的教育里長大,由此,她處處覺得自己都不夠好。

本能條件反應,“我的家庭不夠完美,我也沒資格夠完美。”就會沉浸在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裡,銜接式地安裝在自己的身上。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其次,否定式的慣性思維

其實,人最大的敵人是否定式的慣性思維

“我不能”、“我不知道”、“我不會”、“我沒法”。

自己對自己進行否定,造成大腦停止運動,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穩定的慣性思維。

朋友梅梅,剛到公司實習,抱著一個學習的態度到公司。

工作一段時間,上級領導給她一個寫會議新聞稿的任務,她立刻開始慌里慌張的,心裡一百個默唸“我怎麼可以完成呢?”

即使她接下了任務,可嘴裡心裡都一直叨叨:“我不可以做得好的。”

人可能會覺得,自己還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沒有能力去完成一個未知的任務,和優秀的人比,自個兒差得太遠了。

害怕嘗試,害怕被鑽空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搶在別人的前頭先自我否定,減少他人否定帶來的傷害。

自我否定會讓人覺得舒適,這種舒適就是慣性思維裡的穩定性釀成的。

3、過於追求完美,只在意負面評價

美國學者羅伯特·斯蘭麗(提出了完美主義者“高標準”與“缺陷感”兩大特點,來描述他們的這種極致的渴望與恐懼。

完美主義的人,極度追求完美,又極度恐懼任何的不認同。

有個朋友小金,別人說她穿衣服老土,她能煩惱三天左右。

原來她這身衣服挑了很久,結果還是被別人否認了。

有一次,一個同學說她比以前有肉了。

結果她難受好幾天,天天照鏡子左看右看自己的小臉蛋。

我就發現她有一個特點:追求完美,又很在乎別人的負面評價。

追求完美的人,苛刻要求自己,特別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一旦被否認,就會自我懷疑。

其實,這也是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都是追求完美惹的禍,容不得半點差錯。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03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增強自信?

阿德勒在心理學鉅著《自卑與超越》裡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其實,自卑是人生百態的自然現象,我們要學會認可這種現象的存在。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改造自己,變得更自信。

1、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人的自信,都是被誇出來的。

日本一檔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連續50天被誇獎的女孩子#。

節目裡一個女孩子戴著口罩,低著頭,很不自信,選擇一位英俊的男老師輔導。

剛開始,男老師建議內向女孩摘下口罩,但她連環拒絕,並用擦眼鏡的方式拒絕溝通。

第二天,男老師誇獎女孩的T恤很可愛。

接下來幾天,“你的笑容很可愛”、“你摘下口罩更可愛”、“很漂亮的白裙子”。

連續50天被誇的女孩,從拒絕摘口罩到願意摘口罩並學會打扮自己。

整個人變得漂亮又自信。

同理,我們也要學會誇獎自己,每天對著鏡子,微笑地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

得到自己的認可,才有機會獲得他人的認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曾做過一個誇獎激勵的實驗,實驗結果是:

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只發揮了工作能力的20%-30%,通過激勵,誇獎,調動積極性,其能力可發揮到80%-90%。

這個結果說明誇獎的積極作用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改變。

那麼,這個誇獎,先從自己開始。

"

01

最近,一直在追熱播綜藝《女兒們的戀愛2》,印象最深的是鄭爽。

在採訪中,鄭爽認為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糟點。

熟知鄭爽的人都清楚,和張恆戀愛後,她整個人都變得開朗、熱情。

前段時間,她也順利開了生日演唱會,又唱又跳。

但勁歌熱舞后的一段自錄微視頻裡,再次暴露了鄭爽曾經因自卑陷入不自信,幾度否認過自己的能力。

她一直想要變得優秀,努力做好粉絲心中女藝人的形象,但又容易突然變得不自信,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自責中。

賽客自卑症專家認為: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鄭爽深處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認同感很低,很少看到自己的進步。

鄭爽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也代表著億萬年輕人在努力奮鬥中,一次一次懷疑自己。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間萬物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有不足之處,是一個人最正常的生活狀態。

可是偏偏有不少人,就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好。

周而復始,自我認同越來越低,越走越遠。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02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

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簡單而言,就是你對自我的認可程度,決定了你的自信程度。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缺乏自我認同感。反之,越是自信的人,自我認同感越高。

因此,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通常不夠自信。

人在努力的時候,時代從未停止變換,總覺得是自己太差勁,不夠努力,而忘了還有時代變換的客觀規律。

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實際上,評價並沒有標準性。

自我認同感低,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原生家庭的烙印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人生髮展八階段,第四階段是6-12歲的學齡期,這個階段,主要的發展問題就是: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多次否認,孩子的自卑感就會萌芽,隨著長大,碰到受挫的事情越來越多,自卑感越來越強。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會成為自我認同低的一個參照客體。

佟麗婭是一個極度自卑的女孩,剛出道時鏡頭都不敢直視,還自嘲自己是黃臉婆。

在《非常靜距離》裡,她說陳思誠太優秀了,自己配不上他。

其實,佟麗婭的自我認同感很低,是源於原生家庭。

陳思誠佟麗婭結婚那會上了《快樂大本營》,她的父親也在現場,說了一番令人驚訝的話:“希望到了老陳家以後,多幹點活,給老陳做飯,好好伺候他們。”

可想而知,佟麗婭是在男尊女卑的教育里長大,由此,她處處覺得自己都不夠好。

本能條件反應,“我的家庭不夠完美,我也沒資格夠完美。”就會沉浸在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裡,銜接式地安裝在自己的身上。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其次,否定式的慣性思維

其實,人最大的敵人是否定式的慣性思維

“我不能”、“我不知道”、“我不會”、“我沒法”。

自己對自己進行否定,造成大腦停止運動,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穩定的慣性思維。

朋友梅梅,剛到公司實習,抱著一個學習的態度到公司。

工作一段時間,上級領導給她一個寫會議新聞稿的任務,她立刻開始慌里慌張的,心裡一百個默唸“我怎麼可以完成呢?”

即使她接下了任務,可嘴裡心裡都一直叨叨:“我不可以做得好的。”

人可能會覺得,自己還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沒有能力去完成一個未知的任務,和優秀的人比,自個兒差得太遠了。

害怕嘗試,害怕被鑽空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搶在別人的前頭先自我否定,減少他人否定帶來的傷害。

自我否定會讓人覺得舒適,這種舒適就是慣性思維裡的穩定性釀成的。

3、過於追求完美,只在意負面評價

美國學者羅伯特·斯蘭麗(提出了完美主義者“高標準”與“缺陷感”兩大特點,來描述他們的這種極致的渴望與恐懼。

完美主義的人,極度追求完美,又極度恐懼任何的不認同。

有個朋友小金,別人說她穿衣服老土,她能煩惱三天左右。

原來她這身衣服挑了很久,結果還是被別人否認了。

有一次,一個同學說她比以前有肉了。

結果她難受好幾天,天天照鏡子左看右看自己的小臉蛋。

我就發現她有一個特點:追求完美,又很在乎別人的負面評價。

追求完美的人,苛刻要求自己,特別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一旦被否認,就會自我懷疑。

其實,這也是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都是追求完美惹的禍,容不得半點差錯。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03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增強自信?

阿德勒在心理學鉅著《自卑與超越》裡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其實,自卑是人生百態的自然現象,我們要學會認可這種現象的存在。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改造自己,變得更自信。

1、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人的自信,都是被誇出來的。

日本一檔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連續50天被誇獎的女孩子#。

節目裡一個女孩子戴著口罩,低著頭,很不自信,選擇一位英俊的男老師輔導。

剛開始,男老師建議內向女孩摘下口罩,但她連環拒絕,並用擦眼鏡的方式拒絕溝通。

第二天,男老師誇獎女孩的T恤很可愛。

接下來幾天,“你的笑容很可愛”、“你摘下口罩更可愛”、“很漂亮的白裙子”。

連續50天被誇的女孩,從拒絕摘口罩到願意摘口罩並學會打扮自己。

整個人變得漂亮又自信。

同理,我們也要學會誇獎自己,每天對著鏡子,微笑地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

得到自己的認可,才有機會獲得他人的認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曾做過一個誇獎激勵的實驗,實驗結果是:

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只發揮了工作能力的20%-30%,通過激勵,誇獎,調動積極性,其能力可發揮到80%-90%。

這個結果說明誇獎的積極作用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改變。

那麼,這個誇獎,先從自己開始。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2、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勇敢說“不”

一個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認同感是非常低的,他們會壓抑自己的喜怒哀樂,努力去討好別人,哪怕自己不喜歡,他們也不會去說“不”。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

蔣方舟在《奇葩大會》給了我們兩點標準:

1、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去想別人的反應,以及做這件事想著迎合他人的期待;

2、在和人交往之中,經常沒有原則和底線,可能自己已經非常不愉快了,可是不會表現出來。

“討好型人格”者對自己極度不自信,不敢把“不”掛在嘴邊,活得小心翼翼的。

此刻,請停止一切討好行為,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善用語言上的技巧,“我知道……但是……”、“嗯……可能……”、“我……可能沒時間”。

從委婉的拒絕,隱含你的拒絕,慢慢地建立起自信,再直言說“不”。

沒有誰是全能的,要學會允許自己拒絕。

"

01

最近,一直在追熱播綜藝《女兒們的戀愛2》,印象最深的是鄭爽。

在採訪中,鄭爽認為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糟點。

熟知鄭爽的人都清楚,和張恆戀愛後,她整個人都變得開朗、熱情。

前段時間,她也順利開了生日演唱會,又唱又跳。

但勁歌熱舞后的一段自錄微視頻裡,再次暴露了鄭爽曾經因自卑陷入不自信,幾度否認過自己的能力。

她一直想要變得優秀,努力做好粉絲心中女藝人的形象,但又容易突然變得不自信,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自責中。

賽客自卑症專家認為: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鄭爽深處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認同感很低,很少看到自己的進步。

鄭爽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也代表著億萬年輕人在努力奮鬥中,一次一次懷疑自己。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間萬物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有不足之處,是一個人最正常的生活狀態。

可是偏偏有不少人,就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好。

周而復始,自我認同越來越低,越走越遠。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02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

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簡單而言,就是你對自我的認可程度,決定了你的自信程度。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缺乏自我認同感。反之,越是自信的人,自我認同感越高。

因此,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通常不夠自信。

人在努力的時候,時代從未停止變換,總覺得是自己太差勁,不夠努力,而忘了還有時代變換的客觀規律。

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實際上,評價並沒有標準性。

自我認同感低,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原生家庭的烙印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人生髮展八階段,第四階段是6-12歲的學齡期,這個階段,主要的發展問題就是: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多次否認,孩子的自卑感就會萌芽,隨著長大,碰到受挫的事情越來越多,自卑感越來越強。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會成為自我認同低的一個參照客體。

佟麗婭是一個極度自卑的女孩,剛出道時鏡頭都不敢直視,還自嘲自己是黃臉婆。

在《非常靜距離》裡,她說陳思誠太優秀了,自己配不上他。

其實,佟麗婭的自我認同感很低,是源於原生家庭。

陳思誠佟麗婭結婚那會上了《快樂大本營》,她的父親也在現場,說了一番令人驚訝的話:“希望到了老陳家以後,多幹點活,給老陳做飯,好好伺候他們。”

可想而知,佟麗婭是在男尊女卑的教育里長大,由此,她處處覺得自己都不夠好。

本能條件反應,“我的家庭不夠完美,我也沒資格夠完美。”就會沉浸在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裡,銜接式地安裝在自己的身上。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其次,否定式的慣性思維

其實,人最大的敵人是否定式的慣性思維

“我不能”、“我不知道”、“我不會”、“我沒法”。

自己對自己進行否定,造成大腦停止運動,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穩定的慣性思維。

朋友梅梅,剛到公司實習,抱著一個學習的態度到公司。

工作一段時間,上級領導給她一個寫會議新聞稿的任務,她立刻開始慌里慌張的,心裡一百個默唸“我怎麼可以完成呢?”

即使她接下了任務,可嘴裡心裡都一直叨叨:“我不可以做得好的。”

人可能會覺得,自己還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沒有能力去完成一個未知的任務,和優秀的人比,自個兒差得太遠了。

害怕嘗試,害怕被鑽空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搶在別人的前頭先自我否定,減少他人否定帶來的傷害。

自我否定會讓人覺得舒適,這種舒適就是慣性思維裡的穩定性釀成的。

3、過於追求完美,只在意負面評價

美國學者羅伯特·斯蘭麗(提出了完美主義者“高標準”與“缺陷感”兩大特點,來描述他們的這種極致的渴望與恐懼。

完美主義的人,極度追求完美,又極度恐懼任何的不認同。

有個朋友小金,別人說她穿衣服老土,她能煩惱三天左右。

原來她這身衣服挑了很久,結果還是被別人否認了。

有一次,一個同學說她比以前有肉了。

結果她難受好幾天,天天照鏡子左看右看自己的小臉蛋。

我就發現她有一個特點:追求完美,又很在乎別人的負面評價。

追求完美的人,苛刻要求自己,特別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一旦被否認,就會自我懷疑。

其實,這也是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都是追求完美惹的禍,容不得半點差錯。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03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增強自信?

阿德勒在心理學鉅著《自卑與超越》裡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其實,自卑是人生百態的自然現象,我們要學會認可這種現象的存在。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改造自己,變得更自信。

1、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人的自信,都是被誇出來的。

日本一檔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連續50天被誇獎的女孩子#。

節目裡一個女孩子戴著口罩,低著頭,很不自信,選擇一位英俊的男老師輔導。

剛開始,男老師建議內向女孩摘下口罩,但她連環拒絕,並用擦眼鏡的方式拒絕溝通。

第二天,男老師誇獎女孩的T恤很可愛。

接下來幾天,“你的笑容很可愛”、“你摘下口罩更可愛”、“很漂亮的白裙子”。

連續50天被誇的女孩,從拒絕摘口罩到願意摘口罩並學會打扮自己。

整個人變得漂亮又自信。

同理,我們也要學會誇獎自己,每天對著鏡子,微笑地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

得到自己的認可,才有機會獲得他人的認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曾做過一個誇獎激勵的實驗,實驗結果是:

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只發揮了工作能力的20%-30%,通過激勵,誇獎,調動積極性,其能力可發揮到80%-90%。

這個結果說明誇獎的積極作用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改變。

那麼,這個誇獎,先從自己開始。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2、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勇敢說“不”

一個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認同感是非常低的,他們會壓抑自己的喜怒哀樂,努力去討好別人,哪怕自己不喜歡,他們也不會去說“不”。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

蔣方舟在《奇葩大會》給了我們兩點標準:

1、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去想別人的反應,以及做這件事想著迎合他人的期待;

2、在和人交往之中,經常沒有原則和底線,可能自己已經非常不愉快了,可是不會表現出來。

“討好型人格”者對自己極度不自信,不敢把“不”掛在嘴邊,活得小心翼翼的。

此刻,請停止一切討好行為,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善用語言上的技巧,“我知道……但是……”、“嗯……可能……”、“我……可能沒時間”。

從委婉的拒絕,隱含你的拒絕,慢慢地建立起自信,再直言說“不”。

沒有誰是全能的,要學會允許自己拒絕。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3、專注提升自己,每天花半個小時以上看書

一個人最好的氣質,是通過看書閱讀實現的。

《紅樓夢》裡說:“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董卿是在父親的嚴厲下長大的,她無法理解,一個知識分子可以對自己的獨生女兒這樣苛刻。“不讓她照鏡子”、“不讓買新衣服”、“暑假一定要出去打工”……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大,董卿會時常感到自卑,她說:“我要做的比別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覺得踏實”。

但她一直保持雷打不動的睡前一小時閱讀,是閱讀給了她另一份自信。

看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生命的美容。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認為自己不會交流,不夠好看,沒有氣質。

看書閱讀是一個最低調又最安靜的方法,是自我認同感低的人最易完成的一件事。

不需要交際圈,不需要交流,只需要與書做朋友,把書的精華轉化給自己的信息量。

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說,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其實,沒有100%完美的社會,也沒有100%完美的家庭,更沒有100%完美的個體。

“我不夠好”是認知侷限在點上,你需要把認知拓寬到面。

《人性的弱點》作者卡耐基曾說過,自由和快樂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並確信自己能得到。

從今天起,要明確自己以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為自己真正活一回,一點都不過分,你是你自己的,從來都不是別人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