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阿拉溝鄉

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修建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其中有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塊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飾品。數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

聽說該墓出土的其中一件獅紋金牌體型巨大,重量竟然接近一噸。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著圖片,只在一些介紹古墓的非官方片子中有提到,不知真假,大家權當一樂吧。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阿拉溝鄉

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修建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其中有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塊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飾品。數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

聽說該墓出土的其中一件獅紋金牌體型巨大,重量竟然接近一噸。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著圖片,只在一些介紹古墓的非官方片子中有提到,不知真假,大家權當一樂吧。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圖片來源網絡

專家推測,這座黃金墓可能是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至漢代時期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這個女子,可能是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小姐或是類似王妃的貴婦人。在此後幾十年裡不斷的有尋寶人來阿拉溝探寶,至於是否找到寶藏就無人知曉了。

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眾多的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主要是“隨畜逐水草”,兼冶煉和加工鐵器。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歷史舞臺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塞人有一個愛好,他們喜歡用青銅和黃金做成各種裝飾物,說出來你肯定不信,他們喝茶的茶杯、臉盆都是黃金打造的,就連吐痰的痰盂也是黃金的。在目前出土的塞人時期文物中,這些金屬飾品幾乎涵蓋了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黃金飾品幾乎武裝了塞人的全身,甚至包括他們的馬。

阿拉溝太有名了

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件文物的出土地都是阿拉溝。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阿拉溝在古絲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山溝,山溝內有條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托克遜縣,匯入托克遜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魯番的艾丁湖。

阿拉溝在古代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從中國內地西行至吐魯番後,從托克遜縣城西行經伊拉湖鄉到魚爾溝鎮,進入阿拉溝,翻越奎先達阪,經老巴倫臺、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北部、艾肯達阪、防雪牆、鞏乃斯林場、進入伊犁地區,再經那拉提西行到達伊寧再與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連進入中亞地區。這條古道由於條件惡劣,現今已極少從此道穿越天山了。

在展覽現場有一尊青銅武士俑,或許它可以告訴塞人武士的模樣。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阿拉溝鄉

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修建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其中有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塊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飾品。數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

聽說該墓出土的其中一件獅紋金牌體型巨大,重量竟然接近一噸。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著圖片,只在一些介紹古墓的非官方片子中有提到,不知真假,大家權當一樂吧。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圖片來源網絡

專家推測,這座黃金墓可能是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至漢代時期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這個女子,可能是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小姐或是類似王妃的貴婦人。在此後幾十年裡不斷的有尋寶人來阿拉溝探寶,至於是否找到寶藏就無人知曉了。

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眾多的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主要是“隨畜逐水草”,兼冶煉和加工鐵器。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歷史舞臺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塞人有一個愛好,他們喜歡用青銅和黃金做成各種裝飾物,說出來你肯定不信,他們喝茶的茶杯、臉盆都是黃金打造的,就連吐痰的痰盂也是黃金的。在目前出土的塞人時期文物中,這些金屬飾品幾乎涵蓋了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黃金飾品幾乎武裝了塞人的全身,甚至包括他們的馬。

阿拉溝太有名了

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件文物的出土地都是阿拉溝。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阿拉溝在古絲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山溝,山溝內有條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托克遜縣,匯入托克遜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魯番的艾丁湖。

阿拉溝在古代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從中國內地西行至吐魯番後,從托克遜縣城西行經伊拉湖鄉到魚爾溝鎮,進入阿拉溝,翻越奎先達阪,經老巴倫臺、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北部、艾肯達阪、防雪牆、鞏乃斯林場、進入伊犁地區,再經那拉提西行到達伊寧再與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連進入中亞地區。這條古道由於條件惡劣,現今已極少從此道穿越天山了。

在展覽現場有一尊青銅武士俑,或許它可以告訴塞人武士的模樣。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高40釐米,1981年出土。頭戴高筒尖頂彎鉤寬沿帽,上體裸露,腰繫短裙,大眼高鼻,體格強健。據分析,該俑的身份當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區的古代塞人武士。

塞族人的黃金

塞族是先秦時期活動於中亞細亞廣大區域的遊牧民族,獸皮是他們服裝的主要原料。塞族貴族階層多穿中原輸入的絲綢服裝,外套上常常綴以金片和銅片作為裝飾。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歷史》書中記載:“塞人王族享用著上天賜予的各種黃金用品,腰帶上鑲有黃金牌飾,人死後需用黃金製品入葬。”

在阿拉溝墓葬,考古隊員共發掘了大小200餘件純度很高的金器。金器大多是帶飾和衣飾: 金銀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等紋飾,均採用模壓制成。

動物形牌飾是北方草原民族常用的飾物,其造型多為虎、獅、鹿、狼、羊、牛等活躍於北方草原的野生動物和牧養動物。這種紋飾風格被學者們稱之為“野獸風格”的裝飾,典型地反映了塞族遊牧人的審美觀。

墓主人懸案

雖然在墓葬裡發現了大量的黃金,但是與黃金相伴的女子的身份卻成了一個永遠的謎。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女性的頭顱上有一個鑽孔,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原因。據傳,古代的北亞遊牧民族中有一個習俗,當人患有劇烈頭痛的時候,就由醫生在頭顱上鑽孔以減輕廬腔中的壓力,藉以減輕疼痛。幾千年前的這一習俗,讓今天的人聽了依然毛骨悚然。


都說了草原民族愛動物,所以在展覽現場我還發現了它們。

虎頭紋骨飾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阿拉溝鄉

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修建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其中有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塊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飾品。數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

聽說該墓出土的其中一件獅紋金牌體型巨大,重量竟然接近一噸。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著圖片,只在一些介紹古墓的非官方片子中有提到,不知真假,大家權當一樂吧。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圖片來源網絡

專家推測,這座黃金墓可能是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至漢代時期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這個女子,可能是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小姐或是類似王妃的貴婦人。在此後幾十年裡不斷的有尋寶人來阿拉溝探寶,至於是否找到寶藏就無人知曉了。

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眾多的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主要是“隨畜逐水草”,兼冶煉和加工鐵器。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歷史舞臺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塞人有一個愛好,他們喜歡用青銅和黃金做成各種裝飾物,說出來你肯定不信,他們喝茶的茶杯、臉盆都是黃金打造的,就連吐痰的痰盂也是黃金的。在目前出土的塞人時期文物中,這些金屬飾品幾乎涵蓋了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黃金飾品幾乎武裝了塞人的全身,甚至包括他們的馬。

阿拉溝太有名了

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件文物的出土地都是阿拉溝。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阿拉溝在古絲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山溝,山溝內有條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托克遜縣,匯入托克遜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魯番的艾丁湖。

阿拉溝在古代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從中國內地西行至吐魯番後,從托克遜縣城西行經伊拉湖鄉到魚爾溝鎮,進入阿拉溝,翻越奎先達阪,經老巴倫臺、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北部、艾肯達阪、防雪牆、鞏乃斯林場、進入伊犁地區,再經那拉提西行到達伊寧再與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連進入中亞地區。這條古道由於條件惡劣,現今已極少從此道穿越天山了。

在展覽現場有一尊青銅武士俑,或許它可以告訴塞人武士的模樣。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高40釐米,1981年出土。頭戴高筒尖頂彎鉤寬沿帽,上體裸露,腰繫短裙,大眼高鼻,體格強健。據分析,該俑的身份當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區的古代塞人武士。

塞族人的黃金

塞族是先秦時期活動於中亞細亞廣大區域的遊牧民族,獸皮是他們服裝的主要原料。塞族貴族階層多穿中原輸入的絲綢服裝,外套上常常綴以金片和銅片作為裝飾。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歷史》書中記載:“塞人王族享用著上天賜予的各種黃金用品,腰帶上鑲有黃金牌飾,人死後需用黃金製品入葬。”

在阿拉溝墓葬,考古隊員共發掘了大小200餘件純度很高的金器。金器大多是帶飾和衣飾: 金銀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等紋飾,均採用模壓制成。

動物形牌飾是北方草原民族常用的飾物,其造型多為虎、獅、鹿、狼、羊、牛等活躍於北方草原的野生動物和牧養動物。這種紋飾風格被學者們稱之為“野獸風格”的裝飾,典型地反映了塞族遊牧人的審美觀。

墓主人懸案

雖然在墓葬裡發現了大量的黃金,但是與黃金相伴的女子的身份卻成了一個永遠的謎。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女性的頭顱上有一個鑽孔,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原因。據傳,古代的北亞遊牧民族中有一個習俗,當人患有劇烈頭痛的時候,就由醫生在頭顱上鑽孔以減輕廬腔中的壓力,藉以減輕疼痛。幾千年前的這一習俗,讓今天的人聽了依然毛骨悚然。


都說了草原民族愛動物,所以在展覽現場我還發現了它們。

虎頭紋骨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南山魚兒溝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骨飾的出土地和“黃金古墓”相離不遠,虎頭紋的形象也再一次證明了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這件骨飾是由動物腿骨雕刻而成,表現了左向虎頭的局部側面,豎立的耳朵、圓瞪的眼睛和張大的嘴,形象誇張逼真。據說,這只是一個完整老虎造型飾物的一部分,前後應還有其他骨飾與它相連,可惜已經缺失。

骨雕鹿頭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阿拉溝鄉

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修建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其中有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塊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飾品。數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

聽說該墓出土的其中一件獅紋金牌體型巨大,重量竟然接近一噸。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著圖片,只在一些介紹古墓的非官方片子中有提到,不知真假,大家權當一樂吧。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圖片來源網絡

專家推測,這座黃金墓可能是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至漢代時期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這個女子,可能是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小姐或是類似王妃的貴婦人。在此後幾十年裡不斷的有尋寶人來阿拉溝探寶,至於是否找到寶藏就無人知曉了。

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眾多的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主要是“隨畜逐水草”,兼冶煉和加工鐵器。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歷史舞臺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塞人有一個愛好,他們喜歡用青銅和黃金做成各種裝飾物,說出來你肯定不信,他們喝茶的茶杯、臉盆都是黃金打造的,就連吐痰的痰盂也是黃金的。在目前出土的塞人時期文物中,這些金屬飾品幾乎涵蓋了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黃金飾品幾乎武裝了塞人的全身,甚至包括他們的馬。

阿拉溝太有名了

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件文物的出土地都是阿拉溝。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阿拉溝在古絲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山溝,山溝內有條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托克遜縣,匯入托克遜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魯番的艾丁湖。

阿拉溝在古代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從中國內地西行至吐魯番後,從托克遜縣城西行經伊拉湖鄉到魚爾溝鎮,進入阿拉溝,翻越奎先達阪,經老巴倫臺、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北部、艾肯達阪、防雪牆、鞏乃斯林場、進入伊犁地區,再經那拉提西行到達伊寧再與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連進入中亞地區。這條古道由於條件惡劣,現今已極少從此道穿越天山了。

在展覽現場有一尊青銅武士俑,或許它可以告訴塞人武士的模樣。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高40釐米,1981年出土。頭戴高筒尖頂彎鉤寬沿帽,上體裸露,腰繫短裙,大眼高鼻,體格強健。據分析,該俑的身份當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區的古代塞人武士。

塞族人的黃金

塞族是先秦時期活動於中亞細亞廣大區域的遊牧民族,獸皮是他們服裝的主要原料。塞族貴族階層多穿中原輸入的絲綢服裝,外套上常常綴以金片和銅片作為裝飾。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歷史》書中記載:“塞人王族享用著上天賜予的各種黃金用品,腰帶上鑲有黃金牌飾,人死後需用黃金製品入葬。”

在阿拉溝墓葬,考古隊員共發掘了大小200餘件純度很高的金器。金器大多是帶飾和衣飾: 金銀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等紋飾,均採用模壓制成。

動物形牌飾是北方草原民族常用的飾物,其造型多為虎、獅、鹿、狼、羊、牛等活躍於北方草原的野生動物和牧養動物。這種紋飾風格被學者們稱之為“野獸風格”的裝飾,典型地反映了塞族遊牧人的審美觀。

墓主人懸案

雖然在墓葬裡發現了大量的黃金,但是與黃金相伴的女子的身份卻成了一個永遠的謎。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女性的頭顱上有一個鑽孔,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原因。據傳,古代的北亞遊牧民族中有一個習俗,當人患有劇烈頭痛的時候,就由醫生在頭顱上鑽孔以減輕廬腔中的壓力,藉以減輕疼痛。幾千年前的這一習俗,讓今天的人聽了依然毛骨悚然。


都說了草原民族愛動物,所以在展覽現場我還發現了它們。

虎頭紋骨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南山魚兒溝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骨飾的出土地和“黃金古墓”相離不遠,虎頭紋的形象也再一次證明了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這件骨飾是由動物腿骨雕刻而成,表現了左向虎頭的局部側面,豎立的耳朵、圓瞪的眼睛和張大的嘴,形象誇張逼真。據說,這只是一個完整老虎造型飾物的一部分,前後應還有其他骨飾與它相連,可惜已經缺失。

骨雕鹿頭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漢代

出土地:1994年吐魯番交河溝北1號臺地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阿拉溝鄉

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修建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其中有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塊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飾品。數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

聽說該墓出土的其中一件獅紋金牌體型巨大,重量竟然接近一噸。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著圖片,只在一些介紹古墓的非官方片子中有提到,不知真假,大家權當一樂吧。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圖片來源網絡

專家推測,這座黃金墓可能是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至漢代時期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這個女子,可能是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小姐或是類似王妃的貴婦人。在此後幾十年裡不斷的有尋寶人來阿拉溝探寶,至於是否找到寶藏就無人知曉了。

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眾多的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主要是“隨畜逐水草”,兼冶煉和加工鐵器。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歷史舞臺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塞人有一個愛好,他們喜歡用青銅和黃金做成各種裝飾物,說出來你肯定不信,他們喝茶的茶杯、臉盆都是黃金打造的,就連吐痰的痰盂也是黃金的。在目前出土的塞人時期文物中,這些金屬飾品幾乎涵蓋了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黃金飾品幾乎武裝了塞人的全身,甚至包括他們的馬。

阿拉溝太有名了

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件文物的出土地都是阿拉溝。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阿拉溝在古絲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山溝,山溝內有條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托克遜縣,匯入托克遜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魯番的艾丁湖。

阿拉溝在古代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從中國內地西行至吐魯番後,從托克遜縣城西行經伊拉湖鄉到魚爾溝鎮,進入阿拉溝,翻越奎先達阪,經老巴倫臺、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北部、艾肯達阪、防雪牆、鞏乃斯林場、進入伊犁地區,再經那拉提西行到達伊寧再與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連進入中亞地區。這條古道由於條件惡劣,現今已極少從此道穿越天山了。

在展覽現場有一尊青銅武士俑,或許它可以告訴塞人武士的模樣。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高40釐米,1981年出土。頭戴高筒尖頂彎鉤寬沿帽,上體裸露,腰繫短裙,大眼高鼻,體格強健。據分析,該俑的身份當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區的古代塞人武士。

塞族人的黃金

塞族是先秦時期活動於中亞細亞廣大區域的遊牧民族,獸皮是他們服裝的主要原料。塞族貴族階層多穿中原輸入的絲綢服裝,外套上常常綴以金片和銅片作為裝飾。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歷史》書中記載:“塞人王族享用著上天賜予的各種黃金用品,腰帶上鑲有黃金牌飾,人死後需用黃金製品入葬。”

在阿拉溝墓葬,考古隊員共發掘了大小200餘件純度很高的金器。金器大多是帶飾和衣飾: 金銀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等紋飾,均採用模壓制成。

動物形牌飾是北方草原民族常用的飾物,其造型多為虎、獅、鹿、狼、羊、牛等活躍於北方草原的野生動物和牧養動物。這種紋飾風格被學者們稱之為“野獸風格”的裝飾,典型地反映了塞族遊牧人的審美觀。

墓主人懸案

雖然在墓葬裡發現了大量的黃金,但是與黃金相伴的女子的身份卻成了一個永遠的謎。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女性的頭顱上有一個鑽孔,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原因。據傳,古代的北亞遊牧民族中有一個習俗,當人患有劇烈頭痛的時候,就由醫生在頭顱上鑽孔以減輕廬腔中的壓力,藉以減輕疼痛。幾千年前的這一習俗,讓今天的人聽了依然毛骨悚然。


都說了草原民族愛動物,所以在展覽現場我還發現了它們。

虎頭紋骨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南山魚兒溝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骨飾的出土地和“黃金古墓”相離不遠,虎頭紋的形象也再一次證明了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這件骨飾是由動物腿骨雕刻而成,表現了左向虎頭的局部側面,豎立的耳朵、圓瞪的眼睛和張大的嘴,形象誇張逼真。據說,這只是一個完整老虎造型飾物的一部分,前後應還有其他骨飾與它相連,可惜已經缺失。

骨雕鹿頭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漢代

出土地:1994年吐魯番交河溝北1號臺地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阿拉溝鄉

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修建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其中有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塊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飾品。數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

聽說該墓出土的其中一件獅紋金牌體型巨大,重量竟然接近一噸。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著圖片,只在一些介紹古墓的非官方片子中有提到,不知真假,大家權當一樂吧。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圖片來源網絡

專家推測,這座黃金墓可能是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至漢代時期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這個女子,可能是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小姐或是類似王妃的貴婦人。在此後幾十年裡不斷的有尋寶人來阿拉溝探寶,至於是否找到寶藏就無人知曉了。

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眾多的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主要是“隨畜逐水草”,兼冶煉和加工鐵器。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歷史舞臺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塞人有一個愛好,他們喜歡用青銅和黃金做成各種裝飾物,說出來你肯定不信,他們喝茶的茶杯、臉盆都是黃金打造的,就連吐痰的痰盂也是黃金的。在目前出土的塞人時期文物中,這些金屬飾品幾乎涵蓋了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黃金飾品幾乎武裝了塞人的全身,甚至包括他們的馬。

阿拉溝太有名了

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件文物的出土地都是阿拉溝。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阿拉溝在古絲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山溝,山溝內有條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托克遜縣,匯入托克遜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魯番的艾丁湖。

阿拉溝在古代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從中國內地西行至吐魯番後,從托克遜縣城西行經伊拉湖鄉到魚爾溝鎮,進入阿拉溝,翻越奎先達阪,經老巴倫臺、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北部、艾肯達阪、防雪牆、鞏乃斯林場、進入伊犁地區,再經那拉提西行到達伊寧再與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連進入中亞地區。這條古道由於條件惡劣,現今已極少從此道穿越天山了。

在展覽現場有一尊青銅武士俑,或許它可以告訴塞人武士的模樣。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高40釐米,1981年出土。頭戴高筒尖頂彎鉤寬沿帽,上體裸露,腰繫短裙,大眼高鼻,體格強健。據分析,該俑的身份當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區的古代塞人武士。

塞族人的黃金

塞族是先秦時期活動於中亞細亞廣大區域的遊牧民族,獸皮是他們服裝的主要原料。塞族貴族階層多穿中原輸入的絲綢服裝,外套上常常綴以金片和銅片作為裝飾。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歷史》書中記載:“塞人王族享用著上天賜予的各種黃金用品,腰帶上鑲有黃金牌飾,人死後需用黃金製品入葬。”

在阿拉溝墓葬,考古隊員共發掘了大小200餘件純度很高的金器。金器大多是帶飾和衣飾: 金銀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等紋飾,均採用模壓制成。

動物形牌飾是北方草原民族常用的飾物,其造型多為虎、獅、鹿、狼、羊、牛等活躍於北方草原的野生動物和牧養動物。這種紋飾風格被學者們稱之為“野獸風格”的裝飾,典型地反映了塞族遊牧人的審美觀。

墓主人懸案

雖然在墓葬裡發現了大量的黃金,但是與黃金相伴的女子的身份卻成了一個永遠的謎。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女性的頭顱上有一個鑽孔,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原因。據傳,古代的北亞遊牧民族中有一個習俗,當人患有劇烈頭痛的時候,就由醫生在頭顱上鑽孔以減輕廬腔中的壓力,藉以減輕疼痛。幾千年前的這一習俗,讓今天的人聽了依然毛骨悚然。


都說了草原民族愛動物,所以在展覽現場我還發現了它們。

虎頭紋骨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南山魚兒溝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骨飾的出土地和“黃金古墓”相離不遠,虎頭紋的形象也再一次證明了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這件骨飾是由動物腿骨雕刻而成,表現了左向虎頭的局部側面,豎立的耳朵、圓瞪的眼睛和張大的嘴,形象誇張逼真。據說,這只是一個完整老虎造型飾物的一部分,前後應還有其他骨飾與它相連,可惜已經缺失。

骨雕鹿頭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漢代

出土地:1994年吐魯番交河溝北1號臺地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骨雕充分結合圓雕的立體感和透雕的層次感,構思精妙,造型獨特,刀法細膩流暢,是骨雕中的精品。

鹿是草原人民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它外形優美,頗具靈性,人們把對鹿的喜愛之情滲透到藝術品的創作中,以鹿為主要裝飾元素的飾品體現了草原民族豐富的精神世界。

駱駝金飾

"

北京最熱的一週,我去了國家博物館,只怪它最近太熱鬧。“萬里同風——新疆文物展”堪稱流量展館,要說展覽中,最吸引的人是什麼,非各種各樣的動物紋飾莫屬。它們出現在金飾上,紡織品上,還有青銅器上,有表現獨體動物的,還有動物間搏鬥的、嬉戲的。所以,今天的故事,就從展覽中的3件動物金飾說起,它們的背後可不簡單,隱藏著一座讓考古界震驚的“黃金大墓”。

話先不多說,上菜,oh,不對,是上圖。

對虎紋帶形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該墓地共出土了此類金飾4件,長26釐米,寬3.3釐米,重27.75克,呈長條狀,兩邊各有一個孔,應該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兩虎相對,虎鼻頂觸,虎口大張,雙耳上翹,怒目相視,虎爪前伸,欲作爭鬥狀,形態凶猛。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雖說是個老虎,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古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似在表現獸中之王,虎耳的螺旋捲曲狀是不是像個海螺?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表現出了虎虎生威;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展示出老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尾巴以“九節鞭”的方式塑造,被甩在身後,感覺一尾巴呼過來,肯定重傷啊;後肢翻轉曲至背部,手法近於變體。

虎紋金牌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還是這個墓地,一共出土了8件虎紋金牌,圓形,直徑大都有6釐米,重20克左右。紋飾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和對虎紋帶形金飾的表現略微相似,火焰紋表現發毛,胸飾也是螺旋狀紋。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獅形金箔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獅形金箔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出雄獅撲食的形象。雄獅豎耳,張口睜目,前腿下壓著一隻獵狗,正在做咬噬狀,後退和尾巴向上翻轉,顯得強健有力,鬃毛卷曲,細腰身,身上裝飾弧形條紋和圓形渦紋,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從古至今,活躍於新疆地區的大型食肉猛獸有新疆虎和豹,沒有獅子活動的跡象。這件動物牌飾的造型乍看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但是,我看了半天都沒有找出獵狗的形象,還請小夥伴們指點一下哈。

“黃金大墓”究竟多有金?

看完現場的這三件金飾,我們來說說“黃金大墓”是怎麼回事。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阿拉溝鄉

1976年,鐵道兵建設南疆鐵路,在修建魚兒溝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大批古代墓葬。隨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墓葬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阿拉溝的名聲因此在考古界響亮。其中有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塊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飾品。數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結舌。

聽說該墓出土的其中一件獅紋金牌體型巨大,重量竟然接近一噸。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著圖片,只在一些介紹古墓的非官方片子中有提到,不知真假,大家權當一樂吧。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圖片來源網絡

專家推測,這座黃金墓可能是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至漢代時期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這個女子,可能是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小姐或是類似王妃的貴婦人。在此後幾十年裡不斷的有尋寶人來阿拉溝探寶,至於是否找到寶藏就無人知曉了。

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眾多的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主要是“隨畜逐水草”,兼冶煉和加工鐵器。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歷史舞臺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塞人有一個愛好,他們喜歡用青銅和黃金做成各種裝飾物,說出來你肯定不信,他們喝茶的茶杯、臉盆都是黃金打造的,就連吐痰的痰盂也是黃金的。在目前出土的塞人時期文物中,這些金屬飾品幾乎涵蓋了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黃金飾品幾乎武裝了塞人的全身,甚至包括他們的馬。

阿拉溝太有名了

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件文物的出土地都是阿拉溝。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阿拉溝在古絲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山溝,山溝內有條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托克遜縣,匯入托克遜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魯番的艾丁湖。

阿拉溝在古代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從中國內地西行至吐魯番後,從托克遜縣城西行經伊拉湖鄉到魚爾溝鎮,進入阿拉溝,翻越奎先達阪,經老巴倫臺、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北部、艾肯達阪、防雪牆、鞏乃斯林場、進入伊犁地區,再經那拉提西行到達伊寧再與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連進入中亞地區。這條古道由於條件惡劣,現今已極少從此道穿越天山了。

在展覽現場有一尊青銅武士俑,或許它可以告訴塞人武士的模樣。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高40釐米,1981年出土。頭戴高筒尖頂彎鉤寬沿帽,上體裸露,腰繫短裙,大眼高鼻,體格強健。據分析,該俑的身份當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區的古代塞人武士。

塞族人的黃金

塞族是先秦時期活動於中亞細亞廣大區域的遊牧民族,獸皮是他們服裝的主要原料。塞族貴族階層多穿中原輸入的絲綢服裝,外套上常常綴以金片和銅片作為裝飾。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歷史》書中記載:“塞人王族享用著上天賜予的各種黃金用品,腰帶上鑲有黃金牌飾,人死後需用黃金製品入葬。”

在阿拉溝墓葬,考古隊員共發掘了大小200餘件純度很高的金器。金器大多是帶飾和衣飾: 金銀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等紋飾,均採用模壓制成。

動物形牌飾是北方草原民族常用的飾物,其造型多為虎、獅、鹿、狼、羊、牛等活躍於北方草原的野生動物和牧養動物。這種紋飾風格被學者們稱之為“野獸風格”的裝飾,典型地反映了塞族遊牧人的審美觀。

墓主人懸案

雖然在墓葬裡發現了大量的黃金,但是與黃金相伴的女子的身份卻成了一個永遠的謎。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女性的頭顱上有一個鑽孔,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原因。據傳,古代的北亞遊牧民族中有一個習俗,當人患有劇烈頭痛的時候,就由醫生在頭顱上鑽孔以減輕廬腔中的壓力,藉以減輕疼痛。幾千年前的這一習俗,讓今天的人聽了依然毛骨悚然。


都說了草原民族愛動物,所以在展覽現場我還發現了它們。

虎頭紋骨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77年烏魯木齊南山魚兒溝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骨飾的出土地和“黃金古墓”相離不遠,虎頭紋的形象也再一次證明了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所以老虎紋的出現頻次最多。

這件骨飾是由動物腿骨雕刻而成,表現了左向虎頭的局部側面,豎立的耳朵、圓瞪的眼睛和張大的嘴,形象誇張逼真。據說,這只是一個完整老虎造型飾物的一部分,前後應還有其他骨飾與它相連,可惜已經缺失。

骨雕鹿頭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漢代

出土地:1994年吐魯番交河溝北1號臺地28號墓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這件骨雕充分結合圓雕的立體感和透雕的層次感,構思精妙,造型獨特,刀法細膩流暢,是骨雕中的精品。

鹿是草原人民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它外形優美,頗具靈性,人們把對鹿的喜愛之情滲透到藝術品的創作中,以鹿為主要裝飾元素的飾品體現了草原民族豐富的精神世界。

駱駝金飾

神祕的新疆“塞人”:一個用起金子不眨眼的民族

年代:漢代

出土地:1994年吐魯番市交河故城溝北1號臺地出土

收藏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駱駝的嘴、峰和腿部有小孔,背面還殘留著銅鏽,想來應該是某件銅器上的鑲嵌物。

交河溝北墓地為土著車師文化墓地,因為駱駝有表示財富的含義,所以當地有用駱駝殉葬的習俗。

注:文中的文物圖片,均為小編現場實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