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前兩天,我有感而發了一個微頭條:“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

寫作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要,又這麼平常;這麼高端,又這麼普及。 自媒體時代,寫作者既是平臺,也是客戶,既是捉筆者,也是出品人。 身懷寶藏,厚積薄發,各顯神技。”

這的確是自媒體寫作人的心聲,我們遇上了一個最好的創作時代,只要言之成理、邏輯清晰、觀點鮮明、字順意通,就可以成一家之言,然後變現賺錢,粉絲追棒,蔚為大V。

有人因此說,純文學已經沒落,小說以及小說家已日益邊邊緣化,讀者寥寥無幾。但我始終認為,只要只要人類還有想象力,只要人類基因中的故事元素還沒消失,我們就沒法割裂文學,就仍然需要小說。

所以,今天,我想以一個從寫小說起步的作者身份,來說說小說創作的二三事。

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一、鍾情文學的全職太太

多年前,一位從哈佛大學文學系畢業的碩士生,結婚生子後辭職做了全職太太。因為對文學的熱愛,特地僱了個鐘點工保姆,一週來兩次,每次兩小時,替她照顧孩子,以便她能在地下室(洗衣機和烘乾機放在那)洗衣服時,可以寫點東西。

她這麼處心積慮擠時間寫作,寫些什麼?育兒知識抑或心得?雞湯?雞血?還是乾貨爆款文?當今中國眾多寶媽,就是靠寫育兒心得經驗吸睛又吸金。

她寫的是詩。這位女詩人一邊寫詩一邊生娃。到第三個兒子出生,她已嶄露頭角,並開始寫小說,同時在大學裡謀得一份創意寫作的教職。自此開啟邊創作邊教學的作家兼寫作教練生涯。

她的成績格外突出。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作品廣受好評,多次獲獎。並且積多年心得寫成了一本文學創作技巧及教學經驗談,寫成一本《寫作課》。她就是年近八十歲的美國女作家,艾麗斯.馬蒂森。

我覺得,每一個有志寫作小說的人都應該讀一讀《寫作課》。你會獲得很多啟發,你會從中認識到,原來長篇小說的創作是很講究方法的,寫作之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寫作過程中要鼓足勇氣堅持寫下去直到完結;

原來寫作也是一種技能,完全可以通過有素的訓練來掌握和提高,天分在其中只佔很小的因素;

原來在大洋彼岸,仍然有很多人鍾情於純文學的創作,大學裡開設有寫作課,也有許多人蔘加寫作培訓班。

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二、作家如何創作出好小說

艾麗斯現身說法,提名解讀了超過36部名家名作。其中絕大部分是十九、二十世紀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以刻畫人物、再現社會風貌為主。

她重點分析了《米德爾馬契》《白鯨》《媽媽走的那一年》《給我猜個謎》《魔山》《太陽照樣升起》《科爾特斯島》等九部小說,條分縷析好作品由萌芽、構思、提綱、初稿、修改等整個流程;

作為22年教齡的寫作老師,她細緻入微地剖析學員的作品,用具體例子分析;

她以一種嚐盡酸甜苦辣的過來人的平和態度,將寫作技巧、短篇與長篇的區別、寫作常見誤區等內容媚媚道來,有時令人會心一笑,有時讓人深以為然,有時叫人茅塞頓開。

她教寫作技巧,寫作思維,還教最基本的構思、框架,起草及修改。因為作者也是從初學者一路走來,真切地感受到學員的困惑與癥結,並給出中肯的批評和改進意見。

貫穿全書始終的,是一種專業的態度,專業的精神,和對基本功的孜孜以求。

可以說,研讀書中精闢的舉例,獨到的見解,借鑑作者提到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你就相當於為自己找了一個寫作老司機。

這位寫小說的老司機可以從三方面給予我們深刻啟示:

01基本技能

不可否認,寫作講究靈感、參悟。但也需要規則、章法。小說也不例外。

技能一: 具象化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壇一度盛行意識流小說,模仿西方現代派,很多當時風頭正勁的作家都有所嘗試。 但它始終遠離大眾視線,成不了主流。

因為大眾的趣味是追求活生生的人物,有情節有故事。幾千年以來,故事作為人類的基因代代傳承。

而故事靠什麼承載?靠場景,靠人物行動、語言來承載來呈現。人物行為只有具象化才有畫面感,才獨具個性。

小說敘述的要義在於將人物情緒及感受呈現為某種行為,使之具象化。

技能二:“虐待才智”

這是艾麗斯獨具創造性的觀點。

芸芸眾生,日子大多是平凡單調的,所以人們喜歡窺視別人的生活,看小說就是主要的窺視方式。

試想,如果你過度呵護你的主人公,總是把TA放在溫室中,如果小說中人物什麼也沒發生,沒有好事也沒有壞事,誰還去看呀?

故事要跌宕起伏,就必須有麻煩有衝突。

有一種作者,總是寫些老好人的故事,從來不敢讓TA的人物遭遇險惡,致使人物呆板無味。

艾麗斯在長期的寫作教學中,發現只要學員勇於表現,讓人物不斷經歷艱難險阻,作品往往都不會太差。

小說主人公身陷困厄,麻煩不斷,才會激起讀者的同情心與好奇心,欲罷不能,非要追看下去不可。

技能三:設置巧合

跟現任鬧彆扭,週末獨自一人去看電影,坐在你前排的恰巧是:

A 前任

B 小學同學

如果讓你來寫,你選擇A還是B?

此情此景,遇見前任算不算得巧合?是否更利於故事突破單線結構,形成多層發展?

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艾麗斯提倡巧合要合理,既不要誇張到有違常理,又不致弄巧成拙。兩件沒有因果聯繫的事情同時發生了,這就是巧合的本質。

最佳的巧合往往極盡離奇,卻又在情理之中,顯得獨具匠心,充分地凸顯人物的性格特質,促進故事的翻轉。

技能四:代入感

這世界上,需要代入感的職業並不多,除了演員,就數作家了,它真的可算得上作家的一種專業特質。

這種專業特質是決定一部作品高下的重要因素。

福樓拜創作《包法利夫人》時,有一天,痛苦到極點,以致昏厥倒地。傭人救醒他,問他怎麼回事,他哽咽著說:“她死了!包法利夫人死了!”

他在寫作時真正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當作了筆下的人物。

02短篇與長篇

艾麗斯在《寫作課》裡花了很大篇幅論述構成短篇與長篇的主要元素,並就長篇的寫作前前後後諸多問題反覆舉例,作了深入闡述。

這部分可以說是全書的亮點,對有志於寫長篇的人極具價值,同時,它也解開了困惑我許久的一個問題,即如何從容完成一部長篇小說?

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短篇主要靠事件支撐

大多數人看短篇小說,最大的期待是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不需要太多的枝枝蔓蔓,只要兩三個事件,一個接一個,然後,一個戲劇性的場面,就如神翻轉,意料之中也好,意料之外也罷,高潮出現的同時,故事嘎然結束。

簡潔明快、乾脆利落的結構比較符合短篇這個體裁。

如何從容完成長篇

艾麗斯首先舉的例子,是美國女作家蒂莉.奧爾森沒有完成的一個作品。奧爾森是上世紀美國的共產主義者,三十年代因支持碼頭工人大罷工而入獄。蘭登書屋給了她預付金和很高的版稅與她簽約,約定出版一部關於她自己政治生涯的長篇小說。

但這位寫出了《我站在這兒熨燙》等著名短篇小說的作家,卻終其一生也沒能將這部已簽約的長篇小說寫出來。

作者緊接著用喬治.艾略特寫《米德爾馬契》的做法,詳細解讀一部長篇從構思到完結的整個過程。這過程是一種非常極致的做法,簡直是偉大的創舉,偉大的工程。

艾略特為寫《米德爾馬契》這部煌煌鉅著,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名叫“採石場”,將這部作品的構思與情節提綱做了最為詳細的筆記。

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按《牛津英語詞典》釋義,“採石場”是以開鑿和爆破等方法獲取建築及其他用途石材的露天開採場地,艾略特一定是把寫作《米德爾馬契》看作探索一座充滿寶藏的礦山。

《米德爾馬契》的醞釀時間比較漫長,“從有點頭緒”到寫簡介,中間隔了六個月。

這期間她做了什麼?我覺得每個想寫長篇小說的人都應該好好地看看。

在動筆之前,艾略特在三個方面花了大量時間:

首先做調查研究,豐富夯實各方面的見識,獲得洞察生活的視角;

其次對人物涉及到的相關領域作深入而全面的閱讀,助其做出精準專業的描寫,並藉此構思出故事情節;

最後做了詳細的筆記,包括提綱、人物關係列表、事件列表、場景列表、分章概述、動機列表、人物生平履歷、 情節概述等等。

03如何將故事講得更動人

作為寫作教練,艾麗斯一再強調,寫作是可以訓練的,天賦再好,如果做不到經常讀經常寫,天天寫,天天琢磨,日積月累的,估計也不會寫出優秀的作品。

那麼,從哪些方面入手訓練呢?

首先,要清楚作家的首要創作目標是什麼

是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創作慾望,即自嗨,還是給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

毫無疑問是後者。那麼,不管你寫何種類型的小說,你都必須磨礪文字功夫,精心設計故事情節,用適宜的方式敘述出來,是直接敘述還是間接敘述,都需要與你的主題、情節相吻合,讓讀者暢快無礙地閱讀下去。

其次要有信息量的句子

很多人推崇描寫,有人尤其欣賞“白描”的功夫,認為那才是一個作家真正的文字功底。

但是隻管描寫,而對關鍵信息一再隱匿,讓讀者看得滿頭霧水,也是一種缺乏勇氣與擔當,更缺少責任感的行為。

“具有信息量”的陳述更簡潔,令人印象更深刻。

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再次要有懸念與省略

這是關於懸念的一個祕訣:事先列出一份“謎底表”,我覺得也可稱為懸念列表,即在設置懸念之前把謎底想清楚,然後一個接一地揭開它們。

關於省略,省略的事實越多,想象的空間越大,如果小說寫得節制,隱忍,則爆發力、衝擊力更強。

三、自媒體時代,還有多少人看小說?

01人性需要文學的薰陶

網絡上有些風行一時的爆款文,蹭熱點、標題黨,為了吸引眼球無所不用其極。當然,它們最終會遭到讀者的唾棄。

而對有些人來說,那些雞湯故事、雞血逆襲,開心時要讀,懶怠時要讀,迷茫時更要讀,好像戒不掉的毒癮。

而迎合了讀者的需求,提供有價值、有啟迪的乾貨,會使明智的讀者心生歡喜。但卻也有個別人則渴望讀了就像服用仙丹,馬上見效。

也許要應對飛速變化的信息世界,光靠虛構作品已經跟不上趟了,就像飢腸轆轆的人,光上蔬菜沙拉、飲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上硬菜、上乾飯。

有知識、有價值,最好像操作手冊一般的清單式,拿來即能用的文章,便應運而生,漸成主流。

純文學因此一再後退,已退至邊緣,只留下一小塊根據地。

其實,不管科技如何發達,時代如何流轉,人性卻是不變的,情感也是。現實主義作家還是有許多創作的空間。

而文學,特別是現實主義文學,對一個人的薰陶,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

小說或許不會教你解微積分,列化學分子式,不會給你證書,不會教你經世致用的知識,但它卻在你日復一日的閱讀中,讓你成為一個健全的、有品味的、富於洞察力的人,給予你飽滿豐盛的人生。

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02“小說是我們的第二生活”

日本有個說法,看過《源氏物語》與沒看過的人,人生厚度是不同的。

同樣的說法也可用於中國人之《紅樓夢》。白先勇在《細說紅樓夢》裡認為:“念過《紅樓夢》,並且念通《紅樓夢》的人,對於中國人的哲學,中國人處世的道理,以及中國人的文字藝術,和完全沒有念過《紅樓夢》的人相比,是會有差距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紅樓夢》已成絕響,包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悲慘世界》《米德爾馬契》等等,也都成了絕世之作。

深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那樣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現代社會急功近利、喧囂浮躁、倦怠焦慮、快餐速食式的生活難以產生波瀾壯闊的史詩;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再也不會出現曹雪芹、托爾斯泰式的曠世奇才,既有天賦,又能苦心孤旨、嘔心瀝血、千錘百煉。

這是現代人的幸還是不幸?

這個時代,還有多少寫作的人將自己定位為“小說作者”,或“小說家”呢?

現實無法令人樂觀。

但是,每一個對世界、對人生抱持樂觀主義的人,都應對小說有信念。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就有這樣的信念:

“小說是我們的第二生活”

“小說的寫作與閱讀是人類偉大的樂觀主義行為之一”

因此,我相信,一定還有人在堅守,堅守在現實主義文學陣地上。

我也相信,一定還有深具情義情懷之人,希望用文字去影響他人,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現在是最好的創作時代,怎麼能讓小說缺席?聽聽小說教練怎麼說

結尾的話

儘管已經邊緣化,

儘管越來越小眾,

儘管世事變遷,科技橫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陷入了一切追求利益追求快捷追求直截了當的怪圈,

但是,只要人類還有想象力,

只要人類基因中的故事元素還沒消失,

還渴望在某個悽清月夜,某個冬日早晨,某個雨後黃昏,靜靜地與自己相處,

還渴望放飛心中的夢想,

渴望慰藉平庸生活下不安寧的心,

渴望安撫重壓之下疲憊焦慮的神經------

只要這一切還在,小說就不會消亡,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也將是最忠實的粉絲。

相關推薦

推薦中...