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十城百店”工程帶動2.26萬貧困人口增收'

""我省“十城百店”工程帶動2.26萬貧困人口增收

艾海提·卡森木為棗樹抹去多餘的棗芽,節約養分。

開欄的話:浙疆兩地一線牽。2017年,我省第九批援疆幹部遠離家鄉,奔赴新疆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支援當地建設。如今我省第九批援疆工作即將收官,本報今起推出《萬水千山浙疆情》欄目,記錄我省第九批援疆幹部為南疆人民帶來的變化、援疆幹部和當地群眾間的溫情故事,敬請垂注。

浙江在線7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璐怡 徐豔 通訊員 韓昱)艾海提·卡森木一家脫貧了。“我現在每個月能拿3600元工資。去年,我和兒子兩人打工就賺了10萬元。”在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央達克村新疆麗耕紅棗核桃示範基地,53歲的村民艾海提一邊為棗樹抹芽,一邊和記者分享這一好消息,他那晒得黝黑的臉上溢滿了喜悅。就在一年多前,艾海提一家的年收入還不足萬元,是村裡3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

央達克村是當地深度貧困村,全村1441人。同其他村民一樣,艾海提全家七口人靠種植紅棗和核桃為生。往年自家的農產品成熟後,村民們能做的,就是送到集市去賣,或是等待商販上門收購。而隨著前幾年紅棗市場低迷,收購價格持續下滑,紅棗增產不增收的問題日益凸顯。

“滿地的紅棗沒人要,看了真心痛啊!”2017年進疆,對口支援新和縣的麗水市援疆指揮部產業組組長趙昳走訪發現,村民們寧可讓紅棗爛在地裡也不僱人採摘。因為紅棗賣不出去,大家也不願再徒增成本。這讓援疆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助力脫貧攻堅一直是我省援疆工作的重點。如何讓農戶脫貧增收,是第九批援疆幹部近3年來一以貫之的首要任務。為此,省援疆指揮部實施了“助力脫貧攻堅211行動計劃”,即將扶貧政策、項目資金和扶貧資源向對口支援的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柯坪兩個國家級貧困縣傾斜,發動浙江強鎮、強村、強企、商會、社團等與受援地100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多渠道解決1萬人就業增收。此外,還出臺助力受援地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推行倒排機制下的差異化扶貧模式。

“統一標準、拓寬市場”,經過深入調研,趙昳等人找到了辦法。去年,通過麗水市援疆指揮部和受援地幹部牽線搭橋,麗水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新和縣合作成立了新疆麗耕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流轉農民土地,公司集中在央達克村建立了1500畝紅棗核桃示範基地,並以“企業+農戶”模式統一規範種植。

農民轉工人,一份工作有了兩份收入。除每畝地每年500元的流轉所得外,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每月還可獲得2500元到3600元不等的收入。

基於省援疆指揮部創新推出的市場援疆“十城百店”工程,結合新和縣實際,麗水市援疆指揮部又指導當地打造“都護臻品”自主品牌,並藉助麗水現有農產品區域品牌“麗水山耕”的銷售渠道,直接進入了浙江市場。

品質提升了、品牌立起來了、渠道暢通了,紅棗市場又活了。新疆麗耕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衛傑表示,2018年銷售至浙江的以紅棗為主的新和縣各類果品達3800餘噸,銷售額達1900萬元。

企業有了盈利,則能以較高的價格再收購村民的紅棗等產品,形成良性循環。據悉,2018年紅棗每公斤市場收購價為5元到8元不等,是上年的兩倍多。記者瞭解到,在第九批援疆幹部的牽線努力下,截至今年6月底,通過“十城百店”工程累計銷售阿克蘇農產品16.74萬噸,銷售額達22.86億元,生產端基地覆蓋農民11.4萬多人,帶動2.26萬貧困人口實現了增收。

眼下,紅棗產業在新和縣“重生”了,艾海提一家的生活也越過越紅火。“我們準備買新車。”艾海提說。援疆幹部和當地幹部也有了新課題,他們正商討對其他新疆農產品複製“新和紅棗模式”的可能性。從“紅棗重生”中,大家看到的是結合地方實際的精準扶貧路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