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哲學思辨之十一: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
"
文武哲學思辨之十一: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出身於平民家庭,父親是個雕刻匠,母親是個助產婦,他自學成才,並且當過兵,還任職過陪審官。他的學生是柏拉圖,柏拉圖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最負盛名的哲學家、思想家,這三個人對希臘文化有很大的影響,乃至對歐洲社會科學有深遠的影響力。後人把蘇格拉底崇為西方哲學的創始人。他跟孔子一樣沒有什麼著作,又不像孔子一樣建立什麼思想學派。他甚至於沒有提出過什麼著名的哲學理論。他最大愛好就是對一些哲學問題不停地發問。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成果是他的弟子柏拉圖根據他的言論,記錄下來,寫進了《對話錄》著作裡,這樣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成果才得以保存下來,並且影響後世。

蘇格拉底認為好生活才是唯一值得過的生活,只有真正理解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才能過上好日子;“好”與“壞”不是相對的,它們是隻能在發問和推理的過程中找到的絕對概念;不加質疑的人生是無知和無道德的;通過這種途徑,道德和知識被聯繫到一起;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好生活誰都想要,誰都要過。什麼是好生活,什麼是壞生活,如何區別,如何判斷?好生活我認為有五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衣食無憂。有飯吃,有衣穿,這是一個人生活的基本需求與基本需要保障。這是生存的基礎。連食物都沒有著落,算什麼好生活,飢餓而死是好生活嗎?人要死了,奢談什麼好生活,這不是精神有問題嗎?解決個人的衣食無憂是好生活的第一個層次。可稱之為“生存好生活標準”。第二個特點是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行有所車、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是人需要學習、需要醫療、需要出行方便、需要老有依靠、需要有遮風擋雨的住所。這需要社會對個人的物質進行保障。這是好生活的第二個層次。可稱之為“物質好生活標準”。第三個特點是有愛情、親情、友情。愛情讓我們心情愉悅,有異性伴侶喜歡自己,自己也很喜歡對方,雙方相互愛慕、相互依戀、相互關心,讓孤單寂寞遠離自身。親情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港灣,這世上真正不求回報,關心與重視你、體貼你、溫暖你的人是你的親人。只有親人才會對你不離不棄。沒有親人,人活在這世上也沒多大的意思。所以,親情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親人是跟我們有血緣關係,基因相同的人。朋友是欣賞我們的人,是跟我們志同道合的人,是跟我們有共同語言、共同愛好,並且相互幫助的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友情是我們除了愛情、親情外,最重要的情感。這是好生活的第三個層次。可稱之為“情感好生活標準”。第四個特點是每天情緒穩定、快樂、無憂無慮。物質滿足後,個人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是好生活的另一重要指標。健康是最大的財富,精神快樂是最大的滿足。所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很重要,這是我們好生活的精神動力。消極、悲觀的心態不可取。怨天尤人、杞人憂天,自己給自己找難受、找不痛快,跟自己過不去,真的不可取。快樂是幸福的源泉。這是好生活的第四個層次。可稱之為“精神好生活標準”。第五個特點是個人的成就、業績、能力、學識、貢獻等受到社會的公共認同與個人的品質、行為等受社會的公共尊敬。歷史名人、偉人、聖人、社會名流等受社會認同與社會尊敬,這讓他們有成就感、榮譽感,精神達到極大滿足。這是好生活的第五個層次。可稱之為“成功好生活標準”。

缺衣少食,這是壞生活。沒有學習,沒有受教育,自己無知;有疾病沒有錢醫治;連坐車、坐高鐵、坐飛機等交通工具的交通費都出不起;人老了沒有生活保障,沒有子女與其他親人陪伴;一輩子沒有自己的房子,這也是壞生活。沒有過真正的愛情,沒有人喜歡,身邊的親人都離世或者跟自己疏遠,沒有一個朋友,這還是壞生活。每天萎靡不振、唉聲嘆氣、情緒低落,抱怨這個,埋怨那個,身體有病,心理變態,這更是壞生活。一輩子一事無成、庸庸碌碌,親人與朋友沒有一個人認同你、欣賞你、尊重你,在單位領導、同事瞧不起你,對家庭沒貢獻、對社會沒貢獻、對國家沒貢獻,這一樣是壞生活。

我主張的好生活標準與蘇格拉底的好生活的概念截然不同。好生活就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能得到滿足,而壞生活就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得不到滿足。蘇格拉底認為“好”與“壞”不是相對的,我認為“好”與“壞”是相對的。人生有些需要質疑,但是過什麼樣的生活不需要質疑。誰都想過好生活,無可厚非。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趨利避害。這些都是人想要過好生活的慾望使然。不管審不審視生活,人總要生存,總要過日子,為了追求好生活,必須不停地奮鬥、不停地努力。不可能因為審視過的生活差,就不生活了。知識的獲得需要人們去學習,去思考;道德的效應,需要人們去做,去遵守。道德屬於倫理與人行為規範的範疇。知識屬於認知與科學範疇。雖然有一部分知識闡述道德與宣傳道德,但道德與知識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內容,沒有必要硬是綁在一起。當然,道德與知識相聯繫,就成了道德知識、倫理知識。知識涵蓋的內容很廣泛,並不只是有道德知識這一種。

我不贊同蘇格拉底把好生活、壞生活跟需要進行審視聯繫在一起,但我贊同他認為的“唯一好的是知識,唯一壞的是無知”。有知識比無知好。無知使人愚蠢,知識使人聰慧。多學點知識,總是好事,沒有壞處。無知的人才會無畏,才會無法無天。我贊同他的“獲得知識比獲得財富,或者比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才是生活的終極目標”這一觀點。知識是精神財富。知識對過美好生活,還是有一定的實際作用。例如,你的知識淵博,可以去應聘大學教師,工資待遇福利好,這樣就是為美好生活鋪路了。你某方面的專業知識非常豐富,別人做不來的,你能做好,你可以拿高薪,這樣也為美好生活鋪了路。你是科學家,你的發明創造很有價值,這一樣是為美好生活鋪了路。只有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才會專心致致的地學習,去獲得知識。生有涯而知無涯。學無止境。我認為人除了過美好生活外,還應該把獲得知識,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當成一種幸福的選擇。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絡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