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小詩蘊含的兒童教育哲學

心理健康 中國教育報 2019-05-26

學校教育要站在兒童立場,關愛兒童,保護童真,激發童趣,促進兒童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讓兒童享受快樂幸福的童年。

如何讓童心教育思想落地生根?如何讓廣大教師能夠理解童心教育內涵並轉化為自身的態度和言行?不妨在校門口標牌上寫下三首小詩,把童心教育的理念蘊含其中。

第一首詩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的東西,/他就成為那東西,/那東西也成為他的一部分……”

這首小詩首先說明教育目標的重要性。“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方向不能出錯,目標不能偏離。有什麼樣的教育目標,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只有目標正確、路徑適恰,才能引領兒童奔向美好的未來。孩子的全面發展主要指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充分發展和普遍提高。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發展學說——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兒童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必須實現自由發展,達到個性發展。

其次說明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兒童來到這個世界,“他最初看到的東西”能影響其終身發展,因為“他就成為那東西”“那東西也成為他的一部分”。兒童看到的東西就是他身處的環境,小學是兒童成長的重要時期,他看到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校園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營造兒童熱愛學習的校園環境,教師要從理解和愛出發,站在兒童立場,尊重兒童,給予精神關懷,悉心陪伴兒童成長。優美的校園環境與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兒童身體和心理健康快樂地成長,兒童從小與自己喜歡的、美好的事物為伴,就能感受真善美,擁有真善美。

第二首詩是意大利教育家馬拉古茲的《其實有一百》:“兒童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世界……”

這首詩首先說明了教育對象的獨特性。所有物種進化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豐富性,人類的進步發展也是一樣,發展越高級差異也越大。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我們想告訴教師,每一個兒童都是一粒獨特的種子,都是一個生命的奇蹟。臺灣繪本作家幾米說:“不一樣的腦袋有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眼睛有不一樣的看法,不一樣的嘴巴有不一樣的說法。”教師要珍惜兒童自身的獨特性,積極因材施教,把獨特性變成兒童的發展優勢,促進兒童的創造、生成,培養兒童創新精神,讓兒童成為他自己。

其次說明兒童發展的多元性。兒童自身有獨特性,就會產生差異性。所以,兒童的發展理應是多元的、全方位的。要多一把尺子量孩子,允許兒童在各個方面得到發展,而不是以一個模式成長。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多元智能,為兒童終身發展奠基。我們告訴教師,學校沒有壞孩子,只有不同“材料”的孩子,不論是長成參天大樹,還是長成一棵低矮的蘋果樹,或者是長成歪歪扭扭的葡萄樹,都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有用之材。

第三首詩是智利詩人米斯特爾的《兒童的名字叫今天》:“有很多我們需要的東西是可以等待的,/兒童卻不能等待。/他的骨骼在不斷形成,/他在不斷地造血,/他的大腦在不斷髮育。/對於他,/我們不能說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

這首小詩讓我們關注兒童的當下。“他的骨骼在不斷形成,/他在不斷地造血,/他的大腦在不斷髮育。”我們想告訴每一位教師,兒童正在發育、生長,體格鍛鍊刻不容緩,“兒童不能等待”。

這首詩同時還說明,兒童是一個“小”人,心理髮展不成熟,需要成人的精神陪伴。他們會犯錯誤,需要成人的包容和提醒。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立場尺度,我們不能按照成人的標準去教育,兒童就是兒童,不能抬高要求。唯有讓兒童像個兒童,活在當下,才能體驗快樂成長的過程,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

一所學校唯有堅持正確的辦學目標,營造適於兒童生長的環境,尊重兒童差異,培養兒童個性特質,讓兒童活在當下,享受童年的幸福,才是好學校。

(作者曹愛東 系江蘇南通如東縣實驗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2月28日第07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